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酒鬼蔷薇圣斗事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手为自己取名“酒鬼蔷薇圣斗”,这个看似充满诗意挑衅的名字包含着残酷的杀戮。媒体在报道中使用“鬼蔷薇”名号彻底激怒了他,他扬言要在一周之内杀掉三个人。警察们对凶手束手无策的行为冲击了整个日本社会。他被写进日本法律条文,代号为“少年A”,他到底是谁?

1997年月10日,日本。那天神户市的天空飘荡着几朵白云,天气还留有晚冬的寒冷。

下午4点多,正值日本小学校放学,两名女童穿着厚重的冬装,像两只羽翼未丰满、笨拙可爱的小鸟从课堂飞出,她们背着书包提着妈妈准备的便当盒,憨态可掬地走在放学的路上。幼小的她们没有注意到,有一个人已经尾随她们很久了,她们只是欢快地唱着歌渴望着早一点奔到妈妈的怀抱。

夕阳把街上每一个行人的背影拉长。风吹着些许落叶,朝着这两名女童扑来,她们裹紧棉衣,脸冻得红扑扑的。在一个偏僻的路口,一个看上去并不伟岸的身影一点点地接近两名女童,当一位女童意识到眼前的阳光被遮蔽时,厄运也随之降临在她们身上。

一个穿着西装外套,背着学生书包的男生毫无征兆地用锤子狠狠地砸向其中的一个女孩。女孩旋即晕倒在地,那男生看上去有些慌张,但是他还是用锤子砸向了另一名女童,然后慌张地跑开。短短几十秒,一切好像是有预谋的又像是随机的,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个女童的头部已经遭到重击,昏迷不醒。另一个女童在惊吓与创伤中瑟瑟发抖。

犯案的人却逃之夭夭。

在家人的安慰中,伤势较轻的女童慢慢回忆起袭击她们的凶犯的模样。根据女儿的描述,受害人的父亲断定这起事件是附近的中学生所为。于是,他向学校要求提供学生照片,让女儿辨认凶手。但是诡异的是,学校拒绝了这个要求,当这位父亲再度要求时,学校竟然报警,在警方的干预下,这位父亲只能作罢。依照当地法律的条款,学校有权保护学生的资料不被公开。就这样,凶犯轻而易举地逃脱掉嫌疑与追查。可是过度保护的对面便是纵容伤害,这为他以后犯下更深重的罪孽埋下了种子。

女童被袭案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除了受害家庭,其他人很快忘却了这件事。但是所有人包括学校与警局完全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

寒冬悄然离去,天气慢慢变暖,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憧憬着春天带来的希望。对于凶犯来讲,罪恶的种子亦在他的心中蠢蠢欲动。上次袭击女童事件不了了之,甚至没有人再提及这件事,这让凶犯感到失望与沮丧。

于是,凶犯再次实施犯罪。如果时光可以退回到1997年月的神户市,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少年,长相俊秀,眼目间有些阴郁,他流连于街头,眼神冷酷犹如阴鸷一般地寻找着他的猎物。你可能还会发现,他的书包里面放的不是书本,而是一些锋利尖锐的武器。

月16日,这位少年游荡在一所小学附近,他很快锁定目标,走向一位名叫山下菜花的国小女童。

“请问,你能带我去你们学校的厕所吗?”少年鞠躬向女童虔诚地问道,“我大概吃了不好的东西,现在肚子好难受啊。”

天真善良的女童把这名“不舒服”的哥哥带到学校的厕所。那个时候正是午休时间,厕所附近了无人迹。

“把脸转过来吧,我要谢谢你!”少年说。

女童带着微笑转过脸的一刹那,迎接她的是铁锤的攻击,一下、两下、三下……行凶的少年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而女童山下菜花还没来得及知道发生了什么,便倒在血泊里昏迷不醒。看着倒在血泊里的女童,少年舔了舔嘴唇,他像一个作案老手一样,迅速离开。但他转身,却看到不远处站着一名被眼前事件吓呆了的小学生时,他心想:她一定看到了什么!却不能像上次一样被人认出来!他掏出放在书包里的长达1厘米的利刃刺向女童的腹部。

