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第一封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八、瓦里医院的概况

半个月后,昭丹收到了梅伊的第一封信。

昭丹,你好!我知道你一定在担心我,所以,安顿好自己,我立即就给你回信了。

我到瓦里,休整了一天,就上班了。瓦里医院包括院长在内总共四名医生,内外妇儿各一名,马院长以内科为主,另有一名施医生看儿科,施医生是女的,当地人,四十出头,说话慢声细语,但是语气比较尖酸,算得上是心直口快的另一类。还有一位就是外科王医生,他和乔山医院的芦医生差不多大,很健谈。我第一次进食堂打饭的时候,因为怕生,犹豫着要不要把饭菜端回宿舍吃,王医生看到了,就主动招呼我坐到桌上吃。他还风趣的说,

“饭菜端到宿舍就没菜汤喝了,营养都在菜汤里。”有两个护士听了王医生的这句话,差点把吃进嘴的米饭喷到桌子上。

“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嘛!”王医生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多好笑,就像相声演员,把别人逗笑了,自己却不笑。其中有位护士指指榨菜汤,说,

“王医生说的对极了,一包榨菜做几碗汤呢,改明想长胖的就天天喝榨菜汤。”

“这话不现实吧,喝榨菜汤也能长胖!”施医生接过话说,于是,王医生就说,用词不当,说的是营养,而不是胖瘦。大家坐在一起吃,虽没有什么好吃的,但笑声不断。

在在瓦里医院,并没有专责厨师,有门卫张师傅顺带每天中午给职工煮饭,职工吃的很简朴,每天只有一菜一汤,饭菜不是免费的,每月会根据实际的菜金收取费用,实际上是大家在一起拼伙。也许是因为拼伙的缘故,大家在一起吃得很开心。

言归正传,我到之前,瓦里医院是没有妇产科医生的。这儿的妇女看病要到二十公里外的华阳城去看,瓦里虽属于河西管辖,但它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安徽的华山城。因此,一般的妇科小毛病,她们都是忍着,不到非看不可的时候,不去医院。我到瓦里医院的第一周,医院就通过乡政府的小广播,给妇女发出了有病上瓦里医院看的通知,通知上写着,瓦里医院来了位妇产科医生,是医学院毕业的女大学生,专治妇女疾病,请各村的妇女同志们相互转告。

但是通知播出一周,来瓦里医院看病的妇女还是寥寥无几。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一位病人。该病人四十岁左右,下身奇痒无比,她一边向我陈述病情,一边用手隔着裤子在大腿丫之间不停地抓。我给她检查时,发现病人**红肿的发亮,皮肤随时有破溃的可能,病人得的是霉菌性**炎。病情之所以这么严重,是病人有病不看,痒得不行,就在家一边用开水烫,一边用手抓。我给病人诊治后,叮嘱她千万不能再用开水烫了。

“医生,你不知道,开水烫的才舒服。”被风吹得皮肤像枣树皮一样干红的病人告诉我,

“舒服只是一时的,再烫,皮肤就要破溃了。你每天到这儿来,我给你上药。”我对病人说。

病人到也听话,连续来医院治疗了三天。三天后,因为红肿消了,走路不觉得痛了,病人就没来。但是,一周后,病人的丈夫用板车把她拖来了,那丈夫气汹汹站在门外,因为他刚外出打工回来,见自己的老婆下身肿的厉害,疑心她是偷了汉子,染了病。我向他解释了半天,告诉他,病人得的是霉菌性**炎,一种妇科炎症,这才打消了他的疑虑。

“没治好,怎么就不来了呢?”我继而问病人,

“不是我不来,是赶上了农忙,实在是走不开。”病人说,

“不管多忙,还是看病要紧。”我对病人说。后来,我就给她开了药,要她回去照方治疗。

病人刚走,马院长就来了。马院长是部队转业的卫生兵,做事雷厉风行。但是,外表上看起来像个老实憨厚的农民,中等个,方方正正的脸,长的胖胖的,白大褂不离身,即便是在他的办公室也穿着。

那天,我跟随韦亚龙去他的办公室,如果不是韦亚龙叫他马院长,我还以为是某个在院长室的医生。马院长的办公室很简朴,和普通医生的办公室差不了多少,一张办公桌,一张靠方凳,是木质的,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两张竹子编的沙发,那是会客用的。

“坐吧!”马院长示意我坐在沙发上,并给我倒了杯热水,随后便问我晚上睡得可好。

“很好。”

“睡得好,我就放心了。”马院长笑着说,

我疑惑地看着马院长,就听他说,

“我们这儿妇产科还是空白,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很重!”

马院长简单的向我介绍了医院的情况后,就起身领我到了妇产科。有位工人正在敲钉门牌,科室内一张办公桌,一张检查床。马院长告诉我,检查床是接到我要来的通知后临时买的。马院长是希望我把妇科门诊先开展起来。

但是,一周下来,妇科门庭冷清,好不容易来了求医问诊的,又因农忙在及,抽不开身。

“像这样的病人,这个乡不知有多少呢?她们或迫于时间,或迫于交通不便,或迫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上医院。”院长像似自语,又像似在对我说。

我迷茫的点点头……(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