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六十六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堂的四周种植着参天的杨树,如今只剩下光秃秃地枝条,所以学堂的轮廓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学堂周围的路四通八达,今天赶上停学天,整个园里非常安静,太阳还没到正南方向,母亲和雪花已经走到私塾的门口了

“娘,你看,那不是康平和雨点儿吗?那个事胡特儿!”

“是他们没错,走那么快要去哪里啊?”

“哎!康平!雨点儿!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

听到叫喊声,他们三人连忙停下脚步,康平叫一声“娘!姐姐!"

雨点儿忙忙地跑过来喊道,“娘,你咋知道我想你了?”

母亲摸着她梳得不太整齐的头发,还有身上穿的疙疙瘩瘩的衣服,脚上那双不太干净的绣花鞋,又看看康平,他的衣服穿的整整齐齐,整个人精精神神。

母亲问,“你们这是打算去哪里?”

康平说,“正想去胡特儿他们家吃午饭呢”

“不要去了,陪娘和你姐姐说会儿话,马上我们就回去了"

"大娘!去吧!您也去我家吃晌午饭!一块去!“

母亲看着胡特儿笑笑,“胡少爷,我们今天还要赶回家,只能停留一小会儿,所以就不去你家里了,代替我问你母亲和父亲的好!”

“好的!侄儿记下了!”

母亲又问,“胡少爷,康平和雨点儿在这里有没有好好学习?你们几个在一块开心吗?”

胡特儿道,“挺好呢!都挺好!”

康平说,“娘,别在这里站着了,进屋里看看吧!”说着就走在前面,把母亲和姐姐带进房里。房里还算整齐,但是仔细看,还是需要细细收拾一下的。

母亲放下背上的东西,开始整理,“康平毛巾要摊开晾晒啊!”

“桌子上灰太多了!要记得擦擦!”

“床上的被子可以不叠,让阳光转过来的时候晒晒,也挺好!”

康平根本没有听进去娘的唠叨,只觉得娘一唠叨就如同回到了家里一样,他喜欢这样,让娘的声音温柔地在耳边环绕。

康平忙着解开母亲带来的包袱,看到炒熟的花生,抓了一把放在胡特儿手里,自己连忙剥了一颗放进嘴里,喊一声“真香!”雪花也吃了起来,“胡特儿,你怎么不吃啊?”

胡特儿道,“我不敢吃花生,一吃就上不来气儿!”

“哦!这是过敏啦,那胡少爷自己找些别的东西吃吧!”

胡特儿看了看,似乎都没有兴趣。

母亲说,“康平,把红包袱里包的这一份送给教你的胡先生!”

“好!”康平一溜烟的跑走了,转眼功夫就回来了,“先生正在做午饭,他说有了娘给的这些东西,他的午饭就省事了!”

“好好!有你们的肯定不会忘记先生的!吃吧吃吧!”

胡特儿见状抱拳告辞,“大娘,我先回家了!”

“好的好的,记得代我问你母亲好!”

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娘,你来我的屋里看看吧!比康平的屋里干净多了!”

雨点儿的屋子的确比较干净,她似乎最近喜欢了练字,一手工笔小楷写得初见端倪。母亲翻着看了几页,觉得这孩子书法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母亲说,“你俩把先生给你们布置的题目给我看看?看看你俩做学问方面的进益!”

两孩子的功课本一同摆放在眼前,母亲仔仔细细地看着。这是一个关于《弟子规》里“首孝悌,次谨信”的论述。先生针对孩子的年龄阶段做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孩子很少有时间玩耍,这样的做法母亲是赞同的。她也曾经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大户人家的千金大小姐。

千人千面,孩子的功课同样千人千面。康平的字体潦草快速,但观点丰富,引经据典入木三分,特别是他列举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让人不仅感动地眼眶湿润,母亲从来不知道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有这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紧闭着双唇,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看了很久很久从轻轻地放下。

然后就拿起了雨点儿的功课本,对于雨点儿的功课,母亲似乎也挑不出不好来,字体工整娟秀,看得出她为了写好每一个字地笔画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毛笔字写的好!母亲脱口而出。雨点儿,得意的一笑。“连先生也这样说!”

母亲继续看雨点儿的这三张纸的论述,内容空泛,立意陈旧,语言讨巧,几乎找不到康平那般的大气和洒脱。母亲心里想”到底是女孩子,天生的格局小,眼界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康平过去两年经历过的人生比雨点儿十年加起来的还要多。

看完了孩子的功课,母亲就要回去了,“平时你们中午饭是不是跟厨娘一起吃的?”

“是啊!娘,你和姐姐也和我们一起去吃吧?”

"不去了!厨娘们不知道我们今天要来,肯定没有准备多余的饭菜,我们去了会给人家添麻烦!“

“娘!”雨点儿叫住了母亲,“好久没有吃到你做的饭了!特别是那花生饼,每年冬天您都做给我们吃!”

