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经伦论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经伦论㈤

④、这个能够把人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的第三者我姑且认定为经伦,因为这个第三者支撑的就是人类的经脉系统。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活力来自经脉系统,没有脾气系统的启发运动就没有生命开始。

这是很简单很直观的道理,我们用直观的逻辑思维来看待这个道理。人类离开母体的第一需要是什么,是呼吸空气,只有呼吸到空气,婴儿在接生婆的手中发出大声哭喊的声音,人体机能才真正开始运转,生命才算真正开始。

而支撑人类生命活力的系统正是脾系统。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支配着生命存在的两大系统,就是人体机械系统与人体神经系统,只有这个第三者运作起来,人类的生命才能开始。

那么我们就必须研究这个系统到底是一个什么系统?这个系统在维系什么东西,这个第三者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起什么作用,对唯心论与唯物论又能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要我们了解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西方哲学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唯心主义(Idealism)即唯心派,又叫理念论,西方哲学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它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

这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两者都认为事物的发展存在第一性与第二性,各自认为自己是第一性。但是我认为事物发展存在第三性,这个第三性统摄着物质、精神两性,并把两性合同起来,正是因为第三性的启动才存在第一性与第二性。

这个性质我姑且叫它为经伦论,经伦主张,经伦思想。我认为世界上凡是动物就存在超越物质世界,超越精神世界之外的第三世界,这个世界统摄着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物质与意识依赖第三者的存在而存在,物质与意识合同而受经伦的统筹,才产生生命的存在。

物种起源正是依赖第三者的统摄才得以生命起源的。这个经脉系统才是我们要研究的世界,这个第三世界统摄了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两大世界,并把两者合同的统揽在一起产生支配生命活力的力量。当意识形态与物质基础合二为一之后,生命才有了活力,生命才算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这个第三者没能激发起生命动力,那么这个生命也就没有了价值,这个婴儿也就夭折了。

这个系统就叫经伦世界,也叫经伦思想。

可见经伦才是生命之始,经伦纵横人才可以施展抱负,实现人生的价值。经伦才是统筹人体行动意识,感观思想的真正力量。它是人脉之总伦,人伦之总纲,是人类生命机能与感观世界的总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想的总揽。“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天下一统,经伦论可以曲张人事,统摄政局。这就是经伦论的依据,唯伦主义的思想总纲。

如何把世界哲学思想统一到一个思想界面上去,唯有经伦主张可以统一东西方文化思潮,可以融合东西方哲学思想。当世界有一天思想统一了,哲学合同了,待到经伦思想统摄了物质基础与精神世界,世界离大同也就不远了。

经伦立本,运行气血,平衡阴阳,张驰纵横,神通意畅,绵延不绝,此乃天地互通之至极,阴阳交融之极致。

经伦纵横,天下一统。

这是人类最终实现天下统一的思想总纲,人类只有把思想统一到经伦纵横,东西贯通的客观世界上来,世界才能最终实现大同。人类才能最终实现人人平等的世界。

这里含有带路经济,繁荣世界的思想主张。

回归到上一节话题,中国人应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曾经拥有的思想,已经拥有的思想方法是不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是不是需要改进,如果有必要改进,如何改变?

要改还得哲学思想改起,

在我们已知的世界里必然有第三种力量在支配物质基础与情感世界,不然天地就没有阴阳,没有阴阳就不存在互生互斥。如果世界没有阴阳互生互斥,自然世界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繁衍。

这种第三性的力量类似于脾系统的功能,方位在坤,在坤为地,在地为脉,在脉为路,在路就是联通世界的公路运输网,铁路运输网。在人体就是与心脏相连的血脉系统。起到连接胃,运化气,统摄血,输布水谷精微,激发气血生化生命的作用,是联通血气水的脉络网。“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时间在午夜子时。

这个第三者就是生命生成的催化剂,当生命到来时,它是生命的启动器,当生命结束时它是生命的闭路器。

这种力量来自于气血化合的自然力量。我们人人都能看到,当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时,落到孕产婆的手里,只要这小生命呼吸到空气,口中发出第一声喊叫,这个小生命就算诞生了,成活了。否则,这个婴儿就没有生命可言,这个给予婴儿生命的力量是什么?从何而来?这仍然是今天的自然学家必须探索的事情。

中医认为,有一种能量来自于脾系统,这种能量有生血统血,运化气血的功能。这种功能能使血液在经脉中运行而不至于溢出经脉之外。这个系统就是脾系统,脾脏有统摄血脉流通,控制心脏血液向周身运输的能力。

