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二回 浮云飘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说柿子湾一带有个风俗,那就是新嫁的女儿二日回门。瓜儿虽说在省城工作,但老家的规矩或者说风俗还是烙在心头的,可娘家爹妈都不在了,怎么回门呢?她心想,既然认了干妈的孩子,那就按这条线,到狗娃宿舍回门吧。

其实,狗娃和杏儿从小到大跟瓜儿不熟悉,更谈不上生活过,甚至都谈不上熟悉,相互之间自然没有感情。三个人相遇,是瓜儿出于对干妈的感激,而要认狗娃他们做干姊妹的。所以,瓜儿婚礼的整个过程,狗娃和杏儿只是看在母亲的份儿上,尽一尽礼数,不扫瓜儿的兴而已。

而今瓜儿来回门,出于礼数,也出于庄户人家儿女的憨厚,狗娃和杏儿要张罗地炒几个菜,和干姐夫、干姐姐吃顿饭呢。瓜儿不好意思地说:“哎呀,麻烦的,就不吃饭了,也就意思一下,算是回个门。”狗娃接话道:“那可不行,不管怎么样,是姊妹嘛,菜都准备好了,饭还是要管的,再说了,我们也得吃饭。”虎虎笑着说:“哈哈,那好,咱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正好,也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嘿嘿,我来当下手,也跟你学学。”瓜儿笑着说。就这样,几个人一边聊一边做饭,不一会儿就好了。吃过饭,虎虎和瓜儿便回去了。

可当得知瓜儿就结这一下婚竟花了三万多块钱的时候,杏儿不由得替哥哥发起愁来。因为对杏儿和狗娃来讲,这三万多块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不是吗?狗娃这时的工资也就几百块钱,啥时候才能攒够那三万多块呢。一个农村家庭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就已经不容易了,乡下孩子要在城里头成家立业那就更不容易了。没有房子,没法结婚;没有钱,也没法成家;一切从零开始,这谈何容易啊。担子虽说不在杏儿身上,可庄户女儿早懂事,她的确在为哥哥发愁呢,可又不知该咋办。

听说,狗娃远在南方的朋友全娃结婚时,他爹妈不得不卖了家里仅有的一头耕牛,这才凑了九百多块钱。好在单位分给全娃一小套房子,全娃平日里省吃俭用的,攒了一万多块,又从同事那里借了几千。就这样,男女双方各出了一万五,这才把婚给结了。

想起这些,杏儿禁不住想起了母亲,也想起了姑妈桃儿,似乎姑妈接责任田时的话如在耳边。是呀,杏儿打心眼里感激姑妈,也更加佩服姑妈了,心想还是姑妈看得远,要不然,父亲一走多年没有音讯,母亲又那么早过世了,将来她哥结婚就真成了一个大难题。想到这里,杏儿的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这暂且放下不提。

话分两头说。却说刚娃因为小裴返城的事儿烦心。这天才下过一场大雪,不便出门,晚上待小梅睡着了,小裴便对丈夫说:“哎,我妈又催哩。”“哦。”“那事考虑得咋样了?”“那也没啥考虑的。”“什么意思?你。”“我是说,你爹妈就你一个。老妈要你回去,我能说不让回去?”“知道就行。”“这都是明摆着的,我没理由挡你,也挡不了。”“你想好咋弄啦?”“这想不想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吧。”

“那你跟我走?”“嘿嘿,你看现在能走吗?”“那有啥不能走的,那边不都安排好了嘛。”“我是想跟你走,可走不了,屋里两个老人都那么大岁数了。人常说,老母在,不远游嘛。”“那你是要跟我分手了?”“我可没说哦。”“还不就是这意思嘛。”“我是想,你和小梅先过去。”“那老分开也不是事呀。”“我这命咋就这么苦呢。”小裴禁不住掉下了眼泪。刚娃赶紧过去递了手绢,安慰道:“甭伤心。那个年代也没法子。”“我是说现在和往后。”“你放心。你们先走,我这边能丢开手了就过去。”“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的,不谎你。”“哦。”“好了,甭哭了,就这么说好了。”于是,两人依偎了一会儿,便休息了。

刚娃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不敢想象能跟小裴去大城市生活。他知道几个儿女都在这里,老爹妈都还健在,几乎是不可能跟小裴走的。但他不能对小裴这么说,一切只能顺其自然,就听天由命了,他甚至开始有一点后悔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就在这个时候,老家则传来了刘家老爹病重的消息。不用多说,刚娃给小裴打了个招呼,又喊上儿子建娃,就急忙上了回老家的汽车。平阳离柳湾也就百十里地,当天就到了家。第二天,刚娃雇了辆车,把老爹拉县城医院。一检查,结论很清楚,是直肠癌晚期。医生说,手术已经太晚了,再说老人家也这么大岁数了,只能保守治疗。很明显,留给老人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刚娃姊妹三个,他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从小都是哥哥姐姐让着他,多有溺爱,于是,便养成了比较任性的脾气。可这几年经历的这些事情,刚娃也算是有了些改变。坐在老父亲身旁,倍感歉疚,心想着多尽点孝,就表现得格外温和而有耐心。县城医院不行,又跑到地区医院,甚至人托人地找了老中医,尽量给老父亲治疗。假期满了之后,刚娃每个礼拜都凑休息日回一趟柳湾,奔波劳累也没有一点怨言。刘家老父母看在眼里,也挺欣慰。

至于建娃,不用说,这些天来,也是在柳湾和平阳之间跑来跑去,马不停蹄。建娃常想,爹妈离异且各自又组成了新的家庭,眼下爷爷又病成这样,奶奶也老了,妹妹良儿还没成年,往后这家可怎么办呢?

