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章 李从厚(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从厚他从心里来说也是想要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几个藩镇,比如李从珂,再比如石敬瑭,这两个人已经是功高震主了,当时李嗣源在,那还没啥,毕竟他们两个一个要叫李嗣源岳丈,一个要叫爹,所以李嗣源不担心他们。可是李从厚不行,他的后唐已经风雨飘摇了。

当初李从厚刚刚即位的时候孟知祥就说到:“李从厚那个小孩啊,年纪小,没主见,软弱可欺,后唐祸乱不远了。”

说完这句话不久,孟知祥就造反了,他在蜀地建立了蜀国,历史上称为后蜀。

虽然孟知祥叛变了,可是这个时候的李从厚根本没啥能力去征讨他,只能任其自由发挥。

有了孟知祥这事,所以李从厚对于藩镇割据那是十分的讨厌,他觉得那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自己撸下去了,所以削藩也成了他的一个目标(这个和明朝的建文帝是不是有点类似,靖难之役!李从厚是建文帝,李从珂相当于燕王朱棣,而且他们用的都是“清君侧”的口号,当时一开始都是处于劣势,造反纯属都放手一搏,死里求生。历史总在不经意间重合)。

削藩的对象,那也很好找,谁厉害,那就找谁,当时最厉害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石敬瑭,另一个就是李从珂,而当时李从珂既然已经决定造反了,立刻就开始联系周边的藩镇,再加上朝中大臣都说李从珂兵少将微,一打就败了,很容易平定,于是李从厚就信了,他准备先拿李从珂开刀。

可是说到让谁去的时候,大家又开始纠结了。很多人都知道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仿佛就李从厚一个人不知道而已,当时他任命了几个人,但是这些人都不愿意去,理由也很简单,这些人害怕万一失败了,咋办?李从厚饶不了他们,李从珂更饶不了他们,那时候就是死路一条,只要不是一条路跟着李从厚走到黑的,基本上没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最终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人物还是交给了我上面提到的西都留守王思同,任命王思同为统帅,召集周边藩镇讨伐李从珂。

王思同一心为国,忠心耿耿,可以说是个好官,也是个好节度使,但是他的领兵才能,的确是不怎么样,只能说很普通,各路节度使一起,虽然名义上他是大领导,总统帅,可是基本上没没人听他的。

不过这么多人攻城,那还是很客观的,就算是各部之间不配合,就凭借着人数就能拿下凤翔。这原本万无一失的事情,最终却是搞的乱七八糟的,王思同溃败。

虽然王思同的联军一度逼迫着李从珂爬上城墙哭诉,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兵变。

在藩镇联合军里面,有一个叫张虔钊的,这个人一边督促着他的部下往前冲,一方面自己一个人在后面,他自己就不往前冲,还想着他的部下卖死命,这让很多人心生不满。

有了不满那就简单了,历史上重来不缺乏投机者,于是又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杨思权,这个家伙和李从珂内外联合,他对李从珂的要求就一句话:“事成之后,希望你能让我干个节度使。”

李从珂那时候已经是四面楚歌,别说是一个节度使,就算是一字并肩王,那也先答应了再说。于是李从珂回复了一个小字条,上面写着:“杨思权可为宁节度使”这就相当于一个承诺了。

杨思权得到了承诺,再攻城的时候,他利用军中的不满情绪鼓动大军反叛,赶走了张虔钊,这一支所谓的节度使联合征讨大军,很大程度上都是投机的产物,都想着建功立业,可是真要是拼命的话,很多人估计还是不愿意的。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张虔钊那边败了,随后其他的藩镇节度使觉得没胜的机会了,于是就开始新一轮的投机,又有不少人投降了李从珂。

一时间原本征讨李从珂的大军,变成了李从珂的大军,很多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柳暗花明又一村,李从珂从之前的必死结局,一下子恢复了过来。

他稍微休整之后,带着大军就跑到了西安,河中等地望风而降,李从珂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之前不跟着李从珂混,那是因为李从珂地盘小,兵少,没啥前途,现在不一样了。李从珂已经发展壮大了,具备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了,而且他们这些节度使也相信李从珂的能力,一定能击败柔柔弱弱的李从厚。

而李从厚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他就震惊了,他不知道怎么办,而那些原先劝他打李从珂的那些人,现在也都蔫了,一句话一个点子也想不出来了。

