返回 第一百六十八回 心照不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不觉又快清明了。就在瓜儿和狗娃正准备回老家上坟时,远在古平的秀儿来电话说,她也要跟着到汾湾去。于是,又推迟了两天,两家子人才一起上了回汾湾的火车。狗娃不愧是在旅游部门的,一路上,给秀儿和虎虎介绍着所过城镇的景点和典故。到了县城,先在找了个旅馆住下来,然后一起去看杏儿。

杏儿还住在水利局家属院宿舍里。说是宿舍,其实就像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话。做饭呢?就在恩娃父亲在院里搭的小厨房里做。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菜吃得少,多是馍和面条,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上街买馍和筒子面(挂面),都挺方便。

看上去杏儿挺轻松的,可狗娃心里似乎有些个难受,但没有说什么。瓜儿问杏儿:“怎么在并州干得好好的,要回来干什么?”“嘿嘿。”杏儿笑而不语。“县城里机会少嘛,回来有啥好的?”秀儿插话说。杏儿仍然笑而不语。“狗娃,你也不拦住她。看她过得这……”瓜儿有点怪狗娃道。“没事,这都是暂时的。”杏儿笑着说。

“恩娃怎么样了?”“还在工程队干活。”“唉,你也真是的,没必要。小伙子嘛,就让他闯去。你还跟着回来了。”瓜儿道。“哎呀,你们就甭劝她了,就让她自己决定吧。”

秀儿不好意思地看了下自己肚子,拉住杏儿手说:“哎,我本来还指望你帮我呢。”杏儿眼睛一亮,惊喜地问道:“真的?”“嗯。”秀儿红着脸道。“哎呀,这可是大喜事。”“难怪呢。几个月?”瓜儿也惊喜道。“才三个月。”“你怎么不告诉我?”瓜儿问狗娃道。“嘿嘿。”狗娃笑着道:“我也才知道。”“哎呀,额要当姑姑了。”杏儿高兴地说:“哥,这可得给咱妈汇报汇报。”“行。明天上午,我们先去清平上坟。后天上午,咱们一道去云岭上坟。”瓜儿吩咐道。于是,大家准备上坟的贡品、香和烧纸去了。其间,狗娃给秀儿说了说老家的土葬和上坟的习俗。

这时,柿子湾一带农村仍是土葬,而且是以家族为单位在自家坟地土葬。这里说的自家坟地,多数是指解放以前土地私有化时的自家地块,或者指解放初期土改时分得的地块。当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也有在责任田里土葬的。这种土葬的方式已延续几千年了,可在柿子湾一带却见不到陵园式的坟地。究其原因,这要归功于祖先立下的智慧。对于家族坟地,民间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一块家族坟地一般是三代人,最多也不超过五代,也就是说坟地满三、五代人以后就另选坟地立祖坟了。随之,满了五代的坟地也就逐渐平掉,不再保留了。这不仅节约了耕地,而且也不影响田野风光,甚至还减轻了后代上坟的奔波。实际上,五代之后,先人的影响也就几乎没了,后人只笼统地“以近代远”地祭奠一下就行了。正如牺牲的人多了,就不再一一罗列,而是建个无名纪念碑就行了。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柿子湾一带上坟带的东西一般有烧纸、香、酒、菜、花馍子、小米粥和大葱、大蒜,献贡一般是单数,多用捧盒装着。当然,还有带铁铣的,以便给坟茔培培土。到了坟地,先在坟前揭开捧盒,摆好碗(菜)筷、花馍子和酒,然后,一起跪下来焚香、烧纸。纸快烧完的时候,磕上三个头。再拿起酒壶,经过纸灰堆儿横洒一条酒线儿。然后起身,把碗里的菜、小米粥用筷子拨撒到坟地里。把花馍子往坟间轻轻一滚,孩子们就去抢着吃了。最后,在坟顶上压一张纸,把大葱、大蒜栽在坟头,表示留根和发的意思。

这一带上坟,老早的规矩是男人和男孩去,女人和女孩一般是不去的。刚过门的媳妇,头一年是去认一下坟地,以后就不去了。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女性不上坟的传统也渐渐有所改变了。只是按老辈人的说法,怀孕的妇女是不宜上坟的,说是坟地里阴气重,怕动了胎气。可狗娃他们并不晓得这个理儿,去云岭上坟时,秀儿也去了,而且把已怀上孙儿的好消息,报给了九泉之下的婆婆和姥姥(柿子湾一带称曾祖辈的,不论男女,都叫姥姥)。

得知秀儿怀上了,狗娃的姑妈、外婆、舅妈就甭提多高兴了。庄户人比较传统,礼是一定要到的。老家离省城这么远,等孩子出生时再专程去看,不方便,也不经济。于是,趁秀儿回来了,就一古脑儿都提前给了礼儿。这礼也不是红包,而是按老传统行的,有银项圈儿、带铃的银手镯儿、长命锁儿,还有漂亮的小孩衣帽,比如老虎帽帽、老虎裤裤、老虎鞋鞋什么的。小孩的袄袄帽帽都是纯手工的,有自己动手做的,也有从庙会上买的。银项圈儿、银手镯儿和长命锁儿,有上辈传下来的,有从庙会上买的,也有在银匠那里订做的,都是庄户人老早预备好的。就这样,狗娃和秀儿带着老家亲戚的祝福,和瓜儿三口子返回了省城。

当下狗娃最头痛的,就是他媳妇跨市调动工作的事,可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口。他谎秀儿说他一直在想办法,其实他至今没有动作。他是搞工会的,明白企业往后的出路,有心把秀儿调到省城他们管的企业,可又担心以后遇到改革,反而让秀儿丢了教师身份。左右为难之际,也是丈母娘催得没法了,狗娃这才给瓜儿说了说。可瓜儿呢?就听了听,也没透露什么。

