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回 跃上心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这个时候,娥儿家的二娃子贾观亮也已经有孩子了。这亮娃是前年结婚的,媳妇叫良儿,就是环儿家的小女儿。良儿虽然和亮娃同岁,都是属牛的,可不在同一个村,良儿在柳湾,亮娃在清溪,良儿又没有念过高中;所以,从小可以说不怎么认识,也没有机会成为同学或者校友。那两人到底是怎么结的婚呢?

说起亮娃和良儿的姻缘,这话可就长了。亮娃高中毕业时没考上大学,连高考预考分数都离线差许多,于是,就回家务了农。亮娃不像他哥月娃那样手脚勤、会巴结人,用庄户人的话说就是稍微死巴些,说好听一点甚至还有一点傲气。至于傲气的资本嘛,可能是,一来他爹来娃号称小能人,屋里光景闹得还可以;二来他哥月娃在村里时是民兵头头,后来参军又转业到省城工作;还有一点,就是这亮娃有点像他爹,心窍灵,学啥干啥都比别人快。

自从娥儿小妹妹燕子帮环儿介绍到改嫁到绛州后,这环儿和娥儿的关系也就更近了一步。那个时候,也就是刚娃和环儿闹离婚的那段时间,娥儿常走环儿家去,老见良儿。良儿说呀是环儿的二女子,可其实在她上头,环儿还生过一个,只是没管住,生下几个月就殁了,所以,良儿和她姐姐芳儿岁数差得比较多。也许是随了环儿的缘故,这良儿长得好看,白白净的,脾气也好。虽说爹妈闹离婚,在村里多有议论,可哥哥在平阳工作,姐姐也在县城教学,屋里条件不歪,也是娥儿早就看上的。

起初,娥儿半开玩笑地提了这个事,良儿爷爷奶奶倒是透愿意,只是娥儿丈夫来娃不大乐意,嫌人家爹妈离了,环儿也改嫁了,将来儿子指望不上丈母娘,甚至嫌刚娃在村里名声不好。临了,还是娥儿做通了丈夫的工作,这才正式请媒人提亲订了婚。对于这两个娃儿的事,环儿就甭提多高兴了,说是把女儿给娥儿家,她一百个放心,还要给女儿买一台洗衣机。娥儿不让。可环儿坚持要买,说是自己在绛州给人家引娃挣下得,不花后夫老席的钱。

两个娃儿典礼的时候,柳湾刘家的意思是建娃和芳儿都没在村里过事,良儿的典礼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可以说是大摆酒席,几乎全村各家各户都来了代表,酒菜档次也不低。刚娃从平阳回来了,环儿也从绛州赶来了。这时候村里过事,请王八(唢呐)班子的少了,刘家就使了两班子洋鼓,统一着装,洋号洋鼓吹吹打打的,可热闹了。刘家说是嫁女儿,可事儿办得不比娶媳妇小。娥儿这一头儿是娶媳妇嘛,那没说的,肯定是正儿八经过一场事,更何况大娃子在省城,屋里还指望二娃子呢。只是新房安在东厦,亮娃有些个意见,可按照柿子湾一带的风俗,老大才能住主房,也就是和爹妈住北厦呢,结果,亮娃还是从了爹妈的安排。

年轻人说快也快,这不,婚后一年就生下个小子。娥儿夫妻俩可开心了,又是别草,又是过三日、过满月的,张罗了张罗。在北方家里面,不说是大男子主义嘛,反正多数都是女人做家务。老婆汉子都下地干活,可从地里回来,做饭、洗衣裳、打扫卫生什么的多半都是女人的事,男人多数是不管的。这良儿在姊妹三个里面排最末,且比她姐芳儿小得多,虽然说经过爹妈离婚这档子事,比以前能吃苦了;可公公来娃对家里要求高点,什么都要井井有条的,不过,有婆婆娥儿搭手,里里外外的,包括照护娃儿什么的,还算过得去。

可就在娃儿刚过满月的时候,娥儿娘家爹却病了,而且病得很重,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娥儿是她爹的大女儿,燕子又远在绛州,没办法,她只得走柳湾伺候去了。婆婆不在,良儿又要照护孩子,又要做饭、洗衣服、打算卫生什么的,怕照顾不过来,良儿就自作主张把她妈环儿从绛州喊来了。

环儿和娥儿同岁,只比娥儿大几个月,可人家是个美人胚子,原来在柳湾刘家时条件就好,改嫁绛州后又在城里头,所以,看上去可要比娥儿年轻好几岁呢。环儿虽然说地里活不行,可家务活可是一顶一的,再加上心儿又细,来到女儿婆家之后,可以说,屋里方方面面都拾掇得格外的好。