无奈之下,李从厚只能和他的大臣商量着投降李从珂,李从厚当时是这么说的:“我年幼即位,把政事都托付给了你们,我和我的哥哥之间关系不错,但是你们却说他有二心,让我讨伐,现在打了败仗了,我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们和我一起去迎接我哥哥,让他当皇帝,然后我还回我的藩镇去。”

李从厚要是真的主动禅位,我觉得这也算是一条出路。可是他最终没有搞成,他的手下有一个人叫做康义诚,虽然这家伙叫做康义诚,可是他却是不讲义气也不讲诚信。

他知道只要是李从厚投降了,那么他也没啥搞头了,而且他知道自己和李从珂的关系不太好,就算是能够保住性命,那也没啥机会在政治上翻身了。于是他准备干一桩大买卖,把李从厚卖了!

什么样的李从厚最值钱,那自然是和李从珂对立的李从厚最值钱,所以他不能让李从厚投降李从珂,应该是让他去投降李从珂,这样一来他能在李从珂哪里卖个好,还能继续升官发财。

于是他就跟李从厚说,他愿意带着禁军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李从厚很激动,在加上李从厚的确是对康义诚有那么一点的幻想,于是就让他带着禁军征讨李从珂。

不过康义诚虽然是带着大军去投降的,可是他的那些部下们不知道啊,他们以为康义诚真的是带着他们去打仗,那会李从珂风头正劲,谁打得过,于是纷纷逃命,或者直接投奔了李从珂。

等到康义诚见到了李从珂的大军的时候,他身边还剩下几十号人,这几十号人有个啥用,再加上李从珂对康义诚本身就没啥好感,虽然当时没杀他,但是后来李从珂登基没多久就下令杀死了康义诚,他也算是罪有因得。

我们在这里还要再说一个人,那就是王思同。

王思同后来也被李从珂俘获了,原本李从珂的意思是杀掉他,但是王思同一段话却让李从珂肃然起敬,夸他是个忠臣,准备重用,不准备杀了。

但是王思同的存在,让很多原本和王思同一个级别的节度使们很不高兴,如果王思同是个忠臣,那么他们这些一开始就投靠了李从珂的人是什么,所以他们必须杀掉王思同,不然的话,他们还有什么面目活着。

他们知道李从珂是不可能杀死王思同的,于是就趁着李从珂喝醉了酒,趁机把王思同杀死了。等到李从珂醒了,知道王思同已经被杀死的时候,已经晚了,虽然他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了。

李从厚听说康义诚也投降了之后,彻底的心灰意冷了,他知道自己已经买没有机会了,说一句众叛亲离也不为过,他离开洛阳逃亡的时候身边还剩下五十个骑兵,什么文武百官之类的都排队等着迎接李从珂呢。

李从厚一路往北面跑,在半路上见到了石敬瑭,李从厚很激动,这是自己姐夫啊,那肯定是帮自己的,但是他忘了之前他还想要削藩来着。

一开始石敬瑭的确是想要挟持李从厚,然后自己发兵对抗了李从珂,但是他的部下却劝他说:“唐朝的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时候皇帝身边还有很多官员,还有威望,可是这个皇帝身边除了五十个骑兵,就啥也没了,要他啥用!”

石敬瑭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就再也不管他的这个妹夫了,石敬瑭的部下还派人将李从厚随行的数十名骑兵全部杀死了,只放走了李从厚一个人,让他自生自灭,而石敬瑭继续往南走,他要进入洛阳“朝拜”新的皇帝。

我们再说李从厚,他一路逃奔,虽然沿途的官员和驿站对他还有供应,但是已经很懈怠了。他也不是皇帝了。太后已经下令让他退位为鄂王,让李从珂当皇帝。

而进入洛阳的李从珂发现自己的长子李重吉竟然被李从厚杀死了,他很生气,也很伤心,再加上,李从厚的表现的确是不太好,于是李从珂下令驿馆用毒酒毒死李从厚。

这个李从厚这会不傻了,他知道酒杯里是毒酒,他就是不喝,但是他不明白,要是想要你死,千万种方法,怎么会局限于毒酒了。

结果李从厚在和李从珂派出的人员的争执中被勒死。

李从厚落得这个下场,并不是他自己作孽,而是生不逢时,不管咋说也算是个悲剧人物吧。(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