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皇太后临难指教削平三藩绥靖寰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亲政后,世镇云南、广东、福建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已经势成尾大。他们握有独立的军队,享有独立的财权,甚至还有独立的任免权。三藩作乱后,年青的康熙皇帝在祖母的支持下,顺应人民的统一要求,两次亲征、坚定平叛,力挽危局。

剪除鳌拜集团以后,年轻的康熙又经历了“三藩”作乱的考验。

“三藩”是投顺清朝后封为藩王的三个明臣的总称,即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袭其祖耿仲明、父耿继业爵位〉。三藩本身或他们的父祖辈都是叛明降清的汉族将领,靠镇压农民起义、背叛明朝起家。他们受封藩王后,拥兵自重,逐渐形成了三个封建割据的独立王国。

三藩中吴三桂是头号人物,他是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字长白,武举出身,在明朝末年,曾任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后,曾经招降吴三桂。然而,由于农民军策略有误,反而使他投到了平西王吴三桂大清的怀抱中,充当清军入关的先锋,引清军攻人北京城内,残酷镇压了李自成起义军。接着,他又配合清军镇压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因此,吴三桂被清统治者倚重,受封为平西王。吴三桂攻占云南后,把逃人缅甸的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抓回并绞死于昆明。从此,他便受命镇守云贵两省,继续扩充势力,#然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在政治上,吴三桂有独立的用人权,他用人不受吏部、兵部控制,擅派官吏,并向南方各省选派自己的亲信当官吏,称为“西选”。云贵两省的督巡皆受他节制,他的爪牙遍布全国。吴三桂把搜集情报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纠集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力量。在军事上,吴三桂在云贵地区开矿炼铁,囤积军火,并大量购买蒙古、西藏良马,拉丁抓夫,征召广大青壮年入伍。在经济上,他横征暴敛、私自铸钱,盘剥广大劳动人民。他还有独立的财权,这更壮大了他的经济实力。吴三桂在云贵地区恣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并煽动贵州凯里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发动叛乱,借以要挟中央政府,巩固自己在云贵两省的军政大权。在生活上,吴三桂则是声色犬马,骄奢淫逸。他任意挥霍,建造豪华的藩府,府邸位于南明桂王的五华山旧宫,并圈占了七百顷良田作为藩庄。尽管不少官员纷纷揭发吴三桂的不法行径,但因其势大,清廷也未敢追查。这样,吴三桂就在云贵两省形成了一个不受中央控制的割据势力。

尚之信的父亲是尚可喜,原为降清明将。清初,尚可喜带兵入关,后来镇守广州,受封为平南王。其长子尚之信,粗暴凶残,养狗取乐,随意杀人,甚至以割人肉喂狗为戏。他还嗜酒成性,酒后杀人。一次,父亲尚可!派宫监去见他,恰巧尚之信发酒疯,他见宫监腹大,便指着宫监的腹部说里面肯定有奇货,我打开看看。”于是他用利刃残忍的剖割开宫监的腹部,惨不忍睹。尚之信甚至连父亲都不放在眼里。父子政见不和,尚之信渐渐的将父亲晚年的藩王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他的粗暴残忍,闹得家人失和,部众怨恨,连父亲都终日郁闷不乐。幕僚金光便对尚可喜说看来,之信早晚要惹出祸端来。到时候连累到你身上,也怕是落个不干净。倒不如你请求朝廷恩准,回辽东老家养老去。这样,朝廷也高兴,之信也乐意,你还可以安度晚年,这岂不是三全其美吗?”尚可喜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上疏朝廷,请求长子尚之信承袭自己的职位,自愿回老家养老。然而清廷却认为,广东已安定,尚之信不可留镇广东,应该撤藩,家属及兵丁全部撤回原籍。消息传来,不仅尚之信震怒不已,连老奸巨猾的吴三桂也大吃一惊。于是,吴三桂便抓紧准备叛乱。但他为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反以退为进,试探着也向清廷假惺惺的请求撤藩。

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也是叛明降清的将领,后被封为靖南王,其子耿继茂及孙耿精忠承袭其职。耿精忠对福建劳动人民恣意盘剥压榨,而且生性骄奢**,肆意妄为。他发怒时,常剥人皮以泄恨,每年剥人皮数十张。有一次,他的侍女不小心打碎玉器,耿精忠大怒,立即命令将侍女的皮剥掉。他的厨师偶尔做饭菜不合他口味,也被活活剥皮。耿精忠野心极大,谋反称霸一方的念头早已有之。他的手下某些人制造谣言,根据谶纬所载有“天子分身火耳”的妄言,别有用心的迎合耿精忠想称王做皇帝的心理,说什么“火耳者,耿也”。意思是说,耿精忠当天子正顺应天意,合乎民心。这更使耿精忠坚定了自己要造反叛清的野心。这些谣言还在下层军民中广泛传播,并被大肆渲染,其意图是煽动众人为耿精忠叛乱卖命。刚做了两年藩王的耿精忠,闻知清政府决定尚可喜撤藩还籍时,就感到形势不妙,因而立即迅速行动,阴谋叛乱。同时,他也学习吴三桂的做法,玩弄两面手法,假请撤藩。

