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眸中书街(23、2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三、首登太宰者的王天官

在宜昌,如果你是宜昌城区人,你可以不记得远安历史上是否出现的那个出生地颇有争议的嫘祖,更不需要记住那个周文王的火师(巫师)的鬻熊(公元前11世纪);不需要记住秭归的那位世界历史文人屈原,也不需要记住兴山出塞的王昭君;也不需要记住那个作过《尔雅注》的东晋训诂学家郭璞,写过宜昌“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的北宋大诗人欧阳修不记得也罢,明末清初曾经被明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宰相)、举起“扶明抗清”旗帜的文安之,还有那个在日本书法界很有些名气的清末文人杨守敬等也可以忽略不计,理由很简单,因为那些名人都不是宜昌城区人。

而最值得记住的那个在宜昌俗称为“王天官”的其实也不是宜昌古城内的人,不过就是后来读书学习进入了城区,发迹以后以及告仕以后都住在宜昌城墙以内,这样前后几十年,自然算得上是老宜昌。王天官名叫王篆(公元158-160年),字绍芳,祖籍江南点军人。出生书香门第,其高祖父王文选曾任广东临高知县,曾祖父王杰曾在保定府当过通判,祖父王璲曾任德王府左长史(与王杰并祀乡贤)。而王篆的父亲王良策虽然没有做官,可是“少事亲以孝闻,折节读书,遇事笃慎,自为诸生,文行益著。”

宜昌关于王天官王篆的传说很多,在那本《夷陵地名掌故》中,直接与他有关的就有《中书街》、《漫话民主路》、《天官桥》、《王天官与东山寺》、《蜈蚣头上架‘王’字》、《纱帽山与十里红》等六个题目,这在宜昌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足以说明王天官在宜昌无论是官场还是在民间都足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蜈蚣头上架‘王’字》是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一老一少两个四川人进川途经宜昌沿江而上:“只见(萃福)山前一岭,南北而卧,脊平体长,两侧小岗众多,翠柏繁茂,杂草丛生,形似蜈蚣。其前方有一圆形山包,恰似官吏的乌纱帽,乌纱帽旁有三峰相连,形似文案上的笔架,老翁就断定这是一块蜈蚣地(风水宝地),既有乌纱帽,又有笔架相衬,必定要出天官。那块地方就是王篆的家所在地碑湾,而老翁说的话恰好被放牛的王篆听见了。于是,王篆的母亲就把王家的祖坟迁到那块地上,从此,蜈蚣头上架上了王字,王篆成年后果然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果然成了王天官。

关于那块蜈蚣地的传说还有一种,说的是有一四川道人赶一块蜈蚣地(风水宝地)路过宜昌江南,傍晚时分天降大雨,无奈之下只得到山中王篆家求宿。王篆父早亡,家有三兄弟,母亲纺布,长子王篆帮别人放牛,家境十分贫穷。可是王母心地善良,为人仁慈,将自家唯一的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杀了招待道人。第二天,道人起程赶路,突然一道金光闪过,那块蜈蚣地怎么也赶不走了,道人认为这是天意,就把那块地送给王家。道人从面相判定王篆是个奇才,劝王母送他去读书,还告诉王篆:“蜈蚣地是块风水宝地,你母亲百年后,将她葬在这里,可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后来,王篆依照道人所嘱,将母亲葬在那块蜈蚣地上,那里也就被称为“碑湾”,王篆也就成了王天官。

《王天官与东山寺》的故事倒有几分有趣,王篆对联惊知县的故事在宜昌民间广为流传。说的是因为家贫,在东山寺寄读的王篆一日看见到县衙送西瓜的小和尚回到山上时一脸的不高兴,急忙上前打拱相问,原来是县官见送去的西瓜瓜皮碧绿,瓜瓤鲜红,雅兴大发,信口凑出一句上联:“东山和尚送西瓜,些许礼物。”令东山寺的和尚作答,王篆旋回书房写出下联,托小和尚带给县太爷。王篆的下联写的是:“南海菩萨拜北斗,天大人情”。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不卑不亢,很有分寸,深得县太爷喜欢。就把王篆叫到县衙仔细询问,更加中意。当得知那个来自江南郊区的牧童寄读于东山寺的情况后,当即决定让王篆留在县府课读。

王篆的命运由此被改变。

回眸中书街(4)

二十四、三根韭菜叶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正是有了碑湾的那块风水宝地,正是有了县太爷的赏识,正是有了自己的勤奋和天赋,王篆才会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在自己8岁中举,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年),在自己5岁时考中进士(《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记为第三甲第9名)。先被派到江西吉水县做知县,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拜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后**吏部,先是做了文选郎中,职掌官吏班秩和升迁改调工作(人事);万历元年(公元157年),改任太常寺少卿并提督四夷馆,担任朝廷司祭祀礼乐的副长官兼接待各国使者,进行国际交流通译诸事(外交);次年,改任右通政,协助通政使掌管内外奏章、封驳和医民密封申诉一类事情(**及办公室);从万历三年至六年(公元1576-1579年),王篆先后担任南京右都御史和左右金都御史,掌规谏皇帝、评论政务、纠弹百官之职(监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天官(副宰相)

和史料所说的那样:王篆不仅成为了宜昌有史以来官职最高的天官,也成为"国朝以来"楚地"首登太宰者"。

王篆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很值得回味。据说在他发迹以后回宜省亲,一天半夜突然醒来,对自己的夫人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三片韭菜叶笔直地长上了天"。

夫人马上从*上坐起来,对着王篆施礼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老爷有三十年的天官好做!"

第二天,满心欢喜的王篆又将此梦向宜昌城内的一个道长求教,道长施礼说:"只可惜大人的好梦,被一贱人给破了。"在王篆再三追问之下,道长告诉他:"韭菜叶笔直齐天,说明大人为官清正,天长地久;三片韭菜叶根根*天立地,说明大人天官门第,祖孙天官,代代相传。只可惜大人的天运已被贱人破了,只作得成三十年天官。"

三十年以后,王天官果然被撤职还乡,他的子孙也果真没有一人再当上天官。

下面加上一段小说情节以戏说野史:

万历元年(公元157年)的一个春夜,已经当上太常寺少卿并提督四夷馆,担任朝廷司祭祀礼乐的副长官兼接待各国使者,进行国际交流通译诸事高职的王篆正躺在某个京城花柳女子的温柔乡里,也许是春风得意,也许是云雨方歇,王少卿有些兴奋,也有些浮想联翩,不知怎么想起了那个"三片韭菜叶"的梦,一时高兴,就把那个梦告诉给了同枕的那个红颜女子,女子**很甜:"恭喜老爷,贺喜老爷,老爷果然官运连连!"

"可不是的,谁叫我们王家祖坟冒青烟呢?"王篆一笑,却又有些担忧:"可是那个道人说过,本老爷命中只做得三十年官!"

"庙中和尚、观中道人,全凭三寸不烂之舌妖言惑众。"那个年轻女子扑哧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信他作甚?"

王少卿正色道:"掌嘴!那个道长可是算得很准的!"

"小女子嘴可打不得,打肿了怎么和老爷做吕字?"风月场的女子没有一个不是口舌如簧,她会娇声娇气的回答:"道人能猜到老爷鸿运当头吗?会算到老爷前途无量吗?会想到老爷遇到贵人吗?会料到老爷现在是张大人身边大红人吗?"

王篆突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就决定和那个能说会道的女子春风二度。可是打死他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离道人预言的罢官也就不到六年的时光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