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回:封疆不掩胭脂色(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历正月初九,传为玉皇大帝圣诞之日,玉皇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世俗心目中道教的至高天神。

相传他为光严妙乐国的王子,舍弃王位,于普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度化群生,历三千二百劫难始证金仙,又经历了亿劫,才成了玉帝。

其生于丙午岁正月初九午时,掌管三界十方人、神、鬼,统领有四大天王、九曜星官、五方揭帝、四值功曹、二十八宿、四海龙王及文武百官。

梨园屯的玉皇庙拆了修,修了拆,村民和教会反复争夺、较量了二十多年,即使遭到官府的围剿,也不影响一年一度赶庙会的热情。

赶庙会大多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人成帮结伙地前往,乡下的农民大多放下手中的农活去赶庙会,四乡八镇聚集来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这就为庙会提供了一种消费的商机。

于是,经营各种饮食小吃的、卖鞋帽布匹的、抽签算卦的、卖丸散膏丹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杂货的、唱大鼓拉洋片的、卖民间工艺品的等等,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鸣放礼炮毕,村里首事、执事将玉皇、娘娘等神像请进銮轿,举行“拜起马”仪式后,由大汉们抬神轿游行。

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幢幡随后,游行队伍前面是马头锣、六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肃静”、“回避”的开路牌和八宝法器,一长者着长衫马褂双手捧着小香案,跟着是二十四对锡香炉,后面是“玉皇”的第一乘轿,诸神随后。然后便是“仙姑”吴紫烟,她的身后,六面彩标,一面大鼓、八面锣、两双钹、亢锣、月锣、小钹、钦仔、深波、苏锣、大小唢呐、二十八节大笛、扬琴、古筝、木琴、云锣、大宛、大提胡等。

最末是踩高跷的队伍,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杨戬、白蛇、唐僧师徒、姜子牙等,诙谐有趣、俗雅共赏。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步子变换为走八字。在表演时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惊险动作。

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载歌载舞,装扮戏曲折子,如《华山救母》、《闹天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等。

沿途的大商号、村民在门前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迎接。

因怕出乱子,孟恩远、徐世昌亲自率队维持秩序。

“这里百姓既有齐鲁儒风,又存燕赵武尚。"徐世昌望着黑压压的人群,不由感慨地道。

“小时听老人说,山东响马厉害,今见之,却是另一番景象。”孟恩远和徐世昌齐绺慢行,执鞭也叹道。

“官若无逼,民则无反,大帅此次临危受命,鉴于山东局势,治之任重而道远。”徐世昌忧心地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有咱们兄弟在,还怕这些草民翻了天?"孟恩远一拍腰间的佩枪,得意地道。

“大帅骂我不懂政治,你更是猪脑子。"徐世昌白了他一眼,孟恩远吓得不敢出声。

“仙姑来了。”这时人群发出欢呼声。徐世昌和孟恩远见场面乱哄哄的,忙吆喝官兵警戒,维持秩序,哪里有暇看仙姑一眼?待游神队伍远去,才喘过气来回营。

晚上,徐世昌和孟恩远议事,阎书勤等团首已逃向威县了,除了移文海捕外,无计可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按袁世凯的旨意,解散义和团,劝化教民退教。前项工作相对来说容易得多,后项就困难了,因怕外国人出面干涉,故不能颁发文告晓谕,只能暗里逐村挨户去教民的家做思想工作。当然,只要达到目的,也可以采取一些恫吓威逼的手段。

正商议妥当,戌狗风风火火入来,嚷道:“大哥,我看到嫂子了。”

孟恩远十二个生肖的生死兄弟,在洪龙的寻仇厮杀下,死了六个,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因拖家带口,不能从军了,只有戌狗年轻,又舍不得分离,就随孟恩远加入了新军,现在也是一个棚长了。

“你在哪里看到她?”孟恩远一听,跳将起来,急问。

“仙姑好像是嫂子,她坐在銮轿里,我也不敢确定。”戌狗应道。

“世上相像的人甚多,想必是你眼花了。”在旁的徐世昌不相信,因为一个疯子不可能从津南跑来山东。

孟恩远也是这样认为,刚才的激动化为乌有,一下子泄了气。

“那我明天再去仙姑的家确认一下。”戌狗建议道。

“也好,仙姑在这一带很有影响力,不管是不是?都应去拜访一下,这样,我陪你去,远弟明天带队下乡,按计划开展工作,切记,不能鲁莽,凭意气行事。"徐世昌支持戌狗的说法,又叮嘱了孟恩远一番。

论官衔,徐世昌比孟恩远高,论年龄,也比孟恩远大一岁,所以说,名义上是辅助,实际上徐世昌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不过,孟恩远是“捡簪”将军,是慈禧太后钦点的将官,这种荣耀在军中无人能及,且他和袁世凯夫妻的关系非同寻常,因而军中诸将对他总是礼让三分,唯是徐世昌例外,孟恩远待之如同兄长,执礼甚恭,这不仅仅是徐世昌文采横溢,谋略过人,更重要的是他和袁世凯也是八拜金兰之交。

朱半仙的家在村子最南端,原是破旧的茅房,朱半仙在津南跟随洪龙多年,倒也攒了一些银子,回家后,盖起了一座瓦盖的小四合院,在梨园屯,也算是体面的人家了。自从吴紫烟被“仙姑”附体,每日寻仙问鬼的、勾魂驱邪的等善男信女,几乎踩破了门槛。