所以中医认为,脾之气是激发血液流通的原动力。当脾气运化起来之后,心脏中的血液才能运动起来,所以中医认为婴儿在产出母体后,哭声越响,说明这个小生命的身体就越强壮。脾系统的运化功能越强大,婴儿的气血运行就越健旺,则气能摄血;气越旺,则固摄血液的作用就越强,身体也就越健康。

那么给予这个脾系统的力量从何处而来?从肺脏而来,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是净化人体吸入空气的场所。肺把净化后的气体输送给脾,脾得气而转化为能量,以生血摄血,统摄血脉,激发人体活力。

这个活力就是气与体,存在与不存在,唯物与唯心合同后得出的第三者。这就是中国传统哲学认为的阴阳合同,则万象更新的道理。

命理学认为脾在五脏六腑中是主张思想的源泉。思想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统称。起始在心,作用在头,在大脑。大脑受气血经络的激发产生喜怒思哀恐五种情绪。主要指记忆,感知,思维,想象,意识等等感观反应。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心藏灵,脾藏意,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意乱则神靡,意张则神驰。意是记忆,感知,思维,想象,意识等等感观反应的总纲。

所以意通则气血两畅,人才能达到气血通达,畅快淋漓的境界。

经伦论就是这个道理,经伦好比地球上的道路,铁路,天空,只有道路四通八达了,运输才能畅通,飞机四海通往。运输发达了,世界才能越来越近。人类交流通畅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就近了。距离缩短了,离实现天下大同的时刻也就越近了。最终把世界各民族融合为一个世界大家庭。

命理学认为,人分三元,天元定性质,地元定伦常,人元定人生的价值。人元是藏在八字地支中的潜在意识。有主导人类意志向往的能力。人元就如人体的脾气系统,有统摄天元,地元的能力,一个人最终成为什么样一个人,就看人元驱动的力量,人元力量充足,意志趋向必然清晰,明确。意志鲜明,目标明确,终究富贵加身。人元就是一个人命运的经伦世界,通往命运细脉的血管,连通命与运的经络,只要人元通达就没有不成功的人生。

这就是经伦论的道理,也是经伦主义的思想总纲。

我们知道孔子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我们听到很多有关天上仙女下凡人间的美丽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就是人性化天人合一的最好例证。

王明阳有知行合一的思想,把知识与探索,认知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就是知行合一的境界。

那么我们把唯心论与唯物论结合起来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自然你看到的只是存在的结果,不会看到不存在的结果。当灵魂与肉体结合后,你看到的必然是肉体的结果,你不可以看到灵魂的存在,灵魂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当唯心论与唯物论结合后你看到只能唯物的存在,不可能看到唯心的不存在。

那么你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我们知道,一男一女相加等于三,这是阴阳交融后的结果。这个结果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交融之后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经伦论是有前提条件的,产生经伦论必须是唯心论与唯物论处在结合状态,是结合在一起的整体,经伦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好比一对夫妻结合后才有了女儿,经伦论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什么状态下才能出现经伦论呢?阳与阴结合之后才能论经伦论,单一的或同性的个体,不可能形成经伦机制。

比如两个国家没有良好的外交关系,你的路是无论如何也修不到对方国家的。

只有在阴阳结合的状态下,经伦才能立本,思想才能纵横,友谊才能张驰,行动才能随便,国家友情才能绵延不绝。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阴阳结合水乳交融呢?

就是你首先必须认识到世界是阴阳合同的世界,世界存在唯心世界,只有认识到世界有灵魂存在,你才能看到存在与不存在可以结合。事实是我们的真观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物体的存在只是单一的物质,没有精神世界。而当我们看到动物时,则是看到一个有活力有生命的物体。在这个有生命体征的动物身上有精神的存在。我们先不论动物的存在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只论动物的存在,动物有生命体征存在,它就存在经伦世界。经伦就是统摄唯物与唯心这两种物质的唯一力量。只有经伦启动才能有后续唯物与唯心的存在,否则,定无唯物与唯心的存在。很简单的道理,人活了才能有人体机能与精神存在。

