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回 误闯藕香榭(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紧接上回))

倦客见这丫头不知进退心中暗道要糟,如果自己再不出面此事恐难了结。当时就在桂花树下朗声读出一律:

忆曾几度误芳辰,薄幸皆因斗米身。

落拓三湘多苦雨,归来十月是阳春。

轻霜点染香魂艳,冷月凝成秀色新。

不嫁东风谁解意?此情还待晚来人。

随吟随着走到光亮出来,吟毕说道:“各位大家主人,老朽无端夜闯贵地,皆因小徒燕儿初来此地,错闯贵府,实属不该。老朽寻至此处时,园子侧门依然洞开,小徒虽然顽皮但不是说谎之人,老朽就此向各位道歉。”说罢向水榭拱手致意。

按说,事出有因,且对方大人寻了来,就此放人也就罢了。谁知这伙人在在这园子里寂寞惯了,好容易有个取乐子的机会岂会轻易放过?湘云首先道:“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徒不教师之过。你既然是她师傅就该将她的事顶下来……”

其实,李纨在听这老丈先高吟一律时就已经看出对方非等闲之人,心中暗道小姐妹们不知天外有天,这事能了就了,何必得理不让人?所以即刻说道:“大伙稍安勿躁,我看老丈面相良善,再说天色也不早了,就让她把人领回吧?”岂料众人就是不依……这一来,倦客也气往上撞,况且在燕儿面前他如果向他人示弱,今后好些事就不好办了。想到这里,不禁朗声说道:“这也公平,就请各位赐教吧!”

所谓箭在弦上,此时就是李宫裁想息事宁人;宝玉想当和事老都已经来不及了!

到此李纨只好说道:“那就按题开始把,老丈需要多长时间?”倦客答道:“无需,方才在读小徒的诗作时,老朽心中已有大致的腹稿。只是不知各位用韵而已,就请赐教吧?”

此时宝玉一看倦客白衣白发,一脸书卷气中透出一股掩不住的沧桑。心中一动道:“老丈何不来水榭中坐下说话?”倦客答道:“公子宅心仁厚必有厚福,老朽不速之客,就不再有其他奢望了,再说隔水唱和未必不是一桩雅事。就请赐教吧。”

此刻宝钗将诗稿交予李纨,李纨读道: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众人齐声喝彩:倦客先说声献丑了,即刻咏道:

<忆菊-次韵蘅芜君>

又上重楼寄远思,西风作伴雁归时。

边关苦远芳无迹,故苑花开我不知。

朔气侵衣羌笛怨,孤灯照影醉人痴。

几回误却生辰事,此恨绵绵未有期。

宝钗听了微微点头颔首,李宫裁道:老先生此律引边塞之音入诗确实高明,请再听: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倦客道:公子这首好,老朽勉强和之:随即吟道:

<访菊-次韵怡红公子>

邀约西风作旧游,东篱置酒且勾留。

傲霜影送三秋意,望远人添几许愁。

逆旅天涯多怅惘,情归故里赏清悠。

时年常负重阳约,此就金斟醉白头。

李纨道:老先生功力深厚,再听这一首: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倦客道:公子居华堂而忆东篱,志趣高远,老朽续貂献丑了,言毕吟道:

<种菊-次韵怡红公子>

蕊宫借得一枝来,御骨香魂此地栽。

播雨耕云三夏去,迎霜伴月暮秋开。

仙姿不让春花色,雅韵斟酬浊酒杯。

最是东篱人识趣,芳卿作伴远红埃。

李纨评到,各有所长二位平分秋色,请先生再听: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众人一起喝彩,倦客道确实佳作。老朽只有尽力为之了:

<对菊-次韵枕霞旧友>

旧苑分来一束金,孤灯阑夜共更深。

弄琴为有同君赏,寻句无需独自吟。

笔借冷香涵雅韵,弦随素影奏佳音。

高山流水渔樵意,难得清宵度寸阴。

水榭上传来一阵轻轻的喝彩,李纨评道:步韵难,此作确实难得了,先生再和: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倦客一听,、感觉此作大妙,全无一点脂粉气,诗意婉转比兴得体,于是打起精神和道:

