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回:封疆不掩胭脂色(10)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世凯走马上任,携了家眷,也带走了他的武卫右军。理由是山东局势严竣,需要加强武装力量。

其实,自朝廷绞灭太平军、捻军后,皇家已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能力,往往地部队成了私人的武装。诸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

荣禄明知袁世凯提请的理由不充分,分明是一种要挟,但他也不愿意别人驾驭这支部队,因为他已明显地感到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等人正凌驾在他的头上,处处肘掣,甚至排斥。

在这骨眼上,三军易帅不但犯了兵家大忌,而且容易为政敌们所乘。为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必须牢牢地控制这支精锐部队,所以他同意了袁世凯的请求,还暗示袁世凯不要意气用事,尤其不能硬碰硬,务必保存这支部队的实力。

有了自己的军队,袁世凯自然是如虎添翼,然而,山东是个烂摊子,外有列强卧榻,内有拳匪为患,不仅在军事、外交上步履维艰,经济、文化、治安此等方面也是令人堪忧。要治理好偌大的一个省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袁世凯深深地意识到这点,因而他一上任,就向天下征聘各个领域的英才。同时自己的幕府在原有的班子上组建了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

三十多岁就成为一方封疆大臣,不能偏面地说命运总是眷顾着袁世凯,这与他的睿智、果断、魄力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当年李鸿章若不是首鼠两端,若采纳他的建议,将朝鲜划为一个省份,绝了倭寇的念头,就不致于朝鲜被倭寇强占,也就避免了中日甲午战争。单凭这高瞻远瞩的眼光,足以证明袁世凯早就具备了一个政治家的素质了。当然,再伟大的政治家也需要一种群策群力的过程。

应该说,袁世凯坐镇山东,在武力方面完全可以掌控局面,只是在决策方面缺少一个足智多谋、具有深邃政治目光的人,徐世昌虽说也算是袁世凯幕府首席谋士,可在决策上显得谨慎有余,考虑问题过于全面而难于找到突破点,唐绍仪、阮忠枢等人独挡一面尚可堪任,若统筹全局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正当袁世凯为此事犯愁的时候,想不到沈玉英带回了石一石,这可喜坏了袁世凯,竟当着众人的面下跪道:“上次幸蒙先生指点迷津,得以脱难,此等大恩,如同再造。这两年来,苦寻先生,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刘备三顾茅庐,尚有茅庐前去,可先生闲云野鹤,居无定所,只是苦煞了袁某,幸天公垂怜,今得见先生。”

“石某乃一村夫,何德何能?敢受将军如此大礼?这次随同夫人而来,无非是想滥竽充数,混碗饭吃,望将军勿为弃嫌。"石一石银须轻拂,颇有仙道风骨,笑吟吟道。

“先生乃世外高人,肯屈尊于此,袁某岂敢怠慢?日后愿和先生同甘苦,共进退。”袁世凯起身,执石一石之手,毕恭毕敬,躬身请入抚府,大摆酒宴,为石一石接风洗尘。

沈玉英如何找到石一石?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因山东邻接江苏,沈玉英随同丈夫来到济南,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江苏常熟探望翁同龢。袁世凯一听,非常赞同,忙修书一封,字里行间,道尽渴念之情。

翁同龢的家,坐落在常熟市城区翁家巷门号,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古代宅邸。

此宅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系本邑大族桑氏所有名“森易堂”,后易“丛桂堂”。在明隆庆万历间,为邵武知府古琴家严澂之居宅。

清道光十三年(18)翁同龢之父大学士翁心存从仲姓购得,翁家几代人居住于此。

1898年7月,翁同龢取道天津,辞别荣禄、袁世凯夫妇,回到常熟老家。因老家被堂侄孙们占据了,只好租赁了城中塔前街张姓半开三间古屋,开始了家无薄田输官租,又无一椽安厥居”的晚年生活。

