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六章 史料未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我们的竞赛呢?"三元问道,"还继续吗?"

看着钟馗师一脸神往的样子,三元觉得老鬼好像有点跑题了,不过三元对刚进行的那项小活动,明显来了兴趣。第一次出手,质量不高,数量也不多,就打出一个漩,三元跃跃欲试,很想再来。

钟馗师从他的盛唐遐想中回过神来,"咔咔,继续啊。不过我得传授你一些技巧,不然你光靠蛮力,是没有办法超过我的。"

三元嗤之以鼻,"哧,你的水平也很一般,我见过比你打得好的,一打十多个呢。"

钟馗抖抖虬髯,咧着嘴笑道,"话不能这样说,这可是冥河,与普通凡间的河质素不同,不是靠想当然就能够练出来。我能一口气打七个漩呢,那是我花了六百年时间极度无聊一把一把练出来的,你倒以为是件容易事。"钟馗师将头高高昂起,"我给你指点诀窍,你若能成功打出两个,就算你今天赢了我了。"

"哈哈,"三元骄笑,"这虽然只是普通农家孩童日常的游戏,不过对我来说倒是真的有点难度,从小没有接触过呢,但是你若指点我诀窍,我还只能打出两个漩,那我还真不是一般的低能了。你放心你放心,天罡师教我做梦种,都是只教了一遍,我就成功做到了,何况是这样乡野田间的把戏,我不信不能做到最好,至少能超过你六百年打出来的那七个记录吧。"

钟馗师轻蔑地摇了摇头,"说大话没用。"不过他的心里,一直是对三元很看重的,这小子若说出这样话来,也许真的能做到也说不定呢。

原来这打水漂,乃是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最盛行的游戏之一,连冥界都不错过。据说这本是人类最古老的游戏,从石器时代就已经盛行于原始部族之间,而且民间还常有竞赛。打水漂首先对石子的形状有一定的要求,要选取扁平的石片,用力擦水面飞出,石片碰水面弹起,继续向前飞出,再碰水面弹起,再向前飞出...如是反复多次,直至瓦片落入水中,最高手者据说打出过连跳五十一次前行七十六米的纪录。

除了选材之外,第二个要诀就是抛掷时的角度,不能太仰,也不能太平,大致与地平呈二十度角最为完美。第三个要诀,就是旋转和速度,流速越大,液压越小。出手时需让石子高速旋转,在与水面接触时,水面的弹性给了它向上的冲击力,旋转越快,打的水漂飞得越高,同时离手时向外的速度越快,打的水漂就越多。

所以打水漂主要要掌握的,选材扁平,角度合理,旋转快速,当然钟馗给三元说的肯定不是以上这段话,但是大致原理是一样的,这玩意儿的技巧归总,大概自石器时代就有了。

钟馗师得意洋洋地将他六百年得来的体会给三元说了一遍,让他再试。这一次,三元已经不需要钟馗师抛魂石到他脚边了。随手一捡,便捡起一块金光熠熠的魂石来,托在手心。三元侧目看了钟馗一眼,这魂石本是无形之物,和冥河也是无形之河啊。

魂石周围乃是由一圈光亮而包围,钟馗的魂石是幽蓝色,三元的是与他的纯元一样的明黄色,三元心中寻思,既然是无形之物,我若要让他扁平,只要旋转够快,就一定能做到了。如何能让这魂石高速旋转呢?这魂石本是一团光,若能让他高速旋转,出手就一定不慢,自然他也能在离心力作用之下化为扁平。

可是要让无形之物随着自己心意高速地旋转,却是难事啊,三元必须找到一个能让光球高速旋转的办法。他抬眼望向前方,那冥河无形无浪,就是凄迷一片的冥雾境界,心中生起怅惘之情来,原来这样凄凉冥界,竟然留存着那自古以来无数生灵临终时的杂思虑念。

见冥河浪花朵朵,犹如见人生百代沧桑。三元心中暗想,这可比访寻古迹,追思古人要真切得多了,世事如幻,皆在眼前,一条河中,洗涤百样人生,难怪钟馗师能六百年乐之不疲,他除了从这冥界长河中寻找冤魂与可助之人,同时也是对自己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追思,难怪他刚才见到盛唐时期的雕栏玉砌,会有那样的感慨。

三元念虑飞驰,思考这诸多问题只在一瞬。怎么会在这短短一瞬如此思如泉涌?三元是怎么做到的?没错,他顶轮莲花已动,如他第一次入三魂界那回一样,当时他是受冥界地阴所逼,开启顶轮莲花,而这一次,竟然已经不需要了。