对于这一点,来娃可开心了,在亲家母跟前还多有殷勤,倒个喝的,叫歇歇什么的,人前人后都夸亲家母的好儿,甚而至于还免不了在环儿面前发发牢骚,说两句娥儿的不是,什么心粗啦直来直去的不会说软话什么的。但环儿也不呆,每每遇到这种时候,都笑而不语,从不接亲家公的话茬,更不会顺着讲娥儿的不足。至于娥儿听说了这些个之后会如何想,这就暂且不得而知了。

话分两头说。且说这天恩娃回来得早,还不到饭时,就和爹妈闲聊起来:“爹,额今儿个听到一个消息。”“啥消息?”“说咱稷王山有铜矿,飞机老在那里转,可能要开采了。”“嘿嘿,这事老早就听说了,啥时候开采也没个确切的说法。”

“哎,要是开矿的话,倒是一个商机。”“哪有那么容易的呢,要开的话,老早就开了。”“这也难说。爹,要真开采的话,你看咱是不是做点准备?”“嘿嘿,你这娃,公家开矿哩,你准备啥呢?”恩娃妈不解地问道。“嘿嘿,做个生意啥的。”

“哈哈,知道操心了嘛。”恩娃爷爷插话道。“额老了,也该他操心了。两个娃儿呢,也够他忙活的了。”恩娃爹笑着对儿子说。“关键得爹妈支持才行。”“嘿嘿,知道你啥意思,八字还不见一撇呢,就瞎费心。”“嘿嘿。”

此后,恩娃天天买报纸、看电视新闻,关注这方面的消息,还让老婆给远在省城的大舅子写信,打听稷王山开矿的事儿。时间就这样在期盼中一天天过着,可一点动静都看不出来。

也是在这个档口,清平传来一个好消息。原来清平村这几年也开始缺水了,老井都陆续干枯了。情急之下,四处筹钱,请来了钻井队,经过一番勘测、选位之后,便钻了起来。十几天后终于出水了,可一尝是苦水,至多洗洗衣物、浇浇地而已。于是,又一番勘测、选位,紧锣密鼓地又钻了起来。十几天后,又出水了。你猜怎么着?打出了温泉,而且水量还不小。温泉是好事,可还是不能喝。只得打第三眼深井,这才出了甜水(柿子湾一带称没味道的都带个甜字,比如甜汤就是指什么都不放的面汤,甜饭也是指不放盐的煮面条等)。

清平打出了温泉,这个消息不胫而走。随之,方圆多少里内的大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矿业企业前来洽谈,想在清平温泉这儿建个职工疗养院。

这天,汾湾县委开会。常委都到了,县委办公室、县农林局、水利局、土地局、工商局、环保局、财政局的也到了,清溪镇的书记和镇长也参加了。

书记:今天,专题研究一下汾南的经济发展问题。……汾南一带很早就是农耕区,可近些年干旱、地下水下降,农业不行了。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地窖、水池、退坡还林等等,但生态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眼下老百姓的生活很困苦呀,靠外出打工、做小生意过活。

县长附和道:这确实是个问题。

书记接着说:稷王山发现了大型铜矿,可什么时候开采,得上级决策,远水解不了近渴。最近,有个好事,大家可能都听说了,清平打出了一眼温泉。检测了一下,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含量还不错,对这个皮肤病、关节炎、腰酸腿疼都有好处。额看呀,这是一个机遇,能不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带动一方经济,让老百姓日子好过一点。那个啥,先说说你们清溪有什么打算。然后,大家再议一议。

于是,清溪镇的书记、镇长先介绍了一下清平温泉的情况,谈了谈他们的初步打算。概括的讲,就是想划一块地,搞一个温泉疗养中心。

农林局局长说:赞成清溪镇的计划。

土地局局长说:农村土地是集体性质的,现在上面对耕地抓得紧,查得也很严。要搞温泉疗养中心得立项报批,还得用复垦来弥补耕地。

环保局局长说:搞疗养中心是个好主意,但得处理好污水问题,变废为宝,还也可以灌溉。

卫生局局长说:结合疗养,甚至都可以让医院在那里设个皮肤科诊所什么的。

财政局局长说:县里财政紧张,温泉疗养中心项目建设资金得按多元化投资模式运作。

县长发话说:额看可以组织一个班子做这个事。额觉得,一个,规模不宜大,视情况分期建设。这二一个嘛,就是污水处理措施要跟上去,水要综合利用。第三,就是以此为契机,推动这一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增收。最后一个,建设资金多元化筹措,疗养中心按新的经营模式运行。

书记最后说:土地手续照办,环保也要重视。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要先动起来。刚才,县长讲的几条很重要,额完全赞同。组织一个班子,论证、规划一下,把这个项目搞起来。

就这样,清平村的温泉疗养项目开始筹备了。经过上上下下几番讨论,计划分期建一个以疗养、休闲为主题的具有乡村风格的疗养中心。得知这个消息,清平村的可开心,他们因此也看到了致富的机会,人来客往的多了,自然就有了商机。(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