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编后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编后语:

一、命理与医理

八字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是中医学家们用来研究并预测人体疾病与健康的学问。后来命理学们发现八字中蕴藏着人生命运的变化规律,于是把八字搬过来研究人类命运的变化规律了。以致于后期命理学超越医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反倒是八字医理学退出了学术舞台,逐渐淡出知识界面,不为人知了。所以但凡是通晓阴阳八字的人,多少也了解中医医理,同样通晓中医学的医师,多少也懂得八字的道理。

命理与医理同宗于周易,自然其理论就有共同点。医理学认为人体本为一元,而人体机能分阴阳,阴阳即物质与气息,也可以说是物质与精神。阴阳合同转化为三元,物质与气息化合产生能量,也就是三元。三元即“物质、能量与气息”。能量是物质与气息合成的代谢产物。物质加气息(精神)产生能量,也是一生二,二生三的道理。三元合成而机体统一,三元合同组成人体机能。通俗地说就是人是“体”与“气”的合成物,“体”有了“气”就合成了“能量”。再通俗点说就是人有气才能活,人有气才有活力。

而合成的人体机能蕴藏着五种象,这五种藏象就是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与肾系统。这五种系统代表了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而五种元素又存在着生克制化,生克制化的结果显示出来的问题就是推论一个人身体状况的结果,人体机能的疾病或健康取决于五行生克制化的结果。

命理学同样来自这一理论概念,命理学认为人为一,一元,一个整体,而人体分阴阳,分气息与物质,阴阳组合产生三,三产万象变迁。气息就是精神,物质就是身体,人通过呼吸进食生产能量,能量释放产生活力,支撑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产生生命动力,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

那么,气息与物质合同会产生能量,能量是什么?能量是动物存续生命所需要的活力,活力从哪里来?从脾系统里来。一个动物首先要有气息,而后进食物质,经肺系统至脾系统综合而产生气息能量,能量释放,以养心慰肾化肝。从口入食,经胃入肠产生食物能量综合支撑动物身体机能的健康运转。

所以说世界上一切物种起源都必须以有“气”为先决条件,有“气”了才能合成生物或植物,“气”与“体”合成催化出物种的“能量”,物种才得以生存。

这也是哲学家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即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道理,在哲学层面就是世界是先有精神还是先有物质的道理,也是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准。如果你认为先有精神而后有物质,那么你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如果你认为宇宙间先有物质而后有精神,那么你就彻彻底底的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其实中国的老祖宗老早以前就明确表示,天地是一体的,而一体的天地里存在着精神(气息)与物质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互生互制,互补互斥,两种元素共存于天地间,谁也离不开谁。这也是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道理。

也就是说世界是精神(气体)的,也是物质的,两种元素同存在于天地间,缺一不可。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即不存在唯心主义,也不存在唯物主义,只有唯一一个标准,即阴阳合同,二元合同催生三元,三元产生万象,四季存在轮回,五行含藏其中,万法归一,天下一统。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的道理,世界是泛神的,天地是日月星辰组成的,有无数个神在共管这个世界,世界起始于一,也会终结于一。

这也是八字命理学的道理。

二、对立与统一

谈八字就不能不说《周易》,说《周易》就不能不说儒家学说。谈儒学就不了谈孔子。谈孔子就必然会涉及到东西方文化。

说到东西文化就要谈东西方的哲学思想,谈东西方哲学就必须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古中国的孔子,一个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孔子早于苏格拉底八十多年。这两个人的诞生分割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断面,开启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新纪元。

在孔子与苏格拉底之前无论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都在探索自然科学,探索物种起源的原理性问题,历时长达几千年。

在这慢长的远古时期,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在寻找事物发展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世界为什么存在男女的问题,阴阳对立则事物无进展,阴阳统一则万象更新。意义相同只不过名词不同而已。西方哲学认为事物是对立与统一的个体,只有存在与不存在的关系。而东方哲学认为事物分阴阳,阴阳分两极,两极存互斥,事物是对立而统一的个体,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西方哲学认为事物是开放的,只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转换,这是西方民主思想启蒙的开始。东方哲学认为事物是既定的,存在阴阳互为生斥的既定规律。这正是东方集权思想启蒙的开端。