顶轮莲花是自动开启的,并且在意念催动之下层层绽放,因此三元的思虑能够如此快速。"莲花?"三元突然自言自语地念出声来,那莲花转动,本是幻景,不是真实的,在三元顶轮的灵量场,莲花守护的本是天冲魄。那顶轮莲花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正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才使得花瓣一层层盛开,而莲花花瓣之上,晶莹欲滴的清露也随之挥洒。三元明白了,就是顶轮天冲魄,能够控制意念的莲花,同时也能够像控制清露那样控制他手心中的魂石。

这魂石不是真的石头,那清露也不是真的露珠,而莲花难道是真的莲花?心念中有莲花,才能真有莲花,心念中有清露,才能感受清露,心念灵动,魂石才显。而推送魂石,使之高速旋转离手的唯一办法,就是将魂石的转速与顶轮莲花连动起来,用意念控制他,却不是用臂力蛮抛。

钟馗师不知道三元为什么突然口中说出"莲花"这连个字来,正不解疑望三元,眼神一闪,瞥见三元手心金光已经一掷而出了,奇怪啊,居然他的手臂都没有可以地划出弧度来,那魂石是如何飞出去的?而且又急又转,金光烈焰被压到扁平,看烈焰平转的速度,钟馗师暗暗吃惊啊,三元是怎么做到的?自己苦苦练了六百年,竟然不如他这不动声色的一掷。极其期待看到结果,赶紧目随石转,跟着石头望向前方虚空境界。

第一层涟漪荡起,这次看到的是一个妇人,年纪约三十上下,看妆扮样貌十分妖娆,胭脂花粉加上林罗绸缎。三元想起一句话来,"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妻子忘不了",心想必然是那死人临死还在迷恋的女人。却听钟馗在一旁言道,"呵呵,水泊梁山,宋公明这样巴结皇权之人,怎么会走投无路落草为寇,原来就是为了这个女子,还以为他对她恨之入骨,原来一杯毒酒,临死所想不是梁山那一群兄弟同袍的好汉,却是这样一个淫荡的妇人。"

三元心头一阵兴奋,这女人竟然是阎婆惜!不过他的这阵兴奋消逝得非常快,因为他有更为兴奋的理由,那魂石在冥河河面上弹了起来,又抛向第二多涟漪,他竟然真的做到了,才经历过一次失败,他居然就做到了钟馗师所说的那超级难以做到的第二层境界。

三元可是连头都不敢歪一歪,聚精会神地盯视着魂石的跳跃,不过他心里可以猜到,此刻钟馗师的表情一定是糟糕透了,因为钟馗师就在不久前,还夸下海口,三元若能一次打出两个漩,就抵得过钟馗之前打出的那四个,这场竞赛,就算他赢了。

魂石在一尺开外的地方再次敲击水面,激起一层涟漪来,这次的画面是一堵墙,墙灰剥落,里面层层叠叠塞满了书籍,三元心想,难道这是秦始皇帝焚书坑儒之时,鲁壁藏书的典故吗?

当时,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下令焚烧除《秦史》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等也要限期交出销毁。这时,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不忍书毁,便将《尚书》、《礼》、《论语》及《孝语》等经典偷偷地藏于孔子故宅的墙壁内,自己就跑到嵩山隐居去了。

孔鲋生前虽无缘把它们取出来,但这些经典著作终于免遭了一场劫难,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西汉景帝三年,皇帝刘启将其子刘馀从淮南迁到了曲阜,封为鲁王,史称鲁恭王。鲁王好治宫室,据说他在扩建宫室拆除原孔子故宅时,忽闻天上有丝竹金石之声,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壁里发现了数十篇经书。不过这些经典与当时民间所保存的却有所不同,它不是用隶书书写的,而是用蝌蚪文写成的。于是人们便把这些经书称之为"孔壁古文",把这一传奇事件称为"鲁壁藏书"。

三元心中正这样想呢,却听钟馗在一旁说道,"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这位死者一定是藏经的僧人,他不知道,他所珍藏起的这些经书,直到今日尚没有被人发现呢。宋初西夏人占领敦煌之前,千佛洞下寺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临走前便把经卷、佛像、杂书等藏入这洞内封闭,我是看着他们做这一切的。他们想待战乱过后再回来启用。谁知这僧人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此洞便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原来他竟已客死异乡,致死仍在挂念藏入洞窟中的经卷。唉,要这些经卷重建天日,还得等数百年的光阴呢。"

