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舍寿元避劫尸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茅山老道这句话说得突兀,这会儿的表现也十分反常。这老道活了一百多岁,读经诵典,养气修身,与寻常人就有不同,一举一动都带着一股子仙风道骨的意境,与人相处时也表现得十分谦和,无论是灵渊还是龙虎真人,甚至中原皇帝和萧太后,对他都很是尊重,着实敬仰。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一定是相互而对等的。茅山老道能赢得那么多人敬仰,就与他自己的礼数分不开。像是今天这等情况,灵渊登门造访,主动向他行礼,老道不说还礼,至少会起身相迎,寒暄几句,全了这长辈对晚辈的礼数才对;而他这会儿盘坐不起,也不接灵渊问好的话语,直接没头没脑来一句“你终于来了”,就听得灵渊愣神,直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对。

茅山老道却是不说闲话,只看向姜映明那亲卫,吩咐他留在此间做个见证,就转头看向灵渊,轻声道:“今天果靠当天种,现世报不等来生。‘青阳已过,红阳已尽,今三期白阳来到,恶劫齐降。’老道苟活百载,早年间贪念作祟,种下恶因,自食恶果。就在今日,只在今时,老道决意提前十年尸解,避过恶劫,只求用这条性命,还此生的冤孽。”

此言既出,就听得灵渊和那亲卫都是浑身一震,就听得灵渊急切开口,道:“道长,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恶劫’,什么‘尸解’?您是不是遇上了虚皇师尊,听他说了什么话语?”便是茅山老道这话说得很有些不详意味,个中自有很多灵渊无法理解的东西,只听着他似乎打算自我了断,便叫他以为是虚皇对茅山老道懂了什么手脚,把他的脑子给搅乱了。

然而茅山老道表情淡定,一派清静无为,无忧无怖模样,眼中神光亦是清澈明晰,就不像是被人摄去了心神,神志本身还处于自我的掌控之下。便听他轻叹一声,道:“多说无益,事到临头自明。归根到底,姜映明还是错了。苦海滔滔,迷人不醒。‘将天心比人心俱是一理,天生他人杀他结下仇冤。但等那末劫年来把帐讨,六万年冤孽债一笔钩完……’”

最后念出一句莫名其妙的经文,茅山老道便顿时不再动弹,隐约间似乎有什么似是而非的东西从他的身体中离开,散入周遭的虚空之中,不可复见。等灵渊惊觉变化,扑上前去的时候,就发现这老道已然气绝身亡,百脉停歇,死得不能再死,便真在三言两语之间,尸解归天了。

这等莫名变化,直叫灵渊和那亲卫都是一时猝不及防,便都是呆愣原地,脑海中一片空无,着实是受到了莫大的惊吓,一时间回不过神来。以灵渊来看,茅山老道虽是百岁高龄,可其身体健硕,气血旺盛,再活个十年八载完全没有问题;而老道精通先贤经典,清静无为,照理说心态也要比一般人好上不少,原不是想不开要自我了断的人物。

而对那亲卫来说,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便直如天塌地陷一般,令他无法接受。不管茅山老道说的“恶劫”是什么,反正他的灭顶之灾就在方才那一瞬间降临,便是中原四位使节,早些时候失踪了三位,剩下这个更是清清楚楚地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便是他的失职,日后自百口莫辩。毕竟谁又会相信,身为当世“天师”,甚至有希望册封“仙人”的茅山老道,会自我了断呢?

死的如果是寻常人,甚至是寻常的朝廷大员,影响都不会像茅山老道这般惊人。便是他一方面是朝廷出使镔铁之国的使节,一方面也是茅山一脉的天师;这会儿他莫名死在镔铁之国,朝廷和茅山一脉都不会随便善罢甘休,此事必将有一个结果,才能给茅山上下,乃至于普天下众多信徒一个交代。

到这会儿还是灵渊回神更快,也是他这一年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承受的事情,心智已经锻炼得着实坚韧,便是伸手搭上茅山老道已经开始冷却的脉门,自将一股真气从劳宫穴透入他的大陵穴处,趁着老道刚刚断气,热血尚未凝结堵塞经脉,一路顺着手厥阴心包经涌入老道体内,随即便走周身十二正经,希望能够弄清楚茅山老道的死因。

要是一个内家高人决意自尽,自断经脉原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在一瞬间就能了断自己的性命不说,也不会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涉。然而茅山老道并没有修炼过武功,不可能心念一动就把自己弄死,既然他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便应该是中了什么奇怪的毒药,或是他自己服下,或是受别人胁迫,总会留下什么痕迹。

