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巧换金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山欲待离去,李奕喝止道:“张大总管,你既知此事关系重大,匆促之间诸物难以筹办,何不另想办法?”

张山正没主张之间,闻得李奕此言,知其话中必有深意,遂留步道:“李大人,张山愚钝,还望李大人不吝赐教!”

李奕张望一下左右,小声道:“张总管,小将闻得定州出上好金砂。今冯贵人之兄、昌黎王冯熙冯大人正出任定州刺史,张大总管缘何不前往相求乎?”

张山猛省,连声道谢,匆匆离去。张山差心腹之人,六百里加急,星夜奔赴定州,向定州刺史冯熙呈上密信。

冯熙回信说,早已准备上好的金砂数十担,如张大总管需要,自可悄然奉上。不过金砂为皇家上贡之物,如何与宫内陈砂调包,还得请张大总管拿主意。

数十担金砂如何悄悄运进宫内而不让人疑心,这无异于上天摘星,愁坏了张山。

就在张山犯难之时,冯媛已经密召高允进宫。冯媛对高允言道:“高大人,天文历法、奇门遁甲之事,朝中无人能与高大人比肩。本宫一月后,将要手铸金人。本宫心中惶恐,欲祷告天地,祈求手铸金人成功,还望高大人鼎力相助。”

高允道:“娘娘,高允难得脱国史之狱,全赖娘娘当年献策于太子殿下,高允粉身碎骨,亦不足以报答娘娘大恩。娘娘手铸金人必将成功,为我大魏皇后,此乃我大魏之福也!娘娘不提,高允也正有此意,欲建一坛祷告神明,佑娘娘成功!”

冯媛微笑道:“本宫若得高大人亲自设坛祈福,心中自安也!当年蒙高大人所授玄门之术,本宫尚无机会一试。今本宫依高大人之法,于宫内觅得一处,欲设坛祭天地,不知高大人有何感想?”

高允本是聪明伶俐之人,听得冯媛之言,虽似请教之意,却实为命令耳!故高允立即言道:“娘娘聪慧,古今罕有!虽高允授娘娘玄门之术,奈何年岁已高,老眼昏花,恐选坛之址有误,惹怒神灵,则高允为大魏罪臣也!”

“娘娘之术,师承高允,却已远胜高允。既然娘娘已经觅得坛址,眼光必在高允之上。不知娘娘欲筑坛何处?高允得之,当以臣名奏请皇上而为之!”

冯媛微笑道:“高大人乃我朝重臣,但有所奏,皇上无有不准!高大人,本宫视宫中铸造府侧有一空地,乃福源之所,于此处筑坛,神明必佑本宫!”

高允大赞道:“娘娘高见,高允也正有此意。娘娘,高允告辞,来日朝堂之上,把此事奏请皇上!”

冯媛淡淡地道:“高大人,本宫祈祷之所在于后宫。按我朝律法,朝臣外戚不得圣意不能私自入宫。不知高大人欲举荐何人监造祭坛?”

高允虽然不知冯媛真实用意,可也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惹恼冯贵人。故高允不假思索地回道:“娘娘,高允愚钝,久离朝堂,恐用人有误,不知娘娘可有何妙策?”

冯媛缓缓而道:“高大人,外戚进出宫中甚为不便。定州刺史冯熙乃本宫亲哥,为皇亲国戚,可命其招匠人施工;内务之法,可由后宫总管张山负责。高大人,本宫为一女流,不便说朝廷之事,如何处之,当由高大人定夺!高大人,本宫倦了,你告退吧!”

高允心中已经大白,欣欣然与冯媛道辞。

第二天朝堂之上,高允奏道:“皇上,高允有本要奏!我大魏开国以来,皆以手铸金人选后宫之主。皇后贤德,则为我大魏之幸。臣高允以为,若选贤德皇后,必祷告上天。若我大魏国运昌盛,则天意必佑皇后手铸金人一举而成!故高允恳请皇上设一祭天之坛,祭告上苍我大魏欲立皇后之事,未知圣意如何?”

文成帝拓跋濬闻言,龙颜大悦,赞叹道:“高太傅之言甚善,朕准之。高太傅精通术数,可曾祷告上天于何处设坛?”

高允叩谢道:“谢皇上!臣夜观天象,见紫微之气聚于宫中,故臣以为,若设坛于宫中方合天意!”

文成帝道:“准奏!今天下朝之后,高太傅可于宫中察看,选定祭天坛址!”

高允道:“谢皇上!臣还有一事相奏!若于宫中设坛,朝臣外戚进出宫禁,不合我大魏礼制。定州刺史、昌黎王冯熙为冯贵人之兄,身为皇亲国戚,蒙圣意得以常走动后宫之中,故臣高允保荐昌黎王为外务监工,负责建坛所需一应材料的运送!又后宫总管张山,多年以来理后宫之事,兢兢业业,不敢有负圣恩,可当建坛内务之使!”

文成帝道:“高爱卿言之甚善,朕皆准奏!高爱卿可于今天焚香祷告,于宫中选址,明日即可开工!”

散朝之后,高允奉旨进入后宫,焚香祷告之后,假意四处察看,最终定址于铸造府侧。

张山闻得高允于朝堂之上保荐其为内务总监,不禁心中大喜。宫中大兴土木,此为肥缺,自可大捞油水。

他见冯熙与他同为监工,负责外务,知此必为冯贵人之计。又闻得高允选址在铸造府之侧,心中更是雪亮。调换金砂之难已经解决,张山心病已除,邀请李奕饮酒作乐,暗自盘算如何多得银两之事。

高允选址既定,张山即日便奉圣意开工。令工匠挖掘坛址之处泥土,装于大车之内,又暗中差心腹太监,另装数车金砂夹杂于大车之中,运至郊外,与早已等候在那的冯熙会合,于空车之中回填上好金砂,复拉回铸造府。

不消几日,宫中铸造府中陈年金砂,已经鬼不知神不觉地换成了冯熙早已准备好的定州上好金砂。冯熙也暗中密令心腹之人,把宫中陈年金砂复运回定州以补库房。

祭坛建造之时,张山也从各宫之中,抽调宫女太监集中于铸造府中。此为大魏祖例,但凡皇帝欲命后宫嫔妃手铸金人之际,宫中抽调之人,必聚于铸造府内,由宿卫御林军把守,不得与任何人交往,以绝舞弊之端。(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