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章 惊艳的履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从珂也就是后唐的唐末帝,他没有谥号,历史上一般称为唐末帝或者唐废帝,他在位时间不长,主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和石敬瑭之间的战斗。

之前李从厚猜忌他,把他逼反了,于是他成了皇帝,后来他又逼反了石敬瑭,结果被石敬瑭打败,那时候的李从珂已经没有了年少时期的少年意气,斗志和冲劲都已经没了,最终落了个举族自焚的结局。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从珂的前半生那绝对是一条好汉,他如果要去找工作求职的话,他的那一份履历一定是让人惊艳的。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当时李嗣源攻城略地,半路上遇见了李从珂他的母亲王氏,李嗣源就一并劫走了,毕竟人口那就是生产力。

后来,李从珂慢慢长大,长得比较威武,方脸大眼,身高七尺,有威严但是却不爱说话,比较深沉,所以李嗣源比较喜欢他,于是就收他做了义子,赐名李从珂。

李从珂武艺高强,作战英勇,他和他的义父李嗣源之间关系很好,举个例子,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初李存勖带着大军被梁军包围在胡柳坡的事情,那一场战役被称为胡柳坡之战。

当时李存勖被包围,就是李从珂还有银枪效节队一起掩护着李存勖占据了一个山头,随后众将士看到李从珂的英勇,顿时士气大振,这次最终绝地反击,李存勖逃了出来,但是心情很不好。

因为之前李嗣源没有得到李存勖的消息,竟然一个人带着大军跑回了黄河以北,逃出来的李存勖很生气,于是就对李嗣源说到:“你是不是知道我被包围了,出不来了,你这么急着跑回河北,你这是想干什么!”

李嗣源当时吓得冷汗涔涔,不知道该说什么,最终还是李从珂为李嗣源求情,再加上李存勖觉得自己能够出来,李从珂立了大功,这才最终放过了李嗣源,不然的话,这一次李嗣源恐怕就算是不一撸到底,也不会再信任了。

在夹河苦战中,李存勖和后梁沿着黄河两边作战,有一次,晋军击败了梁军,李从珂偷偷的带着十几个骑兵装作梁军一起撤退,等到跑到了梁军大营,李从珂突然发难,连着斩杀了数个骑兵,随后砍了梁军军营的望杆。随后从容的跑回了晋军阵营。

这个表现让李存勖十分的高兴,他拍着李从珂的肩膀说道:“阿三(李从珂的小名),你可真是勇猛啊!”随后赐了一杯酒给李从珂,李存勖对李从珂表现出了极大地赞赏,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李存勖是比较喜欢冒险的,所以看到同样具有冒险精神的李从珂的时候,难免有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觉。

再后来,奔袭梁都汴京,也是李从珂带着大军跟着李嗣源一起出发的,当然这里主要功劳是李嗣源的,可是李从珂功劳也是很大的,有史为证。

当时拿下了汴京之后,李存勖曾经拍着李嗣源的肩膀说道:“我能灭了梁国,完成兴复大唐的伟业,咱们能够进入汴京,这都是你们父子的功劳啊!”

李存勖在这里说的父子,就是李嗣源和李从珂,可以说他们在当时那是居功至伟的,而且李从珂算是个晚辈,可是却被李存勖屡次提及,并且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李从珂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

这仅仅是李从珂在李存勖时期的一些表现,在李嗣源时期,他同样是表现优异,以至于名气太大,引起了朝廷重臣的猜忌,最终无奈造反反击。

当初李嗣源在河北平叛,可是却被军士挟持着做北皇帝,他果断的率领大军准备进入洛阳,争夺皇位,在这个过程中,李从珂也是带着大军策应紧紧跟随他的义父李嗣源,原本李嗣源手底下的军队并不多,跟着他混的那些人还有那些群臣们,心里都是有不少的忧虑,这个李嗣源能不能干成事?但是李从珂加入了之后,一时间天下群臣看到这一对父子来势汹汹,也不敢有啥想法了。

李存勖在兵变中死了之后,李嗣源成功即位,在这个过程中,李从珂紧密的毫无异议的团结在李嗣源的周围,为李嗣源顺利称帝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威慑力。

李嗣源当了皇帝后,对他也是不错的,封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又加封潞王,这个潞王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据说,这个字可以拆成两个字“洛”“足”而且“足”在“洛”字中间,于是就有人说了,这个意思很明显,李从珂将来肯定是要入主洛阳的,封为潞王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时机一到必登大宝。

