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经伦论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经伦论㈢

三、经伦论

①、就法制而言,法制归于八字中正印的范畴,是权利,智慧,荣誉,规则制度,法律手段的代名词。所以说做刑警,检察官,法官的人一定要具备权利,智慧,荣誉,手段,并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等等。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哲理性,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刑警,检察官,法官的选用首先必须有一个强制性的年龄界限。如果让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的人当刑警,检察官,法官,这人一定是个本本主义者,或教条主义者。从书本上获得的智慧,经验只能是学而优则仕的狂人。

所以在西方国家要想当刑警,检察官,法官,一定得符合一个强制性的年龄下限。刑警,检察官因为其公务性质,所以有退休年限,而法官年龄的上限反而非常宽松,法官不比官员,官员有年龄上限,法官则可以工作到终生。因为一个人年龄越大,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意识形态就越成熟,对事物的判断也会越客观,严肃。

法律是保障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基石。因此,凡涉及法律的事情都必须是成熟的,严肃的,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民必须体会到宪法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并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正当的,合理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又要提到黑格尔呢?

因为黑格尔的一些思想的的确确应该告诉中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借鉴。并且要把这种思想深入到每一人心目中去。

黑格尔的一些思想很接地气,在现实面前,当一个人遇到现实问题时,你用什么心态看待问题这个非常重要,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接受问题,直接影响到你用什么方式处理问题。如果你以接受现实存在的心态接受问题,你就会认为事物发展到此刻必然有此正当合理的道理。然后就会用正当合理的心态去处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缺陷,用平静的心态把事情办好。

中国缺乏这种心态,中国常常以抱怨的心态看问题,对于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事情,常常报以怨恨,仇视的心态,或是以逆来顺受的思想被动的接受。但是内心深处并不平衡,不接受。以但有一天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中国人内心的小宇宙在一瞬间就可以暴发,这种压抑的心态一旦被激发,带给社会的往往是灾难,有时候是群发事件。

黑格尔的法制思想也很接地气,他认为人民应该也有必要了解国家制定的宪法是保障自己权利的国家责任与国家义务,宪法对人民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落实到实处的个人权利。宪法只有保障了每一个人的权益,宪法才具有价值,具备现实意义。

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个体,不具备群体性。法律保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同样每个人又是遵纪守法的个体,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的存在于法律之外,国家之外。

黑格尔的一些思想很接地气,涉及到的问题很普遍,也很直观,不空洞。同时也客观的表述了每个人都应该正确的认识实现,实现与存在,存在与理性的关系。

他的这种思想意识有必要贯彻到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因为就一个人而言,你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宪法赋予自己的一切权利。同样你又是国家权力与宪法之下一个个体,一份子,你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现实之外。你有了这种认识就必然会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会清楚自己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责任是对等行为,义务是自愿行为。在责任面前国家与个体都必须保持对等互利的准则,在义务面前国家与个体又保持自觉遵守各自的义务,履行各自义务的职责。也就是说在国家保障个体人生权利的前提下,个体对等的必须尽到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人人都应该有一种认识现实的思想,既然上天安排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世界给予了我生命的活力,国家保障我做人的权利,宪法赋予我与他人互利的权利,我的家人给予我亲情与关爱,那么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合理的,正当的。

同样道理,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现实更是合理的,正当的。如果我对现实存在持有不同意见,我也不能去抱怨它。父母给了我生命,如果父母有缺陷不能满足我的现实,这也是现实存在的正当合理的现实存在,我为什么要抱怨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呢?

我可以不信神的保佑,但是宪法给予我的保障确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上天,父母,国家没有做到我想要的一切,这也是正当合理的。

如果我感觉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我首先要认识到在我来之前就已经现实存在了,既然存在就有其正当性,合理性。如我感觉不满意,我应该先接受现实存在,而后去改造它,改变现在存在,让现实存在更正当,更合理。而不是抱怨,而不是反对,甚至是反抗,抗拒现实存在。

中国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里只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天子是可以轮流坐庄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现实主义的思想,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中国人不认为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正当的,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有一种不服从实现存在的思想。

这种思想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变”思想,中国人老有不满足现实的思想,认为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大,老想改变现实,而不是接受现实。从接受现实开始,找出现实存在的问题,然后去改变现实。

中国人受“易变”思想的影响,不是面对现实,而是一看到问题就联想到现实的内部出现或存在问题了,事物内部坏了,有这种想法的后果只有两种,要么抛弃,要么砸碎。所以你会看到中国的政治主张都是在改,上任一界政府改革一界,下一界继续改,永远也改不完的改革,改到大家都看不懂了还是不罢休,又上来一界改革派,继续改。所以在中国根本就没有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能传三代的企业就算是你八辈子积德,祖坟上冒青烟了。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易变,变易”原理里,有向里看的思想,中国人看问题不看表面现象,直接联想到事物发展的内部,反面,从里向外看问题,这样做往往会把事情想复杂了,在没有得到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就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预期是好的,为自己所用。预期是坏的,是不利于自己的,于是盲目的改变现状,不能改变的就用强硬手段冲击现实存在。如果感觉自己力量不够,不能反对或冲击现实存在,反过来就是抱怨,怨天尤人,再不行就剩下忍辱负重了。

中国人这种逆反心理以及逆来顺受的思想都来易经思想与儒家学说。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过快就与中国人的文化思想有关。我这样说大家对照一下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如此?