从当时中国传统哲学对比西方早期的所有哲学思想,当时的中国传统哲学要先进于西方早期哲学。即便是科学发达的今天,西方哲学也没突破世界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基础,仍然停留在“四种元素”构成物质架构的理念之上。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提出物质中存在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存在互为生克的关系。物质存在运动发展的过程,物质不是一层不变的。

早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就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把事物是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一层不变的观点抛在了一边。超越了西方哲学的思维局限。中国古代哲学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辨证事物存在发展与被动发展的基本原理。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事物发展分两极,两极互生互斥,存在促进与冲合的主动与被动的互为作用的关系,这个哲学辨证原理中国人称之“易”远远超越了西方哲学中的变与不变的思想。

就哲学辨证法而言中国人更早的了解,并最早应用到预测、哲学、文化、思想、宗教、政治、经济等等领域,只是古代中国人太明白了。

西方哲学的定义很模糊,很笼统,也很开放。但是中国的传统哲学由于受“易”的影响,定义很清晰,很明确,很完整,同时也很死板。

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明清时期,以至于步入死胡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西方哲学正是因为其模糊,笼统,宽泛,开放,缺漏等等原因,反而更加具有可塑性,以致后期的西方哲学完全超越中国传统哲学,把中国传统哲学甩在身后。

从东西方人心中的美学思想就可以了解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从维纳斯就可以了解西方人心中的美是有缺陷的,模糊的,宽泛的,平民化的美,很接地气。而中国人心中的美是很清晰的,很具体的,直接关联着政治倾向,关联着道德规范。中国人心中的四大美女都是政治人物,道德模范,救国英雄。

中国传统哲学正是由于过于完整,死板,固步自封,最终导致中国人失去引航的灯塔,在政治上痛失了理论发展的时机,经济上错过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时代,反而反过来向西方哲学寻找社会向前发展的思想理论。政治上依赖西方哲学理念,经济上重温市场经济的资本之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正当的,合理的。这句话哲理性很强,他的这种思想中国人缺乏认识,并且区别于中国人逆来顺受的思想。

中国人逆来顺受的思想来源于对压迫环境,及恶劣环境下无奈的自我嘲讽心理,这种心理是对儒家强权政治思想的无奈反应。

而黑格尔的这种思想是对现实政治的理解,从思想深处认识政治可以给人民带来惠及,人要注重实现,不要无端抱怨现实,现实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存在就是正当合理的。黑格尔认为凡是事物就有缺陷性,有缺陷就需要逐步改善,只有已经整体存在的,其余任何东西都是不完全的。不完整就可以改变,用开放的心态改良它,使其最终造福人民。而不是指责,打击,甚至是反对,冲击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是忍气吞气,委曲求全的顺从。而是以求正的心态积极改造其它,使其符合人民的意愿,最终为人民谋福祉。黑格尔的思想对现代西方人的影响深远,西方人对政治的认识要比中国人成熟得多。

近代中国人由于受东西文化冲击的影响,思想出现复杂,迷惘,模糊,空洞等等现象。对政治产生消极心理,甚至出现反动的声音。

西方哲学中变与不变的辨证思维也要比中国传统哲学成熟清晰的多。中国传统哲学在儒家学说的控制下,丧失了辨证施治的哲学理念。这与儒教产生的时代有关。

儒教的创始人孔子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这时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正是战争连绵,社会长期分裂的时期,分久思合,人们急需要一种集权思想体系的产生,孔子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儒家的中心思想就是维护政治的集中权利,维系政治的集权压制,维持政治的绝对统治。

孔子改良了《易经》中的阴阳论,完善了中庸论,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奠定了万世师表儒教至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认为世界起始于一,分裂于二,合同产生三,一切事物遵循天地规则,下必须遵从于上,臣必须遵命于君,子必须从命于父,妻必须听命于夫。儒家认为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人人必须遵从,遵照而行。这种教条主义思想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辨证统一的哲学概念,把政治套上紧箍咒,以至于汉代后期的封建王朝被这个紧箍圈箍得死去活来,更迭不断。