当你看到存在与不存在结合在一起时,你只能看到存在的问题,自不能去深究不存在的问题。当你看到灵魂与肉体结合时,你只需要看肉体的问题,不要追究灵魂的问题。当唯心论与唯物论处在交融状态时,你只需要考虑唯物论的问题,不要追究唯心论的问题。因为看不见摸不住的东西没有确定性,过分的考虑看不见摸不住的问题,反而会激发阴阳互斥的自然现象,既而会破坏水乳交融的友好气氛,破坏两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必须建立在“存在”之上,在看待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只看存在的问题,不要过多的考虑不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在有“存在”的前提下,才能与“不存在”结合为一体。如果没有“存在”为先决条件,单一的论“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事物发展必须以事物存在为提前,有事物“存在”在先,才能再论“不存在”的问题。单一的论证灵魂超自然存在于宇宙空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比如某一物种消失了,那么存在与不存在都化为乌有,就什么也不存在了。

因此,当唯物论与唯心论合二为一时,也就是事物发展被激发之后,经伦才是最畅通的。

这里所论述的道理就是有一天让所有人都能拥有的思想。

经伦论可以有效的化解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经”有经验,经略,经纶,常识之意,又有通过,经络,通达,信息,道路之意。“伦”有条理,条纹,顺序,顺畅之意,又有人伦常纲,规则,道理之意。“经”是过去的经验,“伦”是既定的规则,两者合同则是智慧大全。

这个道理已经被科学家广泛的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在中国又被政治家广泛的应用到经济外交领域,所以说世界上最智慧的人还是拥有“易变”思维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变、变通”,看似玄之又玄,其实并不是超越凡尘的概念,而是世俗性的概念,它表明的是人类世俗生活中必须应用的一种处事方法。

中国人真正值得拥有而坚决不能放弃的还是“易变、变易”理论,只要充分理解并掌握好“易变、变易”理论,就不至于在世界文化长河里被别人的文化消灭。因为中国传统易经哲学里有一种融通机制。在中国无论你是多么顽固的文化思想意识,只要你进入中原你就会被易经中的融通机制给熔化掉,只要你进入这个圈子,你就会被“易变、变易”思想折磨的体无完肤,失去原来的样子。这是历史完全证实的道理。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风雨如何变换,中国人完整的文化意识从没有改变过,无论你是多么顽固的思想文化,只要你进入中土,你就必须屈从中原文化的“易变、变易”机制,丧失你原来的文化本质,屈从于中原文化,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易通、易变”的理论很扎实,很完善,而外来文化因为有缺陷性,单一性而不得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这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唯独中国文明不能消失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中国人真正值得拥有的还是“易变、变易”文化,这里是中国人的根,扔弃了不可惜,挖出根抛掉了就不单纯是可惜的问题了。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因为没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系,人们就没有了思想依托,没有原宗思想的民族只有消失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人之所以经历无数次异族统治却不失中华民族的本色,就是因为中国人有易经文化,得益于“易变、变易”文化的通变真理。所以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这种思想根基都能固定了中国人原来的样子。

中国的太极拳就充分含藏着这一“易变、变易”的真理。

通则易变,变则易通,通变合宜,金钢亦熔。这就是中国创造易经的真实本意。

写到这里绕来绕去又把我们绕回到了原点。自己都把自己绕蒙圈了。不过有一点,中国人必须要有全新的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启动“易变、变易”的思维才是中国人必须考究的。再不能一睁开眼就想到“易变、变易”了,一开口说话就是“易变、变易”思维,满脑子都是变化中不确定的事物。

中国人要逐步掌握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启用“易变、变易”的思想方法,在看待问题时,在经伦不通畅的情况,你尽量不要看事物的内部,不要凡事都深入到内部去看待问题,从反面看问题。通俗点说为什么中原地区的人活着感觉累,试想一下,你凡事都钻到内部看问题,能不累吗?别人问你吃饭没有,你都会联想到对自已利不利的因果关系,能不累心吗?

过分的强调因果关系反而不利于正确的处理问题,过分的强调后果,只会让人过分地关注事物发展的后果,而忽略事物的前期发展。在经伦不畅的情况下更不要关注后期结果。

什么是经伦?经伦就好比外部条件,当经伦存在时,外部条件一定是经脉畅通水乳交融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你才能启用“易变、变易”的思维模式,这样做事才能成功,否则不要从事物的背面看问题,把自套进事物的内部,以致进退维谷。

为什么必须是经伦通畅才可以启动变易思维,因为凡是经伦出现的时刻,甲乙双方的心态都是处在阴致反转之时,心情处在高度舒畅兴奋的状态,正是能量充分释放的时刻,这时你看到事物发展的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否则你就不要事事都启动“易变、变易”的思维,把事物发展复杂化。

