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回 沉醉清漪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漪苑里,二老倾杯,正风清月白;

崇丽楼头,一夫忆旧,叹云淡天高。

话说拈花叟闻听自己又同一位本门前辈无缘相见,不禁十分惆怅。倦客说道:“你悲伤什么?我还有下文呢。你看这茶也喝白了,天色也晚了,也该找个地方喝酒吃饭了吧?后面我将同你说这番奇遇的下文。”拈花叟本也是豪侠之人,即刻笑道:“一时失态还望勿要耻笑,这里你是地主,听凭倦兄安排吧。”二人下得楼来,一路过小桥,穿林苑,倦客为了排遣拈花叟的失落,着意指指点点言说薛涛旧事,不觉来到五云仙馆。

倦客道:此馆乃清人马长卿所建,算是最早的薛涛著作陈列室,上边这道匾额《管领春风》乃长卿真迹,取唐才子王建诗《寄蜀中薛涛校书》之意,其诗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出了枇杷门巷,倦客指向江边一处所在:拈花叟一看只见青石小路所往处,由铁藜木槿矮墙隔成一个小院,丛竹环绕中一所小巧精致的二层小楼依江而建,月光下丛竹潇湘,最妙之处是一道小溪穿苑而入,并绕楼而去,在楼前小石前的阑干上有一幅联:

花影常迷径;

波光欲上楼。

旁有一碣石上书【清漪苑】三个曹碑大字。

进得门去,倦客问道:花兄可觉得此处似曾相识否?拈花叟心道:这倦客又在卖弄了,这点学问还考我不倒!遂随口答道:“此馆宅格局情调,酷似曹雪晴笔下的潇湘馆,只是多了一弯流水和一层小楼,有些不类而已。”倦客道:“花兄好眼力,这确实是依雪翁意境而建,而这弯流水和这一层小楼更凭添几分情趣。此处三面是竹一面临江,正是赏月的好处所,但如果不添一层楼,则视野会被丛竹遮挡而不便观月了。至于这道小溪,正合了静中有动的章法,让这小院不至于太过寂寞。随说随进行到楼前,匾书【茗椀楼】门前一联:

邀月需怀三分雅趣;

赋诗应去一点凡心。

上得楼去,跑堂已经应声而至,问道:“二位是品茗还是饮酒?”倦客领拈花叟依窗而坐,随口应道:茶已经喝过了,你先上你们的三绝和一壶陈酒,完了煮两碗清汤杂酱面来。”

跑堂随手摆下碗筷酒杯。另两只杯子准备倒泡好的茶,倦客问有红白茶吗?跑堂答道有,接着提来一个茶壶替二人掺了两杯。

拈花叟端起闻了闻,茶中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清香,在微苦中依稀隐含着丝丝甜味,轻轻尝了一口,感觉不似一般的绿茶花茶,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之感。不觉赞道:“真不错,这是什么茶?”

倦客道:“这茶么是早些年间非常大众化的一种茶,在夏天常常见于乐善好施的人家烧一大桶,放在门外供口渴了的路人免费饮用的,价值很低廉,但却是清热解暑,佐餐醒酒的好东西!因只产于什邡红白场一带,故被称为红白茶。在当下已经身价不菲了。但凡讲究一点的成都酒馆,饭馆仍将其作为免费茶水提供以招徕顾客。”

拈花叟道:“长见识了,那这三绝又是什么东西?”倦客笑道:“花兄请看,已经来了。”拈花叟一看三个大小不一的盘子中装着三样菜:小点的盘中是颗粒仅之豌豆大小的方形小豆腐干,颜色金黄,在灯光下甚至有几分晶莹剔透,煞是爱人。倦客道,这就是佐酒的一绝——薛涛干。花兄请先尝一颗。

拈花叟拈起一颗放入口中,初不觉得怎样,而且感觉有点绵韧,很耐咀嚼。谁知确是越嚼越香,不忍咽下……不觉说道:“倦兄真是个饮食菩萨这确是佐酒佳品,怎么却同薛涛扯上了关系?”