所以儒家思想自汉代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形势上越来越固定化,思想上越来越固步自封,发展到宋代,经过朱熹的改良就更加僵化了,到朱元璋之后就完全是反动的形式强权政治加封建礼教思想了。这种思想与朱元璋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

明朝产生在汉民族反击外族统治与民族内部斗争之中,对于异族人的统治以及民族内部斗争汉族人很自醒,很明白,明白到必须找到一套完整的统治手段,把政治设置在一个直线前行的轨道上,不受任何力量的左右,以期外部永远不再受外族侵夺,内部永远不受本民族政治斗争的伤害。

这种思想促使朱家皇帝们不断完善政治上的一种定制形式,把政治制度固态化的设置在一个轨道上,一切都有既定的定制,有固定的礼仪,固定的法度。以至于明后期的皇帝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脱离皇帝职责,甚至出现木匠皇帝,做着木匠活照样不误当皇帝。可见封建王朝强权政治形式到什么地步,封建王族与仕绅们顽固的固守八股教义,把中国封建王朝推上了极端,高悬于悬崖绝壁,绝壁筑楼,严重脱离下层民众,最终导致灭亡。

时至今日,中国高等学府的一些学者仍在为儒家学说唱赞歌,唱挽歌,试图复辟儒家思想,诸不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普遍在提高,人人都能看清什么是民主,什么强权。

三、苏格拉底的人生格言

西方哲学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进步,完善,这得益于与孔子几乎同时代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晚于孔子出生八十多年,出生于古希腊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的希腊处于泛民主意识时期,政治上的民主,泛滥到抽签决定政治主张的地步,奴隶主民主制主宰着上层建筑。苏格拉底就是这种政治形式下宣传自己的新神论,规则论,智慧论,宇宙观的。

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是教师出身,主张教育育人,并且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直至被处死。在被处死之前还在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但他的学生记下了他的言论,并传承下来,为西方哲学点亮一盏永不息灭的思想明灯,从此照亮了西方,也逐渐照亮了世界。时至今日无论你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家,你仍然是沿着苏格拉底的思想路线在行走,而不能超越他的思想境界。

世界上最伟大的超凡的思想大家多数都是一生实践于教育事业,经济上并不富裕。这与他们八字中印星超常的旺盛有关,印星在八字处于绝对领袖地位的人,思想异常活跃,悟性超常的高,但对财富没有过热的追求。如果财星旺盛的话,也成就不了伟大的思想家,因为财克印。

孔子与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超凡圣人,同时又都来自社会底层,平民出身。在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是人类思想形成断面的时期。在他们之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都处于杂乱无章的时期,思想界百花齐放百杂侃谈,各说各的理,直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出现,思想界的杂陈侃言才得以统编。

孔子统编了中国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统编了西方哲学理念。基本统一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之后的二千多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思想家们只能沿着他们创造的思想之路前行,任何一个思想家也没有超过他们创造的思想断面,只能在他们之下延伸发展自己的思想主张。

孔子为东方文明奠定了基石,苏格拉底为西方文化打牢了根基。

可以说这两个人是今天世界思想文化的鼻祖,不但影响了哲学界,思想界,还为宗教界找到了思想根基。

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中国三教九流思想的基石,这其中也包括佛教,道教。佛教虽然是泊来品,但来到中土之后由于受儒家道教思想的渲染早已不是佛教原来的样子了。道教同宗于儒教,其思想自然就有同宗思潮,道教的很多教义来源于儒教,如《孝经》,直接就是搬过来为己所用。

而西方的宗教同样吸收了哲学家们的思想理念。如基督教从犹太教分裂出来之后,就改良了哲学家们创造的三棱角立物式猜想理论,并应用到基督教教义之中,使基督教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不同的是西方的思想家都是文化学课的全才,在西方的思想家中,普遍是哲学家,科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理化学家。如泰勒斯,亚里士多得,黑格尔等等。