中国人从表面看个个都是无神论者,可是内心却装着无数的神。中国人表面看是有神论者,可是当你问他信仰什么时,他会告诉你他什么都不信。

这种思想的根源就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阴阳论里。

而西方人把灵魂与理性,存在与不存在,物体与虚拟,唯物与唯心分割开来,单独的论证理性、存在、唯物、灵魂、不存在与唯心的问题。把一切存在,现实定义在唯物的范畴里,把灵魂,虚无,与不存在定义在唯心的范畴里。这样看问题受益于苏格拉底。

西方人的这一切思维都来自西方哲学的实用主义思想,来自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开始,西方人把哲学从自然科学中剥离出来,不在受自然科学的影响,把哲学宽泛的定义在人类自觉的爱心与自我的智慧之上,广泛的定义哲学对人性的认知,把人格从天上拉回人间,把思想认识定义在现实与存在之间,只在现实与存在上看问题,他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不但影响古代西方人的思想,对现代西方人也是巨大贡献。

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人把自然科学与哲学混为一谈,分不清什么是哲学,什么自然科学,往往把自然科学中的思想认识应用到现实存在中去,中国人长生不老思想,天命论思想,皇帝轮流坐,逆来顺受等等思想都来自于自然科学,也就是易经学说。

反观黑格尔的一些思想抚很实在,很现实,他的这种思想的的确确是中国人需要学习与借鉴的。

西方人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发展上很简单,明确。西方人看问题非常关注事物发展的表象,根本不去了解事物发展的预期。但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看问题,他必然会从事物发展的结果来求证事物发展的本质,他会认为事物存在与不存在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事物有存在就有发展,有发展就存在变化的过程,这个事物变化了怎么办?怎样面对事物变化后的结果,这个是中国人事先要弄明白的问题。甚至是在事物还没有存在之前他就已经开始预期不存在的问题了。

当然事物发展的进程,的确存在阴阳合同与阴阳互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事物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变化。但是在没有存在之前就预测不存在的预期,这种思想从哪里来的?还是从周易思想中来的。

所以说周易对中国人而言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易思想的确为中国人带来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同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复杂的客观世界。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问题的确是需要从事物发展的反面看问题,在事物发展之前应该有一个预期目标,但是往往就是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做不好事情。现实中凡是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做事情不是犹豫不决,就是老谋深算。这种人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事物发展之上,在事物存在之前他就已经想到不存在的利害关系了,想好进退了。与这种人打交到怎么能坦诚相待呢?

所以说中国人只适合单打独斗,一个人是只虎,合起来是一群熊。中国人缺乏团体意识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看问题先看不存在的,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中国人也不去看存在的问题,不愿接受存在的现实。

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就没有对实现存在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接受现实的心理准备。所以当现实存在之后,事情发生失败之后中国人心中都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逆来顺受,认命,好结果也认为是命里注定的,坏结果也认为是命里注定的。一种是反抗,不认为现实存在的就是正当合理的。只从对方找原因,从事物发展的反面看问题,只认为是对方没有正确的处理好问题,问题的答案只在对方,却从不看事物的存在有没有问题,不从现实存在的正面看问题,往往从侧面,反靣看问题,从事物发展的后果找原因,这种思维方式正确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从现实看这种思维方式弊多利少,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有些伤害根本就无法挽回。

原因很简单,从事物发展的后果看问题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在事物发展之前就已经设定了预期,所以你只会关注预期而不会关注发展。一种是从事物发展的后果往事物发展的进程之前看,倒序的看待问题,不可能是前进的脚步,只能是后退的结果,这是从终点往起点走的过程。诸葛亮利害不?有能耐不?知识量丰富不?为什么六出祁山打不下天下,就是因为象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看待问题时,往往从事物发展的后果出发,在事物还没有发展之前,他已经预期到后果了,所以他走的是一条从终点往原点走的路,你想想看,这路能走通吗?所以说我们从事物发展的内部看问题只会把自己套进去,反而是进去就出不来了,往往导致灾祸,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西方人从实际出发,只站在事物的表面看问题,有利就进,没利就走。很简单,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西方人做生意,打仗都是如此,赚钱就干,不赚钱就撤走。打仗也是如此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因为他站在事物发展的表面,进退自如。不象中国人钻到事物发展的内部看问题,等发现问题了想走都跑不掉,陷进去就出不来了。

我说这话你想想,对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平常是不是这样想的,并这样做事情的。

打个比方,比如中国抄股票,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象过山车,k线升就一直升,落就一直落,就是因为中国人看问题从后面往前看,看什么问题都是先想后果,不看现实。k线升大家都去想发财的后果了,想到发财后的美好时光了,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拼了命的往里钻。等钻到里面就出不来了。逃跑时也是这种心理,明明K线已经下跌,可是这会他偏偏从后面往前看,死命抱着不放,或者是不拼了命地往回跑,身后甩下一片焦土也要跑。这就是中国人做事的方法。

你对照一下看我说的对不对。

因此上,中国人应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思想,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思想方法是不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是不是需要改进,如果有必要改进,如何改变?

