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锦州四十里外的义州城内,清军大营驻扎于此。

皇太极站在一张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前,正在聚精会神地作画,他手拿一支毛笔,有板有眼地在画着一幅山水图,在他身后,庄妃手拿着一帕香巾,在那里伺候着。

突然一阵剧烈地低咳,皇太极不能再画下去了,随着这急促的低咳声,皇太极的鼻孔里滴出两滴浓稠的血液,直接掉在了画纸上。

“哎呀!”庄妃急忙走近,用手中的香巾替皇太极擦拭还在留血的鼻翼,道:“皇上,你的鼻子又出血了。”

皇太极哈哈大笑,道:“当年围攻锦州,让这祖蛮子的箭不小心射在了脸上,这祖蛮子的力道还真是不小,留下这后遗症了。”

庄妃心疼地一点点替他将脸上的血污擦净,皇太极指着笔下的画笑道:“你看,爱妃,我这图中的江山,枯树之上独缺一点梅花,这鼻血留在上面,恰好就补了这梅花之缺了。”

庄妃心疼地说道:“皇上您的身体都这样了,还有心思说笑呢?”

“这算什么?”皇太极不在意地说道,“我们大清国的勇士,哪一个不是一身鲜血走来的,流鼻血也算个伤吗?”说到这里,突然间一阵胸闷,一阵剧烈的咳嗽声,竟然话都说不出来了。

庄妃心疼地替他捶着背,说道:“皇上你的身子这一年来一直不大好,早就劝你该歇歇了,你就是不听,这几晚你就这么一直咳啊咳的,叫我这心啊一刻也不得安生。”

皇太极笑着将她揽在怀中,抓着她的手正要安慰几句,门口有亲兵喊道:“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求见!”

皇太极道:“让他进来。”亲兵应了一声。片刻间多尔衮已经进来了,此时庄妃还在皇太极怀抱之中,多尔衮看了她一眼,无尽深意,尽在这一眸之中,庄妃急忙从皇太极怀中抽身出来,也不再看他,退到了皇太极身后。

两人微妙的表情尽在皇太极眼中,但他只做不知,轻咳一声,道:“你来是不是汇报豪格的正黄旗与洪承畴的战事?”

多尔衮道:“正是。”皇太极也不再多问,只道:“豪格这一部损失多少?”

多尔衮很惊奇,道:“皇上已经知道结果了吗?”皇太极道:“不知,但以我预感,豪格未必是那洪承畴的对手,你只要告诉我,他这一部还有多少人?”

多尔衮道:“乳峰山一战,豪格亲王这一部共折损一千九百人,只余不到四百人,在臣围攻锦州之后,脱险而出。”

皇太极道:“洪承畴是如何赢的他?”多尔衮将整个经过一一道来,皇太极一直听他讲完,沉思片刻,突然击掌道:“好!洪承畴果然是个劲敌。”

正要说什么,门外亲兵又进来道:“范文程先生求见!”

皇太极道:“快请进来!”话音未落,范文程已经进来了。

范文程向皇太极请个安,又向多尔衮示意,道:“睿亲王也在?”

皇太极道:“范先生来得正好,多尔衮刚才来了告诉我,豪格吃了一个大败仗,精锐骑兵被消灭了十之八九,我大清自建国以来,鲜有如此败绩,我正在想着如何处罚他呢?”

范文程拱手道:“非也,非也,我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依臣之见,这个败仗对我大清来说,不但不是坏事,反而一件可喜可贺之事,我正要恭喜皇上,这是个大喜事啊。”

皇太极道:“范先生说笑了,输了一仗,丢了乳峰山这个重要的关口,何喜之有?”

