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回 突出夔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舍身护金兰,箭矢穿胸无所畏;

冒险探古寺,钟声入耳也心惊。

拈花叟道:“果然是西蜀子祖师的嫡系传人,长孙珏就是我祖师的小儿子,当时随西蜀子祖师沿嘉陵江东去,而长兄长孙瑜则同琴痴女祖师和妹子长孙玉南下翻杜鹃山顺岷水而下后辗转去到金川。”倦客道:“不错,今日太晚,明日就在我两第一次见面的浣花溪畔,你带菜,我代酒,我接着同你说下文。”于是二人在月色中拱手别过。

次日下午就在这浣花溪畔,倦客向拈花叟说出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

却说香水愚夫将倦客留下来喝酒。还特令燕儿做了一尾鲥鱼。各位客官恐怕也知这鲥鱼同银鱼、刀鱼、鮰鱼,合称长江四鲜,而且鲥鱼是徊流性鱼类,随着葛洲坝的建成和其他诸多原因已经变得越来越珍贵,倦客自是只知其名,未见其鱼,更谈不上品嚐了。

在燕儿做鱼的时间里,主人将一坛女儿红放到桌上,另有一只双层的锡烫壶古色古香。随说道,这一带难出好酒,这坛女儿红还是早些年间,一位朋友相赠。说着往锡壶夹层中注入烫水,再将酒慢慢掺到锡壶中。

这期间倦客简要地把蒙山之行的经过原委叙述了一遍,各位看官已经知晓,此处就不再赘言。愚夫听完后叹息道,“我派的先辈们真是个个英雄了得,就是剑兄也成就了一位高僧,算是不辱师门,就我一人埋名江村,碌碌无为实在惭愧。”倦客道:“愚夫兄过谦了,在此悬壶济世,何尝不是功德一件?”说话间,燕儿将菜准备好端上桌来道:“爷爷和这位叔叔说话吧,我要做功课去了。”径自退下。愚夫拈须微笑道:“今日你表现倒还可以。”

说吧,愚夫揭开长圆型鱼盘上盖子,顿时一股浓浓酒味和醋香味就沁入肺腑。倦客不觉说道:“是浙江酒酿蒸醋鱼的做法。”愚夫道不错:“先生想必是去过江浙的了。请尝尝燕儿这道酒酿蒸鲥鱼做得是否地道?”

倦客先敬了愚夫一杯酒后,然后尝了一块鱼道:“燕儿小小年纪还真是厨中高手,这鱼做得同西湖楼外楼的有得一比了。不过楼外楼可吃不到鲥鱼的,晚生真是好口福!”愚夫笑道:“谬夸、谬夸。”倦客接着说道:“看先生的饮食习惯,和听燕儿的口音,却不像在本地生活良久的人?”

愚夫道:“此事说来话长,待我们一边喝酒,我一边把这七百余年来的旧事,向老弟说一遍吧,否则这长久地如鲠在喉真会令老朽逼出病来的。”

当年我祖投到孟珙帐下时意外地遇到一个人,你道是谁?就是放翁义子公孙夔之孙公孙继。年岁几乎同我珏祖公相仿。嘉佑四年(宋理宗赵昀,即公元140年)由七十五岁高龄的夔祖师领着他的独孙子;投到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孟珙帐下,并将太祖师放翁手绘的山地防御图献给了孟珙。

孟珙正是依据这张图建立起了山地一体化的防御体系,布置了二十处(后来又增设两处总共是二十二处)山地要塞。据此以不足十万的精兵,同元军的六十万大军周旋了数十年。更重要的是夔祖师还亲自把自己公孙家族的最后一根独苗送到了抗元前线。乃父公孙烈已于前年冬归州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当时按孟珙的布置,归州宋军仅千人,但却起到了牵制元军万人船队的重大作用……其子取名公孙继,就是要他继承乃父遗志将抗元进行到底。

孟珙当时十分感动,一直把公孙继留在身边作为亲随。我珏祖公一到不久,就凭武功招数和切口同继祖叔公相认了。二人本是同枝同脉,当即就结拜为兄弟。珏祖师略长年岁,当了哥哥。由此在抗元队伍中就多了一对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兄弟英雄。后来孟珙因事去职,遂将兄弟二人介绍到淳祐二年(14年),上任的四川制置使的余玠帐下。

自古是天不遂人愿。就整个时局来说,抗元已经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了,但唯此更彰显出抗元将士们的可歌可泣!但可恶的是,朝中的议和派却把余阶当做了议和的绊脚石,极尽谗言,终于令一代抗元名将含冤而死。

兄弟二人悲痛欲绝,尤其是继祖叔公因为是余大人的亲信,被连降三级,带兵百人而已,但兄弟两抗元之心未变。一直坚持到钓鱼城城破之时。到宋恭宗赵显,德祐年(公元176年),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王朝宣告灭亡。消息传到当时在遥远西南的钓鱼城时,激战仍然在继续中。

此时的兄弟二人都已经是年近五十之人,各有一子,珏祖师之子属文字辈名叫长孙斐;继祖叔公之子叫做公孙少华,均生得来一表人才,此时这二位公子也正好是翩翩少年二十岁左右。在两位祖师的共同调教下,其勇其谋均不输乃父当年!而他们却生在一个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时代!

