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七章 祸不单行(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孙无忌说着说着,便站了起来,举起酒杯,对李治道,“哼,就算我不说,迟早你们也会知道。”长孙无忌说的有些怅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却无能无力。”

李治微微发愣,他不住的摇着头,“不,不可能的。一定是你在骗我!不可能的!”

长孙无忌笑着摔碎了酒杯,“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说的慷慨激昂,似乎只恨他自己没有早些知道消息。

“为,为什么?”李治的眼眶说着,便有些微红,他不愿意接受舅舅刚刚的话。可是,心中有些预感,那就是真的。而且,已经发生了,成了既定的事实。

“你知道唐洹是什么人吗?”长孙无忌说着啧啧舌。“他是齐王的人!他是齐王李元吉的人!”长孙无忌说着笑着眼角流着泪,“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因为这个理由就杀了他,”长孙无忌心中十分怨愤,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他也无可挽回。

李治瞪大了双眸,齐王?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长孙无忌说着,跌坐在凳子上,颓然的说道,“其实,当初唐洹名义上是皇上的眼线,只有上官仪知道,他其实真的是齐王的部下。在此次平乱之中,找出了当年的名册,唐洹已被证实,当初他是假意投诚帮秦王监视太子,实则是齐王监视太子与秦王的眼线。”

李治听着听着,觉得有些发蒙,怎么他又帮父皇,又帮李建成?到底这一切是怎么样的故事?

长孙无忌拧着眉,对李治道,“婉君的母亲是护国公公孙锆的女儿公孙夕颜,而唐洹那时名义上是太子的门下,却暗中帮助秦王搜集公孙锆恶行的证据,并帮助钟离家族平反。钟离桑榆与桑菁便是钟离家族仅存的后人。”长孙无忌说着说着,便有些黯然神伤,“唐洹在赴任的路上,途径博山寺,公孙夕颜难产而忘,留下孤女婉君。皇上继位之后,唐洹因为平乱有功被封为正五品侍录。其实,唐洹真正的身份便被上官仪隐藏了起来。这其中有他与唐洹的同门之情,有他与桑榆的不渝之情。”

李治渐渐懂了,此次事发,将多年之前的秘密全部牵扯了出来。父皇以为此次叛乱,之前太子建成以及齐王的旧部皆有参与,而唐洹亦是其中......

李治沉默了,长孙无忌没有想到,自己的侄子会这样的冷静,会这样的沉默。他的沉默代表着什么?是对他父皇决断的无声反抗,还是默认?难道在他心中,也认定唐洹是一个叛臣吗?

李治低着眉,缓缓道。“这件事,不要让她知道。”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清醒了不少,虽然有些后悔自己没有沉住气,但是好在太子似乎还算冷静。他希望,告诉上官仪时,他也能这般冷静就好了。不是他不告诉上官仪,只是他怕上官仪心寒。如今经历了这番风雨,若是他或是上官仪弃官而去,恐怕......

长孙无忌迈着有些沉重的步子,走到自己的书房,将一个金丝楠木的盒子取了出来,他将其放在李治的面前。

李治微楞,“这是什么?”

“打开看看。”长孙无忌一直以来没有下定决心,如今,他终于狠下心。如果天下还有人能够保护婉君,那便是太子,未来的帝王。因为她的身世注定她将背负常人难以想象的负担,一旦被冠上逆臣之女,他无法想象,未来她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对于公孙夕颜已让他觉得无法弥补,他不能再让她的女儿出事。

微微打开盒子,露出一管晶莹剔透,玉质温润的紫玉箫。

“这是当初父皇丢掉的紫玉箫?”李治微微道,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在长孙无忌的府中。他没有记错的话,当初那管紫玉箫是被梅花盗偷走了。

“这是百里无情拿给我的,”长孙无忌没有想要隐瞒,其实他早就获得了这管玉箫,但是他不想还给皇上。皇上只是因为它名贵,想要珍藏,而他却是想用其缅怀自己最深爱的人。

如今,将这管玉箫交给自己的侄子,便是希望他能够将其送给婉君。

“本来,我是想送给她的母亲的。”长孙无忌的语气中有些枉然,“但是没有送出去,她便离开了。如今,便有你,送给她的女儿吧!”