在事物没有发展之前只要用西方文化中很宽泛,很模糊的思维模式就可以了。在制定方针政策上,重视前期调研,内容定义狭义,规范,完善,完整,规定事物发展的边界。不急于展开,一旦展开必须严肃规章,强调规则,不随意变动既定方针,如果改变也必是在经伦畅通水乳交融的状态下才能改变既定方针,否则不变已经存在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事情办成功。中国的北方人也具备这种思维,但是缺乏细节性。

不能用中国文化定义的那样,事物发展前期大家都能看到很明确,很清晰的既定方向,但是却不善于搞前期调研,目标规划宽泛,模糊,盲目上马,摸着石头过河,行业准则不清晰,很笼统,缺乏行动严肃性,不设边界,只讲究道德规范约束行为准则,在没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随意改变既定方针,改变行动方向,随意跨越既定边界,这样做只有一种结果,改了又改,发展中改革,改革中发展,改革不止,错误不断,改来改去还是不完善,什么时候改的山穷水尽了,也就改完了。

中国人思变心理很重,没有长远的打算,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启用“易变、变易”的原理。没有黑格尓“三观论”的政治思路。

中国人普遍有阳奉阴违的双面性心理,这种心理是造成中国人一人是虎,两人是熊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但是却没有人能论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家只是片面的认为中国人缺乏合作精神,却不知道缺乏合作精神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就在“易变、变易”的思维方式里。

因为当中国人是一个人独立存在时,在他的心中不会开启易变思维,当两个人在一起时启动的是互动思维,但是当三个人在一起时启用的就是“易变、变易”的思维模式。这时你再去看这个人的心里世界,这个人内心里全是思辨,思变,思疑,思谋,思利,不确定,阳奉阴违的双面性思维就全面施展开来,这样的思维模式能合作在一起嘛。所以你看中国人,一个人单独做事很轻松,两个人合同做事被轻松,到三个人在一起合作做事就不轻松了。

原因就是在什么状态下启动“易变、变易”的思维方式老祖宗没有告诉他,只告诉他阴阳互生,阴阳互斥产生天下的道理,没有告诉他通过三观【逻辑观(存在,本质,概念)。自然观(机械,物理,有机)。精神观主观,客观,绝对)】看世界的道理。只告诉他一宗论,二元沦,三元论,四象论,五行论,八卦论可以看世界的道理。

所以造成中国人做什么事都是前紧后松,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模式。

中国人要改变前紧后松,外严内松的思维模式,改变从内向外看的思想方法。必须抛弃道德观念,注重法律法规意识。强化规则制度意识。把法律法规,规则制度细化到经脉中去,站在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上端看问题。因为世界的形成就是三种条件“空气,机体,思维”。无论世界发展到何种地方。空气永远是决定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你即便是把人类移民到太空,决定人类存在的首要条件仍然是空气,宇宙中只要是有人类生命存在,就必须有适宜人类生存的空气存在。空气作为决定条件是不变的真理。

从这一点来讲,无论你如何思维世界的发展,如何认知世界存在与不存在的关系,你都必须首先论证空气存在为先决条件。

即便是有一天机器人掌控了世界,机器人也必须首先计算在空气质量下它能够掌控世界到什么程度。世界仍然是在“空气,机体,思维”这三种要素之间争辩,在争辩之前还必须以空气存在为先决条件,如果没有空气就不会有人类。如果没有人类,那么说什么都是空话。

当你看见人类仍然活在你面前时,那么你也就看到了蔚蓝的天空。在蔚蓝的天空下,你才能思辨你的思想,所以说,无论人类争论到什么时候,先决条件是空气必须首先存在,只要有人类存在。这种情况下说明空气的质量还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有了人类存在,大脑思维也就随之存在了。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是在唯物论存在之先,空气就已经存在。在唯物论存在之后,只有空气统摄了唯物论,唯心论人类才能存在。

当你看见了人,你也就看到了物质世界,有了人类活动,思维世界也就随之展开了。

这一切存在必须是三者合同才能产生的世界,否则就没有人类世界可谈。如果没有人类世界,说什么都是空话。

所以说经伦天下,唯气畅则万事变通,经伦匡济,惠及人文。气滞则人伦沮丧,万端难纬。经伦不畅,纵横难启,则万象不新,一切辨证皆为废圮。

无论是“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还是“存在的,精神的,客观的”,还是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都是在争论“空气,机体,思维”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黑格尔论述的“逻辑观,自然观,精神观”三观世界。

三观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在逻辑思维下,自然观与精神观才能统一。自然机械,物理,有机的存在,如果没有精神主观,客观,绝对)存在,那么自然只能还是自然,就与精神没有任何关系。只有自然观与精神观合二为一,逻辑观(存在,本质,概念)才能启动。否则,三观尽废,一片荒绝,世界混沌,何谈人伦呢?

