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3章 整治腐败 厉行简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郭威的死,还是很普通的,就是普普通通病死的,但是关键是他死之前,对于柴荣说的一系列的话,还有对于他的后事做出的安排,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郭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作风,当然顺便的还要说一下,他是怎么大力惩治贪污腐败的。

五代那会,政治黑暗,贪污腐败更是司空见惯,当官谁要是不贪污,那才真是奇怪了,但是所谓的贪污,不管是来自于下级的贿赂还是自己横征暴敛,就像赵守礼一样搞了一个“拔钉钱”,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搜刮民脂民膏,受罪的还是老百姓。

郭威草根出身,他也体验过官场的腐败,也知道这种腐败对于百姓们危害,所以他一直以来对贪污行为可谓是深恶痛绝,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要为他的经济改革,在国内制造一个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郭威政治贪污腐败的决心,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为了百姓大力整治腐败的仁主的作为。

唐州方城县令陈守愚,虽然名字叫做守愚,但是一点都不蠢,总想办法搜刮民脂民膏,小聪明不断,结果私自克扣百姓的蚕丝和盐共计一千五百斤,结果被郭威知道了,二话不说,直接砍了脑袋。

单州刺史赵凤,名字起得很温婉,其实却是一个残暴的地方官,年轻的时候就嗜杀残暴,等到他当了大官,脾气更大了。谁要是惹他不高兴,二话不说先关起来,然后再进行严刑拷打,甚至直接杀死的都有。

这就是根本不管国家法度,直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审判,其他的一概不管,只要赵凤觉得这个人该死,那就直接杀死,要是他觉得不能杀,那就不杀,先不说他专横,就这一份不管国法的作风,郭威就不能饶了他。

但是还不止,他除了刑法不严,滥用私刑之外,还经常搞一些强抢民女的事情,有时候则是将别人的媳妇直接抢了过来。

这样的做法和强盗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是穿着官服的强盗。

郭威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对于赵凤这种人,可谓是深恶痛绝,随后就下令剥夺官职和爵位,随后砍了脑袋。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郭威和他的老部下叶仁鲁之间的事情,叶仁鲁和郭威是老关系了,等到郭威当了皇帝,叶仁鲁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成了莱州刺史,但是他的这次是和别的刺史还是不一样的,差别就在于,他是郭威的老部下,是郭威的嫡系,所以他做事很嚣张,以为天底下没人能够奈何他,就算是面对当地的节度,叶仁鲁也是保持自己的一份骄傲。

所以,叶仁鲁开始膨胀了,他想着自己跟着郭威打天下,现在天下打下来了,他们这些功臣,也应该好好地享受一番了吧,就算是他贪污点东西,那也没啥,于是就开始大肆的贪污受贿,据记载他的贪污总额绢一万五千尺,钱一千缗。

按理说这点东西在贪污分子里面并不是很多,但是叶仁鲁还是被郭威处置了,据说叶仁鲁也曾经打过亲情牌,因为他家里有一个老母亲,叶仁鲁希望能够留他一命,让他回去供养他的老母亲,而且还拿出了自己跟着郭威这么多年的事情来说事,要是心肠软的皇帝,估计就开始感动了,顺手就把叶仁鲁放了。

但是郭威不是,他大手一挥制止了喋喋不休的叶仁鲁,对他说道:“你放心的去吧,伏法之后,你的家人老母由我来照顾。”

这一句话让叶仁鲁对于自己能够活命,再也不报希望了,而且郭威还曾经说了一句:“你自己触犯国发,我又能咋办呢?”

除了这些贪污腐败分子,其实还有一批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物,这些人就是典型的玩忽职守,所以这些人也被郭威收拾了一部分。

中书舍人杨昭检,没事就请假,而且就算是写一个公文啥的,也是他的儿子代笔,这就让郭威很不满意,请假也就算是了,但是国家大事原本是你杨昭检的活。你怎么能够交给他的儿子呢,。

于是大手一挥革职为民,永不录用,让他回家永远的放假了。

再有就是一个齐藏珍,黄河每年都决口,所以大堤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等到建好了大堤,每年的大堤巡视工作就是重点了,所以皇帝每年都要派很多的人到各处巡视大堤,以防出现险情。

齐藏珍就是这么一位巡视员,但是他到了地方之后先不管大堤,也不去询问情况,更不知道怎么去处置安排事情,而是一到了这里,就住进了县城了,每天好吃的好玩的供应着,把所谓的巡视任务抛之脑后,当成了一次休假。