范文程道:“喜就喜在我们输了。这场战争过后,臣马上派京城的细作将整个战事情况传遍京城,并将我军伤亡人数扩大五倍,称洪承畴歼灭我军两万人,才不到一日时间,洪承畴军中就有人上书,直报朝廷,称洪督师速战之下,挥师大捷。”

“噢,是洪承畴上的书吗?”皇太极问。

“不是,是朝中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亲信,参军张若麒。”范文程道,“这封奏书上到明廷中后,朝野轰动,崇祯大悦,已经下令嘉奖洪承畴。”

皇太极点头道:“我明白了,在这嘉奖之后,肯定还有些其他的说头吧。”

范文程道:“没错。崇祯听从陈新甲之令,已经下令,让洪承畴乘胜追击,直取锦州。”

皇太极道:“我明白了你说的喜是从何而来的了,洪承畴来不及修整,马上进攻锦州,朕想他的十三万大军,也会一并跟着来了。”

“是,臣已经定下计策,界时通知北京城内一切内应,要明朝皇帝相信,洪承畴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只要一路前进,与我们拉开总决战之势,胜负成败,只在此一举。”

皇太极道:“对。只要洪承畴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锦州城下的松山之上,那我们就好办了,我们正可以集中兵力,一举击之。不过,洪承畴用兵十分厉害,我们与他正面交锋,胜算有几何?”

范文程道:“不管有几何,只要洪承畴肯拉开架式集结全部兵马打响总决战,我们胜算的机会就会远远大于他,因为明军与我交锋,最不能打的就是速战。其实自我大清与明开战以来,明廷始终有两个说法,一是要坚守,一是要速战,支持前者与后者的,争论多年不休。事实证明,自我与大明开战以来,持坚守态度者,如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人,往往可拒我军于千里之外,持速战态度者,其实正中我下怀。洪承畴大军集结,朝廷一定会下旨,要他速战,只要他打起速战,我们赢他就不成问题了。”

“噢?”皇太极故作不知,“他要速战,我们又怎能赢他?”

范文程笑道:“皇上天资聪慧,这点小事臣不敢再班门弄斧了。”

皇太极看了一眼多尔衮,道:“他要打起速战,我们怎么赢他,你说一说罢。”

多尔衮不假思索,说道:“如果洪承畴真的率十三万大军攻打松山,臣请一支军队,自后面绕进,切断他的后路。十三万人,最大的问题不是行军,而是吃饭。臣已经看过松山至锦州的地图,在松山之后,紧接着有杏山和塔山两座山脉,一脉相连,形同锁链,直至宁远。这边只有一条粮道可行,臣请切断粮道,只要断了他们的给养,战事紧急之际,明军一定会内乱,我们破他就易如反掌。”

皇太极看了范文程一眼,两人都是赞许地一笑,皇太极道:“看来咱们大清国最聪明的三个人,今天都聚到一起了。”接下来对多尔衮道,“其实早在洪承畴大军进攻之前,朕已经去戚家堡一带看过,如果他的军队顺利攻入松山,我们可以在杏山周边的王宝山、壮镇台至南海一口线处下营,就地挖壕,挖出一条长八尺或是一丈高的深沟,深沟之中,埋上炸药、土雷等物,两军战后,后翼军队将沟中火物点燃,那么粮道之险,就此废掉了。”

范文程道:“皇上真乃明主,您的推测一点也不差。”

皇太极道:“多尔衮,朕会派你带一支精兵突围到洪承畴后身,用一天时间,将沟挖完彻底断他后路,不过,你这支军队可要孤军深入到敌人后方,但不知你能否胜任,又有何想法?”

多尔衮道:“臣只请一事。臣率兵出走之时,请皇上与洪承畴展开血战,不得吝惜兵马,一定要牵住他的精力,让他无力回来。臣请皇上舍得两千个人命,与洪承畴周旋,给臣一天时间,一定将他粮道彻底切断。”

皇太极道:“好。朕会亲自上阵,舍得几千子弟,誓破明廷精锐,这个买卖也算划得来。只不过,又如何让明廷信得我们的传言,可以支使洪承畴急功冒进呢?”

听到这话,范文程深深一笑道:“这个不劳皇上操心,由臣办成即可。其实此战我们的宝尽可押在明朝皇帝之身上。交战多年,臣对明朝皇帝之心早已洞察,明朝皇帝对袁崇焕也好,对孙承宗也好,对洪承畴也好,从来没有过丝毫信任,速战之说,之所以深获皇帝之心,实在是因为,明朝皇帝深怕大将拥兵过重、时间过长会养虎贻患之过。洪承畴手上有明廷一半精锐,明朝皇帝哪会尽由他驱使啊?皇上只需要记得一点,在此形势下,洪承畴如若落败,非是他用兵不行,只是因为一个事实,他的主子是崇祯,不是皇上您啊!”(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