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5)发改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古城二环路建设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就绪,两位副总指挥一起来向市长汇报工作。

苟副市长说:“王市长,按照你的要求,我们一直加紧筹备工作的推进,现在前期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是吗?很迅速,真是辛苦你们了。”

“王市长,不辛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副市长客气道。

“那你们初步估算,工程投资额度应该是多少?”

童刚说:“王市长,通过我们与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讨论,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估算,二环路工程大概需要资金5亿元左右。”

“5亿,虽然不少,可还在我们当初估计的范围之内”小海说。

“是的,由于二环路建设牵扯面比较广,除了民房拆迁和土地征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外,还有几家工厂也需要拆迁,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所以相应的投资额也就比较大。”苟市长说。

“5亿就5亿吧,不能让拆迁户和被拆迁工厂吃亏,我们不能为民造福还没有做就先害民吧?”

“是,市长,我们明白。”两人答道。

小海接着问:“现在程序走到哪一步了?”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文件,都已报省发改委并获得了批准,马上就要上报给国家发改委了,所以特来请示市长,想着听听您还有什么指示?”苟副市长说。

小海想了想说:“既然一切都准备好了,那就尽快上报吧,越快越好。”。

“是,我们回去马上上报。”苟市长答道。

小海接着问:“那以你们的经验,国家发改委批准需要多长时间?”

“王市长,这可说不准,国家发改委在我们国家谁不知道?号称小国务院,权力大得没边,也黑的没边,自然也就牛气冲天了,拖拖拉拉是很正常的事。”童刚说。

“那发改委批准之后呢?”小海问。

“发改委批准之后,报国家财政部审批备案,然后才能拨款。”苟市长接着说。

“也就是说过了发改委这一关,还有财政部这一关,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小海问。

“王市长,这我们也说不准,也许半年,也许一年,也许更长时间”苟市长答道。

“什么?这么慢,这怎么能行?能不能想办法提高一下效率?”

“王市长,这也是我们想说的。要想快,就需要我们派人上京疏通,最好是市长和书记亲自去一趟京都,因为你们的级别高,比较容易见到部委主管领导。拜会一下,打点打点。要不然,谁也不知道他们会把我们的工程拖到什么时候。”童刚说。

小海看着他们问:“难道非这样做不行吗?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呀,难道在这种事上,他们也要搞动作?。”

苟副市长说:“是,市长,您说的一点都没错,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利国利民对他们个人没有多大利益呀,对他们个人没有利益的事,他们那会放到心上?”

“那你们有没有打听过,别的城市也这么做吗?”小海问。

“当然,这已成为潜规则,各个省市都这么做。我们不去拜会,不去打点,人家怎么会把我们的事当回事?全国需要审批项目多了,需要钱搞建设的就更多了

小海无奈地说:“你们说的也许有道理。既然不得不这样做,就要与有领导沟通之后再说,你们看怎么样?”

“好,我们听市长的安排。”两人答道。

“好,那你们就回去继续工作吧。”小海说。

两位副总指挥走后,小海坐在椅子上就想,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作为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指导总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宏观调控部门,其责任之重大,任务之重要是其他部委不能比的。

他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所以大家又称他为小国务院。可就是这样重要的部门,如今也玩起了潜规则,玩起了雁过拔毛的游戏,这将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多大的不利影响?

这种状况老百姓都知道,那些身居高位的上级领导们知道吗?难道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或者是知道假装不知道?或者他们本来就是同伙?

对于上级领导都管不好的事,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又能怎么样呢?为了工作,为了古城的发展也只能加入这个潜规则行列了。

想罢,小海知道,这种事违反党纪国法,自己不能做主,应该和市委吴书记谈谈,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来到吴书记办公室后,两人谈论起来。

小海说:

“吴书记,我是来向您汇报二环路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的。”

“怎么样?筹划工作搞得差不多了吧?”吴书记问。

“是,吴书记,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前期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项目申请报告已经送往国家发改委了。”

“是吗?太好了,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得太久。”

“是,吴书记,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二环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拖得越久,建设周期越长,变数也就越大。”

“可不是,建设周期越长,耗资量就越大。别的不说,单就不断上涨的材料费,人工费,就可能需要追加不少的投资,这方面我是有过体会的。”吴书记说。

“是,吴书记说的对,我也有这种体会,也这么想过,和大家也讨论过,可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却有了问题。”

“什么问题?”吴书记问。

“吴书记,如果在我们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我们可以想法提高工作效率,可是如果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外,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吴书记听了点头说:“你说的也是,那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吴书记,我们的项目申请是递上去了,可国家发改委什么时候批准却是个未知数,发改委之后还有财政部,也没数。”

“那你们有没有咨询一下,整个审核批准过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咨询过了,据我所知,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很难确定,也许半年,也许一年,也许更长时间。”

“什么?这么长时间,这也有点太久了吧,有没有其他办法?”

“有,需要你和我去京城一趟,做做工作,上下打点一下。”

“是这样呀?”吴书记明白了,知道小海想要说什么,就想了想说:

“王市长,如果确实需要这么做,那就这么做吧,为了古城的发展,我们也只能这样做了。”

“吴书记,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想请您和我一起去一次京都,你看行不行?”

吴书记想了想问:

“王市长,难道你作为市长带着人去不行吗?”

“吴书记,这我也想过了,不是不行,而是分量不够重。国家部委那领导,很看重官员级别,我一个人去怕人家说咱们对他们不够重视,不够尊重,反而坏了事。要是您也一起去,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两个副省级领导,分量够重,我想主管领导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吴书记听了点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既然这样,那咱们就一起去一趟,尽快把这件事办妥,免得夜长梦多,你看怎么样?”

“谢谢吴书记的支持,不过,单是拜见可能还不行,我们空着手去可能也办不成什么事。”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要有所表示才行?别的省市也这么做吗?”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又不能不这样说。

“吴书记,确实如此,且还不能小气,几十亿的资金,需要打点的数目可能不会小。”

“有没有具体的范围呢?“吴书记问。

“没有,我对这些也不是很了解。”

书记想了想说:“也是,我们远离京都,怎么能知道这些呢?不过不要紧,我们不是还有驻京办吗?问问驻京办主任李强,他应该知道的。”

书记一句话提醒了市长,“对呀,我们还有驻京办,应该先问问他们才是。”

“行,那就打电话问问他们,并通知一下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过几天我们就一起去一趟京都,拜会一下那些老爷们,你看行不行呢?”吴书记说。

“行,那就按着吴书记的意思办。”

通知过古城驻京办,几天后,市委吴书记和小海一起登上了去京都的飞机。(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