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 重用高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献文帝上朝,冯太后设座听政。太监吆喝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文武百官朝拜皇帝与太后毕,俱默不作声。冯媛有意重用高允,故意开口道:“高爱卿,本宫见你欲言又止,爱卿是否有本上奏?”

高允见太后点名,硬着头皮出班列道:“回太后娘娘,臣高允无本可奏!”

高允此前一直为献文帝拓跋濬的父亲拓跋晃出谋划策,是几代下来的老臣了,拥立拓跋濬他也有功劳。但是拓跋濬因为高允是汉人的缘故,一直没有给他升官,高允也缄口不言,还做他的著作郎。

冯太后冷啍一声道:“高允,你为几朝老臣,素以耿直忠孝闻于朝野。今汝欲言又止,却又谎称无本可奏。汝好大胆,欺天子年幼乎?”

高允吓得忙下跪道:“回皇上、太后,老臣不敢!前司徒崔浩无视天威,致有国史之祸。太武帝杀以崔浩为首的史官,独赦臣不死。臣感太武帝及太子大恩,焉敢有所求?但求无过而已!”

冯太后缓了缓口气道:“高爱卿,本宫恕你无罪,但有言尽管直奏!今皇上初登大宝,盼忠直之臣献良策治国,汝有何言,可奏!”

高允方才言道:“谢皇上、太后!臣高允以为,录皇家朝廷之事,乃史官之本职也。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功过,史官皆应具实记之。君王治国之道,当以史为鉴。故臣高允恳请皇上、太后,恢复本朝史官!”

冯太后心中暗喜,正欲开口。忽龙椅上的献文帝拓跋弘道:“母后,高爱卿言之甚善,联欲准高爱卿所奏,恢复史官,母后以为如何?”

冯媛心中甚喜,面露微笑道:“皇上虽年幼,却已具明君之相。皇上稍加历练,本宫亦不用再听政于朝,回复后宫也!”

文武百官正担心冯太后专政,架空皇帝,闻得冯太后之言,齐齐跪倒,山呼万岁道:“太后圣明!”

冯太后站起身道:“高爱卿听旨,皇上与本宫皆准你所奏,即日恢复史官之制。从今往后,史官皆应具实记载,而不必有国史之祸也!”

高允感激涕零,伏地谢恩。

数日后,高允上朝,奏于皇帝与太后,言其已经恢复史官。

献文帝大加赞赏,尔后言道:“众爱卿有何本奏?”

平原王陆丽奏道:“启奏万岁、太后!臣陆丽有本要奏!今南朝刘宋颓废,北方柔然一蹶不振,独我大魏,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四方来朝。臣陆丽以为,皇上可大修宫室,以显我天朝气象!”

献文帝点头道:“平原王言之甚善,联亦有此意。母后,您看平原王此言可?”

冯媛不露声色地道:“高爱卿,汝可赞成平原王之言乎?”

高允上前,跪下奏道:“臣听说太祖皇帝(即拓跋珪)平定天下,才在都城修建了宫殿。当时的营造工作,无不是在农闲时节进行的。如今我们建国已久,宫室齐备,永安前殿(即正殿)足以会见天下众臣,西堂温室(即内宫)足以安置圣驾,高台楼阁也足以观望远近。”

“若是要修建更壮丽的宫殿,应该放慢速度,不可仓促而行。采集材料搬运土石的杂役就要两万人,加之老小供饷,怎么么着也得四万人,半年建完。古人说得好:‘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且发动好几万人,损失可谓巨大。希望陛下与太后娘娘仔细思量,臣高允以为平原王此言不妥!”

献文帝拓跋弘听后甚为不悦,朝臣亦议论纷纷。可大家心中明白,文成帝托孤之时,已把朝政大事的决定权授予给了冯太后。于是,文武百官齐齐把目光对准了冯太后。

冯太后本也有意兴建宫殿,初闻高允之言,也甚为不悦。然她仔细一想,忽然心中开心了起来。

冯太后暗思,高允为一小小的著作郎,却敢对位高权重的平原王陆丽提出不同意见,可见此人果然如先帝所言,忠直之臣,可以重用。

冯媛深深懂得帝王的平衡之术,陇西王源贺、平原王陆丽皆为朝中重臣,又是拥立文成帝即位的有功之臣,论资历、功绩,朝中无人可与这两人相提并论。

虽然这两人对朝廷忠心耿耿,可冯媛深知功高震主之理,急欲以平衡之术制之。朝臣之中,见识能力在此二人之上者,唯有高允,只是他地位低下,无力与二王相争。

冯媛缓缓而道:“君主与父亲是一样的,父亲有了错误,做儿子的怎能不当面指出呢?你们啊,应该学学高允,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皇上有了错误,他常能正面直言,即使是皇上不爱听的话,他也敢侃侃而谈,绝不避就。你们这些臣子,都为皇上所倚重,从来听不到一句正经话,只顺着皇上的意思吹捧,乘着皇上高兴的时候求官乞职。”

“说得不好听点,你们每天的工作不过是在皇上身边站站而已,如此都能做到王公,而高允呢,他用写史的笔匡扶社稷,才不过是个著作郎,你们难道不觉得自愧吗?”

众臣惭愧而拜,平原王陆丽也顿感无趣,心中愠怒。冯媛即传旨,当即封高允为中书令。

在那个时代,北魏还是实行百官无禄制的。一般官吏有家产的还好办,否则就必须另找谋生手段,才能养家糊口,这也是北魏初期官吏多贪的原因之一(其实即使是高俸禄,高待遇,又何尝不是贪者居多呢)。

高允家里穷,所以一直让自己的儿子们上山砍柴,用以自给。

见高允被冯太后封为中书令,受过高允之辱的平原王陆丽心中忖道:“高允一贯清贫,如今得太后恩宠,封为中书令,必以权谋私,以富其家。我何不设计令高允形象大败,而雪我受其辱呢?”

这日上朝,平原王陆丽故意奏道:“皇上、太后,臣知中书令高允素以廉洁闻于天下。今高允虽然深蒙陛下宠待,但他家境贫寒,妻子儿女仍无以为生,请皇上、太后赐高允田产以维持其生计。”(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