但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数是纯粹的文人,仕宦,这与中国人的正统观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有关。时至现代中国人仍然是世界持学而优则仕思想观念最顽固的人群。

中国古代科学家们普遍受周易的影响,数学家去研究数术预测术去了,化学家炼丹求长生不老药去了。物理学家由于受知识层次的限制,几乎就没有出现过杰出的人物。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其实都在探索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是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存在合理与不合理的现象?为什么实现存在贫富差异?为什么存在国家,社会,自我等等,国家是什么,自我是什么等等。

西方自苏格拉底出现之后,哲学思想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开始放弃研究自然,研究天地起源,人类存在等等自然科学问题,转而专注研究哲学对社会的作用,对人类的具体贡献,对政治的实际影响,以及自我价值取向在哪里等等方面。

苏格拉底开始侧重研究人类自身的价值取向,研究人为什么要活着,为谁活着等等问题。苏格拉底说“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他的这些思想来源于远古希腊人对存在与不存在的认识。西方哲学从产生之始就一直在探索事物的发展是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西方人把存在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把不存在与精神,神灵结合在一起,认为事物发展只有两种现象,就是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自苏格拉底开始把事物发展存在与不存在的现实表象分割开来,重新定位存在与不存在的哲学定义,区分开存在与不存在的现实意义,把唯心与唯物分开认识,探索唯心与唯物各自的本质趋向,并形成各自的理论架构。

从这一点上也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与西方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原因。西方人把存在与不存在区分开来,在西方人的眼里,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很直接,很清晰。

而中国认为事物是不分你我的,是你我合同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又互为排斥。所以中国人认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庸求正,互利为一。这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人心中的神都是拟人化的神的根本原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本质区别。

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开始把事物发展的本质区分开来,侧重研究存在与不存在,现实与不现实,合理与不合理的真实意义,开始把哲学拉回人间,重新认识哲学与实现,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注重关注哲学如何引导政治的现实意义,并为此创新出新神论,规则论,智慧论,宇宙观的等等思想观,把哲学影响政治放在第一位去宣传,以期造福人类。

中国古代哲学也是如此,自孔子诞生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开始向哲学影响政治的方向发展,开始脚踏实地的实践政治左右民生的思想主张。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与西方人一样,也是为了让人们摒弃对易经自然科学理论的依赖,关注政治,人文,国家,统一等理念,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统一认识到意识形态上来,用政治手段造福人类。

西方哲学的定义很模糊,很笼统,也很开放,但是在看待事物发展上很清晰,明白,只在存在与不存在上看问题。中国哲学由于受易经的影响,定义很完整,很统一,很规范,但是在看待事物发展上很模糊,很笼统,只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天人合一上看问题。

这正是西方人见面谈天气暗晴,中国人见面问吃饭没有的道理。西方人直白地说今天是晴是暗,中国人含蓄地问你吃饭了没有。西方人直白地说今天睛就是晴,暗就是暗。中国人含蓄地问你今天是吃饭了也是没有,没吃饭了也是没有。吃饭了是有,没吃饭了也是有。说着很绕口吧,其实就是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也是没有,没有也是有,你我合同,天人合一。

我这么一说大家一下子就全明白了,明白中国人与西方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了,差异就在文化的根系部分。

西方哲学家普遍是学科全才,把研究自然科学,数学,理化学时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哲学中去,提升了哲学理念的科学性。

从而逐步分离存在与不存在,唯物与唯心的认识界面,并超越与完善了存在与不存在,变与不变,理智与灵魂的辨证哲学思维。

普罗提诺就利用三棱角立物式猜想原理把哲学与宗教混杂的表达在一起,把太一、理智和灵魂三个本体统一为一个最高的神。他在哲学上认为宇宙只有唯一的神,信奉一神论。认为三个本体为同一位神。后来的基督教将“本体”转化为神的“位格”,把神作为单一实体,引申出上帝“三位一体”的位格。使基督教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之后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说道:“只有在基督教的教义裹,个人的人格和绉神才第一次被认作有无限的绝对的价值,一切的人都能得救是上帝的意旨。基督教裹有这样的教义,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耶稣基督解救了世人,使他们得到基督教的自由。这些原则使人的自由不依赖于出身、地位、和文化程度。这的确已经跨进了一大步,但仍然还没有达到认自由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概念的看法。”这就是西方哲学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四、孔子的意识形态