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合称“三藩”,他们都怀有分裂叛乱的野心,在对抗中央的同一目标下,他们逐渐结成了反对中央政权的死党。他们残酷的搜刮民脂民膏,每年花掉两千多万两银子去养活自己的军队,使“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这时,他们又期望依靠这支军队为自己卖命,去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把广大劳动人民重新拖入分裂混乱的灾难之中。康熙帝亲政时便意识到三藩割据的隐患,并且注意到吴三桂等人分裂谋叛之心蓄谋已久,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若不及早清除,迟早要祸及国家。因此,康熙帝早就有撤藩的打算。亲政后,他亲自书写了“三藩、河务、漕运”的条幅悬挂在宫中柱子上,把解决三藩问题作为朝夕不忘的首要大事。当康熙帝收到吴三桂和耿精忠要求撤藩的疏文以后,便先交给大臣们讨论,结果反对撤藩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而同意撤藩人只有几个。反对撤藩者提出了种种理由。有人认为,移藩后要派军队去原藩地镇守,劳费甚大;更有的人甚至为吴三桂求情,说他镇守边关,物阜民丰,并无谋反的征兆。议政王贝勒大臣们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坚决主张撤藩。

康熙征求祖母的意见。太皇太后以她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指出,三藩蓄谋已久,早有叛逆之心,撤藩与否,他们都会谋叛。她又讲述了汉初吴楚七国之乱的经验教训,支持康熙下决心解决三藩问题。康熙十二年〔167年〕,康熙帝颁布谕令,命吴三桂、耿精忠同时撤藩,还籍家乡,将地方行政权移交给有关的总督、巡抚,以消除叛乱隐患;同时,他派侍郎折尔肯、学士傅达礼赴南,户部尚书梁清标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赴福建,催促办理撤藩事宜。

实际上,吴三梓、耿精忠假请撤藩,不过是为了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没料到康熙帝竟认真起来,居然真的撤藩。

老奸巨猾的吴三桂玩弄两面手法,一面恭恭敬敬的上疏康熙帝,表示接受撤藩的决定;一面死赖在昆明不走,暗中调兵遣将,抢守7:南各地的关I,所有文武官员和过往行人,只准进,不准出,积极策划武装叛乱。但吴三桂虑及已做清廷驸马的儿子吴应熊及孙子吴世霖在京城的安危,仍犹豫不决。吴三桂之婿胡国柱等人手持撤藩诏令,愤愤不平,极力怂恿吴三桂谋反,问难道不起兵,你就可以保全子孙的性命吗?”谋士方光琛也屡次劝吴三桂早下决心,说:“你不愿保住自己的富贵尊严吗?假如不及早发兵举事,你就会束手待擒,到那里,你就像被关在铁笼中的鸟一样,生死要由他人啦!”吴三桂听亲信们这么一劝,就决定立即起兵。为了给叛乱制造声势和舆论,他故意纠集叛党,又装成忠臣的样子,穿上他早已忘记的明代衣冠,提出撤出藩地之前,要去祭奠被他杀害的永历皇帝的陵墓。清廷派来负责撤藩事宜的代表傅达知道他是在玩弄把戏,就要回京报告,但只走了一百多里路,就被吴三桂的守关人员截了回来。用什么作为出师的旗号呢?吴三桂又和部下密谋,居然打出了“反清复明”,为明复仇的口号,并以永历皇帝三太子的监护人自居,呼吁各省响应他的叛乱活动。

正式发动叛乱前,吴三桂利令智昏地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他认为康熙帝年轻无能,清初久经征战的八旗将领也已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老弱残兵也不堪一击;而与之相反,自己的部众身经百战,胜过八旗,只要他煽动起复明的舆论,裂土称帝的美梦便会轻而易举地实现。正是在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鼓动下,康熙十二年06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反叛,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令军民留发易服,以1674年为周王元年,铸印封爵,传檄四方。吴三桂还借召开各地官员赴王府开会之机,大肆捕杀忠于清廷的官吏。云南巡抚朱国治,力主撤藩,尽忠朝廷,被吴兵捉住后凌迟处死。