<>供菊-次韵枕霞旧友

霜天月冷徬仙俦,陋室凭添满目幽。

带土移来无限意,随花截取一园秋。

香徊阑夜多幽梦,魂入诗笺忆旧游。

曾羡桃源归去客,布衣对酒自淹留。

李宫裁评道:好个带土移来无限意,随花截取一园秋。先生稍侯,随叫了一个小丫鬟搬了一把座椅送到对岸树下。此时水榭上鸦雀无声,李纨道先生继续,遂念道: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倦客暗道厉害,遂站起身来说道:原玉高雅,几近绝唱,老朽只好勉强而为了:

<咏菊-次韵潇湘妃子>

月冷风凄着意侵,寒虫渐渐失哀音。

幽思落砚添香写,素影入诗含泪吟。

锦字无端书旧怨,红笺难以载愁心。

易安一曲声声慢,唱断秋情逾古今。

李纨微笑道老先生也不是省油的灯,拉上清照,轻松涉险而过,佩服!再来: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倦客道,画菊容易画影难。这题目太讲究。希望能不至于出丑:

<画菊-次韵蘅芜君>

丹青伴酒自疏狂,秋色何须费揣量。

描骨轻勾千笔墨,铸魂且借一分霜。

月辉苑圃娇娇影,风入帘栊淡淡香。

若得蓬莱仙露水,明朝同与醉重阳。

宫裁道这真个是难分轩轾了。随叫给先生上茶。稍后道,继续向先生讨教: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倦客道:这首真正是曲高难和了,勉强续貂吧:

<问菊-次韵潇湘妃子>

天涯几度忆相知,却待白头寻旧篱。

寄梦西风曾记否,还诗残月恐来迟?

长年辜负重阳约,片语能酬一寸思?

薄悻皆因歧路远,应怜此刻燕归时。

李纨道:这个也太不容易了,虽觉在气韵上稍逊原玉,但步韵更难。先生需要休息片刻么,倦客道不必了,请继续赐教:李纨道,那好请听: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倦客道:所谓“白头搔更短,已是不胜簪”,簪花更是徒惹人笑,只好献丑了:

<簪菊-次韵蕉下客>

华发无需揽镜忙,老来难对少时妆。

放歌长是同花醉,看剑曾经纵酒狂。

今欲拈分香半缕,可怜难衬满头霜。

此情徒惹孩童笑,指点衰翁躲一旁。

李纨道唱酬两谐,彼此彼此,先生请继续: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倦客道:章法老道、气韵顺通、工稳兼备。也只好尽力不出丑而已。随吟道:

<菊影-次韵枕霞旧友>

淡香穿户两三重,枝映西窗绣阁中。

几缕清辉投远照,一帘水墨画璁珑。

随风摇作千娇舞,徊梦翻成万念空。

却恨浮云遮望眼,星空寒月尽蒙胧。

宫裁道:幸好有个月亮好用呢,要不唱和双方恐怕都要大感为难了。下边这首也难呢: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倦客道不错:这个确实很难,姑且一试吧:

<菊梦-次韵潇湘妃子>

魂梦依稀赴太清,前朝旧事似分明。

与君曾共重阳醉,恨妾无缘七夕盟。

万里霜天谁寄语,三更冻雨雁不鸣。

赏花人在关山外,空负西风一段情。

吟毕:引来一片喝彩,其间还有一声轻轻叹息,像是来自潇湘妃子……李纨道:“赏花人在关山外,空负西风一段情。”老杜来写也不过如此了!最后一首了,先生且听: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倦客道,这个写的人太多了,老朽恐怕只好取个巧了,否则容易拾人牙慧。随道:

<残菊-次韵蕉下客>

风情不胜已偏欹,月冷霜天露重时。

忍拾余香归绣冢,还添秋色上霞披。

银针织就娇如故,金线描成夜正迟。

岁岁看花君不在,权留此物寄相思。

李纨正说道这个确实用得巧,……忽听小丫鬟跑来说道:不好了,赖大家的领着人上夜来了,已经进了角门,李纨说道糟了,二位还不快走。

这倦客拉着燕儿往园子的侧门跑去,不料一看来时开着的门此刻却是铁将军把门,不禁叫声苦也,正在此时听有人说道,看你往哪里跑!倦客一慌被树根一跘摔了下去……却原来是南柯一梦……

拈花叟道:“岂有此理!你约我到这里来就是听你这个痴人说梦?我看你是石头记读多了,硬要自己钻进去做个角色?”