反观中国古代的理学思想,由于受易经思想的影响,定义很完整,很统一,但在具体施政方针上却很模糊,很笼统,没有界限,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致使封建王朝在政治思想,施政方针越走越偏,越走越狭义,最后走进了死胡同。

孔子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之所为君是老天爷做就的,民之所以为民也是天定的,天人合一,人中有神,神中有人。这就是孔子思想主张与政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把规范规则与礼仪道德施之于民,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施之于贵族,严格划分了等级制度,把贵族与庶民截然划分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但是在施政方针、政治手段上又主张“礼”与“仁”治国的政治方针主张,他主张“为政以德”,把形而上学,学而优则仕等思想主张应用到政治方针中去,主张用很宽泛很笼统的施政方针,政治手段治理天下。这正是中国人责任感不清晰的根源。

孔子的两面派的思想主张是导致社会侧面发展,两极分化的根源。把上层建筑与下层民众的关系隔离开来,最终造成越离越远,上层建筑悬壁筑楼,内敛淫欢,争权夺利。下层民众只有仰望腥风,观看血雨,摇头叹息。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这不是周易的错误,而是沿用周易思想的人出了错误,把原本完善正确的思想引偏了。单就周易而言,《周易》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思想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民俗民风的总脉,宇宙起源的数学原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科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华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周易理论很完整,核心理论是一元复始,二元互生,三元开泰,四季轮回,五行蕴藏其中,万法归一,天下一统。周易很完善,完善到论证宇宙起源的地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很懂得这个道理,特别是孔老夫子,孔子依据周易理论衍生出很多学术著作,到汉代中晚期,儒学已经基本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的学问,为古代中国封建集权制度奠定了纲领性思想基础。

这一切都来得太完善了,定义太清晰,太明确,太完整了。完善到帝王们只要照着做就可以皇帝的地步。以至于造成古代中国的思想界自汉代之后无思想可塑的地步。即便是有点创新思维也得打着儒家的旗号宣扬。

这一切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归结于周易理论过于完善,科学,以至于思想家们顺藤摸瓜式拿来填充自己的思想,依照自己的好恶有选择的应用到哲学思想中去,为上层建筑添砖加瓦。

易经的原理来源于自然科学,来自于沿黄河流域的汉民族观察自然得出的结果。易经自产生到孔子“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经历三千多年研磨,才打造出金光闪闪的文化瑰宝。

正是由于《周易》的正确性,完整性,才使古代中国人出现什么问题都到周易去结论,大到政治,军事,财政,气象,建筑,生死等等。小到民生,疾病,婚嫁,丢物,出入等等,古人以至于发展到凡事必易的地步。

自汉代之后易学家层出不穷,思想驳杂,但是没有一个人超越易经设定的圈子,创新出新的思想体系,反倒是在中庸论的引领下路越走越窄,最后自己把自己套在周易八卦阵里。

相反西方哲学在存在与不存在,合理与不合理这一宽泛的思想指导下路越走越宽,成为引领世界政治思想的航标。

西方人的哲学理念很笼统,很模糊,但政治手段,施政方针很清晰,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责任划分很明确,法律界限很清晰,让人一看界限就明白自己应该走或不该走。

中国人的哲学理念很清晰,很明确,但是政治手段,施政方针很笼统,很模糊,责任划分不明确,法律界限不清晰,让人看了界限不明白自己应该过还是不应该过。以至于可过与不可过的都想过,可过去的大胆的过,不可过的钻空子过,这正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近代中国人看清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本来面目,在政治上走入绝境的情况下,奋起反击,拿起自己的大锤砸碎了自己的传统思想,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几次重大的东西方文化冲击之后,用鲜血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迎来了西方哲学政治思想,为中国的新民族主义路线换来了全新的政治理念。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只要有不怕牺牲的人,有舍生取义的人,有高瞻远瞩的人,这个民族就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关心眼前利益,只看自身利益,分不清是非曲直,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

