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回误闯藕香榭(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魔女误入藕香榭

老书生巧和菊花诗

话说这倦客在恍恍惚惚中不觉来到一处所在,依稀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见:山坡下几树桂花开得正好,一道小河从坡下流来,在月光下水面闪烁着粼粼银光,河水缓缓注入一个荷塘,荷塘中央建着一处水榭,清瓦红柱,雕花挂落上垂着八盏大红宫灯。这水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远远望去,只见人影瞳瞳,像是在聚会。倦客稍稍走近一点,看见水榭中间两根柱子上题有一联,字迹龙飞凤舞,十分华丽,但却显着几分功力不足(其实此联正是宝玉所题):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倦客猛然一惊心道:这不是贾府中大观园里的藕香榭吗?怎会就闯到了别人家的私家住宅里来了?正寻思间,见一个黑影从通往对岸的曲廊上轻轻向水榭走来,体态瘦小轻盈。因被两株桂树的树影挡住,看不真切。

此时只听水榭上传来敲击玉钟的清脆声音,一个青年女子的声音说道:列位开始按题作诗,等我再敲响玉钟就得交卷了。接下来整个水榭周遭一下子就静了下来,静得能听见秋叶坠地的声音……倦客暗叫一声苦也,早知如此就该先悄悄离去,此时要走确是万难,要是被人当歹人捉住就真是百口莫辩了。只好一动不动地呆在桂花树下……时间慢慢过去,倦客却如热锅上的的蚂蚁般感到时光难熬,只盼着玉钟早一点敲响,好趁乱离去。

又不知过去多久,听水榭上一个女子说道:“我的【残菊】一完大伙也该完了吧?怎么还不见打钟?”只听一个少年男子的声音道:“等我一等,我还没完,还有两句没想出来……”方才那女子接着说道:“既如此,我且去摘一枝桂花来……”说着倦客只见一个黄衫女子径直朝先前那道黑影栖身之桂花树走去。

此时,倦客心中五味杂陈,一是那女子若被发现闹将起来,他正好趁乱脱身;一是觉得同是今夜尴尬人,也替那人捏一把冷汗,不知他会遭到何等样的结果。

正在此时,耳听得一声尖叫,那黄衫女子喊道:“是何人如此胆大,竟敢躲在这里偷窥我等的雅集?”一时间人声鼎沸,只听得还是前些时敲玉钟那青年女子的声音说道:“妹妹们且莫乱,宝玉你过来同我把这贼楸出来……”

倦客心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正要从桂花树下悄悄退去,猛然听得一个声音,让他觉得如闻沉雷般定在了那里!只听一个熟悉的尖细娇嫩的女子嗓音叫道:“谁是贼了?你们怎么随便诬陷好人?我初到这个城市,不识路,见偌大一个园子,一道侧门开着,以为是个公园就走进来了,谁知道你们是私人聚会呀?”

只听先前那青年女子说道:“这小贼还不老实,宝玉你去叫赖大家的带人过来,把她绑了明日送官……”却听那少年男子说道:“大嫂嫂,这小子看来不像个歹人,说不定是看园子的人送花匠出去,忘了关门也未可知,就饶了他让她走吧。”那青年女子正踌躇间,听先前摘桂花那黄衫女子说道:“大嫂嫂还是先审问明白,交赖大家的来发落吧。”不知怎样那小子在青年女子手中挣来挣去挣掉了头巾,只听一阵哗然:“哈竟然是一个女子,打扮成小子模样,定然不是个好人……”谁知这一来那少年男子更是加倍替她求情。

只听那青年女子说道:“你既是走迷了路,就该亮明女子身份前来问路,我们自会客客气气找人送你出去,你心里没有鬼却躲在那里作甚?”

那女子分分辨道:“先是想马上离开的,但见你们大伙在一起作诗那么好玩,我就想看看热闹,长长见识,谁知被她撞破。”说时还指了指那黄衫女子。那黄衫女子道:“怎么?被我拿住了还不服气么?告诉你我叫史湘云,这是我大嫂嫂李宫裁,这是我二哥哥贾宝玉;这是……”正还要往下挨个介绍时,李宫裁喝道:“住嘴!”她才恍然大悟,这是在审贼呢,还是在向贼做交待?水榭上一下子笑开了锅,剑拔弩张的气氛减轻了很多。

众人笑道原来她也会作诗,这中间尤数一个苗条纤秀的女子最促夹,只听她说道:“她既然如此执着,不如叫她把所有题目都做一首,我们就放她走如何?”大伙一起起哄。本来当她走到灯火明亮处,现出女儿身后,李纨已经看出她眉宇之间含着淡淡的哀愁,此时更是一付楚楚可怜的样子,亦打算就此放了算了…

不料颦儿这鬼精灵想出这么个方儿来。这小女子就再大的本事,岂能就在当夜做出这十二首菊花诗来。正寻思间,不料那女子答道:“这有何难?你们念题时我已经全记下来了。你们几人分作,我不过一人多做两首罢了!