倦客道:“这个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薛涛为款待知己所创,她制作一种柔韧而回味悠长的豆腐干,口感有似于晒干牛肉,宜于下酒,人称“薛涛干”;另一说是,薛涛故居旁边曾住着一位姓石的生意人,会做豆腐,且手艺高超。他用薛涛井水浸泡黄豆制作豆腐,并用鸡汤、八角、花椒、辣椒等制作卤水烧煮豆腐干,后被来这里寻诗访故的骚人墨客赐了一个雅名全鸡薛涛香豆干”。

拈花叟道:我道宁愿相信是前一种说法,这样今晚就真是拾校书之余慧了!哈哈。

倦客见拈花叟情绪转好继续指着第二个稍大一点的盘中说,这是香酥泥鳅。你可以放心地吃,这可是连鱼刺都炸酥了的。来我们为拾校书之牙慧先干一杯。

拈花叟干了一杯酒,依倦客的意思尝了一条泥鳅,只觉入口酥脆,麻辣味十足但不咸不淡,尝后觉得胃口大开,不觉赞道做得很地道,作为川人,这泥鳅吃到嘴里比熏桂鱼要好许多!倦客道,花兄口味不俗。再尝这道菜,这道菜也就要在你吃了泥鳅后才有如此胃口。

拈花叟一看是用荷叶包着的蒸菜。倦客道:“这是荷叶粉蒸肉,五花肉加青豆所以必须用荷叶包起来才成块,同时又凭添了一种清香。我等这年龄,饮酒前吃一两块,以免空腹饮酒容易伤及肠胃。”

拈花叟慢慢吃完一块蒸得稀烂的荷叶粉蒸肉,轻轻喝了口茶说道:“这三绝配得之讲究,有荤、有素,既有佐酒佳品,又有打底的好菜,且经济实惠。这酒家生意做得确实不错。”倦客道:“其实不然,并非所有人来都是你我这种吃法的。如果就只卖这些,老板可能会赚不了许多钱。但在老成都当年经营酒馆饭馆的,确实是都有一两个既实惠,又不错的看家菜。否则他的生意就做不出名。”

拈花叟道:“那像我等这样,只要他看家菜的顾客他应该是不欢迎的了?”倦客道:“非也!有这种食客来捧场他是求之不得,否则他怎么聚集人气?”

拈花叟一笑道:“哈哈面对月色竹韵、在校书门前我俩却如饕餮,岂不煞风景?倦兄有诗了么?”倦客道:“其实校书也是喜饮之人,否则你怎能尝到如此美味的香干?倦客就僭越了先抛砖一块,待花兄赐玉。”说罢咏道:

锦江无语东流去,才女芳留巷已空。

管领春风秋月事,牵怀抚藏定边功。(1)

红笺小字悲春望,清婉长吟叹槿红。()

唱吧十离谁解意,月圆旧苑听秋虫。()

拈花叟心道,你是安心要考较我了,你一律中嵌入数典,这先让你占完了,你让人怎样和诗?幸好提前做了许多功课,要不今晚非要让这老儿看笑话了。口中却说道:“平起切题,颈联似对非对,腹联工稳,倦兄用的是崔颢黄鹤楼诗的章法……且嵌有诸多典故,这个太难我还是自罚三杯认输了事!”倦客知他有意拿大也不去理他,果然他嚼完三粒薛涛干后说道:“有了且听我和你这一律:

风清月白怀才女,竹韵潇潇故苑空。

古井依然留雅韵,红笺谁与写芳功?

碧鸡坊冷门常闭,清婉堂空烛未红。

浊酒一杯人识意,新秋作伴听鸣虫。”

倦客赞道:跟典不露痕迹,步韵工稳,第七句直接回答了原诗第七句,结句索性跳进去同洪度相伴厮守,好景、好意境,好情!原来拈花兄也是个情种!拈花叟佯怒道:“休要胡说八道,也不怕死后进割舌地狱?”倦客哈哈一笑道:“彼此、彼此!花兄我两真是何其相似乃尔?”

拈花叟道:你还有没有什么正经话要说,否则接着着说离开蒙山回到归州后的事。

倦客道:“这是说来话长,岂是今日能说得完的,既然秘籍已经还了你,说明倦客未负所托,故事慢慢说吧。你心急做什么?

拈花叟道:“你把我引到这里来岂是只有访校书、尝三绝这么简单?究竟有什么事,还不从实招来?”

倦客说:“老规矩你先浮一大白,我慢慢说与你听。”拈花叟依言同倦客同干了一杯。只见倦客面对朦胧月色,又进入了拈花叟所熟悉的他那种深沉的回忆中。

那是初访蒙山的第二年,这次借工程图纸修改后,等待同设计院协调,在成都多呆了一些时间。时节已近重五,倦客一人独自来到望江楼,当时锦江重新开通了由九眼桥至华阳的水上观光,两艘崭新的小游轮穿梭其间。绿杨岸边又回复了往日的繁华,沿江而设的地摊,简陋但不失闹热的河边茶座、歌厅,从九眼桥下一直绵延到望江公园河岸,恍惚间让人疑是秦淮而非锦江。

倦客进入公园,走到崇丽阁拾级而上,当时交两元钱就可以上到顶层,而不是当下只到二层为止(据说是因楼体结构不能保证安全,但让倦客不解的是,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这岂能变成了一个长久的问题?),扯远了,打住!