雪花道,"对了!昨天,我们在家还吃了呢!可香啦!“

雨点儿听了吞了一下口水。

“好了!”母亲说,“你俩都去厨房里吃饭吧!我和你姐这就回去了!”

康平道,“哪怕去端一碗热汤给您喝也好啊!天多冷!”

“厨娘是专门负责给你们学生娃和先生做饭的,不是给我们大人做饭的,做事做人要清清爽爽,堂堂正正,知道吗?”

太阳西转,母亲和姐姐雪花大步地走了,越走越远,直到地平线上留下了长长地两排脚印。康平和雪花的耳边依然回响着母亲的交代,“好好读书!”

康平问雨点儿,“娘来了,又走了,你还想她不?”

“想,我还是想,娘就像个暖和和的火盆,见到娘我这心里就踏实了,也不觉得这地方不好了!”

是啊!娘就像一个冬天里的火盆,让人总想靠近取暖。

其实,娘更像太阳,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家,有娘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了光明和温暖。

农历的腊月初一,地上的雪虽然化完了,但是地面还是黏答答的,一早上地面被冻住了,走路赶车都不影响,一旦到了中午,那地面一踩上去就能带起一块泥饼子。母亲和雪花坐在堂屋门口的太阳底下做棉鞋。

“我哥一大早就出门给地主家拉货去了!也不知道今天他们要拉什么货?大户人家过年都要准备啥呢!”雪花好奇地自言自语。

“你猜猜看呢!过年一般要准备什么?"

"嗯,收租子啊!菜啊粮啊!布料啊!走亲戚啊!......."雪花过了年就十四岁了,她想的都是过日子的现实。

母亲无声地笑了,“打听那么多干啥?咱也不是地主大户,大户人家买的东西咱也没见过,人都是走到哪里说哪里。”母亲静静地,她永远都是静静地一刻不停地做事情,很少见她闲着,家里的光景在她的手底下越来越好,母亲总有法子变出各种东西来,吃的,喝的,用的。

“快要过年了!康平和雪花也该从学校里回来了!到时候家里就热闹了!”

“咱从腊八那天开始忙年,早早地让你们穿上新衣,吃上年菜,好不?”

“好!娘,有你在,咱家的小日子过得比谁家都好,不管干啥,都不落在人家后面!”

母亲微笑着点头,把手里的针线停了一下,看着雪花儿说:“这个家幸亏有你和你哥帮我料理,你们都是好孩子,虽说你爹走的早,咱还是能送两个娃娃去学堂里读书,家里真能出个秀才,那不是家族的光荣吗?”

“是归是,可康平,他并不是真的姓萧啊!况且他爹还说要把他领走呢!他刚来的时候都以为他没爹没娘的孤儿呢!如果是这样就好了!”

母亲抬起头瞪了雪花一眼,雪花自知语失,连忙把头低下去缝衣服。母女二人不再说话,母亲做鞋子,雪花做衣服。

人有时候就是经常碰到很邪乎的事情,你说什么就会有什么,所以各位世间好友们,没事就要多想想那些善良的事情,一个善良的人常常心存善念,他也经常身处善地。

几声喜鹊的叫声从院子外面的杨树上传来,然后又绕着院子一边飞一边欢叫,“喳喳!.....喳喳!"

"要来客人了!就不知道是你家里里还是我家里!“灵芝娘的声音从大门外响起了,她说笑着就进来了,手里也拿着纳了一半的鞋底儿,“看那俩喜鹊儿叫得多欢腾!”

“灵芝娘你来了?你来到俺家了,就是俺家的客人了!”

灵芝娘身材高瘦,走路像个男人一样迈着方步,她的一只眼睛得了严重的白内障,现在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东西。老天似乎要给他们配对好似的,灵芝的爹腿瘸了,去哪里都是坐在轮椅上,不然就是躺着。身边不能太久没有人,所以灵芝娘很少出来。

说也奇怪,两人虽然各有缺点,生出来的女儿灵芝那可真是健全漂亮,这也是老天安排好的。

见灵芝娘进来了,母亲对雪花说,“快去给你婶子搬个板凳来!”

其实板凳就在不远处,自己随手可取,但这是乡村里的人欢迎客人的一种方式。雪花站起身给灵芝娘搬过来一个板凳,放在她的身边,灵芝娘说了一声,“乖!”请注意,这样的一声“乖”绝不是现代人说这话时的讽刺和轻蔑,而是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和感激。

“灵芝在家干啥呢?”雪花问。

“那你得叫灵芝姐,现在都越来越大了,这礼数要顾上了!”母亲纠正雪花。雪花调皮地一吐舌头。

“哦,没事,再过两年都知道了,那时候该叫啥就叫啥了,现在喜欢叫名字就让他们叫去!“灵芝娘替雪花开脱错处。

然后她又说:“灵芝在家绣花呢!给自己棉袄上的滚边绣上一圈花边,一圈子扑棱蛾子!"

"哈哈,婶子,那不叫扑棱蛾子,那得叫蝴蝶子!”

就这么闲扯了两句,突然墙头外面由远及近地响起了马蹄声。(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