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六十三章谜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平拉着父亲的手在院子里站着说话。

一年之久没有见到父亲,他有很多话想问,“爹,这么多天你都去了哪里啦?”

“爹去完成了一件大事,等你长大了,会给你说的!”

“是和我娘有关的事吗?”

“是啊!现在都处理好了,都明明白白的啦!”

“那我和你就能回老家了?我也很想爷爷奶奶了!”

“是啊!我也想快点去接你回去见爷爷奶奶了”

“快点?不是今天就走吗?”

“康平,爹还没想好,今天应不应该接你走呢?”

“为啥啊?你还有别的事情要办吗?”

“是爹的一个朋友被抓进了监狱,随时有生命危险,爹想去救他!”

“啊!这么说,你今天不是来接我的?那你来干啥的?”康平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怒气凝结于眉间。

“爹是来看你的呀!傻孩子!”父亲李顺揉了揉康平的后脑勺,“爹也很想你啊!本来我是来接你回去的,不巧的是今天在外面碰到了爹以前的老朋友,他们告诉我,一个以前曾经帮过我的朋友有难,我心里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要去帮忙,不然我心里不会安宁的!所以,现在爹想和你商量一下,到底该怎么办呢?”

康平沉着脸不说话。

李顺问道,“康平,如果你很想念爷爷奶奶,我可以先给你送回河南老家,中吗?”

康平想了想,“那你呢?你还要去帮你的朋友吗?”

“是啊!”李顺肯定地回答。

“那就我一个人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啊?我,还是不去了吧,还不如在这里跟着娘!”康平的这句“娘”说得太顺口了,简直就和说自己的亲娘一样。李顺心里既吃惊又欣慰。

“康平,这个娘对你好吧?”李顺不放心地压低声音问道。

“很好,比对她自己的孩子还好呢!连银法哥和雪花雨点姐姐也都生她的气,她仍旧这样的,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家里白面快没了,娘就做了一锅黄馒头,掀开锅的时候,一圈儿的黄馒头中间围着一个白馒头,这个白馒头就是给我的!”

“啊!这样啊!儿子,那白馒头你吃了?”

“吃了啊!给我做的我咋不吃啊?”康平一脸坦然。

“你呀!真不懂事,以后有好东西要平分,宁愿自己少一份也不能自私,你不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李顺生气了。

“可是娘说了,我病了就该吃点好的!她还偷偷地对我说,我是她最喜欢的孩子呢!”

“真是个善良的人啊!她这样说,其实是怕你觉得生分,孩子都是一样的,何况,哥哥姐姐们都是她亲生的孩子,她其实哪个都喜欢的,以后,你不可以霸道吃独食!知道吗?还有,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报答你的这个娘!”

“报答,我一定会孝顺我娘的!”说完,康平盯着李顺半天,似乎有话想说,但是又引而不发。李顺知道,他想问的是自己的亲娘王兰香。

“你想问你的亲娘啊!我和她虽然再无瓜葛,但她永远还是你的娘,只是,你这个娘太无情了,我最近见过她了,已经给那个老头生了个孩子,也过起了大户人家少奶奶的好日子,最可气的是,她竟然丝毫不说自己的错处!”

李顺打量着萧家这个院子,四四方方又整洁平坦,正午的太阳照下来,这是个生机勃勃的院子。

康平沉默着,若有所思,脸上满是失落,表情里还有怨恨。

李顺看了很不忍心,“她还是关心你的!一直问我你在哪里。”

“那你给她说了吗?”

“没有!她是个不合格的母亲,她不配知道很多,即使告诉了她,她也不可能来看你,她怀里的那个孩子才几个月大”

康平怔怔地看着李顺,小孩子是没有对错的分辨能力的。只是知道自己的娘还在关心自己,就觉得幸福了不少。

“康平,以后你不要再问我关于她的任何事情,我已经和她摊牌了,这辈子再无关系,不过,我不会否认她是你娘,你长大了,要怎么对待她我都不会拿主意!”

大庆在旁边一直默默无声,其实二十出头的他也搞不清这是什么状态。还有,他想,女人这个东西真是危险啊!我将来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啊!想想自己的父母,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厨房里,萧家大嫂烧了一锅开水,儿子银法开始收拾那个兔子,平时,杀死一只兔子也好、杀死一只鸡也好!母亲总要事先做一番低声地祷告,祷告了什么听不太清楚。但是,母亲会对孩子们说,“饭要吃饱,活要干好,大事小事,只做好事。”

李顺又走回屋里去,把自己带来的口袋拎到院子里,拿出里面的布料,对在厨房忙活做饭的萧家大嫂说:“大嫂,你看,我给孩子们扯了一些布料,眼下快过年了,你给孩子做点新衣裳吧!”

大嫂在厨房的烟雾缭绕中向外看去,她笑着说,“好!好着呢!大兄弟,以后别花这个钱,乡间的孩子都不怎么在乎穿的!衣服穿得干净就是好!新不新的没啥!”

雪花和银法都在帮母亲做饭,他们抬起头,眼睛明亮地看着那些花布笑了。尤其是雨点儿,她走过来,拿起一块颜色最鲜亮的布披在自己身上,“我要这块,娘,这些布做了上衣,还可以做条裤子吗?”