头部遭铁锤攻击的女童再也没有醒来,月7日,在与死神斗争十余天后,女童因为脑挫伤而死亡。被刺的女童,治疗两个星期后才痊愈。

警方对此次事件的调查一筹莫展。而凶犯却变得兴奋而狂妄,面对警察的束手无策,连犯两案的他并没有收手的打算,而是要玩更刺激的。

他就是酒鬼蔷薇圣斗事件的主角,一个看似乖巧无害却拥有着一颗残忍的心的少年,一个让整个日本为之惊悚的人。

英国诗人W.H.奥顿说:“恶魔通常只是凡人并且毫不起眼,他们与我们同床,与我们同桌共餐。”5月4日,凶犯再次寻找犯案目标。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要杀掉一个人不容易,他只能寻找比他弱小的目标。而此时,与凶手同住在神户市并相识的少年B(土师淳)出现了,他看着比自己年龄小的土师淳,他想这个猎物应该很容易得手,他就像已经等待很久的毒蛇一样,肾上腺素开始作祟。于是他上前与土师淳套近乎。

他对年少的土师淳说:“要不要去看蓝色的乌龟?你一定没有见过蓝色的乌龟吧?”

好奇是每一名男孩子的天性,11岁的土师淳选择跟他认识的哥哥去看“蓝色的乌龟”,而他不知道,好奇让自己走上了死亡之路。

他把土师淳带到附近的高台上,一步一步把土师淳引入自己的圈套里,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把土师淳勒死,淡定地把尸体藏在高台上,然后离开。但事情并没有结束,第二天,意犹未尽的他再次来到高台,对着土师淳的尸体自言自语。随后,他把土师淳的头部割下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带走。

接到报警的4小时之后,也就是直到5月6日,警方才对行踪不明的少年B进行搜索。在警察搜索的过程中,正好遇到刚刚处理完凶器的凶手,面对警察的询问,凶手的萌态与年龄很轻易地就摆脱掉了警察的怀疑。“他也只是个孩子而已,还是不要问他太多。”

警察的介入更加刺激到凶手,5月7日的凌晨他带着少年B的头颅从家里出发,他要公然挑衅警方。

第一次他把头颅放在一个角落,隐藏在附近看别人的反应,几个小时过去,并没有人发现。

于是,他又把头颅放在了神户市内的中学学校门口,早上6点多,学校管理员发现了少年B的头颅,日本警方发现孩子的头部上方留下了被猛击过的痕迹,根据司法解剖分析,头颅与身体的切断面间的肌肉组织整齐,而骨头受到的损伤远远大于肌肉组织且凹凸不平,犯人明显是先用很薄的利器分割,然后再使用了锯子等工具。行凶者还将受害者的头部切锯下来后肆意蹂躏,将受害者死不瞑目的双眼合闭,用利器从上眼皮往下眼皮画了一个“×”,更为残忍的是将死者的嘴唇向两耳方向划开一个约7厘米长的裂口,然后将一封致警方的“挑战书”折叠塞了进去,其手法之残酷令人发指。

根据少年B被杀害的方式和字条,与0世纪60年代旧金山的“黄道杀手”有相似之处,警方以此推测凶手应该是0至40岁的成年男子。随即,他们又在附近的小山上找到了土师淳的尸体。

警方破案进展得并不顺利,怀疑目标一个个被锁定,一个个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凶手依然没有被怀疑。即便会有一些怀疑,这种念头也稍纵即逝,从作案手段与技巧来看,怎么可能是一个14岁少年做的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多次逃脱掉警方的怀疑。