9月9日,翁同龢在南昌听到光绪帝被囚,谭嗣同、林旭等六君子被斩首的消息,悲愤莫名,心悸头眩,几乎投地。

他深知慈禧太后为人阴险毒辣,喜怒无常,便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当地有名的周九林刀铺买了一把锋利快刀,准备情况危急时,自裁于茅庐。

正如他所料,慈禧太后并没有忘记他,不过不想取他这条老命。出面训政后,迁怒于翁同龢,教出“欲图谋不轨,杀母断恩的好徒儿"。遂下旨饬令翁同龢永不舒用,交由地方官严加管束。

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对翁同龢暗里特殊照顾,处境稍为好点。尽管如此,他也不敢远游一步,因为每个月要到地方官衙签到,上交反省材料。恩科状元、他的得意门徒张謇邀他去南通小住,他也不敢前往。

由于他曾是朝廷一品大员、两代帝师,《申报》、《新闻报》等上海媒体常将他当作新闻,搬弄是非,时不时编造出一些谣言。诸如说他广购古铜镜,生活很优裕,以至于翁同龢厌看细字新闻报。

忧谗畏讥,为了远离红尘是非之地,他搬出张姓赁屋,在城外鹁鸪峰下的翁氏墓地旁,构筑了一座避难所,取名“瓶隐庐”。

那是一间简陋的小院落,四周围以竹篱,倒也显得几分恬静、幽雅。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寂寞似孤僧,夜话对谁诉?

在他人生最后的7年中,都是靠门生张謇、汪鸿銮等人多次进山给他周济度日。

沈玉英一行在村民引导下,来到了“瓶隐庐”。小院落院门两侧,写着翁同龢自撰的挽联: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而后吾知免夫

沈玉英一品味,只觉得一股忧郁而悲伤的气息,犹如瘆人的幽灵在坟墓、竹林间飘荡。她鼻子一酸,晶莹的泪滴忍不住地沿着粉腮,冰凉滚下。

这时,翁同龢闻声出来,拐着光绪早年赐给他的杖子,攥着御赐的折扇,步履蹒跚,脸容憔悴。

时值初春,常熟刚下过一场大雪,彻骨的寒风肆虐地狂舞,吹得竹林噼啪作响。

“干爹,想死闺女了。"沈玉英踉跄上前,把白狐皮鹤氅裘的披风解下,披在老人的身上,泣道。

“你是玉英?”翁同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凑近辨认。

“果真是我的闺女。”翁同龢顿时老泪簌簌而下,

沈玉英一闻老人嘶哑、怆然的声音,揪心般地放声大哭。

“孩子,别哭,随爹入内烤火,外面冷。”翁同龢用干枯的手,轻揩沈玉英脸上的泪痕,挤出笑意,慈祥地道。

“嗯”。沈玉英应着,把老人扶入屋里炕头坐下,教高天雕等随从捡树枝点火,备办饭菜。

于是,众人忙碌起来,霎时寥寂的小院落充满了生机。一别几年,父女俩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尽情地唠嗑着。

聊得正酣,忽听一个洪亮的声音由远而近。

“阁老,我来看你来了,看你这把老骨头被大雪埋了没有?"

“是谁在此撒野?"沈玉英眉头一皱,愠怒地叱道。翁同龢忙制止她,笑道:“他是你干爹好兄弟石一石叔叔,想必又喝了些马尿,来这里撒酒疯了。”

翁同龢话音刚落,一老者大咧咧地闯进来,满是酒气。沈玉英定睛一看,这不是戊戌年在法华寺那里给自己算命拆字的先生吗?