就在此时,在大军围城的情势下,二位老将军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所有重要物事交代给兄弟二人,令他们带上两位夫人和随身丫鬟,从密道提前撤出城去,两位老将军已抱定必死之心誓与城池共存亡。但两兄弟岂肯就此而离去,迫得二老拔剑而向道:你们怎么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古话?就不想为我大宋留下一脉抗元的骨血?你二人突围出去后,先找个地方隐居下来,娶妻生子,将我派的传统继承下来,作为抗元的后备力量,以图我大汉的复兴。如此不晓事还留尔等在此何用,与其破城之时多一个枉死鬼,不如现在就结果尔等性命,还不快走,就斩立决!

此刻已经是德祐年冬。二人挥泪拜别,带着家眷细软一应重要文书等物事,突出重围后在合川找了一条船顺流而下。当时重庆府和沿江以下一带城池均以陷落,小船不敢靠岸,趁黑向长江下游而去,继叔祖师曾把千里川江的水道情况,画图向少华交待过,所以夜行川江,虽是危险重重但却由此而避过了元军的追杀。渐渐船上的给养耗尽,少华一看船已即将东出夔门。

而此时夔州早已落入元军之手,为防止川中宋军突出,在彼处布置了拦江索,虽然不是铁索但确是粗如碗口的油痳拧成的绳索,柔而牢固,此刻岸上的元军已经发现了江中的小船,箭矢石炮纷纷飞来,公孙少华亲自操舵稳住小船,长孙斐举起余阶临行前所赠的削铁如泥的白虹宝剑,拼死砍那条拦江索,几剑下去,绳索终于应剑而断,小船向前破浪而去。

此刻却有两只元军的战船从左岸赶来。各位不知,如果是在风平浪静的水道中,大船很难追上小船,但在夔门这段水道中,顺风顺水而下既摇棹又张帆的战船,同极力要在浪涌中维持平衡的小船相比就占尽了优势。距离越追越近,兄弟两站在船尾挥舞刀剑,打落元军射来的箭矢……

看看小船来到夔门前,公孙少华突生一计,故意让两个船工减慢摇船的速度,并亲自操舵。元军不知是计以为这只小船已经是强弩之末逃不去了,遂停止放箭,加快速度追了上来。

少华却知晓在夔门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的暗礁,丰水季节还勉强可以行船,而今枯水季节,已有数丈宽阔的礁石在浪涌中时隐时现。遂有意将小船正对礁石行去,此刻大船已经追到十丈之内了,少华心中暗念道老天佑我,就在船头距暗礁不到两丈处,一个左舵一个右舵,前边的艄公心领神会,长篙在岩石上一点,小船一个急转弯如箭一般射出了夔门,就在这一刻,两只战船同时撞在礁石上慢慢沉了下去。

凶悍的元军没有放弃他们临死前的一击。几乎是乱箭齐发,这时刚刚拨打开一枝箭的长孙斐,眼见一枝箭正对掌舵的少华飞去,他没有思考的余地纵身一跃用胸口挡住了这支箭。

当终于看不见敌人追来的时候,公孙少华才看见倒在自己身后的长孙斐胸口处钉着一枝长长的箭,不禁抱起这个好兄弟放声大哭。却是长孙斐母亲沉着听了听儿子尚有心跳,知道没有射中心脏,要紧的是此刻必须要拔出箭矢止住流血。

当即道:“华儿且暂莫悲伤,先拔出箭矢,止住留血要紧。”遂叫两个随身丫鬟准备好止血金创药和包扎用布,说道:“华儿还是你来。记住,动作要快、要坚决果断,越如此,斐儿受的痛苦就越少。”少华立即止住悲痛,用匕首割开长孙斐的衣服,擦净血迹一看箭矢没入胸膛不见,因近距离中箭恐怕足有两寸深!

他默默调匀呼吸后,欲让两个丫鬟压住长孙斐手臂,谁知此刻长的孙斐却睁开了眼,微弱地说道,好兄弟来吧,我挺得住……

少华一手压住他的胸膛一手紧握箭杆,却对他说道:“好哥哥,你还记得横扫千军这一招使出后该如何变招了吗?”长孙斐正说道:“怎不记得?该马上收势回退半步,然后是指点江山,凝势不攻……”就在这时,公孙少华气沉丹田把全部精力运倒右手之上电光火石间将箭矢拔了出来,一股热血直喷到他的脸上,长孙斐大叫一声昏了过去。

两个丫鬟赶紧将止血药粉敷在伤口处,并迅速包扎好。此刻的公孙少华心里痛如刀割!