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为民族路线取得成功铺平了道路。当长期持久的坚持走西方哲学所论证的发展之路时,就会发现西方哲学以及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对政治的逐渐影响。即使刻意回避基督教思想意识的侵蚀,也免不了引进三位一体的哲学概念。当运用西方之政治哲学治理国家时,你我论的本土思想又会冲击泊来的西方哲学思想,形成东西文化的碰撞,政治思想的自我碰撞,产生左右摇摆的文化思潮。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冲突势必造成流血事件。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一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上层建筑开拓创新出一条新的理论思想,也为被摒弃的东方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纵观整个中国新民主义政治运动,每次运动的结果都是以摒除东方传统文化为主流思想,以打碎儒释道三大宗教思想为行动方针,着意消除儒教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以便把西方哲学中有益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引入中国。但是当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上层建筑的思想理念之后,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经过多次激烈的思想冲突,东方传统文化逐渐淡出政治舞台,被边缘化。人民群众的站起之日就是以东方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儒道思想被驱逐出上层建筑之时,纵观整个新民主义运动史,先贤们努力奋斗,流血牺牲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思想。

儒教思想之所以被边缘化必有其合理性,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的东方传统文化无论如何也不能重新回到上层建筑中去了,因为以儒家学说的你我论里充斥着封建强权政治,以及笼统、模糊的思想理念。

不过人们不用担心,一种思想理论被边缘化并不表示这种文化从此就会消失,道教被封建权利阶层边缘化快两千年了,但是道教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生机勃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满网小说的聚焦点都是传播道教思想的作品,道教思想得到空前繁荣,几乎占领了所有青少年人的心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论什么思想方针,意识形态,符合人民意愿的就是合理的,正当的。

六、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正当的,合理的。”德国另一位哲学家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规则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法律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已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既然我们选择了西方文化为主导思想,又刻意避免西方宗教文化的侵袭,那么坚定的走中华民族自主发展之路,才是正确的大政方针。为什么还要惋惜抛弃了的东西呢?

既然现实是合理的,存在是正当的。那么抛弃也是合理的,正当的。

既然敢于甩掉陈旧的负担,那么,中国的政治家们就有智慧创新发展新的思想,开拓新的理论体系,避免东西方文化再次发生冲突。

“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句话应该让人人都知道,中国人缺乏这种政治理念。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三次提到这句话,因为西方哲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既然存在了就是现实的。法律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制度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为什么我们不自觉遵守呢?只有我们遵守了自己制定的规则法则,我们才是自由的。否则就没有自由可言,不要被欲望蒙蔽了双眼。

这段话等同于八字命理学的“凡八字格局取为比劫的,逢比用神印伤,忌神官杀两财。如果用官取财,官强克比,财多伤身,故忌见官鬼财星。比劫得令必生伤,心志意向自由。”自由是有代价的,必须有舍弃,才有获得。

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践行阳光指引的西征之路,为了看到光明与黑暗,现实与虚无,理智和灵魂真实的表象,看到正义与魔鬼斗争的结局,看到阳光重新回到地平线上的那一刻,实践客观现实永远存在变化运动这一不变的真理。让净化的灵魂 随着阳光穿越到西方极乐世界,回头微笑着祈福下界苦难的生灵挣脱磨难来到上帝身边,在上帝面前享受自由的平等的蓝天。

综上,我们应该认清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新的哲学思想,融合东西方文化,发扬光大东西方先贤的哲学思想,引领中华文明重新屹立于世界哲学思想之巅,实现一宗定制,两方合同,三政拓展,四司维法,五权互衡,万法归一,天下一统的体制。发展与建设人民共同拥有自由、监督、财富、权力与荣誉的民共主义思想。最终实现世界大同,实现社会安宁祥和共存共产共享,公平正义,人人平等,各尽其能之伟大理想。(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