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两颗梧桐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陈岩的感慨,孙丽华若有所思地说道:“陈书记果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切想法还是那么……美好……”

孙丽华原本准备想说陈岩想法很幼稚的,不过,话到嘴边,孙丽华又换了词语。

这个年轻的村官虽然有些理想化,毕竟初衷还是好的,还是想为圣水村干点事情,又何必打击他的积极性呢。

对于陈岩说的把桃子推向大城市,孙丽华何尝不想这样。

当初回到农村创业的时候,孙丽华和丈夫真是满腔激情,认为只要努力,目标很快就会达到。他们两个年轻人甚至憧憬着,等到公司发展的一定规模,上市也是可以的啊。

然而,计划真正落实下来,让他们开始真正理解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深刻含义。

可以说,为了干成一点事情,每迈出一小步都要付出艰巨的努力,甚至让人身心俱疲,随时都想退步放弃。

尤其是丈夫走后?,一切的重担都压在了孙丽华身上,让孙丽华更是饱尝创业的艰难百味。

看着意气风发的陈岩,孙丽华很是怀念自己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自己,与眼前的小伙子一样,也是意气风发,感觉天下任我行。

陈岩自然听出了小寡妇的言外之意,笑道:“丽华大姐,你是不是还是认为,我的那些想法都不切实际啊,都是纸上谈兵?

说句很不谦虚的话,我毕竟是学经济的,江东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这个平台也足够大,能够见到一些很有实力企业家。

的上学的时候我一直参与市场调研,也算了解我们国家目前的资本市场,知道资本最想去的地方。

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只有炒房子才能保值,炒房才能致富。

其实,这个说法是非常短视的,也算非常有害的。凡是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非常可怕,一旦这个泡沫破掉,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资本还要冒险往里冲,还要火中取栗呢?从经济学上来说,还是资产荒,资本没有投资的途径。

当前的经济环境,产能严重过剩,资本投资实体根本没有利润,只有脱实就虚投机金融衍生品。

通过市场调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当今的市场不缺少资金,缺少的是能挣钱的项目!

只要有挣钱的项目,资本会自动找上门来。

让我感到自豪的,我们圣水村恰恰就拥有这样的好项目,这是上天赐予圣水村的金饭碗。

生态养老产业,绿色旅游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这些都是将来最有前途的项目,都需要一个优质的天然环境!

只要我们走出去,带着我们的这些优质资源,让资本看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你就不会在怀疑能不能引来资金了。”

孙丽华很耐心地听完了陈岩的长篇大论,禁不住微微点头。不得不说,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果然不一般,起点高也看得远。

稍一沉默,孙丽华试探地问道:“陈书记,按照你的说法,招商引资很容易啊。不过,资本金可不是傻子,仅仅听你介绍一下我们圣水村的情况,他们就愿意拿出真金白银?”

陈岩爽朗地笑道:“资本家绝对不是傻子,他们精明着呢,一个个都是猴精,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过,我手上已经有了两颗梧桐树,只要把这两棵树种下去,绝对能够引得凤凰来,而且是一群凤凰!”

“梧桐树,什么梧桐树?”

孙丽华秀美微蹙,好奇地问道。

陈岩拿起一颗桃子,神秘地说道:“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梧桐树。”

孙丽华疑惑了,不解地问道:“陈书记,这明明是一个桃子啊,怎么成了梧桐树了。”

陈岩诚挚地说道:“丽华大姐,我要谢谢你,代表整个圣水村的村民谢谢你。有了你的这个绿色生态小果园,我不知道要少费多少口舌!

资本家最精明,什么都不用说,也无需什么化验检测,只要让他们尝一口你种的桃子,他们马上就能意识到我们圣水村绝对是一座金矿。”

孙丽华微微点头,好像有点明白了陈岩的意思。

“还有一颗梧桐树啊,又是什么?”

孙丽华问道。

陈岩放下桃核,开门见山地说道:“另外一颗梧桐树,就是圣水泉。

我们祥安县志已经有明文记载,这个是不容置疑的,这个也是我们圣水村将来的一个金名片。

不过,只是非常可惜,时代久远岁月如刀,声名遐迩的圣水泉已经不见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经过千年的沧海桑田,圣水泉虽然已经不见了踪迹,不过,我认为这个这个泉水不应该枯竭消失,或许只是被掩埋在了地下……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圣水泉,让这个千年古泉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等于为圣水村栽下了一棵摇钱树!”

孙丽华沉默了几秒,一双美目凝视着陈岩,悠悠地说道:“陈书记,你也认为圣水泉没有枯竭消失?”

对于这个自信满满的包村干部,孙丽华感觉亲切了许多。

陈岩点点头,自信地说道:“我认为圣水泉没有枯竭,只是由于环境变化被掩埋了起来。如果我们有这个福分的话,应该还能见到这个千年古泉的风姿……”

孙丽华臻首轻点,若有所思地问道:“陈书记,你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按照你的推断,圣水泉应该在什么地方呢?”

陈岩眺望了一下北面的群山,稍一考虑说道:“泉水有他独特的生成规律。根据这里的地形地貌,长寿山上植被茂密,在植物根系的作用下,土壤中可以涵养很多雨水。这些水分经过慢慢渗漏,最后通过天然的岩石缝隙汇聚到一起形成山泉。

按照我的推断,圣水村应该在山脚下,在整个几个山湾中间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个地方可以汇聚周边山上的雨水,有水量保证。

县志上记载,圣水泉终年不枯,必须有水量保证……”

听完陈岩的分析,孙丽华激动地说道:“陈书记,我拿个东西给你看看。”

说罢,孙丽华转身朝着果园里的小屋走去。(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