徐世昌和戌狗问路而入,刚好看到不可思议的一幕:邻村村民甲迁移祖坟,因年事已久,记忆模糊,挖错了村民乙的祖坟。挖人祖坟,断人风水,这可是一件被视为阴险歹毒的事件,往往会闹出人命的。经官府判定:甲方向乙方道歉,赔偿乙方若干银两,让乙方重修祖坟。可乙方不服,非要甲方在乙方祖坟前披麻戴孝,在坟前跪上七七四十九天才肯罢休。甲方认为乙方要求太过份,愤然拒绝。由于争执不休,村里首事调解无效,建议请“仙姑”出面裁决,双方同意,在首事陪同下,来到梨园屯。

只见“仙姑”在院子里双眼微闭,盘腿而坐。众人报明事因,焚香跪拜毕,“仙姑”唱起了无人懂的调子、段子,唱罢双眼怒瞪,称自己是乙方祖宗,然后骂道:“汝等不肖子孙,把我葬于乱冈,蛇虫噬咬,不得安宁,幸好这次得见天日,摆脱受侵之苦……”

乙方边听边嚎然大哭,磕破头哀求祖宗饶恕,答应另寻吉地安葬。

良久,“仙姑”连打饱嗝,表示乙方祖宗退去,恢复如常人,恍若无事般。

有了“祖宗”开口,乙方不但不追究挖坟之事,反而当场向甲方致谢,甲方觉得过意不去,还是坚持赔偿了事。于是,双方握手言和,化解了一场隐患。

官府解决不了的事,想不到“仙姑”轻启朱唇,化干戈为玉帛,徐世昌不由惊叹“神"的力量如此之大。

戌狗在围观的人群中仔细地打量着“仙姑”,几次欲喊出声来,慑于“神"在施法,而拼命地忍住。

“是不是孟夫人?"徐世昌从来没见过吴紫烟,见戌狗呆如木鸡,忙用肘撞着他,轻声问。

“言行举止,太像嫂子了,只是嫂子没这么胖白。”戌狗梦呓般应道。

“咱俩先套套近乎,顺便了解一下情况。”徐世昌说着,过去搭讪。

吴紫烟见是官兵,二话不说,抱起在院子里玩耍的一个约四岁的小孩,返身回里屋,并闩上门。徐世昌和戌狗无奈,只好怏怏不乐地折回军营。

因戌狗无法确定,这件事只好搁下了。正在这时,高密县**再起,袁世凯调徐世昌率马队回济南督府待命,留下一小队由孟恩远率领,继续留在冠县警戒,治安事务暂由地方团勇负责。

高密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胶莱平原腹地,东与青岛市接壤。

高密西乡的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低洼区常受水灾。特别是西部有一片大洼,五龙河、柳沟河南北纵贯。

每逢雨季,天气闷热,天上飘移的云层闪着奇异的光,旋即狂风裹挟暴雨,轻则淹没庄稼,重则摧毁房屋,人畜伤亡。

当地人为了抵御水灾,在柳沟河以西筑了一条长堤,俗称为“濠”,长濠以西的官亭一带,称为濠里或西濠里,是西部大洼的中心地带。

如果再修一条横穿东西的大铁路,等于加筑了一条拦水大坝,洪水无法宣泄,铁路两边的低洼地区将遭受更大的水灾。因此,村民要求增修涵洞、桥梁,然而,山东铁路公司考虑到耗资巨大,竟无视村民的实际困境,依然我行我素。

德国人自1899年10月11日开始,从高密县城西北的晾甲埠往西勘路插标,进入濠里一带,至4日完成插标,11月初进行土方施工工程。

民不可侮,是可忍,孰不可忍,柳沟河西的濠里一带,南到葛家集,北到车辋庄,以车辋、坊岭两乡为主,共108个村的群众公推孙文为领袖,从而拉开了抗击德国人侵略的悲壮序幕。

孙文,原名孙玉、又名孙玫,年值四十有五,属官亭村孙氏第11世孙。此人体格魁梧,脸黑如漆,善打地龙经拳,内功过硬。

地龙经拳又称地功拳,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一位名叫琅琊的武当派得道真人无意间看见蛐蟮与偷袭它的螳螂缠斗,最终战胜敌人,保全了自己。

蛐蟮无腿脚却能战胜大刀螳螂,这对痴迷武学的道士启发很大。于是,他模仿蛐蟮斗螳螂的技巧,创这套传世武功,并起名地龙经拳。

其特点是以翻、滚、摔、跌为主打,突出倒地后的腿脚功夫,讲究败中取胜,招招制敌。

雍正年间,有一批在京中候用的侠客,因犯事遭大清皇室所派的大内高手追杀,四处散落潜入民间。

其中就有一身怀地龙经拳术的侠客,在被追杀中落难于山东。

该侠客大难不死,重伤被村民所救,伤好后出于感恩心理,停留于山东两年,将地龙经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

就这样,崇尚武风的山东人又多了一套拳术。

孙文浸练此拳术三十多年,出神入化,自是精湛,且

性格直爽,为人仗义疏财,经常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所以在方圆百几十里,享有较高的威望。(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