吴三桂扯旗叛乱,成为一个导火线。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从福州起兵反叛,首先响应吴军,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向浙江、江西方向进攻。他又联络台湾的郑经,令其进攻广东东部沿海地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陕西、湖南、江西等地的督抚等官员将领,纷纷响应吴三桂的叛乱活动。短短几年间,叛乱的势力波及十一个省的广大地区,大有推翻清朝统一政权之势。吴三桂的军队迅速推移到长江南岸,妄图划长江为界,烈土称帝,永远分裂中国。清王朝面临着周家被分裂、政权被颠覆的严峻考验。

吴三桂的反讯传到京师,清廷震动。围绕着吴氏叛乱,清廷内部展幵了激烈的争论。大臣魏像枢要康熙帝以舜感化苗民为榜样,以德服人,行“仁义”以平叛乱,说什么根本不用军队,只要皇帝一出招抚令,吴三桂便会偃旗息鼓,自动服从中央。以索额图为代表的反撤藩派认为,应尽快处死明珠等撤藩派,以谢罪吴三桂,同时取消撤藩令,恢复三藩权力。早和吴三桂有勾结的西藏**喇嘛五世,也向康熙提出了“裂土罢兵”的建议。危难之际孝庄太皇太后坚决主张撤藩,她指出,可调八旗劲兵一起平叛,“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

康熙帝听取了孝庄太皇太后撤藩的意见,不怕凶焰嚣张的吴三桂的威胁,不走汉初诛杀晁错的老路,决心以武力平叛,不让分裂国家的阴谋得逞。他愤怒地对反对撤藩的大臣说撤藩是我决定的,你们难道还得惩处我吗?”众大臣才沉默不语。对裂土罢兵、分裂祖国的主张,康熙帝更是“严斥不许”。随后,便下达了武装平叛的命令。他毅然调集大军,前往湖北、江西、陕西、浙江等地,镇压叛乱。鉴于三藩同举反旗,战火迅速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康熙帝通观全局,临危不乱,冷静措置军务,他知道吴三桂是三藩祸乱之首,灭掉吴三桂,其他叛军便会不攻自散。于是他确定了军事上重点打击吴三桂,对耿精忠和生活的原吴三桂属下的文武官员人等,“概不株连治罪”,“各宜安心守职,毋怀疑虑”。又通告已在吴三桂控制下的云贵等省的军民人等,不要听信叛军的利诱,只要能幡然悔悟,便可既往不咎。太皇太后见康熙调兵遣将有板有眼,法度森严,感到康熙已成熟起来了,心中十分欣慰。她本人也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全力支持康熙,在八旗将士出征平叛时,她拿出平日宫中节俭下来的银两、缎疋作为犒赏,这使年轻的康熙更增添了平叛的信心和力量。

康熙帝将平叛的矛头主要指向了吴三桂。他任命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命令他由湖南进剿叛军,严防叛军东犯湖广;又派将军瓦尔洛进驻四川,断绝叛军人蜀之路;命莫洛率兵驻扎西安,阻止叛军进兵西北。同时,康熙谕令各路讨叛大军凡大兵所到之地,毋得苦累百姓,肆行抢掠,侵及妇女。”为了断绝吴三桂的妄念,切断京城内应,借以鼓励全国军民的平叛意志,康熙断然处死了吴三桂留京的儿子吴应熊,及世孙吴世霖,以示平叛的决心。

吴三桂起兵后,由于舆论的蛊惑,许多不满清朝统治的汉族官员将领纷纷响应,举起反旗。例如:康熙十二年〔167年)十一月,贵州提督李本深首先响应,巡抚曹吉申、总兵王永清降附。次年正月,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蚊麟、总兵吴之茂、谭宏等也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西南云、贵、川三省遂不战而统于吴三桂的麾下。

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帝急令追回对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令,然而为时已晚,福州耿精忠起兵反势已成。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分兵进攻浙江和江西。东路由总兵曾养性率领,攻打浙江的温州、台州。西路由总兵白显忠率领,攻人江西的广信、建昌、饶州。另一路由都统马九玉率领,出仙霞关,进攻金华和衢州。

康熙帝曾安抚广西的孙延龄,封他为抚蛮将军,命他统领原属定南王的官兵,固守粤西。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孙延龄自称安远大将军,起兵反清,被吴三桂封为临江王。柳州提督马雄也起兵响应。广西全省都脱离了清朝的统治。

台湾的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绘继承王位,占据台湾,继续抗清。吴三桂和耿精忠都请郑经出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一日,郑经以南明桂王年号,称永历二十八年,发布讨清檄文,称“上雪国家(明朝〉之仇,下救民生之祸”。郑经亲率清将冯锡范等领兵渡海,入思明州(今福建省厦门市〉,攻占泉州。郑经在思明州整顿军兵,确定税制,建立抗清的据点。

