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回:泣血谁怜瀛台路(10)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纸轻飘飘的训政诏书,使维新党人作鸟兽散,死的死,逃的逃,不逃的倒戈易帜,投入了后党的阵营。

可怜这个曾经展翅欲搏击苍穹的光绪,经受不住这场暴风骤雨,铩羽般地倒在慈禧太后的膝下,脸上流露的神色是恐惧与无奈?抑或是伤悲与愤怒?恐怕无人知道。

慈禧大后沉着老脸,阴鸷的眼光狠狠地盯着光绪,赏了他一记耳光,好大一会儿,才透过气来,骂道:

“你入承大统,本是我的亲侄儿,若从娘家算,又是我亲妹妹的儿子,四岁时抱你入宫,身体孱弱,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涂拭。

你睡在我寝榻上,天气寒暖,我亲自为你加减衣衿,调理饮食。你生来胆小,怕听到大声特别是雷声,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你搂在怀里,寸步不离。

你三五岁后,我每日亲书方纸,教你识字,口授《四书》、《诗经》……”

说到情深处,慈禧太后这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也是哽咽噎语,泪眼模糊。

光绪见母后如此伤心,触动情怀,不禁悲怮失声。

诚然,生长于深宫的他,虽说不像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那样,自由自在,有着天真而快乐的童趣,但太后对他还是待如己出,疼爱有加。

为了给孩子以最好的教育,刚满五岁,她就迫不及待地给他开了蒙,请了状元出身的翁同和为师,并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学规。

不管政务如何繁重,她经常召见师傅,详细询问他学业进展情况,还把检查批阅皇帝学业作为自己每日必修的功课。

从很早开始,她就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他的政治兴趣和能力,批阅奏折时,她让他陪伴在身边,给他讲解奏折,有时候还让他试着在折上批答。

大臣们递上奏折,慈禧总是让他先看一遍,然后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不厌其烦地讲解这样处理的利害关系……

日复一日,春去秋又来,母子融合相处的日子里,使老气横秋的王宫,抺上了一种暖意的春色。

可现在呢?时值秋天,母子关系一下子降至冰点,且不说慈禧太后伤心落泪,就是在旁的奕劻、荣禄等王公大臣也忍不住唏嘘。

“之前我屡告于你,凡所施行之新政,若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我自是一概支持,可你变法以来,偏信谗言,重用佞人,把一个好端端的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朝纲不振。”

慈禧太后越说越气,继续骂道:

“康有为之法,能用于祖宗所立之法?奕訢临死前说他大奸大恶,连你师傅翁同龢也说他是居心叵测,可你昏聩呵,良莠不辨,被他妖言毒化,他等谋取我一老命倒也罢了,还想变卖西藏、新疆、蒙古,甚至连龙脉祖坟之地满州都敢打主意,这还不算,他等又勾结洋人,意欲谋我大清,而你身为大清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孫,居然置祖宗之法于不顾,置祖宗基业而不顾,和他等沆瀣一气,名日变法,实乃变天,如此胆大妄为,不肖乃尔。”

光绪一听,吓得灵魂差点出窍,虽说他从心底里想除掉包括荣禄在內的帝后党羽、昏聩老臣,也曾给过袁世凯的密诏,但从未有过欲加害太后的心思。

当他现在得知康有为等人“围园杀后”的事儿时,大为震惊,哀叹不已。

幸好荣禄、崇礼等人已审明此案,并为他袒护,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慈禧太后心头的怒气。

然而,篡改诏书的始作俑者康有为逃脱,在案无对证的情况下,他在日本向国人出示了所谓的光绪密诏,这让慈禧太后还是把怒气撒在光绪的头上,因而废立之说时不时地从皇宫传出来。

一时,人心惶惶,无所适从。

有人说,慈禧太后不敢废立光绪,是因为荣禄、张之洞、刘坤一等大臣的保奏及外国公使们出面干涉,其实这些压力对慈禧太后而言,并不起着什么作用。

因为她已下了训政的诏书,成了不可更改也让洋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有沒有光绪的存在,对洋人来说已无关紧要。

英国人拒绝康有为去英国避难,日本不久驱逐康有为出境,就等于承认了慈禧政府的存在。

一句话,除了利益,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中国强大起来。

慈禧太后最终放弃了废立的思法,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不舍得,二十多年来所沉淀的母子之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她思前虑后,还是选择了给光绪一个改悔自新的机会。

不过,她还是采取了防范措施,把光绪之前的皇帝权力几乎架空,还叫他搬到瀛台居住,史称“慈禧太后幽禁光绪于瀛台”,也称“瀛台囚帝"。

也难怪,含辛茹苦二十多年,把光绪抚养成人,还把他扶上皇帝的宝座,不图报恩倒也罢了,到头来还差点搭上了一条老命,这样的事儿无论摊在谁的身上,也会伤心、愤怒,甚至心灰意冷。

何况慈禧太后是一个高傲,不容別人挑战自己的女性,她能艰难地作出这样的选择,足以看出她对光绪的宠爱与宽容了。

瀛台,也称南台,是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始建于明朝,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

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在岛上修筑大量殿宇并由清顺治帝于1655年改名为“瀛台"。

瀛台岛北有石桥与岸上相连,桥南为仁曜门,门南为翔鸾阁,正殿七间,左右延楼19间,是中南海的最高点。

中南海,原来叫“西苑太液池”,是离紫禁城最近以水面为主的皇家林苑,南海水中的小岛瀛台可称是整个苑景的冠顶明珠。

其南为涵元门,内为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涵元殿北有配殿两座,东为庆云殿,西为景星殿,殿南两侧建筑,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

