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回祖师入蜀(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日子就过去了两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北上【南郑】——当时南宋朝廷的西北边疆最前线的一处军事要塞,向东北可以俯瞰八百里秦川,长安城近在咫尺,向西可扼守安西。亦是扼守米仓古道的战略要地。

陆游当然是喜出望外,当即在乾道八年春初,在向公孙夔交代了家中的事务后即匹马出夔州,此时的夔儿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且文有所得,武有所成,缺的只是岁月的磨练和人生的积累了,陆游一走,他俨然担负起一个男子汉的职责,倒让陆游少了许多牵跘。

陆游一路上过梁山(梁平),经邻山(今达州邻水县),然后由广安而南充,在邻山时有诗:【过邻山道中】

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在过葭萌驿时填了一阕【鹧鸪天】: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

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

秘传一字神仙决,说与君知只是顽。

一路上的鞍马劳顿丝毫未影响他愉悦的心情,因为他总算可以有一个展现抱负的战场了。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这种心情:

少年富贵已悠悠,老大功名定有不。

岁月消磨越亭传,山川辽邈弊衣裘。

杀身有地初非惜,包裹无时未免愁。

局促每思舒望眼,虽非吾土强登楼。

到达南郑的陆游同四川宣抚使王炎间情同鱼水,陆游也曾月夜轻骑探敌营;也曾匹马单枪降虎,就在他和王炎利用长安城内的爱国反金力量,里应外合收复长安的计划即将实施的时候,一力主战的王炎受朝中主和派的的排挤,被宣回朝,***毁于一旦,也令放翁为此而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报国机会而饮恨终生!

乾道八年冬经历了又一次沉重打击的陆游,骑着毛驴在凄风苦雨中进入剑门关,而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北出大散关饮马渭水之滨!他觉得苍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一心想做将军,做英雄,抑或做一个死士,马革裹尸的他,却注定了只能做一个诗人!他自己挖苦自己道: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在这里他邂逅了他的得意弟子长孙慕游此子乃唐开国重臣长孙无忌的后人,他的先祖因避武后之乱入蜀,结庐剑阁明月峡砍樵为生。

这一年间陆游在南郑的事迹,以及诗名让他心仪倾慕不已就将原来的名字长孙雄,改名为长孙慕游。陆游前后在成都、蜀州(今崇州),灌口、嘉州,荣州(今荣县)呆过不短时间,此外在好几十处州县游历过。他的游历并非止于风光名胜,做过征西幕府的他,从军事上对所到之处做出了研究和评估。

在成都这个温柔锦绣之乡里,抱负未得伸展的陆游,沉湎于歌舞酒色,而这只是他麻痹自己心志的一种无奈,而这种无奈招来了一个严厉的处分。淳熙二年九月,就在他的嘉州知事(从四品)即将发表时,他被言官参奏“燕饮颓放”导致圣庭震怒,直接罢免,不过还是给了一个可以领俸禄吃饭的空头职务——一个远在万里甚至是子虚乌有的“台州桐柏崇道观”住持,但有个好处,只领俸禄而不必去赴任。

(南宋时期高度繁荣的经济,所给予当时公务员的待遇真是令人羡慕。有史家算过,是唐朝的六倍是大清的十倍!而且罢了官也领俸禄!哈哈,又扯远了!)

对此陆住持淡然一笑道:“真好!燕饮颓放,”从此索性自号放翁,还道是奉旨改名。郁郁不得志的放翁就在成都一直呆到淳熙五年正月。

宋孝宗大概觉得这几年给陆游的处分也差不多了,再加上他诗名太盛,重新发表为叙州知事,而就在他要上任前圣谕来了要他到临安面对。放翁这就要离开他生活了八年的四川了,不由也有些依依不舍。但不去是不行的。本年二月中他携家眷离开成都,从府河顺水而下沿途过眉州、靑神、还专门下去凭吊了、苏东坡和黄庭坚,然后过叙府到泸州,他在暴雨中登上泸州南定楼题下了一律:【南定楼遇雨】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做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过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洞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獭,登览茫然却欲愁。