傍晚时分,小船趁着月黑悄悄贴着北岸过了巴东县,黑暗中依稀能看见白云亭上的灯光和停靠在南岸的战船上的灯火。仗着对川江水道的了如指掌,公孙少华架着船,让桡工停了桡,悄无声息地靠着北岸往下游飘去,大约过了五里水路,前面一箭之地隐约看见一点红色的灯光。

少华将船停了下来,桡工插下锚杆,感觉江边水不到一人深,遂下水去到岸边将船拉靠岸系好。这时少华对长孙夫人说道:“伯母先侯在这里,待小侄前去探探,看是何等人在彼。”夫人说道:“华儿去吧,一定要多加小心。”

少华料得不错,前边就是镇江古寺。方丈了空原是祖父的好友但算来已是百岁以上,恐怕早已圆寂了,当下不知是何人主持寺庙,庙中是否有元军?这是他急于要打探清楚的。他矮下身形来到庙旁,没有走大门而是爬到了侧面的一棵距墙不远的老树上。向里一看寂静无人,也听不见马叫声,不像是有元军驻扎。随从树上跃到墙上,像一只猫一样轻轻地落到院内。然后顺着墙根往大殿矮行而去。

各位不知三峡中的巴东镇江寺,位于长江北岸,背靠云间画屏飞凤山,怀揽江边幽潭秦家沱,西傍观音溪,东带见龙桥,翠木掩映,与南岸的秋风亭平齐,正对着老县城那条起自河码头、越过土地堂、直上三朝观而最终隐入天际的青石板古驿道,高高地雄踞在髂膝包山的山梁上。多少年来,镇江寺山门巍峨,红墙碧瓦,在晴空下熠熠生辉,不知疲倦地为上川下楚的江船护驾引航。三十八年前的嘉熙年间,元兵曾被孟珙、孟瑷兄弟重挫于巴东。此地的父老乡亲有光荣的抗元传统……

少华走过空无一人的大殿,依稀看见匾额上是接引殿三个大字,怕有埋伏,不敢穿殿前而入,见前方有一处角门,就径直走了过去,他将身形隐在门边向里张望,见里面是一个天井,两边供奉着十八罗汉,正中又一重大殿,匾额上是大雄宝殿,继续往前走去越过右边一排罗汉塑像,当前是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过了第九尊庆友尊者(降龙罗汉)后,前面又是一条夹道,对着一道小门。

少华没再多想,对直往里走了去又是一座小院,正中位置是观音堂。不禁对着塑像方向两手合十躬身一拜,继续往前走去再进一道门,是一个宽阔的天井,两旁各有一排房间灯火全无,对面应该是经堂和方丈所在。举步来道天井之中,正想开口道声骚扰时,突然一声钟响,四周亮起了好些灯球火把,把个天井照耀得如同白昼,几乎令少华睁不开眼睛。不禁令他大吃一惊!

各位欲知公孙少华凶吉如何。待下回自有分晓。

《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十六回末

这一回先不说书中的故事情节和行文转折,要说引出《饮冰夜谭》的原由。一切故事都从陆唐悲歌上来。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忘不了的是情,补不完的是心,但是,"东风恶"吗?结婚三载而无子嗣,任谁父母,也有意见,今天也一样。唐婉是陆游母亲娘家的侄女,一说是本家,一说是同宗,反正有亲,娶进家来亲上加亲。但媳妇不生,又不愿让儿子纳妾而薄待娘家侄女,怎么办,只有狠心休了。事虽狠,心肠好,何来恶?陆游不是个厚道人,连妈都敢骂,是即不懂母意,又不知世情,难怪他仕途蹭蹬,官场趑趄。南宋有北伐的能力吗?无力而空谈,是会误国的,韩侘胄北伐是什么结果?还是韩琦的后人呢,名门犬子而已。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瞒瞒瞒!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陆游是个才华横溢的丈夫,今后再也难找,唐婉知道。但唐婉比陆游厚道,她不怨“东风恶”,而只怨“世情薄,人情恶”,“世情薄”是无后即不孝的人伦,“人情恶”是再醮后的被人看不起。唐婉再醮也未生养,而陆游重娶则生养了一大群,看来不能生养的责任在唐婉,唐婉心里明镜似的,所以她不怨“东风恶”,倒不是陆母是自己的姑母。当然,再也不可能有陆游那样才情的丈夫了。

这回书中二老将军舍身挡恶,把生的希望留给二位少将军,写得大气,亦是无奈之举。而二位少将军江中杀敌,交替掩护受伤一大段颇为好看。而后从巴东一路逃奔,未在此工作盘桓过,还真不好写。那地方我路过三次,至今只记得秭归、巫山、石宝寨、张飞庙、大宁河,其余满眼都是陡峭,悬崖扑顶,让人心惊胆寒。(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