而这个“潞”,就被很多人理解成了一只脚踏进了洛阳,这个说法有点玄乎,其实在史书上的很多记载,都有这一类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是多少而已,史书上记载的李从珂应该当皇帝的典故很多,但是大多是一些神汉或者相面者说出的话,虽然在史书上言之凿凿,但是可信度并不高。

除了上面的几件事,李从珂还干过一件比较大胆的事情,那就是殴打当时李嗣源时期的一代权臣安重诲。

说的是有一次大家都在一块喝酒,但是李从珂喝多了,安重诲也是个武夫,说话啥的也不讲究什么艺术性,结果两个人争吵了起来,随后李从珂酒劲上来了,一拳头打在了安重诲的头上,虽然没有打在肉上,而是打在了头簪上,但是这也让安重诲颜面尽失,于是自此安重诲心里就恨下了他。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恶化了。

随后后来酒醒之后,李从珂亲自给安重诲赔礼道歉,但是两人之间的裂痕已经产生了。要是道歉有用,那还要法律干什么?安重诲根本不理会李从珂的道歉,更不会原谅李从珂。

再加上当时李从厚和李从荣能力一般,年纪也不大,安重诲就为他们谋划开了,安重诲担心,一旦李嗣源死了李从珂会不受控制,可以说,安重诲这样想那是没啥问题的,但是他的做法有点问题。

他以枢密院的名义给李从珂的一个大将叫做杨彦温,安重诲就抓住了李从珂不按时回城这件事,准备做文章(那时候城门的开关都是有时间规定的。)。

那一次李存勖到外面检阅他的战马去了,像平时一样,回来晚了,他像往常一样站在城下,派人对城上喊,让开城门。

但是这一次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出来军队迎接他,而出蹦出来了一个叫杨彦温的家伙。

这家伙站在城楼上对李从珂喊道:“大帅,你进不来了,刚刚枢密院传信,让你回京一趟,你还是赶紧回京吧。”

李从珂一听,知道这是要闹事了,急忙派人给李嗣源传信,说是发生了兵变!但是其实这是兵变吗?很明显不是,这完全是枢密院主导下的一次阴谋,而杨彦温也仅仅是一个可以随时丢弃的棋子而已。

随后李嗣源让李从珂先回洛阳,而他派大军征讨杨彦温,在征讨大军出发之前,他就觉得这是有蹊跷,于是就吩咐带兵的大将道:“把那个杨彦温给我活着带回来,不能杀死他,我要把这件事问清楚。”

但是这事还没完,安重诲还没有达到他的目的,那就是扳倒李从珂。

于是他联合几个大臣,一起给皇帝上书,要求严惩李从珂,罪名就是李从珂丢失了领地,被杨彦温占了地盘。

但是李嗣源很不高兴,说实话他对李从珂还真是不错,他就说道:“当初我还没发达的时候,就是我儿子(李从珂)捡马粪,担石灰养活我,难道现在我当了皇帝,还不能保护自己的儿子了吗?”

李嗣源非常生气,因为他刚想查清真相,但是前线却传来消息,杨彦温死了,死了,竟然死了,他临行前反复叮嘱,一定要活得,但是最终还是死了。这件事的真相已经无从查起,但是只要是他知道这是一个阴谋那就行了。

虽然群臣一再要求严惩李从珂,但是李嗣源心里已经把这当成了一次针对他的儿子的一个阴谋,所以也不管,就是护住李从珂。把李从珂安置在了洛阳的宅院里。

在这里的李从珂,心情也是十分忐忑的,整天就是焚香祷告,念诵佛经,以求自保。可以说过得十分艰难,当然这个艰难主要是从心理来说,因为他不知道李嗣源会怎么收拾他。

这一段时间李从珂算是被冷藏了,后来安重诲死了之后,李从珂的事业迎来了第二春,先被封为左卫大将军,后又进位太尉,到凤翔(今陕西凤翔)任节度使,其后封为潞王。一时间权势风光无二。

可是越是这样,朝中的大臣们就越是担心,因为皇帝是李从厚,而不是这个年长的李从珂,他们都担心,李从珂将来会失去控制,于是在李从厚登基后不久,就开始着手对付李从珂,但是没想到却被李从珂绝地反击,逆袭了一下,最终李从珂称帝,李从厚被毒死。(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