而这一番登临让他记住了泸州这个川南重镇的战略地位。接下去趁下水船的快速,不久船到忠州。放翁又登岸去当年杜甫住过的地方去凭吊一番,发现这里的战略位置亦是非同一般。再往下过瞿塘峡到归州的时候,他停下来了。这是他必须要下来的地方。因为他的爱徒兼义子公孙夔,就在州衙供职做校尉。

这一夜,师徒见面夜饮通宵。关于剑阁的同门师兄,关于当前的战争形势,关于四川在今后抗元战争中的地位等等,谈话一直继续到东方之既白。最重要的就是,放翁将一张他在川八年,和此次东去时,以独特眼光考察后所绘的一张抗元军事要塞布置图,交予了公孙夔。而这些要塞的布置位置几乎就重合在放翁当年来川和此次离川的路线上,各位听客请看:

图中小黑方块就是要塞所在位置:

这张地图提出了依托长江水道,建筑山地防御体系的重要战略思想,总共规划了二十座山城要塞,由北而南,由西向东,依次是:

1、得汉城,通江县城东得汉山自汉以来兵家必争之地;

、平梁城,巴州城西平凉山,历代军事重镇;

、小宁城,巴州城东南面天马山与平梁城一左一右拱卫巴州;

4、大获城,阆中城北的大获山与阆中母城南北呼应

5、苦竹隘,剑阁以北四十里苦竹寨,蜀门锁钥;

6、青居城,南充南二十里川贝军事重镇;

7、运山城,蓬安东南三十里云山,扼嘉陵江要道;

8、赤牛城,梁山(平)西二十里,扼川东要道;

9、云顶城,金堂云顶山,扼沱江通往成都要道;

10、铁风城,合川城北铁门山,扼川西来路;

11、铁锋城,安岳县北铁门山,扼渠江渡口要道;

1、钓鱼城,合川县东北江对面,扼嘉陵江要道;

1、神臂城,泸州合江上游三十里扼长江要道;

14、凌云城,乐山城东名将对岸,扼三江交汇要道;

15、紫云城,犍为东南三十里,扼岷江要道;

16、多功城,重庆北翠云山,扼嘉陵江要道;

17、瞿塘城,夔州白帝城下巫峡要隘;

18、天生城,万州天城山,扼长江要道;

19、磐石城,云阳双江。扼长江要道;

0、白帝城,夔州东十三里白帝山上,控长江渡口;

这番布置,让现代的军事专家也称赞不已,这就是从宋武宗绍定四年(公元11年)拖雷侵入剑门关起,直到175年。号称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花了四十五年的时间,动用了数十万大军,付出了包括蒙哥在内的数百名将领的阵亡才取得了对四川的最后军事胜利。

而当时抵抗元军的南宋军不足十万而作为蜀地最繁华的城市成都被抢掠焚烧成了一片废墟……到此倦客已经将放翁入川前和入川后的行迹向各位做了一个简略交代。往后故事中新的人物的登场,多少同这段历史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注:公孙述其人及白帝。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诛后,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他自称“白帝”。《后汉书?公孙述列传》中记载:“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史记》亦记:“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时人便认为当中的“黄”是指王莽,而“白”就是指公孙述。现今位于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城,与及当地白帝山及白帝庙等名字,均为公孙述称帝时所改称。而后来三国时代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亦是逝世于此地。

《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十四回》:

公孙述割据四川,是在绿林军起王莾被杀前后,并造谶纬“八厶子系,十二为期”,意即公孙,出于子姓,是商人的贵冑,有十二代(年)帝命,结果为刘秀所灭。按陆游诗解,欣赏公孙述“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是与南宋形势有感而发,倒不是肯定割据政权的。

然后陆游一路颠沛,一路游历,一路做诗,一路课徒,最后在成都得了个“放翁”别号。本回书文从字顺,但叙述多少有点老太婆没牙的嘴----细冗得可以。历史故事看官都知晓,只是这张地图,还颇让人寻幽探奇。

(倦客按:本会书有些冗余,是因为读者普遍的历史知识,或者说对陆游的身世的了解程度,同散人兄相比应该还有一段差距,所以本回宁可细碎些,后面的章回就省很多事了。)

【作者***】:这一回书后书的所有线索的关键部分,各位朋友在阅读后面章节时,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回头再来这里查阅。(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