陕西提督王辅臣原为吴三桂藩下总兵官。吴三桂起兵后致书联络,王辅臣将吴三桂的书札呈送清廷,因而取得信任。康熙十三年0674年)八月,王辅臣率兵000随从清大学士、兵部尚书莫洛自陕西向四川进军。十二月,途径宁羌,王辅臣杀死莫洛,归附吴三桂,领兵北走平凉。吴三桂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北攻陕甘。次年,王辅臣又攻占了兰州。陕甘府州将官起兵响应,陕甘地区的不少城镇都为王辅臣所控制。

然而,在各路反叛大军中,可以说,自始至终就数吴三桂部实力最雄厚,危害最大。叛乱形势的高涨或低落,都与吴三桂部势力的兴盛与衰败息息相关。吴三桂控制西南后,即以主力进攻湖南。不久,湖南重镇长沙、常德、岳州、澧州全为吴军占有。吴三桂亲到常德督战,由长沙进兵,攻取江西三十余城。

自康熙十二年067年)十一月吴三桂发难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内,西北起自陕甘,东南至于台湾、福建,到处燃起反清的烈火。只有广东的尚可喜,在清朝停止撤藩后,上书效忠清朝,被康熙晋封为亲王,以保守广东。北方驻怀庆的河南、河北总兵蔡禄和驻江西总兵杨富准备起兵,被清朝发觉后处死。康熙十四年0675年)春,叛乱反清的地区发展到云南、湖北、江西、浙江的部分,战争波及十一省,清朝失去了对大部分汉族地区的控制。与清初顺治帝南下作战的情形不同,清军在这场战争中从开始即处于被动的地位,面临的威胁极其严重。

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人们很快就认清了吴三桂等人“反清复明”是假,裂士称帝是真。他们把南方各省人民重新拖入战火之中,违背了各族人民的意愿,也得不到绝大多数汉族官僚将士的支持。吴三桂刚叛乱,贵州的守兵就大批逃散,拒绝为吴三桂的分裂割据活动卖命。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乱,在一次和清军的交锋中,大部分官兵溃散,王辅臣逃命时,仅有数百人跟随。吴三桂派人到广西搞分裂活动时,曾经拉拢驻守桂林的孙延龄等,当时就有人指出,“广西人心不甘从逆”。而吴三桂叛军在湖南地区耀武扬威的时候,科尔沁、察哈尔等蒙古部主动请求派出兵马,从征讨逆。前甘肃庆阳知府傅弘烈被贬徙梧州,仍不忘报效清廷,他前往桂、黔、滇少数民族聚居区招募义勇军时,很快就有四五千人应募。他便率领临时武装起来的平叛义军,直驱粤西。他们自筹俸饷,英勇奋战,战斗力很强,尽管装备很差,却屡建奇功,在平定广西一带的叛乱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面对各省汉将纷纷起兵反清的形势,吴三桂只停留于封授虚衔,而没有能够及时组织协同作战。各地反清队伍长期处于各自起兵、各自为战的局面,这就很容易地被清军分化瓦解,从而被各个击破。战争初期,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相继叛清举兵,吴三桂则长驱湖北巴东、宜都等地,又招降了襄阳总兵杨来嘉,江北震动。面对如此有利的进攻时机,刘玄初等人建议乘势北渡疾进,但是吴三桂却犹豫不决。有人建议吴三桂取金陵为根据地,扼守江淮,同时出兵四川,占据关中,与清朝争夺中原。而吴三桂自知年高望轻,难以得到广泛的拥戴,缺乏必胜的信念。他不肯轻易渡江远离自己的老巢云贵地区,仍然企望割据一方,裂土称王。吴三桂的首鼠两端,犹豫不前,使清军获得了反攻的时机。

在平叛问题上,在太皇太后的谋划下,康熙帝的各种举措坚决果断。面对暂时不利的战争局势,他丝毫没有动摇平叛的决心,而是努力寻求有利战机。康熙帝要御驾亲征,亲临前线,指挥平叛。后来,由于需要掌握平叛战争的总局,稳固后方,太皇太后出面劝阻,康熙帝才不得不取消亲征的念头。康熙帝坐镇京城,把握全局,运筹帷幄,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政治胆略,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拟定了平定三藩叛乱的战略措施。为了更迅速及时地传递军情,传达谕令,康熙帝还命令兵部每隔四百里设立一个通讯站,专为平叛战争服务。康熙帝还裁减浮费,改折漕贡,增加盐课杂税,核减田赋税额,这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也保证了平叛的物资供应。他“每日军报三四百疏,手批口谕”,指挥各路大军相机进攻。他命令比利时人南怀仁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组织人员,制造威力强大的火炮数百尊,赶运前线,加强了清军的装备。康熙还亲自指挥了平叛的几次重大战役。他派出的几路平叛大军分别是:一路大军由多罗贝勒尚善率领,封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军直攻岳州;二路大军由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率领,攻打江西;三路大军由扬威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率领,镇守江南;四路大军由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和宁海将军、贝子傅喇塔率领,由浙江攻打福建;五路大军由定西大将军多罗贝勒洞鄂率领,与莫洛合兵由陕攻川。康熙帝又命尚可喜节制广东官兵,攻打广西。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军的进攻策略是:以主要兵力由江西袁州攻取长沙,占领湖南以控扼广西。由于王辅臣在陕甘地区起兵,迫使清朝不得不改变计划,在陕甘和江西、福建开辟两个战场,与王辅臣部、耿精忠部展开激战。

