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上清老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看看你祖祖去。”爷爷说完牵着我的手往后山走。祖祖,也就是奶奶的父母亲,除了我,村子里重孙辈都得唤声“祖祖”。

远远地就看见两垄大石块窟起来的土堆,那就是两位祖祖的归处。最初时,也只是黄土一抔,我们搬家那家请了风水师傅和匠人修葺了一番,这才看起来有模有样一些。

这山上已经种上了茶树,我们这一片山没有人管理,也给了邻居的赵老爷子一家人种上了茶,我们两户人家的山林挨在一处,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刚把买来的香蜡拿出来点上,就听得一个高亢地声音远远地就喊着:“召老哥,今天回来祭祖啊?”语气中喜色外露,转身一看,呵,真是赵老爷子,赶巧!

爷爷回了句:“是啊。怎么的,今天没去亲戚家拜年?”

“拜年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我么,看家就行了,这不想着到山上逛逛,竟碰着你了,哈哈哈。”赵老爷子抽着支烟,笑得很是开朗。

我转身过来唤了一声赵大爷,他乐呵呵地应了好几声,别的也没有多问,只是说爷爷现在算是享福了,老一辈的人想法还真是一个样,小辈好了就什么都好。

赵大爷看着地上点好的香蜡,神情有些不一样,好一会儿才说到:“你们这片山,今年夏天才种上的茶树苗苗,其他的长得都很好,给点水就能活,就这一块很是奇怪,种在这坟前的树苗苗不出一天全死了,已经换种了好几拨,都是这样,索性这一块就空着了,不多久也就杂草丛生,你们家的祖坟,我们外人也不好打理。”

爷爷点头称是,说想来是这树苗苗种在坟前断了坟主人的供奉,所以活不成罢。

赵老爷子听了有些纳闷,干巴巴地看着爷爷,爷爷却笑笑不再作细讲。

“两位祖祖的坟地风水确实很好,刚好在半山腰,周围没有高树,不遮视线,面朝向南,利于获取初升晨阳,正对方向是山下河水最宽最深之处,静如湖水,平日里根本没有什么波澜,这样坐山吃水的风格岂不是容不得小树苗苗挡住供奉么。”我接话道。

“哟呵,小君也懂风水?”赵老爷子脸上有些不可思议。

“懂倒算不上,只是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书,这自然也会涉及风水格局了。”

“哦~”赵老爷子感叹着,尾音仿佛要拖上天去,“不错不错,风水也是一门学问,浅知一二也有好处。”

我听着,点了点头。

关于两位祖祖的坟址,其实还有些来头的。我小时候还常听得大人们说上清村里有一条龙脉,龙脉上有祖祠堂,但是大清亡国那年就已经被毁,后来又发生了塌陷,祖祠堂就再不见踪影。而按照祖辈们口口相传下来的话,这祖祠堂就在我们老屋子旁边,说来,我们老屋子还占了一些祖祠堂旧址的位置。

龙脉所在地,就从我们后山一直延伸到快出村的山坳,这是村里所有人都知道的,也引以为傲,毕竟一村藏有龙脉在谁看来都是再好不过的事。藏龙之地,生人得利,死人得气,所以我们后山上重重叠叠的都是古坟,民国清代再往上都有,这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生前想着龙脉,死后也还要沾一沾龙脉的全息之气。

当时两位祖祖安坟的时候风水师断出此处有龙脉却故意避开了一些,所以坟地并没有在龙脉正上方,而是以龙头为准向东移去了三米的位置。按照风水师的说法,并非所有人的命格都适合葬在龙脉之上。古时候大富大贵之人都想葬在风水宝穴主要是想吸纳龙脉的全息之气达到某些类似于永生或者造福后代的目的。最佳风水之地无疑就是许多人争抢不得的龙脉,但有一类人却享用不得,那就是命格本身太强但又暗藏阴郁之气的人,一般生于正午或者死于正午。所谓阴郁之气,并非指人的性格,而是指这类人出生或者死亡时卷积了一些天地晦气,这些晦气一般而言没有害处,但是死后就不一样了。这类人死后不能从厚葬,下葬的时候必须从简,不能带有任何显富显贵的随葬品,以免阴郁之气祸及周遭他人。

除了不能厚葬之外,还不能选风水太盛的地方做坟址,这龙脉自然就选不得了。太盛的全息之气非但镇不住这阴郁之气,反而会产生一种生养的作用,届时阴郁之气会随着年月越积越多,到了极点溢出之时或许就不是祸及周遭这么简单了。但奇怪的是,虽然享不得正位,偏位确是极佳的,稍弱一些的全息之气会跟这阴郁之气产生调和,继而使后者趋于稳定,最终能让其消弭,可能这就是盛极而衰,万事相应才为佳吧。

而我两位祖祖就是如此,两人一前一后去世,一人生于正午一人死于正午,推演命格发现正属于暗藏阴郁之气的人,故而应避开龙脉这类风水太盛的地方,靠近龙脉为极佳,正葬于龙脉之上反而泄风漏水,不利于子孙后代。后期修葺坟墓时,也是请了当时选坟址的老师傅来看,说了句“要得”,才敢动浮土窟石块。

爷爷本来已经不怎么抽烟的,赵老爷子非要给,爷爷只好结果随手卡在耳后。

“老哥你把这山给我们种茶一分钱也没收,一支烟算的了什么,走,今晚到我家吃饭去,咱们好好喝两杯罢。”赵老爷子勾着爷爷的肩旁。

爷爷满口道谢,摆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和小君还要回去,今天就是来看看老屋子,给这两位添些香蜡纸钱。”

“怎的?镇上住惯了,嫌弃我们村里的小房子了?走吧,家里酒菜都有,你这事情也弄完了,正得空的么?”赵老爷子拉着爷爷一只胳膊,想把爷爷拽走。

“这……”爷爷看着我,有些无措。

想起我幼年之时,赵老爷子给他们家孙儿带的糖果零嘴还总会分些给我吃,两家走得也近,赵老爷子跟爷爷称兄道弟关系很不错。以往我们回家时不赶巧都没看到他,而今天,算是大半年来第一次碰着面,也是难得。

我就跟爷爷说:“既然赵大爷盛情邀请,您就去吧,我跟陈姨打个电话,让她帮忙照看一下。”

“这……又得麻烦人家了。”爷爷面露难色。

赵老爷子在一旁倒是开心得很,“不碍事,不碍事,回头你们爷孙俩好好道谢不就是了。”

我笑着说:“这倒是合了您赵大爷的心意。”

赵老爷子点着头,拉着爷爷走在了前头,我跟陈姨去了电话说明缘由,请她帮忙照看,陈姨一口答应下来,我连声说了好几句谢谢也觉得心有亏欠。

爷爷一路被赵老爷子拉着去了他家,我一个人回了老屋子,今晚是回不了镇上了,也好,在老屋子住一晚,住家用品都还在,只是需要收拾打扫一番。

准备晚饭的时候,赵老爷子可是一阵忙乎,还特意炸了一盘花生米做下酒菜。

赵老爷子说好喝两杯还真是两杯,这两杯下肚就再也不劝酒了,爷爷还清醒着,他自己却有些迷糊了,爷爷大笑一声跟我说:“你看你赵大爷,酒量还是这么差。”

我也笑出了声,“说是喝两杯,看来是只能喝两杯。”

赵老爷子咯咯笑着,看起来像个老小孩儿,还假意伸手向爷爷讨酒喝,场面一度非常搞笑。

然而,有些事恰巧会在人自以为安好的时候发生,所谓乐极生悲,不过如此。(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