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立誓毁誓辅臣乱政功不掩罪螯拜被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朗朗乾坤事,该发生的终究避免不了。一时错过了,只是时候未到罢了。一个行武出身,膂‘力过人,把揽朝政、欺君暴戾的武将,让几个小孩闹着玩似地给抓起来了。这场别出新裁的布库戏,是太皇太后的杰作。

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由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位重臣辅佐他。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康熙正式开始御门听政。年仅十四岁的康熙虽然亲政,但毕竟是个孩子,只有虚名而无其实,一切大权都掌握在辅政大臣鳌拜手中。鳌拜自恃对朝廷有功,倚老卖老,欺康熙帝年幼,不思辅佐治世,专事结党营私,成为朝廷的祸害。布木布泰太皇太后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鳌拜是满族镶黄旗人,将门之后,天生的魁梧善战。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大举与明军作战时,年轻力壮的鳌拜就随军驰骋沙场,成为战斗英雄。从此升了官职,天聪八年064年)拜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尔后在与明军的战争中,他以出众的指挥才能受到清太宗的优厚奖励,被赐“巴图鲁(勇士厂称号,并晋升为三等昂邦章京。

164年8月,清军尚未人关,皇太极命归黄泉,清诸王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皇位之斗争,形成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势力与以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势力对立的局面。在关键时刻,鳌拜坚持“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的立场,赢得了多数的支持,迫使豪格和多尔衮均放弃了皇位之争,然而白旗、黄旗之间却留下了深怨。

最终,在布木布泰太皇太后的幹旋下,八岁的福临继承了皇位,由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多尔衮掌权期间,鳌拜受到降职夺爵之处分,并定为死罪,允以银赎身。1650年福临亲政,鳌拜从坎河之中走了出来,受到重用,终于进入了国家最高领导层。这时,他官为议政大臣,领侍内大臣,累加太子少傅。

四辅政大臣上任之初,为表他们的忠心,在顺治灵前庄严立誓:

“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赠,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帝大恩。”

“如有违背,甘受上天殛罚。”

立过誓言,这四位辅政大臣却并不能相互制约,践行先帝的重托。索尼年老,遏必隆阍弱,苏克萨哈贪钱,鳌拜横暴。时间一久,索尼说话不灵,遏必隆依附鳌拜,四人中只有苏克萨哈与鳌拜为实权争来夺去。索尼死后,鳌拜与苏克萨哈的争斗达到白热化程度,闹得朝廷内部鸡犬不宁。

最初几年,由于康熙年幼,鳌拜逐渐在朝中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集团。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不忘与多尔衮的旧怨,多次制造事端,打击两白旗的权势,致使八旗内部动荡不安,因此遭到朝廷内外的强烈反对,鳌拜的名声日下。而他不思进取,强行压制反对意见,对政敌苏克萨哈恨之入骨,不除之不解其恨。

苏克萨哈也不善,趁着鳌拜名声不好之际,向康熙说:

“臣等受命辅政多年,朝中诸事皆于臣等裁决,恐权力过大不利皇上日后亲政,依臣之见,皇上虽年轻,但已满腹经伦,诸事应归皇上决策才是。”

康熙人小志气大,对此早已思忖多时,于康熙六年〔1667年〉,躬亲大政。苏克萨哈再次进言:

“皇上亲政,国事日盛。臣愿往守先帝陵寝,安享太平”

他这是想以退为进、迫使鳌拜与他共同放弃辅政大臣之权力的一条计策。但是,他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到激化了矛盾,使鳌拜终于有机会将长期的怨恨发泄出来。

没过多久,鳌拜纠集了遏必隆以及班尔布善等奸党,给苏克萨哈编造了二十四大罪状,上疏给康熙。疏曰:

“苏克萨哈不仰体遗诏,以尽忠诚,却怀抱奸诈,存蓄异心,欺藐主上,等等。”

鳌拜接到奏折,不问不审立刻定其为死罪。康熙知这是挟私报复,坚决不批。但鳌拜没完没了地逼康熙批示,甚至挥着拳头对康熙吼叫,搞得康熙日夜不宁,点头默许。鳌拜得了“圣旨”,将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思肢解处死,其余六子一孙和两个侄子斩首,并没收其家产,妻奴全部入宫。为进一步铲除苏克萨哈的势力,他连其族人统领侍卫等都统统杀掉,并将因株连的四十余人革职。

康熙在鳌拜的眼里是个小孩子,因此并未将他当回事。每有朝事鳌拜常常越级而上,不讲君臣礼仪,目中根本没有皇上。有时,鳌拜竟当着康熙的面滥施淫威,对朝论……。康熙对此早就十分不满,但因羽翼未丰,除掉鳌拜的时机还不成熟,他只好装聋作哑地等候时机。

鳌拜见康熙忍气吞声,对他十分宽容,便更加恣意妄为。在朝中,他对亲信提拔之,对异己陷害之,培植网罗了一大批卖身投靠之徒,从中央到地方,文武百官多出自他的门下。他还利用这些人大杀异己,甚至假传圣旨杀人,被枉杀者多达百余人。

为了圈地一事,他竟然不奏请康熙皇帝,悍然处死了不同意圈地的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户部尚书苏纳海。按照大请的刑典,处置这些高官,是需要经过皇帝朱笔御批后才可行刑的。鳌拜擅自杀害大臣,显然没有把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

