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4)白衣屠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玥的工作作风还和过去一样,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回到卫生局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自己亲自带队,从古城医疗设施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古城人民医院开始,直到基层的一些乡镇医院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两个多月后,调研有了结果。王玥又一次来到市长办公室,向小海简要汇报了调研情况。

王玥说:“按照我们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标准,依据医院的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把我国的医院分成三个等级,以三级特等医院为最高级。

各个等级的医院又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如三级特等、甲等、乙等、丙等。二级甲等、乙等、丙等。一级甲等、乙等,丙等,共三级十个等次。

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服务的卫生保健机构。二级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跨省、市、区,面向全国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各医院的条件不同,收费也不一样。”

“是吗?现在把医院也搞得这么复杂,也分三流九等?不把精力用在如何为老百姓服务上,却对这些东西这么上心?”

“为什么这样划分我不太清楚,也许是为了鞭策和鼓励各个医院提高服务水平,也许是卫生部官员们为了给自己找了一个捞取外快的办法,也或许是觉得我们国家人分三六九等,医院也应该分成三六九等才相配的原因吧。”

小海点头,“这都有可能,说说看,你调查的结果怎么样?”

“首先说说看病难问题。看病难与我们国家人口太多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问题在于,虽然政府为了改善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进行了不小的投入,使得医疗服务体系有了提高,但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较,差距还很大,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就是老百姓看病难。其成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卫生资源严重短缺。虽然这些年国家卫生事业有了不小的发展,但医疗资源总体上严重不足,水平不高,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卫生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卫生资源不但不能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严重失衡。优质的卫生资源大量集中在各个大中城市的大医院,而农村和边远地区依然缺医少药,设备落后,缺乏技术。

其二,是医疗服务供需结构不合理。在医疗总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医疗供需结构也不合理。

从现实看,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大都是小伤小病,患疑难大病的是少数。可实际情况是,由于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太低,群众不太信任,有了大病小灾都涌向大医院,导致了城镇中高层次的医院提供了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基层医院却门厅冷落。

又由于大医院资源有限,所以就出现了排长队,看病难的问题。

其三,是医疗资源的浪费。在医院就医的人当中,大部分是自费,农民和许多城镇居民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医疗保障,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人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一些享受公费医疗的特殊群体,却在严重占有和浪费着公共医疗资源。有的常年住在医院,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实际却没有多大的病痛。甚至有的人长期占着医院的位置,自己却出去旅游去了。小病大养在一些离退休干部中表现极为突出,因为他们的医疗费不用自己掏腰包,一人得病,全家吃药,不要钱呀。

高干病房,特护病房,干休所这些为特殊人群设立的医疗措施,严重挤占了医院的优质资源,使得老百姓看病更难了。”

小海听了摇摇头,感叹道:“唉,又是这些人,拿着工资,吃着公款,坐着公车,公费旅游,拿着灰色收入,还要和老百姓抢夺医疗资源,老百姓可怎么活呀?他们真是太可怜,太善良了。以后我们有了病不要去大医院,就去小医院好了。”

王玥看着小海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笑了:“大市长,我知道你心地善良,可我的工作还没有汇报完呢!”

“呵呵,那你就继续汇报吧。”

“对于看病贵这个问题,情况各不相同,谈起来也比较较复杂。我们目前的大中医院基本属于市场主导型,医院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48%,医疗收入占47%,而财政拨款仅占5%左右。

由于财政拨款严重不足,以药养医,成为普遍现象。医院为了提高收入,为了平衡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都实行了承包制,对医院的各个科室下达硬性承包指标,完成指标有奖,完不成指标则要受到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科室为了完成指标,开大处方,拿回扣,收红包,增加隐性收入,也就成了普遍现象。从而导致各个大小医院乱象横生,药品价格虚高,胡乱收费,老百姓觉得看病越来越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医生拿回扣、收红包现象很普遍。各个药厂的医药代表,为了推销自己的药品,走进各个医院,给主治医生,医院院长,药房主管,药剂师甚至护士等,按照销售药品的多少给一定数额的回扣。

就以国内某生产先进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的厂家来说,由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一般终身使用。为了争取病人资源,制药厂对第一次开出胰岛素的医生,教学医院每例给医生回扣400元,三甲医院每例00元,二级医院每例100元,以后每支胰岛素給0元的回扣,且是只要开药就可以立刻拿到钱。

几年间,这家药厂送出去的医药回扣就达三四亿元,拿了回扣的医生就更不知有多少了?靠着医药回扣,这家药厂销量大增,在国内同行业排名中名列三甲,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这些现象在各个医院很普遍,但最终的费用只能由患者来买单了。

其二是过度医疗。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医生违反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的实际需求,实施的不恰当的、不规范的,不道德的医疗行为。