这天下了班,建娃闲着没事,就跑到他师傅这里坐一坐。他师傅姓雷,是平阳本地人,因为家在平阳近郊,平日里就住在单位一间办公室兼宿舍里。雷师傅见建娃来了问道:“吃了?”建娃掏出香烟递过来答道:“嗯。”“毬的个,来额这里了你还给额烟,放回去,抽额的。”“哎呀,先抽着,等会儿再抽你的。”“哈哈,也行,烟酒不分家咯,来坐。”“就是嘛。”

“你爷爷咋样啦?”“唉,就听天由命了,发现得太迟了。”“现在这癌症,一发现多数都到了晚期了,除非人家特别注意的,常体检的。”“没办法。”“只有用中医调理调理,中医有时候顶用。”“就是看的中医,西医都不看了。”“西医快,可不治根儿。”“啊。不过,这中医蛮神秘的。额带额爷爷去看的那中医,药方根本不给看,药还蛮贵的,一副药两百多,一个疗程就得十副。”“哦。”“额们邻村的,谁妈那癌症,西医都不看了,说只有两三个月的活头了。结果,跑到人家中医这个看的,吃了六十副药,后来人又活了好几年呢。”“嗯,额也听说中医治这癌症管用。”

“哎,额最近在想,唉……”“想啥?”“额想,额是不是该回去呢。”“你不是才回去过吗?”“额说的不是这,额是说回去照顾家里。”“咋?工作不要了?”“唉,很矛盾,额心里。”“你可甭犯傻!好不容易转成合同工了,这可是你一辈子的事,甭胡来。”“你看额屋里这情况……”“哎呀,这额知道。”“难的。”“老话说的好,小时亲兄弟,长大各乡里。就是说,在个人的大事上,不要太考虑姊妹的事,因为啥呢?再好的兄弟姐妹,长大了都要各过各的,不可能永远在一起的。”“这个额知道。”“那不就结了。”“额爷爷奶奶都老了,身体也不好。”“对于长辈,你尽了孝心就行了。就是尽孝,也不一定非得守在身边。”

“额是说,屋里呀地里的,活没人干。”“你爹不还在嘛,这是他的事。再说了,把地转给别人,还多少有点收入。”“哦。”“你常回去看看就行了,工作可不能丢。”“嗯。”就这样,两人坐了一会儿,建娃便回宿舍去了。

建娃走了之后,雷师傅想想,觉得建娃蛮孝顺的,还挺喜欢这小伙子的。听说,雷师傅后来没事了就找建娃聊一聊,也挺关心建娃的,有时还从家里带点好吃的给建娃。

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也许刚娃四处求医的结果,老人家吃了中药以后,的确有了明显的效果,不但没有迅速恶化,而且大便次数少了,脸上的水色也好些了,只是粪便还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而已。

见刘家老父亲病情好转,小裴在她老母亲的不断催促下,便带上亲生女儿,回爹妈身边去了。刚娃呢?仍然一个人住在平阳,平时上班,一个礼拜回柳湾一趟,看看爹妈。当然,也不时和小裴、小女儿通通电话。

自从小裴走后,建娃心里好像轻松了许多,也是快过年了嘛,就走绛州多了些。建娃每次来了,老席都挺客气。这天,建娃走的时候,环儿一直随到小区门口。

“你不言语,额都晓得你咋想的。”“嘿嘿,额没想啥。”“好额那娃哩,额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额还不晓得你呀。”“嘿嘿。”“你恐怕觉得小裴这一走,额就有机会了,是吗?”“嘿嘿。”“额告你说,你就甭费这工夫啦。”“哦。”“就不说额现在人家老席这里,即使我还没有改,也不可能与你爹和好了。”“哦。”听了母亲这话,建娃没有再回嘴,转脸笑咧咧地走了。

此后,建娃还是不断来往于爹妈之间,因为他相信事情还有转机,不是吗?村里就有不少夫妻、兄弟和好的例子。虎儿是有名的大事鬼,弄得老婆回了娘家,可解放后铲除了各种社会流毒,虎儿变好了,老婆又回来了。生儿和虎儿本事亲兄弟,就因虎儿恶习缠身甚至揭了生儿藏宝的底儿,反目成仇。后来,生儿家的二娃子也就是群娃给了虎儿,生儿又跳沟亡去,再加上生儿老婆霞儿会事,两家人就又和好了。尤其是群娃和他退了休的亲大哥立娃两人的努力,人家那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立娃在老家办了厂子,群娃跟着从台湾回来的老仙儿家的老三也就是成娃在省城办酒店,顺便给他哥打销路,就连霞儿以及虎儿的丧事都办得挺排场,村里老年人无不羡慕。总之,建娃想让爹妈会复婚,可究竟能不能如愿,暂且不得而知。(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