倦客道:“打住!打住!你真的不想知道我所提到这个女子是谁吗?”拈花叟听他话中有话只好问道:“此女究竟是何人,令倦兄如此魂牵梦萦?”

倦客这才答道:“此女名叫公孙燕,乃贵派祖师放翁当年入川时,在夔州收下的一名弟子公孙夔之后。如果要论班辈还应该与你同辈,因为她是公孙夔末代传人长孙则的记名弟子。据倦客所知,这长孙则应该是贵派少掌门化名桃花的长孙凤的叔公,不知道我说得对与不对?”

拈花叟道:“你瞒得我等好苦!”倦客答道:“不是这种说法。此事事关重大,我不将关系全部理顺怎好轻易说出来?”

拈花叟道:“那此女现在何处?倦客道:我也在到处找她,她就是你等追踪了三年的拈花小魔女。”

拈花叟道:“原来如此,那你们又是如何认识的?”倦客道:“此事说来话长,第一次见面就酷似方才我同你讲的那个梦境差不多,也是惹了事,被我恰巧撞上给她解了围……这还得从我从蒙山归去后的第二年冬天说起……”

究竟这小魔女由何处而来?又同这倦客有何等关系,各位且听下回分解。

《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十三回》:

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学者介绍起西方的意识流,王蒙,邓有梅率先在作品中尝试。主要是说随着人物内心活动思想轨迹信马由缰烘托渲染出急促紧迫的感觉和无暇旁顾无由乱思乱看的方向体位感触摸感融入感(我的妈呀总算说完了),王蒙的很多句子层层套进,多达一二百字不句逗,邓有梅随着人物故事乱窜胡同登堂入室,后来又有了矇眬诗派,还有后来的八0九0后新锐,耍的全是花枪,玩的都是别人玩丢的东西。倦客无意中也踏入了这个相似的场景,但却不是模仿,而是有意随着情节故事流动,驾一乘牛车,拉一厢美女,只管调笑联唱,车走哪儿了,管它呢,这叫“兴会际遇”,也是意识流的一种,古已有的,比如屈原的【离骚】和曹植的【洛神赋】就是。外国的意识流是书中人无意的,中国的意识流是作书有意的,倦客当然也是有意的。

先是一醉酕醄入梦再说。这一入,轻身就到了大观园,在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儿丛中偎香倚玉,听得打情骂俏,口说要走,心里痒稣稣的使不动双腿,于是十一篇菊花诗在薛涛桃花笺中落英缤纷。应该是有十二首吧,别忙别忙,总会有人补齐的。这十一篇菊花诗,好如十一条屏,色彩间杂,一水儿的通透,李纨的点评正是倦客的本意,欲扬先抑。

借梦展诗才,撩花招词来。半世江湖梦,酝酿佐茅台。

倦客的心肠,看官们看懂了吗?

倦客的有意佳梦正在继续;一群小儿女,还沒断奶,又不是红孩儿,怎斗得过江湖老妖:

出手就把众女子贯了个绝倒,倦客老花心大放,哪舍得再走。真假之间,又是这个赠几篇,那个赐一首,差不多二十三四首,活脱脱一个老宝玉。软玉温香中瘾过足了,最后来一首收尾:

再不走,焦大来了,真要头破血流。怎么走是个问题,还好还好,拈花魔女一头撞了进来。书上说英雄救美女,这回不是,是美女救老汉,嘿嘿,福气哟,我们怎么遇不到?这也是有意为之的噱头,不若此,昏昏欲睡,必用惊堂木一阵乱敲,方可脱梦还阳,看官大人,不知是也不是?

(倦客按:呵呵,好评好评,散人兄之功力足可再续三刻拍案惊奇。但倦客咀嚼再三,对第十三回的点评怎么感觉散人先生是刚从阆中府出差回来一样?满身有股子醋味呢?哈哈…)

【作者***】:从下一回将正式展开本书的主线,主要人物奖一次出场,并将读者代入南宋时期,四川人民在四川和峡江地区波澜壮阔的抗元战争的场景,家国情仇、儿女姻缘次第上演,十五回是后书的索引,读者千万不要跳过,因为接下来的所有人物关系的伏笔都埋在本回……(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