如果要改进,我们从何处着手,只有从思想根源上着手研究。如果你准备从思想开始找问题,那么你就得从周易说起,难道是易经原理出了问题了。非也,不是易经原理有问题,关键是利用易经原理的人出了问题。

兵家思想也是从易经原理中衍生出来的学问,时至今日兵家理论仍是世界高等军事学院的必修科目。中医学也是从易经衍生出来的一门学问,中医学为中国从古到今的医疗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能说易经有问题吗?关键是利用易经原理的人思想上出了问题。首先这个责任应该划给孔子。孔子在创建儒家学说时就把路引偏了。

中国人之所以出现向里看的思想与中庸论分不开,中庸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中间存在,两立不偏,不偏不易,中立,中正。试想一下,谁能做到一个如此完美的人。谁也做不到,如果你真做到了中庸之人,你这个人一点都不可以交朋友,因为你这个太圆滑了。这种人没有立场,他谁的立场也不站,只站中间,试想一下你身边的人,凡是遇到事情不持立场的人,这人不个老奸巨滑的人,就是一个窝囊废。这两种人都不可交,如果你交这种朋友,吃亏的早晚是你。

持这种立场的人都是不看事物的存在,只看事物的发展与后期结果的人。这种人从事情的一开始就不看事物的存在与否,只关心事物发展中心点,在事物发展中寻找事物的中心点,因为你要保持中庸,你就得找到事物中心的位置,如果你找不到中心的位置,你还谈啥子中庸之道。

回过头来看,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还得从人说起,还得从人的灵魂深处挖起,首先要论证人类存在不存在灵魂世界。要论证灵魂世界,就得先回过来看看我们是不是有信仰,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个无神论者。

如果你是无神论者,你坚定的认为人不存在灵魂,所谓的灵魂只是虚拟的世界而已。那么我要问你一个问题,既然你认为人是唯物的个体,那你为什么还要呼吸呢?

也许你会回答我呼吸的空气也是物质的,呼吸空气只是物质基础支配物质基础的结果呀,那么,汽车也是物质呼吸空气产生动能的结果,为什么汽车没有感观世界呢?

到底是什么支配着人的思想世界,与感观认知呢?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发展到可以星际旅行了,但是唯心论与唯物论仍然是东西方文化争辩的焦点。

从物种起源的关联性看问题,世界上所有有活力的物种都应该是天人合一的机体,也就是唯物与唯心结合的整体,知行合一的个体。

物种在物质基础之上建立灵魂世界。把感观世界加入到个体世界中去,形成体神合一的个体,这两者缺一不可。

从物种起源的认知里也可以得出结论,物种起源不存在单一独立的格局,没有唯物辩证法也没有唯心独立论。因为独立的物质基础只是存在的表象,物质基础没有感观世界就没有物种起源。比如人,人没有感观世界就不是人,同样人失去感观世界人也就消亡了,死了。

由此可见,灵魂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没有灵魂世界就没有人类。也不存在物种起源之说。

灵魂的存在是建立在空气存在的先决条件之上的,可以理解世界就是空气支配下的世界,空气才是物种起源的先决条件。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与意识之外还存在一个第三者。

也就是说在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上还有一个东西支配着唯物论与唯心论运行的机制,在已知世界里,我们知道人类的人体机能与感观世界是受空气支配的。也就是说空气支配着人体机能与感观世界合二为一的结果。

正如中国的中医学认为的那样,人类除人体与感觉之外还有第三者支配着生命的存在。在中医学中这个第三者就是转化空气动力的脾气系统。

那么你会问人为什么会存在脾气系统?脾系统又是如何转化能量代谢的呢?

中医学认为脾气系统转化了肺系统输送来的清洁空气,并把从肺系统输送来的空气转化为脾气,来支配人体心脉功能,把人体机能激发起来,冲动人体大脑的感观世界,并将人体机能与感观世界合二为一,启动生命的开始。

这个第三者如果上升到理论框架上去,又应该用什么名词来表述它?

实践证明这个第三者的的确确支配着人体机能与灵魂世界知行合一的运动着,并支配着人的价值趋向,人的价值意义。

这个第三者到底是什么?(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