但是凶手并没有消停。他已经进入疯狂的状态,不但无视警方的追查,而且开始挑战神户的媒体。

6月4日,神户新闻社收到一封关于“少年B”案件的信,信上包含了六个字“酒鬼蔷薇圣斗”,分别代表“酒精”(酒)、“死神”(鬼)、“玫瑰”(蔷薇)、“圣徒”(圣)、“搏斗”(斗)。信件的封口处写道:“现在,就是游戏的开始。”在长达页共1400字的信件中,凶手提及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当我杀人或导致他人身体遭到伤害时,我觉得自己从持续的憎恨中获得自由。我能够从中得到平静。减轻我的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其他人的痛苦……我把我的生命当作赌注押在这游戏上。如果我被逮捕,我会被处以绞刑,所以警方会愤怒和坚持地追捕我。”

此次事件终于如凶手期待的,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恐慌,日本媒体曾将“酒鬼蔷薇圣斗”误报为“鬼蔷薇”。这个错误激怒了凶手,他于信中的终段提及:“从现在开始,如果你们再念错我的名字,或让我愤怒,我将会在一个星期内杀掉三棵野菜(凶手此处的含义为他不把那些周围的人当作人来看待)……如果你们认为我只会杀害儿童,那真是一个大错特错的想法。”

在美国热播剧《犯罪心理》里有一句话,是古罗马预言家菲德洛斯所说:“事物的表象并不可信,大多数人往往被表象蒙骗。只有少数智者能够察觉深藏的真相。”在面对凶手嚣张的挑衅时,有调查员在阅读过有关之前凶手的报告书后对少年A起疑,并展开秘密调查,当中包括向少年A的学校索取笔迹。

6月8日晚,年仅14岁的凶手因为涉嫌残杀少年B被捕,案件告破,日本举国哗然。由于日本司法程序严禁明确揭露少年犯的身份,少年的真实姓名没有被媒体公开。在日本的法律文件上,他被称作“少年A”。人们无法理解,14岁的少年A,面对帮助自己的女童,面对与自己相识的近邻,如何心思缜密地诱杀又残酷地肢解尸体。

其实从他给媒体的信中可以窥探他的心理,少年A在信中斥责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迫性的教育造就了我,一个隐形的人。”立案后,日本警方对其住所进行了搜查,并找到了上千本的Se情暴力漫画书及Se情影片。在调查中,日本警方还了解到,少年A是家中长子,他的身上背负着家庭赋予的巨大压力。在少年A的日记里,他写道:“我小学的时候,就喜欢携带着锋利的刀具,当我像是拿着手枪一样,拿着求生刀和纺织用的剪刀时,我的愤怒就会减轻。”

在攻击女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做了一个吓人的试验来证明人类有多么脆弱……当女孩转向我时,我便挥动了手中的铁锤。我想我敲打了她好几下,我记不太清了,因为我实在是太兴奋了。”“今天早上,我妈说:‘可怜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好像快要死掉了。’但是我没有会被捕的迹象……因此我要感谢神明……请继续保护我。”

当地社工发现,在1岁的时候,少年A开始对小动物进行非常残忍的虐待。社工向少年A的家庭提醒他的精神不稳定,但是他的母亲依然强迫他在学校要有突出的表现,对少年A虐待和杀害小动物的“嗜好”并没有放在心上。而这些恰恰是家长与社会最应该重视的,一个人如果有一颗残忍的心,那么动物与人在他的眼里并没有本质区别。

W.H.奥顿还说过:“谋杀是独特的,因为它完全破坏了受害人。所以社会必须为死者说话,而且应以死者的名义来要求补偿或行使赦免。”因为这起事件,日本进行了少年犯罪事件相关的法令修正,将犯罪刑责的最低适用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并且在媒体上加强对预防少年犯罪的宣导。后来,日本的佐川一政以少年A的故事为蓝本,出版了图书《少年A》,以此来提醒大家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以及家庭关怀有多么重要。(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