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事件发酵的红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刚的名声之响,连武装部的人都知道。

第二天晚上打篮球时候,卫益明挺着大肚子,故意斜睨着赵刚,装作很不屑的样子说道:“赵黑子你小子有这么大魄力,听说你一个人卸了五个人的刀具?”

赵刚听到这个话,就知道流言肯定越传越歪,昨天的真实事件不知道被描述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赵刚也不会和卫益明解释,还笑着说道:“卫胖子你不相信的话上场来打10个球,打完你就信了。”

卫益明骂道:“给你个机会回忆下昨天的英勇,赵黑子你扯什么狗几巴篮球啊。”

孙宁在旁边嬉皮笑脸的说:“卫哥我来讲,昨天赵刚真的单枪匹马,而且那几个挟持的人都有一把54手枪呢。”

赵刚在旁边听了,笑笑没有接口。

赵刚觉得昨天的“挟持”事件虽然解决了,但纵观整个事情,却透露出一股悲情色彩,赵刚不愿意拿这种事开玩笑。

卫益明却给唬的稀里糊涂,还以为真有人手里拿着枪械,等看到孙宁涎皮赖脸的笑着,卫益明气的拿着篮球满场追着孙宁砸。

苏维家也笑着说:“赵黑子你的大名都传到我们税务局了。我们局一个老科长的儿子就在工商系统上班,大概是把你的事和他爸说了,老科长今天上班就是一顿狠吹。”

赵刚听了,“嘿嘿”的笑着,在朋友关系的苏维家面前,赵刚还是比较放松的。

卫益明腆着大肚子走回赵刚旁边坐下,眯着小眼睛问道:“黑子,听说你认识一个小妞?”

赵刚一听,立马看向孙宁,孙宁笑嘻嘻的装作看不见。卫益明和苏维家明显对这个事更感兴趣,卫益明就说道:“小孙说那女的是陶文兵的闺女,你小子可以啊,没个三两三就敢上梁山。”

苏维家是税务局的,税务系统都是省直属管理,对地方上的领导不是很关心。苏维家小声的问陶文兵是谁,等孙宁解释说陶文兵是滨江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时,苏维家眼睛瞪的老大不敢相信。

赵刚知道孙宁会把“陶婧和赵刚的男女之事”当成玩笑泄露给卫益明这些一起打球的朋友,但现在自己和陶婧连个口头约定都没有,其实大部分还是自己单相思,可能陶婧也对自己也有点意思,但那层窗户还没捅破。

苏维家有点担心的说道:“赵黑子要谨慎啊,陶文兵那是区委常委,身份上和你天差地别,他的择婿标准应该不低吧,你可千万别投入太多最后一场空。”

孙宁是亲眼目睹过陶婧看赵刚眼神的,而且随着这些时日相处下来,孙宁感觉到赵刚这个人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敢硬碰暴戾桀骜的卫益明,还能和文静平和的苏维家相处默契。

回想起来,赵刚虽然也是一样喝酒打篮球,但孙宁觉得与赵刚相处时候,赵刚不管说话还是做事总是能恰到好处的非常熨帖。但赵刚靠的又不是谄媚阿谀,赵刚腰杆不管什么时候都挺的笔直,眼神也很坚毅,整个人就是正气凛然的模样,这种人怎么可能会下作到交朋友都要奉承逢迎?

再加上昨天赵刚表现,孙宁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事业发展上,孙宁觉得赵刚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很愿意和赵刚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所以苏维家的话刚落,孙宁就为赵刚分辨:“陶常委以前当兵退伍时也只是公安局的小民警,现在能做到公安局局长,赵刚凭啥不能当他女婿。”

卫益明也是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赵黑子当个劳动局局长水平还是够的,娶个公安局局长女儿凭啥不行。”

苏维家看孙宁和卫益明都旗帜鲜明的反驳自己,也下意识觉得说错话,正准备和赵刚解释,赵刚却拍拍苏维家的肩头,开玩笑说道:“老苏你这么信不过我,等我哪天追到陶婧了,你请我们几个吃饭,现在我们先打球,让卫胖子请客。”

苏维家听到赵刚的话,知道赵刚没有往心里去,笑着说:“行,只要你两能单独去看个电影,我就请你们全部人吃饭。”

赵刚当然不会在意苏维家的话,苏维家的工作环境和自己有所不同,自己和孙宁是基层一线部门,每天面对的都是复杂多变的情况,心里如果没有一口气早就累趴了。

而苏维家是清闲优渥的税务局员工,工资多、福利好、事还少。所以苏维家他每天考虑的事情就要单纯许多,听到赵刚要和区委常委的女儿谈恋爱,除了内心下意识的觉得不妥以外,还有站在朋友角度为赵刚担心的成分。