众人一听越发把她围在中间,宝玉还给他搬个凳子让她坐下。只听她说,拿笔墨来,我只要半注香时间,做这十二咏。但说好是依你们的规矩,不限韵的。

这期间的倦客真是如坐针毡,想不到的到处寻她不见,却在这样一个尴尬场合见到了如此景况。幸好在这片乱遭遭的气氛中,再没人会注意到对岸树下还有一位不速之客。

等了好一阵子,听那女子说:“完了。”这边史湘云一把抢过去道我来念:“只听大伙道,你打住吧还是让大嫂嫂来”李纨拿过诗稿念道:

<忆菊>

别后西风雪霁晴,花残葬白泪闲倾。

绕篱旧圃敲秋绪,瘦月寒霜抱梦惊。

魂寄红笺折北雁,袖抛凉月照江亭。

瑶台冷却魂犹在,画栋年年屏外青。

念完评道:“起句勉强,承句葬白两字不通之至!颈联欠工,腹联勉强。结句[屏外青]纯属凑韵。再读:

<访菊>

风佩新裁谁弄妆?偷折疏影散余香。

花栖梦里唤秋至,月上篱边觅酒狂。

踏尽黄花霜色晚,行吟归棹水声长。

寒宵露冷怜诗客,凭悼明朝千古芳。

读毕道:通篇难读出一个【访】字,黄花二字直接犯题面,“偷折疏影散余香”这句道有几分像尔今夜的行径。我要是你的塾师就要打板子了!再看:

<种菊>

碎雨敲窗秋色寒,湘帘半掩黛眉烟。

轻移闲步颦回首,漫扫荷锄担萼仙。

数点愁香何处寄?几怀幽恨倩谁怜?

寻得甘露勤扶侍,一梦潇湘千古缘。

读完评道:就尾联还有一点种菊的意思。但一梦潇湘却跑到了爪哇国去了!再读:

<对菊>

烟沫残阳影萼香,雾笼新月梦初长。

背窗篱畔噙清露,转帐绡前羞枕藏。

世上高风你最傲,人间知己我独觞。

光阴荏苒休辜负,眉带清流还故乡。

读罢道:这对菊还算有点意思。不如先前两首那般倒胃口,否则再读下去我今晚吃的螃蟹得全吐了!就再读吧:

<供菊>

琴瑟和谐月色香,横笛漫妙许谁墙?

隔窗沏绿几分醉,回案偷芬无数芳。

枕卧魂迁客倦梦,愁多梦短夜幽长。

皆因傲世陶盟令,落罢秋风桃李藏。

读罢说道:愁多梦短夜幽长。胡乱堆砌断人肠!我又想吐了!再读一首看看:

<咏菊>

夜冷星寒魔暗侵,窗前篱畔恨无音。

挥毫隽秀踏霜写,消骨冰魂探瘦心。

烟破清芬魂自在,梦惊花影客愁新。

但约不负春盟令,说与高风悼古今。

读罢奇道:这首又何其雅?这人怎么向街前卖炒花生那小贩,总在一把花生米里夹杂几颗臭花生?湘云道,大嫂嫂快读吧,蛮好顽的。李纨接着读道:

<画菊>

疏影关情瘦骨香,寸心幽怨上西窗。

画屏冷却芙蓉面,远客长随南北乡。

清墨泛霜对晚景,重秋着露易成伤。

愁别潇曲魂犹在,一悼西风今古长。

读罢道,平心而论意境不错。但却不是画菊。仍然只能算是咏菊。再读:

<问菊>

欲探秋情觉露滋,偷移花影减归时。

相逢不似隔年事,料是相思月月迟。

撮土为香何处去?素心一片为谁痴?

乡音未换容颜改,了却黄昏染瘦诗。

读罢道:腹联勉强算是读到一个问字,也罢了。再读:

<菊影>

芳魂缕缕寄空弦,疏影横斜魄不还。

幽梦一帘谁解景?相思两地冷愁年。

霜寒有意留清照,空镜无须任变迁。

不识香痕方寸许,暂别旧友为何残?

读罢道:算是又过了一首,不过连林和靖都搬出来了,也挺不容易的。再读:

<菊梦>

惆梦天涯魂觉惊,清风伴月不分明。

归鸿几点水烟渺,南浦一枝初雪晴。

睡里昏昏怜雁阵,恼归故故异乡行。

夜来幽怨与谁诉,满院秋寒无限情。

读罢道:意境差强人意也还罢了。起句直犯题面就该罚下重做。再读最后一首:

<残菊>

秋来秋去恨多时,谁舍谁收道是诗。

碧落芳泽愁莫识,烟横水际梦相知。

诉之千古鱼书杳,寄语陶公雁字迟。

香冷瑶席明月夜,分别莫要惹相思。

读罢道:“幸而还算是交了一个完卷。这首虽然好些字还需斟酌,总算还不错。本评官宣布就饶她去吧!并问道我这评断你服还是不服?”倦客听到这里也不禁心头暗赞,这李宫裁果然厉害也才松了一口气。谁知那小女子道:“除非让我读了你们做的,并要比我好,我才真服!”

这里听得倦客直想跺脚!那边却已经炸了锅: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说他不知天高地厚的,有说是米粒之珠也放光华的。正闹间,只见黛玉道:“我等的诗作岂是随便什么人也能见的么,如果要见,那待见过之后就必须步我等之韵再各做一首,否则就还是公事公办!”

紧转下段:

【作者***】:这回书长度超过了系统规定,只好截为两段。紧转下段。(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