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9、路经兹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怡奇自己觉得他们就是把别的地方都去完了,已经无处可去。那些发达的县市高收入人群,每每在节假日休闲期间,驱着车,带着行李、帐篷,来到边境市的山地牧场,他们在绵延无止的山脉里纵横,以捡奇形怪状的石头,为这些石头的颜色、造型、材质所迷惑。他们站在山地上每一棵阿维草下,等待着雨停了以后,地面神奇地长出阿维菇。他们在每一处洼地里撑起他们的帐篷,进行露营……

他们的这种举动渐渐感染了边境市的人群,成群结队捡石头、捡阿维菇、徒步旅游露营的人群,让那些原来静静散落在高山之巅的石头热了起来。

本来千万年也无人问津的石头突然被人挖出来,洗干净,被加工打磨成透光透亮的精灵,挂在腰间,套在手上。

甚至被编写成书,区分类别,定了不同贵贱的价格。而且价格一路狂飚,就像房地产一般,持续上涨,且涨幅明显。

然而在杜怡奇看来,这些石头不管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一块石头,买来那么大的石块,买来那么多,能干吗用啊!对这些赋闲玩石的人,杜怡奇实在不明白,他们的目的在哪儿。杜怡奇对石头能卖那么多钱财,觉得十分可笑。

边境市除了绿油油的庄稼地,再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可惜种庄稼在这个时代被大多数人遗弃了,人们宁愿去谈论那没用的石头也不愿意谈谈生存最为基本的粮食。

这些是杜怡奇在坐车奔驰在通向兄弟县市的路上面对窗外广阔的戈壁原野上产生的思维,那是混乱的,具有跳跃性的,没什么目的,没什么意义,只为了配合车窗外向后飞驰的风景。

杜怡奇很享受坐车眺望车窗外向后倒去的风景。那时他的状态是静态的,却能听到生命的声音,能感觉到思想的韵律。

杜怡奇按照李副市长的要求,在出发前,召集了四个单位的司机,给他们分别开了一个小会。

杜怡奇说:“各位师傅,这次外出考察,因为咱们省地域辽阔、路途遥远,所以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路上开车的,每天要行驶七八百公里,是很辛苦的。因此,各位司机大哥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这四位司机都是各级领导身边的红人,对杜怡奇的讲话,并不十分在意。

一向是这样的,领导司机这个群体有他们自己的本身角色的尴尬。一来他们总在领导的身边工作,是与领导零距离接触的人。二来他们又大多是终身无法提升的人。他们比别的行当,别的人更能感受到命运的不公平,更能体会到人世沉浮的剧烈反差。

因此,他们通常在领导与别人面前表现出强烈的反差。

杜怡奇明白领导他们是困难的。

“本次出差,因为路途遥远,我分管经费,虽然是我分管,可是经费并不充足,因此我现在给各位老哥说一下小弟的打算。每人每天十元钱的香烟一包、十元钱的饮料钱,每天晚上如果想打点扑克、麻将,也可以小赌贻情,如果觉得在别的县市吃饭没有吃好,也可以叫我,咱们上街吃点烤肉,喝点啤酒都是可以的。现在先给每位补贴五十元的手机费,如果出差回来还有余款,我会再视情给予各位补助。大家看行吗?”

司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没有一个人答话。

杜怡奇猜是他们一时没琢磨明白。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我就照这个方案执行了。现在提个要求,不允许私自加油,不允许私自修车,加油必须是统一行动,不管油用完没,四辆车都一起加,如果有车辆需要维修,必须征得我同意,一同前往。”

司机们叼着烟,横七竖八地坐着,并没有说什么话。杜怡奇给每个人发了五十元手机补助费,算是结束了那天的会议。

第二天,队伍浩浩荡荡的上路了。四辆汽车飞驰在广袤的戈壁、山川、田野。

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了相当的礼遇,都有一个县市领导在城外迎接,所有的考察过程都有一个警车开道儿,享受了相当的待遇,每一顿饭都有县市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坐陪。

甚至连杜怡奇担心的灌酒行为也没有。不少县市一改千百年来的喝酒习惯,在桌上摆上白、红、啤几种酒,只劝喝第一杯,其余就是自斟自饮了。

杜怡奇很喜欢这种方式,这远比边境市喝酒更为人性化。

那个县市的领导告诉考察的领导,前年,他们市上喝酒,因为硬劝,结果喝死了一个乡党委书记,从那以后,他们下定决心整治喝酒之风。

他们规定:凡强行劝酒出现醉酒死亡事故的,参与喝酒的人都将被追查连带责任。从此,他们市上党政机关的酒风发生的很大的改变。他们市上的领导担心落个对外来客人不热情的名声,可事实证明获得的称赞远远大于不满。

于是他们就坚定了不再强行劝客人喝酒的规定。

唉!杜怡奇心里想这样多好啊,什么时候边境市上才能做到这样啊。难道也得喝死一两个人,以血的教训才能换来喝酒的文明?