比如,现在许多医院,对不需要安装心脏支架的患者,被医生建议甚至要求安装心脏支架,医生甚至会严肃的告诉患者,如果不听我的话私自出院,后果自负。

在利益的驱动下,无论是医院的负责人还是医生,都愿意给患者装支架,因为这背后隐藏着大的利益,患者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据可靠资料,国产心脏支架出厂价一般为000元,卖到医院价格就涨到了1000元。进口心脏支架到岸价6000元,用在病人身上每个涨到了0000元,利润堪比毒品。

医院为了创收,病人装一个心脏支架一般需要花费到万元。有时一个手术需要两到三个支架,加上其他的耗材,一台心脏支架手术就需要花费10万多元。在这十万元当中,医院除去各种费用最少可以获得万余元的利润,而医生可以每个支架获得两三千元的回扣。

过度医疗还表现在过度检查。

比如患者得了一般的感冒,本来开点药或者输液就可以解决了。

医生诊断后告诉患者,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医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测来确定病因。医生还指出,仅仅做B超并不能完全体现病情,还需要CT等相关检测手段,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病情,这样一个只需要十几元或者几十元的药就能治好的感冒,往往要花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其三就是大处方。在医生所开的复方药中,有不少处方是与病情无关的药,为的是托高药费。这种现象在一级,二级医院中很普遍。

病人的病情也许一种药就可以治好了,但医生往往给病人开好多种药,其中可能只有一两种药起作用,其他都是辅助的。

而在辅助药中,最常用的就是中成药,因为这些药副作用小,医生不需要冒多大的风险。当然这也与中成药给医生的高额回扣有很多大的关系,在中成药中,回扣占药价的0%或者更多。

大处方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延长患者用药量和用药期。比如一般的感冒,药品一般开到5天的药量就可以了,而实际情况是医生给你开了十天或者更长时间的药量。而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医疗常识,被医生蒙在鼓里。

其四就是腐败。许多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看病住院不用花钱。

就比如你这个市长和我这个卫生局长的家属看病住院,那个医院敢收钱?不但不敢收钱还要小心伺候,不然的话,医院领导害怕自己随时会下岗。那这些医药费从哪里来呢?只能有患者来买单了。

腐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卫生系统是有后门和背景的官员安排其子女、亲属的理想场所。

医院里存在许多混混,可能占到医院职工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人无所事事,工资奖金不少拿,医院又拿他们没办法。这些费用从哪里来?也只能是患者来买单了。

其五是医生的道德水平越来越低。在以药养医的情况下,金钱已让许多医生们丧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标准,钻到钱眼里去了。往日的白衣天使,已变成了白衣屠夫,患者受到宰割也就很正常了。

于此同时,医生们的医疗水平却在不断的下降,用老百姓的还说‘卖狗皮膏药的越来越多’,许多的医师、主任医师、专家那都是骗人的。

凡此种种,导致药价虚高,乱开处方,乱收费,百姓怨声载道。”

王玥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点气喘,小海赶紧拿起水杯递了过。看着王玥喝完水,放下水杯,小海问:

“国家不是一直在进行医疗改革吗?”

“是在进行医疗改革,可就是换汤不换药。”

“这又是是为何?”小海问。

“很简单,一群享受着公费医疗,特权医疗的人在谈论如何进行医疗改革,就像一群狼在研究如何改变羊的生存状态,结果能如何?如何能公平公正?要公平岂不是要从他们自己开始,先割自己的肉?”

“那就没有办法了?”

“办法有,除非最上级领导从自己开始,打破特权,把自己也放在平民的位置,大家享受同样的医疗待遇,那样改革就有了动力,国家医疗条件就会得到快速改善,原因很简单,领导干部也要排队看病呀,不改变也要改变。”

“呵呵,你说的尽管有道理,可能性却不大。”小海笑说。

“不打破特权的任何改革那都是骗人的改革,注定不会成功,医疗改革也是如此。”王玥说。

“国家的事我们管不了,我们只能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为老百姓做点事,你看看我们能为古城百姓做点什么呀?”小海问。

“你是市长,在可能的情况下,财政上多拿出一些钱来,在改善提高基层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能不能为那些没有医疗保障的老百姓建立一个大病医疗保险,让老百姓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可以消除因无钱看病而等死的现象,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你看怎么样??

“好,你这个想法好,我一定尽力去办,一定让老百姓切实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那我就替古城的老百姓谢谢你了。”

“不由客气,这是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应该做的。”

“也是,那你觉得我对你安排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

“很不错呀,认真负责,周全细致,充满爱心。”

“那你可知道这两个多月我一个人多寂寞呀?”

小海知道王玥想说什么,想岔开话题,故意问:“不是有人陪以一起去调研的吗?”

“那不一样,那是工作,我说的是个人感情。”

没办法,妇女到了中年也许都这样,要求强烈,不知足,于是笑着说:

“知道,知道,我知道你很辛苦,我会犒劳你的。”

王玥高兴了,“什么时候?”

“那就今天晚上吧。”

“是吗?那简直太好了,你不愧是人民的好市长,我们妇女同志们都支持你。”

小海无奈地笑了笑。“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