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乾隆时为书房,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

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芳润,周围有长廊,名为“八音克谐”,及“怀抱爽”亭。

含元殿南为香扆殿,由于岛上存在坡度,该殿北立面为单层建筑,南立面则为两层楼阁,亦称“蓬莱阁”,位于蓬莱阁的二楼建有茶室,凭海品茶,是为一景。

瀛台岛最南为迎薰亭,正对西苑门。袁世凯称帝时,折除宝月楼外墙,改西苑门为“新华门”。

瀛台山石花草,水天一色,楼阁亭台,金碧辉煌,拥水而居,秀美宜人,是清朝历代皇帝、后宫佳丽避暑、逍遥的景点胜地。

随着光绪死于瀛台,这块仙景就充满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尤其是在这样波诡云谲的政治背景下,一贯喜欢猜测、寻求刺激的人们,面对着各种扑朔迷离的说法,他们尤其是相信阴谋论。

胡适说过,历史是一个千依百顺的小姑娘,是可以任人装扮涂抺的。

于是乎,“瀛台囚帝”、“泣血瀛台"等传说版本应运而生,凄凄惨惨戚戚,寄托了人们对光绪悲惨的帝王遭遇有着深切的同情,也把慈禧太后这个老妖婆丑恶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实,这些故事有部分是政敌近于猥琐性编造的,如康有为、梁启超逃至日本,办了一个“清议报",百般毁诋、丑化慈禧太后。当然,也有些是朝野人士,出于爱憎分明的心理杜撰出来的。

众所周知,光绪的体质较差且生性懦弱,受不住“围园杀后”这一罪名的压力,由于过于恐惧,便病倒了,法国公使馆医生的诊断完全可以证明这点,也许是慈禧太后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给光绪换一个新的环境。

这样,经过物色、比较,阳光明媚,景色迷人的瀛台就成了光绪最佳休养、反省的地方。

如果慈禧太后真的是想囚禁光绪,养心殿周围有的是偏殿,把光绪囚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不是更加安全可靠吗?

瀛台不仅风光旖旎,从历史根源上看,康熙皇帝经常在这里和大臣垂钓、共商国是,乾隆皇帝干脆把书房搬在这里,许多重大国策都是在这里拟就。由此可见,这里不是囚龙之地,四面环水,而是凝聚着图腾的紫气。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慈禧太后把光绪放在这里,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不是教光绪深刻地反省,仿效盛世时的康、乾两帝,有所作为,肩负起重振大清雄风的责任?

1900年1月4日,以光绪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以崇绮、徐桐为师,拟1900年元旦继帝位,改年号为亨庆,史称“已亥建储”。

这一出于异常的大事件,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上海商界关门上街游行抗议,督抚们上书或致电劝阻,外国公使们也拒绝入朝敬贺,矛头一致指向慈禧太后。是她执意要废立光绪,还是别有原因?

原来,刚毅、徐桐和载漪兄弟等王公大臣请太后训政前后,可谓不遗余力,见慈禧太后不忍心废立光绪,怕光绪有朝一日重新亲政,找他们算帐,便以光绪犯有乱祖宗之法、欲劫杀太后等罪名,请求慈禧太后废立光绪。

慈禧太后虽说在气头上,但冷静下来后,还是让光绪象过去一样临朝视事。

统率皇宫虎神营的端郡王载漪,早就觊觎这个皇位,一心想让慈禧太后废掉光绪,立自己的儿子为帝,所以,他拼命地撺掇庄亲王、禁军总统载勋、军机大臣刚毅等王公大臣鼓吹废立,除了上列罪名外,又添加了光绪体弱多病,不能生育这一项理由。

载漪等人所奏,也是实情,这个时候的光绪,病得可不轻,宫里御医,洋人医生都出动了,治疗效果仍是时好时坏,不能康复。

知子莫若母,光绪堪忧的身体状况,确是慈禧太后郁压已久的心病,假如光绪有个三长两短,皇位传与何人?大清江山又托付何人?

作为一个最高的统治者,不能不全盘考虑,作出相应的决策。

在诸位王公大臣无形的压力下,她显得焦头烂额,心无主见,忙私下问荣禄。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者清,荣禄一眼就识破载漪和刚毅等人的阴谋诡计,心忖若合了他们的心意,自己就成了老树上的黄叶,破落不堪。

绝对不能让他们废立的阴谋得逞,出于自己的权力利益考虑,这时候的荣禄,彻底地站在光绪这一边,老谋深算的他,以征询的名义,联络外面督抚们反对废立,给慈禧太后施压,见时机成熟,又向慈禧太后献了一条顺势下坡,一石三鸟之计。

即是立载漪之子溥?为“大阿哥”,一则消除慈禧太后来自王公太臣们的压力,二则保住光绪的帝位,三则“大阿哥",名义上是太子,储君,但不一定能承正统,古来废立太子的例子枚不胜举。

慈禧太后听后称善,遂采纳此计,以光绪名义颁发诏书,并把年仅十四岁的溥?接入宫里,享受大子的待遇。不识几个大字的武夫载漪哪里知道荣禄已为他设下陷阱,正等待着他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1898年戊戌政变第一步之错,决定了清廷史册上延续下去的一年一步之错,1899年末已亥建储,1900年庚子之乱,1901年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庚子国变之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在逃亡中,得以修复母子之间的关系,这点在四次御前会议母子对话之中可以看得出来。回宫后,深受国家积弱积贫、处处挨打之苦的慈禧太后,再次支持光绪走上前台。(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