钟馗师所言,三元不知道所指是什么,因为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开启,那是将来好几百年外国列强入侵中华之后的事情了。三元听他这言,似有所指,虽然心中也十分好奇,不过这个时候,他更好奇的,是他的魂石是否能够激起第三层涟漪。若能够做到,那钟馗师真的是要为刚才自己所说的那些话自抽耳光了呀。

魂石再次跳跃了起来,三元的心中,激动极了。这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魂石真的第二次跳起,第三次冲击向冥河,一层涟漪划开的同时,三元心里真实舒爽到不行,钟馗师,六百年修为,原来不仅是纯元不如人,连打水漂练魂石,都落于三元之后了呀。

这次的画面,相当的诡异,竟然是一个水底,三元所见,是从水中所看到的天空,那若天际的一侧,浮现出一张模糊的人脸来,三元心头一紧,这是被沉下水的人,从水里往上方所见,这出现在一侧的人脸,必然是加害之人啊。看来这一时激起的,必定是一段冤案了。

一侧的人脸,是个宫装的女子,听钟馗师突然发出一声疾呼来,"哇呀!原来是这样!原来他当时真的是被沉入了河中,已经死了。那世间所传,就必然是谎言了,八贤王,你好歹毒的心肠!原来寇珠真的淹死了太子!"

只这寥寥数语,三元已经知道钟馗所言是哪一段历史了。狸猫换太子!

那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死后的事情。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很显然,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真宗再无子嗣,就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

一日,太子在冷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母子天性,两人都面带泪痕。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触阶而死。因此,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放出李妃。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送往陈州,秦凤也自焚而死。

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

历史所言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这样版本的,但是刚才那涟漪荡漾,所见,是小太子临死的怨念啊,可以真切见到,寇珠的确将他沉入了荷花池,那么李妃所生的儿子,就是真的已经死了,那当时的四帝仁宗又是何人?

三元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涉案最关键的人物之一,是八贤王!八贤王,何许人也?读宋初小说,都会发现一位位极人臣又极端正义的八贤王,似乎连皇帝都要礼让他三分,但同时,他又没有没有什么正规的政治头衔,就是个闲王而已。

八贤王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按理他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是因为赵匡胤打天下的时候,与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有一个约定,等拿下天下之后,兄弟俩要轮流当皇帝,谁都不占谁的便宜。所以当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兑现诺言,就做出了古代君王很少会做的一个决定,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赵德芳。

赵匡胤死后,与他一起打天下的赵光义当了皇帝,史称宋太宗。虽然赵光义当了皇帝,但是他与兄长有一个约定,那就是在他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兄长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然后赵德芳死后,才能论到赵光义的儿子。

但是赵光义却没有遵守与兄长的约定,他跳过了赵德芳,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也就是《七侠五义》中所说的三帝真宗,而本应该继太宗之后得到皇位的太祖之子赵德芳,就被封为了八贤王,让他做一个太平王爷,位极人臣,但却剥夺了他原本应该继承的皇权。

但是真宗非常悲催地无后,一辈子没存活下来一个儿子,真宗选继承人的时候就不得不挑选了八贤王赵德芳的儿子,过继过来当作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里的那位四帝仁宗。看上去,四帝仁宗就有了皇位的合理继承权,因为他实际是三帝真宗的儿子,而不是八贤王的儿子,这是故事里说的宋初的那些帝王家事。。

如果钟馗此刻所言是真,那整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四帝仁宗编造出来愚弄世人的把戏了。事实上,三帝真宗与李妃所生的那个儿子,是真的被刘妃用狸猫换下,被蔻珠沉到荷花池底淹死了,而继承了真宗江山的仁宗,真的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儿子,所以大宋的龙脉经过宋初的波折,实际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脉之上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呵呵,这样关乎家国社稷的大事,如今在三元与钟馗的眼中,不过是冥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啊。那涟漪稍纵即逝,魂石居然再次跳起!三元见那魂石跳起,激动的程度可远甚于知道四帝仁宗是赵德芳的亲子。若是那魂石再打出一个涟漪来,三元可就真的战平了钟馗了呀,那可就是第四层涟漪了,刚才钟馗掷出的魂石,不过也就打出四层而已。

钟馗说下大话,说三元能打出二层,他就服输,眼见得如今三元不仅是打出了二层,还二而三,三而四,直逼钟馗六百年的修为,直抽这老鬼一记响亮的耳光!嚯嚯,若这金光灿灿的魂石,真的跳了地四下,扑出第四层涟漪来,三元可是要开心死了,他早忘记什么松江杀惜、鲁壁藏书、狸猫换太子,这历史长河中的朵朵奇葩、荡荡涟漪,都没有三元即刻要完成的第四次魂石与冥河的撞击来得激动人心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