为了抓住有利战机,康熙帝一再谕令指挥湖北清军的将领勒尔锦、指挥浙江清军的康亲王杰书、指挥江西清军的安亲王岳乐等不要犹豫观望,坐失战机,劳师糜饷,而要抓住有利战机积极进攻,不给叛军以喘息的机会。他特别再三谕令岳乐,在稳住江西战局以后,立刻由彭州入长沙,截断叛兵粮道,夹击岳州。直取长沙,一以断叛兵的粮道,二来可缓他们的兵势,三则扼制广西咽喉,四又可固守江西门户。

康熙帝不仅善于调动满洲贵族将领倾力平叛的积极性,而且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建议下,也非常重视汉族及少数民族将领的作用。康熙帝提拔、重用了汉族将领张勇、孙思克、王进宝、赵良栋,使他们在平叛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为平叛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王进宝、赵良栋被授予进攻四川叛军的全权,他们各自指挥一路,英勇善战,连克重镇,迅速攻下四川大部分地区。在广西各族人民中享有较高威信的骁将傅弘烈,被康熙帝授予抚蛮灭寇将军兼广西巡抚之职,并且被赋予在广西平叛的全权。他在清将莽依图等人的配合下,收复了广西大部分地区,只可惜其后来被叛将诱捕,不屈就义。

面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康熙帝充分施展自己的非凡才智,他命令各路讨叛大军迅速向前线集结。吴三桂看到清军来势凶猛,严整难犯,不禁暗暗为康熙帝的治军才能惊叹不已。当初,吴三桂起兵,本以为康熙年轻,少谋开国忠臣猛将多数年衰或亡故,朝中空虚,自己率领十余万铁甲猛士便可以所向披靡。他万万没有料到,康熙帝却能面对复杂的局势,以惊人的气魄指挥千军万马,使清军很快就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时候,吴三桂后悔听信了部下的怂恿,以致贸然起兵。从此,他再也无心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因此,他一入湖南,就委托折尔肯等人持疏文即刻回京,希望索回子孙,与清廷划地讲和。然而,他等到的却是清廷绞死吴应熊父子并布告天下的消息。吴三桂这才打消幻想,只好硬着头皮与清军打下去。

在康熙的指挥下,各路平叛大军按照既定计划,步步向前推进。迫使叛军的防线逐步后移,清军在战场上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扭转了战争局势,并进而转向反攻,加速了平叛战争的胜利进程。

在陕甘战场上,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五月间,清军洞鄂部在甘肃与王辅臣部交战,王部在临洮、洮州、河州连续败阵。闰五月,清军回兵花马池和秦州,包围兰州。六月,王辅臣连续失绥德、兰州、延安等城,被清军截断了与四川联络的通道。七月,王辅臣被围于平凉。九月,王辅臣攻克固原。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清廷又任命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指挥洞鄂部等陕西军马。五月,败王辅臣于平凉城北,之后又用大炮攻城。洞鄂部进驻陕甘时,清朝一面争取甘肃提督张勇协同作战,加封张勇为靖逆侯,一面又派出使臣向王辅臣招降。康熙帝在诏谕中说王辅臣杀莫洛,是由于莫洛“心怀私隙”,“朕之知人未明”,“咎在朕躬”。清军围攻平凉,再次颁布诏书,赦免城内官兵。六月,王辅臣开城降清。清廷赦免他的反叛之罪,恢复原官职,加封太子太保,随图海驻军汉中。陕西地区的反清战争失败了。