戊戌政变后,她夫妻俩四处打探石一石的行踪,但人海茫茫,哪里寻得着呵?想不到在这里不期而遇,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没费功夫。

沈玉英忙上前施礼,道:“自京城一遇,先生教我夫妻寻得好苦。”

“你是谁呵?苦寻我干嘛?”石一石乜着醉眼问。

“先生贵人多忘事,上次在京城法华寺旁街口,请先生拆过字算过卦,就是被小狗拉扯的那位。”沈玉英努力地帮着他回忆着。

“闺女,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逗着你玩的。"翁同龢笑道。

沈玉英不解,眼光在两个老人之间游来移去,寻找答案。

“哦,我想起来了,好像有这么回事,你还给了我一张大银票,让我美美地喝了好几个月的酒。"石一石说着,挨近案几,自己抓起茶壶,对着壶嘴,“咕噜"地喝个精光。

“先生既是喜欢喝酒,随我回济南,包管你喝一辈子。"沈玉英见他醉态可掬,忍俊不禁地道。

“真的?"一提酒,石一石就显得神经亢奋,继而又摇头道:“不行,我若去,阁老就没人陪了。"

这时,高天雕等人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入来,待上桌摆好,翁同龢招呼众人入座。

石一石见桌上有一坛酒,不客气地打开盖子,俯首美美地闻一下,然后倒入碗,呷了一口,眯目咂嘴道:“

窖香浓郁,醇正甘洌,绵软回甜,余香悠长,此乃孔府家坊酒也。”

众人大惊,面面相觑。因为这酒的确是山东正宗的孔府家坊酒,是沈玉英带来孝敬干爹的,还有高密西关腌制的小羊羔等特产。

此酒成名于明代,专为祭圣人孔子用,后因到孔府走访的达官贵人较多,逐步转为宴席用酒。

清代乾隆皇帝曾先后八次到曲阜祭孔,在他最后一次到曲阜祭孔时,顺便看望了他的女儿,在招待乾隆皇帝的宴席上,孔宪培拿出了孔府家坊酒款待岳父,乾隆饮后,连连赞赏此酒香正味正,临走还不忘叮嘱孔宪培,日后赴京时给他带上几坛家酒,还有西关的小羊羔。

后来孔府每年去皇宫进贡一切皆免,惟独孔府家酒和小羊羔不可少。自此,“羊羔美酒”,闻名遐尔。

袁世凯一入山东,便知此美名,遂购些“羊羔美酒”,教沈玉英带给翁同龢。

“你石叔当年可是肃王府的头号酒鬼,品尽天下名酒。”

翁同龢见沈玉英神色诧异,忙释疑道。一闻肃王府,沈玉英就想起徐世昌所描述的那个“鬼师爷",诡计多端,高深莫测。今见他醉熏熏的样子,说是酒鬼倒是恰如其分。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石一石似乎不理会别人的神色,只顾自个儿喝酒,时而又自吟。

一坛见底,石一石打着饱嗝,不理众人,步法不一,踉踉跄跄走向翁同龢睡的东厢房。沈玉英见状,忙走过去,搀扶着他入内睡下,为他盖好被子,怕他酒后身冷,又在炕前安置了一盆炭火。

石一石一躺下,就打起呼噜,声音大得吓人。

“他每次来都和我同睡,熟路了,醒来却和我聊到天亮。”翁同龢喝了点酒,干皱的脸上有了点血色,沈玉英为他舀了一小碗鱼汤,让他解解酒意。

“听徐世昌哥哥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确是个百年一遇的旷世奇才,只可惜生不逢时,埋没于乡野。”翁同龢的语气甚为惋惜。

“上次在京城一见,我还以为他是出家的道长呢,想不到这么大的年纪,酒量竟然如此了得,可见年轻时是何等气概。"沈玉英连声称奇。

“我跟随大帅多年,未曾见过象他这样能喝的人。"高天雕也赞道。

“别看他醉如烂泥,他清醒着呢,办起事来一点也不糊涂。其实他认识你和袁世凯,暗里跟随已久,只不过他善于化妆,你们不觉察罢了。上次在京城给你算命,是有意指点迷津,后见你们有惊无险,才过来陪我唠叨。”翁同龢呵呵一笑,道。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沈玉英恍然明白石一石当时拆字时,拿捏得精准如同仙人的那一幕。(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