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闯海南 第十九章(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泓伯苦笑了一下,说:“不管大鱼小鱼都要吃虾米,没有虾米都要饿死。”

毕志磊看了杜泓伯一眼,再没有说话,又问欧阳莉雪:“铺面找得怎样了?”

“南宝路有一家铺面,合同再有十多天就到期了,转让费要两万块钱。”

大家都不说话了,尽管毕志磊、丁东国、夏侯博有了工作,都是刚刚上班,还没有开工资,就是开了工资,还要维持这些人的生活费用,去哪里弄两万块钱。

“实在不行就跟李老板借,两万块钱在他们手里就像咱们口袋里的两毛钱。”王杰超说。

毕志磊摇了下头,说:“不能再朝人家张嘴了,人家已经为咱们捐助了那么多钱。”

“没有钱就是找到铺面也没有办法,白费力气。”王杰超说。

“你的信息中介有眉目没有?”毕志磊又问王杰超。

“我看到一栋空楼,好像没有卖出去。明天再想办法搞到第一手资料,弄清楚再说。”

吃饭的时候,夏侯博一直不说话,偶尔还叹口气,丁东国就问:“你有啥不高兴的,成天唉声叹气?”

夏侯博还是没有说话。

“夏侯博,不就是研究生当了保安,这在海南算什么。你看人家欧阳,也是研究生,这阵正准备开饭馆当老板娘哩。咱这阵是卧薪尝胆,谁敢说你十年以后还是保安,说不定成了大老板。”王杰超也劝说夏侯博。

五六天过去了,杜泓伯应聘的那家公司还没有来电话,他知道自己又没戏了。白天不能回住宿的地方,一整天都在大街上流浪。吃饭的问题有毕志磊和丁东国的工资,渴了有酒店洗手间的自来水,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了。跑累的时候就到东湖三角池,在屁股下垫上一张报纸坐在椰子树下,脊背靠着树干,望着头顶的椰子果,一边构思未来,一边等待人家下班了回到住处,没有一点心思写作。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写作确实不是穷人的事情,起码要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像这样天天为吃喝住宿发愁,根本激发不出一点写作的激情。

这天晚上,他一回到公司,担任保安的夏侯博就把一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片递给他,说:“一位姓张的小姐打来的,她让你给她回个电话。”

杜泓伯惊奇了,他在海南人生地不熟,除了认识毕志磊他们几个,再就是邢国强一家人,怎么会有一个姓张的小姐主动给他打电话?

杜泓伯还是给张小姐打了电话。对方问他吃饭了没有?他说正准备和朋友出去吃饭。对方说你就不要和朋友出去吃饭了,我请你吃饭,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杜泓伯说我现在在机场路的南港大厦。对方说你到南宝路的老四川饭馆,离你那里只有两三百米。杜泓伯说我不认识你呀,你怎么请一个不认识的人吃饭?对方说见面后就认识了,其实我们是见过面的,只是你没有注意我罢了。

在老四川饭馆,张小姐点了四样很不错的菜,说:“你脸色很不好,这几样菜都是高蛋白,你营养一下。我估计你还没有找到工作,但你应该找到工作。”

杜泓伯看着张小姐,确实觉得面熟,但又不知道在哪里见过,就问:“你在哪里和我认识的?”

“那天咱们在一家公司应聘编辑,我就排在你前边,你填表的时候我就在你身边。你是我很尊敬的作家,你的《车帮》、《医道》、《浪滩的女人》我都看过。但是,我被聘用了,你却被淘汰了。要是按实力来说,那天所有应聘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但是,你不会推销自己。在海南,一切都是商品,包括创造了商品的人。只有善于包装自己、宣传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创造获得最大价值。”张小姐滔滔不绝对给杜泓伯说着。

杜泓伯赶忙给张小姐的茶杯里续上茶,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我看了你的登记表,你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却只写了《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三个杂志。这些杂志的档次只有文学圈子里的人知道,圈子外的人很难分清《新华文摘》和《孝感文艺》的区别……”(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