每个人都笑了,那一沓厚厚的布料,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做一身新衣服了。

大庆也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风干的牛肉、咸鱼,他打算大显身手做两道菜了。一时间,切菜的,洗菜的,烧火的,蒸馒头的,乱作一团,平时简陋的厨房和空旷的院子此刻显得又拥挤又忙碌,菜和肉的香味不断飘出来,热闹的景象如同过年。

时间过得飞快,冬天的白天更显得飞快,太阳已经在正南方向了。

村里的戏台上一直传来锣鼓和唢呐的声音,此时也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了,估计到了吃饭时间都散场了。银法突然想起自己的送水任务还没完成,匆匆忙忙提了两壶水就往外走。

走到大门口,看到邻居灵芝站在大门口。这个女孩子也有十四岁了。见到十五岁的银法提着水壶出门,于是笑道,“你家里来客了?”

“是啊!我一忙,都把送水的事给忘了!”

灵芝道:“来的是康平的爹?”

“是啊!还有一个康平叫叔的”

“你看!他们这两匹马真威风啊!”灵芝指着门口拴着的两匹黑马。

“这马一看就跑得快,还给我们驮来不少好东西呢?”

灵芝道:“什么好东西?让我瞧瞧呗?”

银法道:“你去瞧瞧吧就知道了,让我娘送给一点!”

说完了这话,两人互相对望了一眼。突然,灵芝微笑的大眼睛扑闪了一下,然后将眼神迅速闪开,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银法对她的表情有些不解。两个人也算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每天都熟悉的很。于是银法笑着说,“灵芝,你吃饭了吗?等下到我家吃饭吧!今天俺家来客人,炒的是肉!”。

“知道,半个庄子都能闻到香味呢!我不去,我认生,没给人家说过话!”

银法道,“你怕害羞啊?那我等下让我娘给你盛一碗肉送来!”

灵芝忙说,“不用不用!我吃过饭了!”说完,满脸通红地走向自己家的院子里。

银法快步走到戏台处,戏子们正围着一起做饭。

他们来村里唱戏,一般是向每户人家收一大碗粮食,玉米小麦都行,因为当地不产水稻,水稻是个稀罕物件,所以他们要不到水稻,除了水稻,大概其他的农作物他们都要的,玉米,小麦,豆子,花生,甚至连高粱米也要。

在戏台上光鲜亮丽的戏子们此时都变成了烟火男女,扮演千金大小姐的女人卸了妆就是个三十多的中年妇女,她站在灶台上用力翻炒一大锅白菜。

那白菜切得可真够粗糙的,比起自己母亲的刀工,真是天壤之别。那锅灶都是临时搭建的,树枝杂草之类的柴火一点着塞进灶膛里,那蓝色的烟雾就从各个砖块之间的缝隙了跑了出来,把灶台上翻炒白菜的“大小姐”熏得眼泪直流。

她挥舞着大锅铲,大喊一声:“五子!拿盐来!”那嗓门也没有戏台上那般的清脆甜美了。

整个戏团里大概有十**个人,两年前日月不好,每家每户都吃不饱饭呢!所以没人想要看戏。即使去到哪个村子里唱戏,光收粮食就收不到,这两年家家户户的粮食多起来了,大部分人家都欢迎戏团来唱唱。冬天太闲了,地里光秃秃地,家里又冷飕飕的,除了晒太阳,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干。

有些人无聊得发慌,开始去赌博;也有人晚上到高先生的家里听说书,晚上听了,白天就靠在墙根,和邻居重复一遍、讨论无数遍;时间就是这样干巴巴地过。

戏团收粮食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都积极地交出来,戏团的管事的拿的是一个大碗,这个碗装满了粮食后,总能装三、四斤小麦,村里的马老太太最是眼尖,“别看它是个碗,可能装呢!那一碗粮食能顶一盆!“而她,也是最难缠的一个,到她家里收粮食总是大娘长、大娘短地拍上半天马屁,还要再听她发半天牢骚才行,有时候她还不舍得给那个碗装满。

还有比这更不好对付的人,远远地一看到收粮食的来了,或者听到在隔壁邻居家里正收粮食呢!就赶紧把大门关上,任你怎么喊就是不理,假装家里没人。好吧!你不交就不交吧!那你就别去看戏呀!实际上不是,大戏还没开演,他家里的人已经最先去占了最好的位置。

所以,戏团的收入很拮据,维持生活也很困难。十几个人要吃饭吧?演员的胭脂水粉得用吧?那脸上画得一层一层的,少了都不成!戏服旧点也没关系,可首饰得戴吧?道具得备齐吧?

银法只能从行动上支持他们,给他们送送热水,唱戏的,都要多喝水,因为嗓子干痒影响唱腔,大戏一旦开始,就得源源不断地供应开水,戏团的人都忙,没人烧啊!再说,柴火从哪里来?井水从谁家提?这些都很麻烦。

考虑到自己的情况,银法能为戏团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他一来,团长就眉开眼笑,“小兄弟!麻烦你了啊!”银法笑着道,“刚送来,没耽误事不?”

“不耽误,不耽误!”团长连忙说。

那个扮演武将的五子一边往锅里撒盐,一边说,“这小兄弟人真好!咱俩交个朋友!”

那个扮演千金大小姐的女人打趣道:“五子,你想干啥,这小兄弟人还小着呢?你家妹子几岁了?”

银法只觉得眼前乱哄哄,连脑子也是乱哄哄,台上台下的他们真是看不清、弄不明。

放下了陶壶,又找了一块厚布搭在上面,这样不会冷的太快。抬起头,正要转身离去,他看见戏台的侧面有两个人在东张西望,仔细一看,就是连日来在村子里转悠的人。

他们长得五大三粗,天天穿着黑色衣服,腰里挂着刀,静悄悄地似乎在找什么人,他们谁都不给说话,也没有人敢靠近他们,和他们说话。(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