在浙赣闽战场上,清军杰书与岳乐两路分别向浙江和江西进军,直取福建,向耿精忠展开攻击。清军仍然“剿抚并用”,在进军的途中招降叛兵。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岳乐在江西招抚官兵五万多人。五月,败耿军于长兴,占领南昌。闰五月,耿精忠反击,攻取饶州,旋又被清军夺回。六月,江西清军夺取石峡,被耿精忠部击败。七月,岳乐军占领江西浮梁、乐平、崇仁等县,招降官兵六万余人。八月,在浙江战场上,傅喇塔军攻占了黄岩,耿精忠部将曾养性败逃。十月,清军进取温州,攻占太平、乐清等县。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初,耿精忠与郑经互相通使,协同对清军作战。十一月,郑经出兵攻陷漳州,斩杀清朝澄海公黄芳度,又取兴化、汀州。十二月,郑经水军进攻温州,清水师提督常进功等自定海出海抵御。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月,杰书遣傅喇塔等进军温州。耿精忠部将曾养性等率兵迎战,被清军击败。六月,耿精忠部耿继善弃建昌城逃走。八月,杰书派都统赖塔等攻衢州,耿部马九玉败逃。九月,清杰书部傅喇塔、李之芳等追击马九玉,进入仙霞关,耿部金应虎投降。十月,杰书部抵达延平。耿精忠见大势已去,诚惶诚恐,只好派儿子耿显祚去清营请降。这样,杰书部长驱直人,进驻福州,耿精忠开城门迎降。清廷便命令耿精忠随清军攻打郑经部。曾养性也率部在温州降清。至十一月,郑经遣部将许辉进攻福州,在乌龙江设营驻兵。后来,清军渡江激战,郑经又败走,接着清军攻取了兴州、泉州、汀州、漳州四州。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郑经军战败,舍弃漳州逃回厦门。福建又被清军占领。

在广西战场上,孙延龄在广西叛乱后,康熙派人前去招抚。康熙十五年0776年)冬,孙延龄部将、原庆阳知府傅弘烈劝他降清,孙妻孔四贞(孔有德之女〉也劝降。孙延龄见战争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晚降不如早降,便派遣傅弘烈去江西,向清军请降。吴三桂得知消息,派从孙吴世琮领兵进攻桂林,诱杀孙延龄,吴世琮留部将李廷栋守桂林。结果孙延龄部将刘彦明等杀死李廷栋,投降了清军。随后,孔四贞到北京也向清廷请降。驻守柳州的马雄,降清后不久,再度起兵反叛,但很快失败。马雄病死,其子马承荫降清。这样,广西的反清叛乱也被平定下去。

在广东战场上,广东藩王尚可喜效忠清廷,得以保爵封王,他请求朝廷谕诏次子尚之孝承袭王爵,长子尚之信更加怀恨在心,父子间关系恶化。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吴三桂自湖南出兵,攻打广东肇庆。尚之信趁机勾结吴三桂,于这年二月发动兵变,包围王府,软禁其父,参加了叛乱,尚可喜悲愤而死。清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等

也随尚之信反清,清政府失去了对广东的控制。吴三桂便授尚之信为招讨大将军、辅德亲王。但吴三桂要求广东派兵却遭到尚之信的拒绝,吴、尚间矛盾日深。此时,清军在福建、广西连连获胜,尚之信便又突然背叛吴军。暗中派人向移驻南昌的清简亲王喇布行营请降。

总起来说,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叛乱局势高涨刚刚起来,就很快走向低潮,各路反叛大军败的败、降的降,唯有吴三桂还保存有相当的实力。吴三桂攻占湖南后,主力军一直在湖南镇守,与清军长期展开拉锯战,各有胜负。岳乐军屡攻长沙、萍乡,都未能攻克,湖南的吴三桂军仍是善战的劲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吴三桂兵人广东,尚之信起兵响应。吴三桂另派部将韩大任攻下吉安。清岳乐军攻下萍乡后,再进取长沙,由于吴三桂婿胡国柱死守长沙,清军一再攻而不克。吴部大将韩大任又夺回萍乡,截断清军后路。康熙命喇布自江西出兵援救岳乐军,抵达吉安,也大败而归。陕甘王辅臣降清以后,康熙帝调遣攻打陕西的穆占军南下荆州,专力攻打湖南。康熙十六年〔1677年)初,清穆占军与岳乐军夹攻长沙。虽然长沙未能攻下,却逼迫韩大任逃离吉安。吴三桂自岳麓山移驻衡州(今湖南衡阳〉,出兵广西,企图打开通路,由于孔四贞等降清而受到阻遏。康熙十七年0678年)初,岳乐军所向披靡,先后攻克平江、湘阴,又在湘潭招降吴三桂水师将军林兴珠,命为建义将军。清穆占军也频传捷报,连续攻下永兴、郴州、桂阳等十三城。另外,喇布军进击韩大任,兵抵宁都城下,韩大任败走,最后向福建清军投降。