但赵刚和孙宁内心都有坚韧不服输的劲头,这股气是做基层工作的关键。如果能长久坚持下去,在基层环境锻炼并且适应一线的工作节奏,那么不管以后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能信手拈来的处理工作事务。

所以有不少老一辈的领导都信奉这样的原则:没有基层经验的人不能当领导,没有主官经历的人不能当大领导。这种话虽然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偏见,因为有些学院派出身的干部也是一个好领导,但大概率来看,有过基层经验、当过一地主官(镇长以上就可以叫主官了)在提拔时有很明显的优势,上级在使用时也更放心。

有些省直机关或者市属机关的公务员可能会很不忿,为什么乡镇出身的领导,在和自己竞争一个岗位时,岗位越重要,自己的胜算就越小呢?就是因为很多省直机关的干部往往只注重文字上的进步,在具体的处理日常事务时,往往局限于经验和思维,完成的不够利索;但同一件事交给乡镇基层出身的干部,很可能几下就给捋直了。

不过省市机关的干部也不是没有优势,因为他们的平台很高,一工作就接触到全市、甚至全省的行业发展趋势,所以他们的远见和眼光都要超过基层公务员。而且省直机关的干部提拔起来更迅速,不过也更容易有瓶颈,但基层出身的领导干部只要提拔起来,瓶颈期就很少了,因为能卡住他们上升的只有基层那一道坎,能跃出来的都是胸怀、心智、手腕超前之辈。

周五下午,滨江区劳动局开了一个全体员工大会,主题就是“总结9.18万利轮胎厂突发事件大会”,这次会议在马平的主持引导下,差点开成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

袁年军在会上还认真做了检讨,检讨的内容就是没有及时发现万利轮胎厂存在的潜在危机。不过赵刚觉得这种公开检讨未必不是对袁年军的保护,因为发生这么大的事,虽然最后妥善解决了,但劳动局内部总有人要站出来承担责任,给区委区府一个名义上的交代。

袁年军职务、资质正好都合适,站出来公开检讨,不仅给了上面一个交代,而且也不会留下“手尾”给别人日后翻旧账的机会,公开检讨就表示此事到此结束,这件事就翻过另一页了。

另外,赵刚观察袁年军虽然站起来做检讨,面上的表情也很诚恳,但却没有惶恐不安的害怕,所以赵刚估计马平提前和袁年军沟通过,袁年军这次检讨也有为马平“背锅”的含义。

为领导背锅,以袁年军的情商,心里是一万个愿意的。

等袁年军检讨完,马平在主席台上对劳动局的工作作风问题展开了严肃的批评。

以马平在劳动局内说一不二的威势,没有可能借这次突发事件来打压什么人。唯一的可能就是马平对劳动局的制度建设和公务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严重不满,借着总结“万利轮胎厂”的经验教训,顺便也开一个整风运动,压一压浮躁懈怠的工作作风。

袁年军只是一个靶子,这是马平和袁年军商量后,刻意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杀个猴给鸡看看的,赵刚猜测可能不久后袁年军应该会有补偿。虽然受限于袁年军的年纪、资历,在官职不太可能提拔,但其他方面应该会对袁年军进行补偿。

开完批评大会,马平又公开的夸奖赵刚,赵刚这次为劳动局、为马平,甚至为张茂林都解决了一个棘手问题,马平于公于私都要对赵刚进行奖励。

马平说了很多,等说完“以后劳动局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要学习赵刚这种精神”后,马平还率先鼓起掌,接着纪立军、朱明义,还有一个事发当天正好出差的副局长刘力都鼓起掌,接着全部劳动局的同事都鼓起掌来,坐在前面的监察大队大队长林保军甚至站起来“啪啪啪”的鼓掌。

赵刚没办法只好站起来,对着四周鞠躬致谢。等掌声落下,马平又说道:“小赵是东海大学的毕业生,素质好,能力强,年军也多次夸奖小赵,稳重知道分寸。”

马平说道这里,简短停顿一下,然后看着赵刚说道:“所以小赵,以后在业务科,要学会多承担责任,多给自己加加担子,你是年轻人,不要怕累,有些活要争着做,抢着做,协助你们科长把业务科的工作做好做稳,知道吗?”

赵刚听了马平的话,心里“咚咚咚”的敲起来,立马站起来大声的表态:“是,马局,我会在工作中牢记您的指示。”

马平看到赵刚眼神坚毅,声音洪亮,浑身散发一股年轻人的朝气,非常满意的点点头。(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