结果就是他巡视的这一段大堤出了问题,要是此时他听到报告及时奔赴黄河抢险前线,估计也能被郭威宽恕,但是很遗憾,这个家伙听说了大堤开始决口的消息之后,还是一动不动,就等着郭威派人来负责修大堤,他还是在县城里吃喝玩乐。

但是因为黄河大堤没有当大官的前去,结果组织不力,抢险不及时,最终从一般的小涌流,变成了真正的大决口。

时候和或许齐藏珍觉得后悔了,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郭威对齐藏珍的处罚就是革除官职,流放沙门岛。

说实话,这处罚有点轻了。

我们之前说的那个赵守礼,他是依然贪污了很多,但是自己却没有多少,他的钱全部用来结交权贵和巴结皇帝了这也是当时藩镇节度的一个普遍现象,自己搜刮的钱并不是自己用,而是交给皇帝,讨好皇帝。

所以赵守礼虽然贪污很多,但是在当时还是一直官运亨通,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更没有人说要拿着他贪污说事,要砍他的脑袋的。

当时比较普遍的是一个买宴钱,这个没有人明文规定,但是确是约定俗成的,藩镇到京城,皇帝要招待,大宴群臣,但是此时地方藩镇和当官的,想要来参加这个宴会的,都要先交买宴钱,不然的话就不能参加。

可是郭威对于这一套不管不顾,据说当时有一个节度使进京,给郭威绢千匹,银五百两作为买宴钱。

但是不过不接受,还说道:“诸侯入境,作为为皇帝我本来就应该招待你们还用交什么买宴钱!”

其实这就是郭威的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愿意和这些贪污腐败的地方诸侯同流合污,不愿意因为他的原因加重百姓的负担。

郭威不容忍地方官的贪污问题,而且自己也不接受地方官的朝贡,这使得五代一来贪污成风的风气渐渐好转,不管咋说贪污的少了。敢于明目张胆压榨百姓的也少了。

其实郭威是一个很简朴的皇帝,他一到京城,就将刘承佑在宫中的奇玩珍巧之物全部拿了出来,公开砸毁还说道:“刘承佑就是搞这些东西才会亡国的,我不需要在这些东西。”

所以他曾经还几次下令禁止地方官送一些特产之类的进京,也不让地方官进奉一些好玩的东西,这一点他和李嗣源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但是李嗣源虽然也是明君,但是他不如郭威的地方也是有的,那就是在死后葬礼这件事的安排上。

郭威出身草根,他见识过很多皇帝一旦死了,那就是全国大操大办,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说,而且还没啥用。

而且除了皇帝和贵族们的葬礼大操大办之外,渐渐的民间也搞起了大操大办这一套,而且民间还是向上层的这些贵族和皇室学的。

所以郭威就想着能不能够从上层开始改变这个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厚葬行为。恢复到过去那种一堆黄土,衣服白骨,外加一个粗糙的石刻,就行了。

其实那时候支持厚葬的人,也是与依据的,“天子死,停丧七月而葬,诸侯死,停丧五月,大夫死,停丧三月,士死,停丧一月;百姓死,停丧七日”

这是古代儒家的一个礼制体系,在当时人们就有一个错觉,只要是停葬时间越长,那就地位越高,越显得儿女有孝心,因为停葬期间儿女都是要守在一边的。

但是郭威就觉得,人死了就算是厚葬,那死人也不知道了。所以厚葬就是“死人不知,生人不得。”

所谓的不得,就是没什么好处,而且还是劳民伤财,费心费力,所以他就颁布了诏令。下令一律不准厚葬,而且他还以身作则。

公元954年,正月初,郭威登基已经接近四年了,但是此时他却已经病入膏肓。他就找来了自己的儿子柴荣对他说道:“我要是死了,你要赶紧为我修陵墓,也不要停葬,直接放里面就行了,而且陵墓修建也不要在奢华,修筑陵墓找点临时工就行了,不要再去差遣百姓。我陵墓里面不需要任何陪葬的东西,瓦棺纸衣(穿上丝绸也是浪费),修建完陵墓不要为了保密就将干活的人杀死,陵墓里不藏东西,自然不会有人盗墓,也不用派人为我守墓,我的坟前不用石像,只要立一个墓碑,把我这段话刻上就行。”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郭威死后最关注的还是省钱,想着怎么能够不劳烦百姓,称他为仁主我觉得并不为过。(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