在鳌拜制造的众多冤案中,“钦天监案”极具代表性,是鳌拜愚昧无知、滥施暴虐的铁证。被告名汤若望,是法国传教士,精通历法,他采用科学方法编制了新历法。新法准确,便于查用,很受多尔衮和顺治帝的重视,遂命共掌钦天监事,并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使用新法。这件事引起鳌拜的注意和嫉妒。安徽人氏杨光先本为奸佞小人,投靠鳌拜后狗仗人势,诬陷成性。顺治十四年0618年〉,他煞费苦心地写成了《辟邪论》,攻击新法,指控汤若望,被礼部驳回。鳌拜掌权后,他再次指控汤若望,提出“西洋新法,非宜所用”,被革职的吴明炫也随之起哄,攻击新法不准确,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第二年杨光先又在鳌拜的支持下写成《摘谬论》,指斥新法,鳌拜亲自?:理此案。

鳌拜操纵议政大臣会议,给汤若望定了“历法荒谬,["国蒙羞”的罪名,判被告死刑。幸而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匕面庇护,被告汤若望才幸免一死。但参与编修历法的&要成员近十人全部处死。案情一时轰动海内外。新法复除后,鳌拜让杨光先任钦天监监正,负责天文历法工隹。杨光天仍用旧法治历,结果造成节气不应,错误屡匕,没多久便灰溜溜地下了台。

鳌拜横蛮暴戾,滥杀无辜,朝廷内外怨声载道,也激廷了众大臣的不满,言官熊赐履激愤地上书康熙,指出:“由于奸佞当道,政事极其纷乱,国家也因此受到削号,再不加整顿,后果可危。”

年轻有为的康熙帝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决定收回I权,康熙从侍卫中选拔身强体壮并效忠于己者组织了卜年武士卫队,每日练习摔跤格斗。鳌拜以为这是小孩产玩耍游戏,并不在意。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的一天,鳌拜谎称有病没有匕朝,实际上是与亲信在家密谋策划。康熙以探病为名,妄然亲自来到鳌拜府上,直抵卧室。根本没有病的鳌拜1康熙突然驾临显得非常紧张,也非常气愤,竟不跪迎圣I一点不讲人臣礼节,狂妄已经到了极点。这时御前侍II和托发现鳌拜频顾座席,面露奸笑,感觉情况有异,便I觉地急步上前将席子掀起,竟发现藏有一把泛刀。按爲大清法律,见皇帝时身边不能有武器,否则要斩首勿论。但鳌拜对此一点也没表现出惊恐的样子,满不在乎,且看你能怎么样的意思。此时的康熙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是在鳌拜府上,不是在宫廷。鳌拜久经沙场,十分勇武,且心狠手辣,真要动手,卫士不一定占上峰。现在到了箭在弦上,有一触即发之势,稍有不慎,将遭灭顶之灾,不由心里发凉。康熙非常冷静、沉着,随机应变,淡淡地说广刀不离身乃满族故俗,不足为怪也。”一句话,化解了紧张局面。康熙起驾回宫前还着实劝谕安抚了鳌拜一番,让他保重身体,迷惑鳌拜。

回宫后,康熙越想越怕,立即入见祖母太皇太后,备述详情。布木布泰太皇太后深感形势危急,委曲也难以求全,除掉鳌拜已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遂与康熙商定了捉警计划。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欲擒故纵策略,给鳌拜一种错觉。于是,康熙挑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反应敏捷的满族少年进宫,大张旗鼓地与他们练习布库活动〈满族的传统体育游戏,近似于摔跤〉,让鳌拜觉得他是一个胸无大志贪玩爱耍的孩子。满朝文武也都认为小皇帝玩心太重。一切准备就绪,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这天,康熙根据祖母太皇太后的安排,以下棋为名召索额图进宫,商量擒鳌拜一事。索额图是已故首席辅政大臣索尼的次子、康熙的叔丈人,威望很高。他原任一等侍卫,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改任吏部右侍郎。不久,又复任一等侍卫,重新回到皇帝身边。遵照祖母太皇太后旨出,命其胞弟内大臣哈巴、亲侄侍卫苏尔马、死党理藩院左侍郎绰克托、工部尚书都统济世等人,分别到察哈尔、科尔沁、苏尼特、福建等地出差,使鳌拜孤立无援。

康熙在宣鳌拜进宫前,对那些参加布库的满族少年做了交待。太皇太后认为,如果此举成功,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失手,也无关紧要,可以推托是借此检验一下孩子们的勇武之威,属于少年不懂事的荒唐。进可攻,退可守。

一会儿,鳌拜大摇大摆地深入皇宫。这时,正在做布库游戏的小孩蜂拥而上,一下子就把鳌拜摔倒在地,并且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直到这时,鳌拜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

这时,康熙宣布鳌拜“上违君父重托,下则残害生民,种种劣迹,难以枚举”。经过审问,列举其大罪三十条,本应立斩,但念其是顾命辅臣,又有战功,且效力多年,免其一死,革职籍没,与其子一道终身囚禁;党羽一律处以死刑。

同年,鳌拜死于狱中,史家评论是“多戮无辜、功不掩罪”。

除掉鳌拜,康熙掌握实权以后,紧紧依靠宿臣老将,如索额图、杰书、图海等人,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朝政的措施,深得人心。医治战争的创伤,逐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改变了生产倒退、民生凋弊的困难局面,使久困于战乱和饥荒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