然而真气投入茅山老道体内,灵渊却丝毫不曾发觉他十二正经的异常,便是一切药物入体,总要作用于五脏六腑,反馈于十二正经,自该有特意表现,能够被人察觉;灵渊虽然对医理一窍不通,别说比胡大夫那样生死人肉白骨的神医,就是比寻常的内家高人也有不如,却也不至于彻底发现不了异状,多少总该感觉到什么异常才对。

直到此时,那亲卫才稳住了心神,慑服了百念,见灵渊这般动作,便是一时叹气摇头,道:“不用白费内力了,天师是凭着自己的心念舍了性命,原非是内伤或是中毒一类。他虽不曾修炼内功在身,却精通诸多道门手段,决意之下,生死都在一念之间……唉!现如今将军下落不明,天师竟死在馆驿之中,我便不得不禀明朝廷和萧太后,请两方做个定夺才好……灵渊公子,请你先离开馆驿,免得惹祸上身……”

暗暗佩服这亲卫果然是个人物,在这等情况下还能保持镇定而为自己着想,灵渊便也松开了茅山老道的尸身,只叹道:“虽不知道长为何会自我了断,可这事儿就只有你我亲眼瞧见。若是我这会儿走了,徒留你空口无凭,只怕还有不少麻烦。我因机缘巧合,与萧太后着实有些缘分,或许留在这里,可以与她说得清楚些。”

亲卫摇摇头,道:“萧太后那边自然是一大关,可要紧的还是如何对朝廷交代。公子并无官职在身,此间原不是公子该来之处,若是将你也牵连其中,便不单帮不上忙,也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攻讦将军声誉,得不偿失。这一次三元大会,很有些古怪之处,待得将军回转,此事才有转机。快走吧,这事儿瞒不住的!”

说着话,这亲卫便是拉着灵渊除了茅山老道的客房,小心将门关好后催促灵渊离开。灵渊只听他先前那一番话语,就知道他不单是为自己着想,更是为姜映明再做考虑,便知道他真是姜映明亲信之人,自然不会有错,这才点了点头,不引人注意地离开了馆驿。

出的大门,冷风一吹,灵渊才稍稍感觉到世界的真实,才从那宛如做梦一样,情感都快麻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时只觉得悲切之意涌上心头,怎么都想不到茅山老道会死在自己的眼前,自想起先前与他几番相见的场景,只觉得自己虽不曾与这位老道长有过太多接触,却也着实被他老神仙一般的风范所感染,只觉得此人白日飞升在即,绝想不到他会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摆在自己面前。

要是说起来,灵渊面对过的死别也不能算少,便是桃源乡那数千乡邻的骸骨,现如今还试试重现在他的梦中,叫他悲切;然而乡邻们始终早早遇难,灵渊对他们并没有太多记忆,要真说身边人离开人世,茅山老道便还是头一个,就叫他着实有些接受不了,情绪也是十分低落而消沉。

而且茅山老道的死,着实是十分蹊跷,究竟是怎样的“恶劫”,才能叫这神仙一般的人物宁愿自我了断逃避,也不敢面对分毫呢?要晓得他这样的道家高人,养气高深,可谓天塌不惊,地陷不摇,又是寿元悠久,早该将生死置之度外。虽说茅山老道尚未举霞飞升,还是世间凡人,多少还有些七情六欲缠身,却也不至于做出这种选择才对。

茅山老道连死都不怕,却要以死避劫,岂不是他口中那一场“恶劫”,比死都要恐怖?

而除此之外,还有更让灵渊在意的东西,便是茅山老道死前曾念出几句经文,听起来很像是有关无生老母的那一篇,特别是涉及“青阳”、“红阳”的话语,灵渊之前似乎在皇帝驾崩时候,罗鞍写回来的书信中瞧见过些许。只是他当时不过是借着搀扶龙虎真人,瞥见一眼,瞧得并不真灼,记得也不太清楚,这会儿回忆起来,就有些似是而非,叫他留意。

至于后面的“天生他人杀他”一句,则是隐约勾起了灵渊脑海中的某些记忆,只叫他莫名其妙地想起来另一句经文,似乎是“不杀生咱不把他的债欠”之类,能与茅山老道死前最后这句勾连,便愈发叫他觉得糊涂,千头万绪离理不出一个要点,只确定茅山老道自不是好端端想死,说不定他尸解便与姜映明等人消失有关。

正想着,灵渊忽然抬起头来,便只见迎面有两名僧人,大步朝自己走来。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