这么小小的一个进步,怎么就迈不开步伐。

在边境市在酒桌上都迈不开改革的步伐的时候,人家沿海太多的城市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由此引导了太多的县市千帆竟发。

整个社会都在着了魔的工业化、争先恐后地发展他们的城市化。看看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从前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经济发展的格式已经改变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发展成城市包围农村了。

再看看落后的省份,也纷纷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整个世界晕头转向。趋之若鹜地建工业园区,修宽广大道。总有一天,也会走上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考察也是在学习人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呀,考察队伍看到了一个新城市的在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的大手笔。他们中间有些县市,已经成功地靠这个,快速变成了富县,变成了强县,在一日千里的发展。听汇报,看现场,简直热血沸腾。

市长对考察组的人说:“你们这次出来考察的人,回去一定要好好干,一定不要辜负政府对你们的厚望,带你们出来就是让你们学习的,学习了不能白学,一定要有所触动,工作一定要有所突破,要挑起市上工业化发展的重任啊!”

每次开会的时候,杜怡奇和领导们坐一起,听从兄弟县市的汇报。每次吃饭的时候,杜怡奇又跟司机们坐在一起,那时候,他的身份是不够格坐在领导们那一桌的。

杜怡奇就那样认真地扮演着双面人的角色,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认真地给司机们兑现着每天一瓶饮料、一盒烟钱,认真地把市长、李副市长所需的生活用品,备得齐全。杜怡奇知道花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领导满意,钱是次要的。

杜怡奇自认为自己是努力的,工作做得也不错,可结果,杜怡奇没想到自己遭到了两个局里来的司机的挑衅,让他颜面尽失,吃饭的中途退席,十分生气。

考察的车队驶到了兹尤县,此县的副书记,带了两辆车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上等候,其中一辆是警车,他们的车灯全部亮着,一闪一闪,处于危险报警状态,其实他们是提醒我们路过的时候,能轻易看得清楚。

一路上,杜怡奇作为随队的秘书,不断地跟各地的办公室人员不断的联系,杜怡奇的手机不断地响,电话不停地打。

与兹尤县副书记见面时,李副市长将考察的队伍简单做了介绍。随后,在他们带领下,绕着该县的城市转了一圈,意思是先让考察组看看他们的城市建设。

街道花草树木都及其气派,亮化工程及其考究,路灯显得极为奢侈。

在警车开道的护送下,车队每走过一条街道都享受着交警的军礼,闲杂人等通通避让,这让杜怡奇和他的领导们心底里一阵激动,待遇可真高呀。

李副市长在车上说:“以前兹尤穷叮当,今日兹尤牛哄哄。”

车队慢慢驶进了兹尤宾馆,县上给我们腾了一套别墅让考察组住宿。

到处都是绿树荫荫,到处宣传他们县上古代丝绸之路十五国故都遗址的旅游图片。

院子里有很大的几幢楼,住满了外地的游客,我们上前去搭腔发现这些游客都是日本人、韩国人。这就是在省贸易洽谈会上,印了五千张精美的宣传册,而且雇佣了六个车模穿着性感的服装,气势磅礴,在现场发放的兹尤县。

他们高喊着口号就是要当全省的第一县,他们县里的干部的理想,就是自己县上怎样能脱离地区的领导,获得独立。

他们抱怨地区每到年底会从他们县上上解大量的财政收入,反而给不了他们县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

吃饭的时候也是极尽奢侈的,他们那豪华的县委书记亲自坐陪。所谓豪华就是本来各县的县委书记都只是正处级,而兹尤县因为是强县,所以县委书记是地区党委委员。

我们用餐的地方,定在一个住宿的那个院子里最为凸起的地方,在上面吃饭,透过玻璃窗,可以俯视整个院落,这是在沿袭我们国家官场的规矩,官的至高无上,绝对不允许视野里有再比自己高的人。

酒桌上摆着四五种酒,桌子摆得很大,那么多人坐着仍显得很宽松。我们被分为两桌进行接待,当然我只能和那些司机,以及酒量小的那些人一起坐在次要的那张桌子上了。

有两个副县长在陪我们这一桌客人。

我在桌子上问那俩县长,为什么这里这么多日本人、韩国人。(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