李治颤抖着握着质地温厚的玉箫,心中感慨万千,只是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婉君了。

太子的沉默让长孙无忌意外又担忧,却听他默默的说道,“百里无情离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长孙无忌低沉的说道。“他本就不属于这个地方,”当初,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自己从重重围困之中救出,便道明只是为了报当初的恩情,但是李世民对他的伤害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一直以来,他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个好皇上,因为在他的治理之下,天下大安,百姓安居乐业,轻徭薄赋,生活安乐。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好人。

一直以来,百里无情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好皇帝,便可以原谅他杀戮的罪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是他想要的不是那些。

终于,他想明白了,也选择好了。

“但是,离开也不代表彻底的离开。”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就像他从未看错过......

李治凝视着渐渐沉默的舅舅,他终于理解了舅舅心中的痛苦与担当。从千崇殿开始,他便觉得有些奇怪,如今终于真相大白。

......

凌虚阁又到了满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时候,不知有多久,他们没有这样单独坐在一起品茶聊天了。

微风徐来,水波不兴。望着已经修葺一新的澄心堂,婉君不知该欣慰,还是怅然,若是她活着能看见这些,该有多好。

李治的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将这件东西给她。

“这是你的母亲一直想要的东西,”将眼前的楠木盒推向婉君,眼前的人微微一怔,低下头望着眼前十分精致的楠木盒,她记得从未与太子谈起过自己的母亲,事实上她也没有见过。

“我似乎从未与您聊起过我的母亲。”

“但是我的舅舅认识她。”李治回答的十分淡然,将眼前的楠木盒缓缓打开,婉君惊异于眼前的东西,如果没有看错,这是汉代的玉箫。

婉君摇摇头,“这太珍贵了。”

“这本就是要给你的。”李治缓缓道,心中想着昨日舅舅说的,若不是父皇横刀夺爱,这管玉箫恐怕早就已经送给婉君了。也不会有他今日多此一举。

婉君见李治如此坚持,只得道,“我又不会吹箫,岂不是浪费了如此好的玉箫。”

“你天资聪慧,想必净得你母亲的真传。”太子淡淡一笑,倒是婉君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李治看得出,她是喜欢这管玉箫的,否则她也不会爱不释手。

婉君心中念着刚刚太子一直说的话,母亲,一直以来,将她带大的人是桑榆姑姑,其次对她关怀备至的便是她的父亲。并州一别,他们已经有两三年没有见了。其实,她可以每年回家一趟,只是因着宫内的琐事,每到可以回家之时都耽搁了。想到这里,婉君对李治道,“或许,今年我是否可以回家一趟?”

李治忽而听到婉君想要回家,心不由的揪了起来,脑海中飞快的转着道,“宫内的事情这样多,恐怕你想回去也不行。”

婉君听到他这样说,不免有些失望。看到婉君失望的神情,李治心中有些痛惜,若是她知道了真相,会怎样?

婉君坚强的道,“听说,他要大婚了。”

太子微征,他自是清楚婉君指的是谁。因为此次长风战功赫赫,皇上自然对其青睐有加,再加上宫内长安城内云雾未散,需要添些喜庆,因而父皇便让长风尽快与郑忆慈完婚。

“若是你不开心,可以与我说。”其实他与婉君都清楚,他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他能做到的便是与她分担心中的苦与甜。若是可以,他希望她能够嫁给长风,至少那样她是幸福的。

如今,东漓王被贬,她作为指婚给东漓王的侧妃,朝中王亲贵胄肯定都会避免惹那样的麻烦。可是,若是她真的在宫内服役直到二十五岁,那时,女子最好的年华早已逝去。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悲悯。

其实,他能想到能够帮他的只有长孙无忌,但是他将紫玉箫交给了自己,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上官仪肯定不愿意婉君与长风在一起,不然也就不会偷偷去找婉君谈话了,除此之外,他想不到还有谁能够改变父皇的决定。

长孙......云溪?

太子忽而眼中放出了光亮,之前自己与父皇的事情,便是由云溪去劝说父皇,才得以柳暗花明。无论父皇多么希望她能够留在宫内,最后还是依照了她的意愿,让其回昭陵为母后守陵。

想到这里,李治不禁又恢复了一丝希望。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