倦客凭栏远眺,只见云天高远,清江如带,而两岸的的景观却令人有隔世之感,几经改造的九眼桥已经只剩下一个名字,两岸的绿野平川被正在崛起的座座高楼所替代,萎缩到可怜的地步,真所谓物也不似,人亦非昨了!感概中倦客不禁脱口吟道:

【念奴娇(用陈休)?望江楼】

画楼槛外,看清江东去,浪逐千秋。绿柳堤边依旧是,惠风兰芷芳洲。云淡天高,征帆影远,万里不胜愁。忆销魂处,曾是载酒扁舟。漂泊万里归来,乡音未改,染霜壮年头。五月薰风传玉笛,清泪堪向谁流?还问枇杷,校书安否,尚可接盟鸥?残诗三卷,或能为我张眸?

却谁知青冢依旧,校书无声。联想到五年前从黔岭探亲归来,而今又是数年未曾谋面的兄长,倦客不禁又吟道:【八声甘洲—望江楼】(用柳格)

又东风催雨遣春归,百花黯然收。正吟诗阁外,锦江东去,浪逐千秋。依旧绿杨堤畔,独立盼归舟。惟有双双燕,戏舞江楼。还忆当时光景,叹云高天远,去棹悠悠。问白驹过处,好景可淹留?望伊人,玉杯轻酹;更几时,天际识盟鸥?残阳外,落花几树,一垒青丘。

待着几分伤感的倦客一路寻到清漪苑,在茗椀楼中一人自斟自饮独自倾杯,不觉沉沉醉去。

这一醉有分教,直教得“群芳惊断红楼梦,顽女险成阶下囚。”各位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集注:1、巷:指琵琶门巷;、管领春风:唐才子王建诗《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后人在望江楼薛涛故居建有一堂匾题:【管领春风】。、红笺指薛涛所制的诗笺,后称【薛涛笺】;清婉,指后人在故居所建【清婉堂】,薛涛有【春望】诗四首。4、见薛涛【筹边楼】诗:“平临云鸟八荒秋,壮压西川四十洲,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5、叹槿红:薛涛有诗咏朱槿花“红开露脸误文君,司篣芙蓉草绿云……”6、十离:指薛涛的代表作【十离】诗十首。

《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十二回

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成都出了个散打评书李伯清,完全不按成套路的章节讲故事,而是将市井中的荤俚故事团捏成笑谈,一时间街巷多闻其声,连出租车上放的节目也多是。散打是一种江湖圆场的前戏,其实也是武功实战的真招,没有说两人对打先演套路,按着拳谱象太极推手那样一进一退。这回书就是倦客的散打。

先从薛涛的香干讲,然后是稣麻泥鳅,接着送来一砣荷叶粉蒸肉,酒是陈酒,茶是红白茶,先讲一阵耒历典故,把行走江湖的拈花叟灌眯了再说。要是我,还要从豆腐干扯上金圣叹,小泥鳅拉来老子,荷叶粉蒸肉养肥杨玉环,陈酒至少百把十种,只说陈艾酒清热散寒止疹子,红白茶不如老荫茶和干酸茶等。但倦客懂得收放,耍一通翎子水袖,最终是要回到场子中央练硬功的,我不行。

拈花叟晕了后,倦客出场诗先上,一会儿薛涛旧句翻新,一会儿芳影乱颤,把地雷埋了个不明不暗。拈花叟有点醒豁了,在薛涛井水的激淋下跟了一篇,两篇都对那个女人膜拜得不浅。拈花叟这才索要蒙山后事,倦客怎会和盘端出,后几十回岂不散在盘中。跟着来了个移花接木,用两阙词又打了一套四方拳。两阙词都好,【八声甘州.望江楼】胜过【念奴娇.望江楼】但就是太雅训了,埋典又多,本欲细弹,又怕鹊巢鸠占,只好免了,今后逮着好处时,我也不管不顾,必要给各位细打一回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看官明白了没有,我说的是倦客的小说技巧方法,只不过把西装革履的理论换成了中国乡巴佬的短袷襩褂,意思是大故事要小故事攒,小故事要细情节连,如此而已。(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