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冬到次年春,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急剧的转变。王辅臣、耿精忠、孙延龄、尚之信等相继被打败或投降,郑经败走,这就使吴三桂日益陷入孤立。康熙帝更加紧了对叛军的进攻,并取得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不利的战争局势。随着军事上的溃败,吴三桂在政治上也逐渐遭受到人们的唾弃,叛军内部人心浮动,士气低落。吴三桂预感到大难临近,决定趁死期未到,“姑称帝以自娱”,同时借以鼓舞军心,作垂死的挣扎。于是,吴三桂便匆匆忙忙地开始演出登基称帝的丑剧。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派人在衡州(今湖南衡阳〉草草修建了百余间芦舍。用黄漆涂刷房顶,权当皇宫。二十八日,吴三桂登上临时搭成的祭坛。祭祀天地,终于作起真命天子来了。他定衡州为国都,称为定天府,改国号为周,年号昭武,封妻子张氏为皇后,孙子吴世瑶为太孙。同时他又设置百官,册封部下分别为国公、郡公、侯、伯。登基结束后,吴三桂为装点门面,笼络民心,又匆忙举行了云南乡试,搜罗了七十三名“举人”,为吴氏小朝廷效力。由于吴三桂彻底撕下了“复明”的假面具,连支持他的明朝旧臣也都反对他了。这就使吴三桂在政治上彻底陷人了孤立无助的境地。吴三桂称帝后,即卧病不起。他闻知清军正向他的大本营一步步逼近,更是惶恐不已。吴三桂在极度的惊恐中,患了中风、噎膈等病,不久即不治身亡。吴三桂仅仅做了不足五个月的“皇帝”,声威虽曾煊赫一时,但终究在内外交困中,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七日一命呜呼,时年六十六岁。吴三桂之孙吴挞瑶,自云南来奔丧,行至贵阳,在众将官的拥护下,继位称帝,改年号洪化。在清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他吓得胆战心惊,到稀州取了吴三桂的灵柩狼狈地逃回云南。

吴三桂的暴死,使得吴军内部人心更加浮动,从而为清军提供了反攻决战的大好时机。康熙帝抓住时机,急令各路讨叛大军分道出击,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

在湖南方面:湖南清军喇布部进军稀州,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察尼也率大军猛攻岳州,并以水师乌船百艘、沙船近五百艘作为配合。清军几次出击,败吴军吴应麒部,并招降了吴军总兵陈华、李超。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清军乘势攻克岳州,吴军陈珀等又降清。荆州清军大举进攻常德、长沙,吴氏守兵纷纷弃城而逃。清军占据长沙,肃清了湖南境内的叛军。为了瓦解叛军,康熙帝下令,宽大处理叛乱的协从者,若能及早归降,还可以立功,这就使叛军的士气更加低落了。只有极少数顽固分子,仍主张北进,与清军决一雌雄。但是多数叛军已成惊弓之鸟,不愿意再去送死。吴世瑶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退守云贵老巢,作最后的� ��扎。

在广西方面:傅弘烈迎接清军进入广东后,声称“广西全省便可一面当之”。清朝任命他为抚蛮将军、广西巡抚,募兵作战。他先后收得浔州、梧州等地,立战功,又准备进军云贵,请求清兵援助。康熙十八年0679年)正月,清廷命令莽依图与尚之信率军水陆并进,配合傅弘烈,大败吴世琮部,攻克桂林、南宁,收复广西。次年二月,马承荫又在柳州反叛,诱杀傅弘烈。六月,马承荫降清,被解送京师处死。广西全境终于被清军收复了。

在四川方面:康熙十八年0679年〉,康熙帝令甘肃提督张勇、平凉提督王进宝,配合陕西提督赵良栋,率大军进驻四川平叛。王进宝攻占汉中,又攻克保宁,吴军大将王屏藩自杀。赵良栋乘胜收复成都,吴军将军以下官员百余人投降,赵良栋接着又在建昌大败胡国柱。图海攻取兴安,湖广提督徐治都在巫山大败杨来嘉,并攻占夔州、重庆,清军又夺回了四川。

