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贤母岂忘情发皆中节 淑媛能悟道色总根心(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奉圣旨:监生党桐、举人冯时,俱着试御史上书房行走。钦此。

水夫人浩然叹道:“刘囗下第,此辈登科,能无厚颜!但刑赏倒置若此,如宗社何?杞人之忧,难可解矣。”看毕,又夹有—幅抄禀,是从东厂探出,谢红豆在宫保救素臣的奏对。水夫人赞叹道:“此方不愧女神童,真国家之祥也。”鸾吹等皆啧啧叹羡,田氏感激不觉涕零。是夜,鸾吹与素娥私议道:“太姒胎教,孟母三迁。良玉必产于深山,明珠必生于沧海。母亲这一种襟怀,这一番议论,真令人惊叹无极。我等见识以后也该扩充些,不然与世上这些俗女人无异。”素娥道:“二娘娘落落大方,妹子前日在他跟前便自觉局囗不安。古人要邀游天下名山大川,结交当世名公巨卿,以开广志气,就是这个缘故。何况太夫人性情学问不啻泰山北斗,自顾区区,真若培囗之形,爝火之光矣。”鸾吹道:“万事总由一心,一心可令百体。我因二哥远谪,忧心如结,自闻母亲正论,此时即觉泰然。前日在县里,素文妹子说你面有光彩,我仔细看你,真个较前迥别。后来得了二哥错信,哀伤之后,满面俱是死滞之色,今日来见母亲时,还是晦滞不明,以后又渐渐开朗起来。可见色根于心,有诸内必形诸外。你与二哥虽有约言,不知母亲之意,心里未免忧疑;后来拜见母亲,当面许下,心便安贴,所以颜色明润,光彩晔然。我因你事既谐,又得侍奉母亲,少报二哥之恩,心内欢然,故面上亦有喜色。俗语只道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岂知不必喜事,凡心有所得,皆见诸色。传云:”心广体胖‘,洵不诬也。“素娥道:”姐姐真属见道之言,妹子细加体察,实是如此。只看姐姐脸上,早晨何等晦滞,晚上何等开明。以后当与姐姐互相箴劝,长些学问,才好来依仰泰山北斗。“鸾吹道:”正该如此。见圣贤不能取法,终于愚不肖矣。但旬日不见,鄙吝复生,我与你更当常来瞻仰才好。“两人讲得津津有味,把忧忆素臣之念竟是搁过一边了。可怜鸾吹、素娥,自得信以后,彻夜忧愁,未曾交睫,这一夜讲至三更,不觉安然而睡。正是:

识定自知天地广,心安常觉梦魂闲。

自此以后,虽是挂念素臣,却与从前那一种困苦迫切之状迥乎不同了。次日起来,叫厨下蒸糕,又备了三席,送进水夫人里边,过重阳佳节。向水夫人等告过失陪之罪。回家作飨,将到城门边,见一队人敲着金锣直拥出来,几乎把两乘轿子都撞翻了。到得家中,作飨已毕,洪儒别去那边,正要回房,只听得大巷中一片喧嚷,人声嘈杂,脚步急骤,鸾吹、素娥好生疑惑,向穿堂后去,只见未能喘吁吁的直奔进来。正是:

凶星白虎方离户,吉曜青龙乍入门。

总评:

儿女深情较圣贤心地固属相悬,然非有深情,即无从检制,渐造圣贤之域。作者特发大愿,欲使深情儿女进于圣贤之中和,故有此前半回之文字。其写鸾吹等深情分两层刻画,前一层固刻刻欲死,后一层亦几与死邻。越写得痛苦迫切,越逼得冲和淡静,一片圣贤心地出来。煎好参汤并安胎药,素娥直立近水夫人身边以便搀扶,如此反逼精神百倍,方使下文举动矫头天外,不着一丝尘雾也。然非水夫人一番议论,即非太上忘情,亦是晋人习气。作者借水夫人之口发挥出来,厌心切理,遂令深情儿女从烈火焰中直跳出清凉世界,其功讵为浅鲜?素娥云:“以后与姐姐当互相箴劝,长些学问,才好来依仰泰山乔岳。”是则教人培植根基,以为受教之地。鸾吹云:“旬日不见,鄙吝复生。我与你当常来瞻仰。”是又以惕人以一暴十寒之戒。是夜安然而睡。以后较前迫切之状,迥乎与不同,则更为切指其效验,以坚定而鼓舞之。其反复叮咛示人之意,至深且切。天下后世有情眷属,当寝食于斯文。

水夫人举动固矫头天外,议论固厌心切理,然非有前数回处处埋伏,则突如其来,亦嫌于无根。前两回云,轻则窜逐,重则逐夷,喜信即是祸根,拖泥带水,愈增悲痛等语,历历生根,至此特畅发其义耳。以知才子作文,从无突如其来之笔。

谢安屐齿之折,非此论不足以定。爰书当编入史论,以振起天下聋聩。

金羽妹子一段明明说破,却不犯实,可谓匣剑帏灯。

万事总由一心,一心可令百体。鸾吹一段议论,真是悟道之言!借此补出前番两人气色,法密而灵,读之不忍释手。城门边一队人直拥出来,为大弄中一片喧嚷安根。却如空青一点,不更别着笔墨,此为画家名手。(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