因此,经伦论有等同于逻辑观的地方,经伦论只是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出发,升华二元结构论的落后局面,把中国人的思想升华到三元论的思想界面上去,提升中国人的认知结构,为中国的长治久安谋福祉。

一个国家没有正确的稳固的思维方式,单纯以靠创新改变不可能有长期发展,因为创新来自于自由,来自八字命理学中的伤官,伤官是自由顽劣之星,过分的强调伤官势必打击正官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当一个官僚体制动摇了责任心,又势必带来政治人心的动荡,国何以安,民何以稳呢?

就一个国家而言,政治“上权”要想把逻辑思维引入政治进程,就必须把自然观与精神观合二为一,在没有合同自然观与精神观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启动逻辑观。因为逻辑思维中的“存在,本质,概念”都是思想的顶端,“存在,本质,概念”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的。“存在,本质,概念”是一个国家机制的根本,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基础,怎么可以轻意改变呢?上来一届改一届,下届继续改,让下面的人民如何仰观天色呢?

日本天皇延续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英国王室从89年至今也传承一千多年了。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王可以传承这么久远呢?这就与他们的文化根基有关,日本与英国有共同的性质就是毗邻大陆架,但与大陆是隔离状态。思想文化有各自的体系,不易受外来文化的侵袭。长期保持一种常态化的人文思想体系。简单的道理就是这两个王国的王室,都是剥离政治力量的之外的国家象征,荣誉象征。日本王室早期是靠神化来维系王室血脉的传承,后期靠剥离政治力量单纯以权力与荣誉的国家象征来维系血统传承。

而中国古代大陆与欧洲古代大陆的皇权为什么更迭过快,主要原因在于古代内陆的皇权与政治权力都是混为一谈的,频繁的战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融。这中间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是这两个岛国的“存在,本质,概念”长期不变,并且皇权剥离了政治权力。在这两个国家,王室只相当于八字中正印的含义,只代表荣誉与权力的象征,并不具备政治权利的实际力量。因此,人民只作为一种信仰,一种寄托来仰望天皇的存在,由于王室不参与政治,所以政治的善恶自然与王室就无关联了。

而古代大陆地区的王室都是王权合一的政治体制,自然政治关联王权,政治的善恶自然就与王室有关联了,人民的爱恨情仇直接关联着王朝的存亡。

由此可见,政治的最高顶端还是剥离权利为最佳选择,因为“上权”就是“上权”,政治就是政治。“上权”是权力与荣誉的象征,是政治思想的指导方针,但不是政策措施。政治就是政治,政治代表政府,政府作为实际权利的代理人,是实施思想方针的机构,为政的善恶与人民有直接关联,政府无论如何更迭都与“上权”无关,在这种情况下政体永远也不会改变。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存在,本质,概念”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也就是说在“机体与思维”“唯物与唯心”“心与肺”没有合同的情况下,经伦论不能轻意启动。因为在意识与形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经伦扩张势必造成血流偏移,单方面向一个方向输血,最后受伤的还是脾气系统。

这也是本书的中心思想“三元论命”思想。

经伦纵横就是在自然观与精神观合二为一的情况下,你才能直观判断事情发展的过程,看清经络连接中事物进展各个部位的本质存在,不让主观意志脱离客观实现。只要打通经纶,畅通信息,了解事物发展每个环节,这样做事情还有不成功的吗?

否则,逻辑思维不能随意打开,把事物发展的预期当现实存在看,只会成为空想的巨人,联想的胖子,却不能成为实践的验证者,最终成为失败的俘虏。

商场如战场,战场似商场,流通是经伦,信息是关键。商场信息不通,不能让人了解你的意向,又无法了解货物的好坏优劣,货币不能流通,失败必成定局。战争更是如此,战略家不掌握信息与聋子,与瞎子没有区别,聋子瞎子指挥打仗,只有挨打的份儿。

所以说信息通则道路畅。信息与道路一样四通八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就近了,沟通起来也就方便了,沟通是建立友谊的桥梁,诚信是友谊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经伦纵横,天下一统。

但是,这一切必须是自然观与精神观统一的情况下才可以运行逻辑观,才能启动经伦思维。

这就是经伦论。(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