是呀,瓜儿长了这么大,从未求过人,也不知道怎么去求人,总觉得请人办事得讲究个时机和场合,去办公室谈当然不合适,在舞厅里说也不方便。于是,与校长助理又熟起来之后,瓜儿就和虎虎商量了一下,准备请人家吃顿饭。

这礼拜五舞会散的时候,瓜儿就硬着头皮,鼓足勇气,开口邀请校长助理吃个饭。可没想到,校长助理一听说瓜儿要邀请他吃饭,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至于请客的时间和地点嘛,早就选好了,就礼拜六晚上,在离师大不近也不远的一家饭店。

校长助理一进包间,瓜儿、虎虎便迎上去笑着说:“谢谢赏光。”“你们客气,我也不见外,大家都是朋友嘛。哎,这位是?”“哦,我来介绍,这就是给你说过的我弟弟。”“王领导好。”狗娃娃上前握手道。“好,这也是缘分,认识你这位省级机关的领导。”“哎,哪里哪里。”

“甭光顾说话了,领导,请坐。给领导斟酒,虎虎。”瓜儿笑着说。“领导,喝点什么?白的还是红的?”虎虎上前问道。“就来点红酒吧。”“行。”虎虎给校长助理斟了酒,又准备给狗娃娃倒酒。“哎,姐夫,我来倒酒。”狗娃娃赶紧说。“没事。”虎虎说着把酒瓶给了狗娃娃。

“领导,开始吧。”“好。哎,我说甭领导领导的,我不习惯,还是叫我王老师。”“好,王老师,吃菜,先垫垫肚子。”瓜儿道。“哎,这就对了。”“来,王老师,我敬你一杯。”“好,你少喝点,女同志嘛。”“没事,这杯我得干。”“好,干。”接着,虎虎、狗娃娃都分别敬了校长助理酒。“大家吃菜,甭光顾着敬我酒。”“哈哈,吃菜吃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老师笑着问瓜儿:“哎,怎么想起来请我吃饭了?”“王老师,我们还是结婚的时候请你的,后来就再没请过,现在我儿子都上幼儿园了,早该请啦。更何况你还是我们的恩人呢。”“哈哈,哪里哪里。好,就为你儿子干杯。”校长助理又和瓜儿干杯。“我赞助。”虎虎也赶紧举起杯一饮而尽。

“王老师,瓜儿和我留校都是你关心的。”“哎,过奖了,我只是提议了一下。不过,那也是从师大的发展考虑的,今天不说这些。来来来,我也敬一下你这弟弟。”“哎,我敬你。”狗娃娃赶紧举杯道。“你已经敬过两杯了,这杯我敬你。”“哈哈,恭敬不如从命。好,干。”

“吃菜,王老师,菜还行吧。”“嗯,还蛮清爽的。哎,你还甭说,这家环境也不错嘛。”“嗯,虽然不是什么星级,但还可以。”“其实,朋友聚一聚,这儿就蛮好的。”

“哎,你可能不知道。这瓜儿和虎虎可都是我们师大的优秀人才。”校长助理对狗娃娃说。“那肯定了。还得领导多关心。”狗娃娃答道。“哈哈。”“瓜儿是可以,我就差了。”虎虎插话说。“哪里的话,你是不喜欢说,这我知道。其实,数学还是挺不错的,你们系对你很满意。”

“王老师,不怕你见怪,其实,其实我们是有事请你帮忙。”虎虎借着酒劲对校长助理说。“哦,小孩还小,房子也解决啦。能有什么事呢?”瓜儿接过话说:“王老师,真的,遇到难题了,想请你帮忙。”“没事,说,只要我能帮上。”“不知道为不为难。”“哎,就直说吧,什么事?这么吞吞吐吐的。”“嗯,我就直说了。我这个弟弟,结婚都一年啦,可媳妇还在古平,分隔两地。”“哦,分居两地。哎,你在哪个机关呀?”“省旅游局。”“哦,那单位蛮好的嘛,可以找你们领导说说嘛。”“哎呀,你才不知道呢,我这个弟弟是个工作狂,当了个什么副处长就不得了,整天忙工作,这事就不上心,还说不好意思找领导呢。”“嘿嘿。”狗娃娃不好意思地笑道。

“哦,弟媳是干什么的?”“中学老师。”狗娃娃答道。瓜儿又补充说:“教育系统我们都没啥熟人,也是没法了,才找到你,王老师。”“哈哈,这可涉及到编制问题,不太好办呀。”虎虎说:“王老师,我和瓜儿一道敬你一杯,我干了,你随意。”“哈哈,才子佳人都干了,我哪能随意呢。”校长助理也一饮而尽。“我也敬你一杯,不好意思,领导。”狗娃娃红着脸说。“谁能没个难事呢?来,干。”“给你添麻烦了。”“哈哈。”“王领导,你可得帮帮我。”瓜儿恳求说。“弟媳是什么学历?”“本科。”狗娃娃答道。“哦,是教什么的?”“语文。不过,最近英语也通过了六级。”“哦,这事有些难度。”

“王老师,再敬你一杯。”瓜儿高兴地举杯道。“哈哈,这杯喝了,可不能再喝了。不然……啊。”“没事,今天高兴。”“哈哈,不过,这事急不得。”“我知道。”“来,领导,我代我媳妇敬你一杯。”狗娃娃道。“好,这杯我喝。”

就这样,瓜儿借酒劲儿把自己的心事,对校长助理说了出来。至于人家肯不肯帮或者能不能帮得上,暂且不得而知。(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