在云贵方面:云贵是吴三桂军的基地,清军夺取了湖南、广西、四川以后,就由此三路围追叛军。其中,贝子彰泰代替安亲王拙乐统率大军进攻云贵,总督蔡荣率领绿旗兵先从沅州出发,作为先头部队;王进宝留守四川;赵良栋为勇略将军兼云贵总督,从四川进军;赉塔由广西进军。大军纷纷向云南集中,并于康熙二十年0681年)二月攻至昆明近郊。康熙帝同时颁诏,招抚吴军将领胡国柱、马宝、郭壮图、夏国相、吴应麒等人说你们曾受世职,若及时归顺,可既往不咎,不仅可以保全家室,也可以建立功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吴氏政权的军心,加速了吴氏军队的溃败。同年底至次年初,各路平叛大军发动总攻势,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定远平寇大将军彰泰率领第一路大军由平越(今贵州福泉〉进军贵阳,经过盘江西坡一战,击破了叛军夏国相的象阵,吴世瑶被迫逃到昆明,清军乘胜收复了贵州全境。征南大将军赉塔的第二路大军从广西进兵云南,同彰泰的大军在曲靖会合后,又分兵攻打昆明。叛将郭壮图在城外三十里处摆开象阵迎战清军,双方相持不下。彰泰和赉塔在左右夹攻,终于迫使叛军退到城东的归化寺,清军包围了昆明城。叛军负隅顽抗,在昆明城外挖了三道城壕来阻挡清军的进攻。吴世瑶还把叛首的所有家属都转移到五华山宫城,下令拼死抵抗,他还抱着一线希望,即等待四川援军和西藏**喇嘛的人前来解围。殊不知,云贵总督赵良栋率领的第三路大军已全歼四川的叛军,还截获了吴世瑶向**求援的书信,接着由四川进入云南,同两路大军在昆明城下会师。三路讨叛清军将昆明城围得水泄不通。

攻城时,清名将赵良栋身先士卒,率领部众连跨三壕,连夺三桥,直逼城下,并派兵扼守住昆明池,截断叛军粮道。其他两路清军也斗志旺盛,英勇进攻。被包围了八个月的昆明城内已粮食绝尽、一片混乱。最后,不愿与吴世瑶同归于尽的叛军打开了城门,作了清军的内应。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清军攻入昆明城。曾经不可一世的叛首们自知罪不可恕,末期已到,个个极为恐惧。吴世瑶穿戴着皇帝衣冠,在万般无奈下,服毒自尽。郭壮图自焚而死,叛将胡国柱也自杀,叛将夏国相、马宝等被捕后处死。这时,吴三桂巳死去三年,康熙帝为大快天下人心,下令将吴三桂的坟墓掘开,把尸骨剖成几段,传送各省,至此,吴氏集团发动的叛乱终于彻底失败。

尚之信、耿精忠,尽管与吴三桂在具体利益上有矛盾,但他们在危害人民、分裂国家、对抗清军等方面却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降清,实出无奈,而且降清以后,对清廷的平叛战争依然抱着犹豫观望的态度,甚至多次违抗康熙帝的命令。另外,尚之信还擅杀官员将士,耿精忠也曾勾结台湾的郑经反清。随着清军平叛战争接近尾声,他们的末日也已经不远了。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尚之信的部属秘密赴京,向清廷揭发他的谋叛罪,康熙迅速采取行动,命令有关人员明查暗访。当罪证查实后,康熙帝下诏逮捕,次年闰八月,尚之信被赐死,之后又被焚尸扬灰,他的全部财产被充作军饷。耿精忠降清后,部属徐鸿弼告发他谋逆,清重臣杰书也请求斩耿精忠。康熙帝认为,各地官兵正在受抚招降,不宜将他立即正法,应让他自请入京,缓一步处置。康熙十九年0680年)三月,耿精忠上疏请求入京。至京后,康熙帝令拘捕并审讯耿精忠。康熙二十一〈168年)年,大学士明珠上奏,耿精忠罪大恶极,情无可贷。是年正月二十一日,耿精忠及部属曾养性等被凌迟处死。耿精忠之子耿显祚被处斩,其家属、部属统归于正黄旗汉军旗下。

正当清军同吴三桂叛军激烈交战的时刻,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也乘虚起兵。后院起火,形势十分危急,康熙立即求教于祖母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表现得十分冷静,她面授机宜,对康熙说现在大军南征,京师空虚,应先派使者前往察哈尔实行安抚,以麻痹布尔尼。大学士图海才略出众,可委任平叛。”康熙依计而行,起用图海,图海率数万家奴组成的队伍,很快就平定了布尔尼叛乱,既稳定了后方,又保证了前线对吴三桂叛军的战斗。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亲自到布木布泰太后的寝宫奏捷,他兴高采烈地说臣谨遵圣母太皇太后训教,终得绥靖寰宇,叛逆削平,今日万民同贺,实应感戴太皇太后恩训。

历时八年〔167―1681年)波及十余省区的大规模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彻底平息了。这场战乱,也使清朝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年轻的康熙帝领导了这场艰难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这使他在满汉臣僚中的威望大为提高。康熙帝的统治更加巩固了。

康熙帝在平定叛乱后,曾回顾历史,很有感触的写下了《滇平》一诗:

坪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矛今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未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这首诗,记载了平定三藩之乱的艰难历程,抒发了康熙平叛后的喜悦心情。平定三藩之乱,使统一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使国家免除了分裂的危险。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励精图治,内外经营,开创了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一一康乾盛世。(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