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7章 船厂的新气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办太平港船厂因为纪纲贼军的破坏,经过内阁的初步商议,已经决定要取缔了。这件事情虽然还没有等来朱棣的最后决断,但至少远征舰队总负责人郑和已经首肯。

之所以郑和对此没有异议,并非是因为从潘厚仁这里获得了好处,而是因为经过朝廷这些年的努力,泉州港的建设已经非常的齐备,既然有天津、京师和泉州三个重要港口,那么太平港的存在对于远征舰队来说就显得如同鸡肋一般,可有可无。

与其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如将其彻底的抛弃,或者说,将其送给潘厚仁,当个人情礼物。

好大的一个人情!

在纪纲进攻太平港之前,潘厚仁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这场战役最大的获利者。

“我们要大力发展太平港的经济,但是造船力量我们必须要转移,第一步就是转移到金兰湾去!”这是潘厚仁的五年计划之一!

不管怎么说,太平港始终还是大明的管辖之下,很多时候只要换个地方官,怕就能让潘氏集团在太平港寸步难行。

而处于安南的金兰湾就不同了。

身处遥远的南方,政令难通。按照历史记载,潘厚仁几乎可以确信,若是没有潘氏集团在安南牢牢的扎根,那么这个地方很快又会脱离大明,成为独立的区域。

然而曾经的历史,在潘氏集团的涉足之下,必然会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潘厚仁已经将金兰湾和整个安南当成了他自己的地盘,他又岂会让当地人再成一次翻身的咸鱼?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想要做到这点,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当地人跟汉人之间的比例。

移民,大量的移民。

将太平港变成一个经济港口,通过商业行为吸引大量的常住民,而将金兰湾打造成一个海洋科技制造中心,利用强制性移民的方式,通过武力和科技力量彻底的,牢牢的霸占安南。

消灭他们的文化和文字,最终消灭这个民族!

这种不见血的侵略方式,听上去有些残忍,但实际上当文明跟文明发生碰撞的时候,不都是这么做的么?潘厚仁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具体执行潘厚仁这个计划的段正鑫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当初朱重八对白族,不也就是这么做的么?

胡其三队伍这样一分,肯定就有些不够看了。

所以在潘厚仁的计划当中,胡其三领导的潘氏集团海上武装力量还必须要加强,潘厚仁的胃口可不仅仅是大明沿海,他要走的更远,更深!

“当造船厂的主力转移到金兰湾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金兰湾的原材料优势、人工成本优势和地域优势,建造更大、更坚固的远洋战舰,胡其三,到时候这些全新的战舰和工作船,都会纳入你的管辖!”

“多谢东家!”

胡其三两眼亮起来!对于大明官方舟师那样强大的战舰,他家祖祖辈辈可都是垂涎三尺,没想到他这一辈子终于有机会过把瘾,他能不高兴,能不感谢潘厚仁?

摆摆手,潘厚仁并不是很在意胡其三的感激,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潘厚仁并不担心胡其三将来会有啥反复的,随着潘氏集团的日益膨胀,任何一个人都只能是集团这台巨大机器上的一个配件,没有集团整合,任何一个配件都无法独立的正常运转。

所以即便将来胡其三手下有着强力的水面力量又如何呢?只要潘厚仁将港口、船厂这些要害放在一个绝对无法跟胡其三搅合在一起的人手中,那么没有基地的舰队,再怎么犀利,也无法具备真正的战斗力。

什么叫做帝王之道?

帝王之道的精华不外乎就是两个字——平衡!

对于潘氏集团来说,潘厚仁就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他的意志,才是集团的意志!

甚至于在给胡其三这些甜头的时候,潘厚仁心中就已经想好了,将来由谁来负责跟胡其三合作这一块,比如说,和子?

这次关系到潘氏集团接下来五年甚至十年规划的会议持续了整整三天的时间,错非如此,潘厚仁也用不着将段正鑫、赖三跟胡其三同时通知来京师。

而在这段时间里,北京方面的消息也在源源不断的传来。

除开朱高煦这个新闻制造者之外,皇上要结束对北京的考察,即将返回京师,也是京师的头版头条。

当然,私底下的头版头条,却是朱高煦一改过去强烈反对迁都的姿态,在经历了“亲身视察”之后,大明太子殿下正式确认,北京确实是个适合成为首都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朱棣已经按照帝都的标准打造出一个北京城,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地理位置,更适合应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这种官方说辞在民间很有市场,不得不说,这是“太子殿下智囊团”的又一次胜利,愣是将朱高炽一次政治斗争的失败,说成了太子殿下“从善如流”,“恭敬孝顺”,披上了种种美化的外衣。

至于说北京斗争最大的失败者朱高煦,则是灰溜溜的回到封地,民间几乎没有人在意这个汉王,但潘厚仁却相信,经过这次交锋的失利经历,将来的朱高煦怕是会更加疯狂!

在潘厚仁制定的潘氏集团未来发展方向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潘氏集团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朱瞻基顺利登基!

而要保证朱瞻基顺利登基,就必须要保证朱高炽能够坐上皇位。虽说朱高炽在皇位上坐的时间不过短短十个月,但哪怕只有一天,也能证明朱瞻基登基的名正言顺,在这个时代,名正言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日月如梭,一转眼新年又到了。

朱棣顺利的返回京师,带着朱高炽等人。

回到京师的朱棣首先下令满朝文武进入动员状态,来年迁都!

迁都,这样一个消息正式公布之后,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不仅仅涉及朝廷官方,对于民间来说同样能掀起轩然大波。

首当其中的就是京师里的一些富户,他们担心的问题是:他们要不要迁?

而户部给他们的答案也很明确:依据本朝惯例,迁!

于是乎,京师的房价、低价一落千丈,连带着经济状态也是随之下降,幸亏如今正是年节时分,一年下来勤俭节约的钱,也就指望着过年的时候拿出来花,故而在这些大众老百姓的衬托之下,京师总算还有些年味儿。

而朱棣回来之后紧跟着处理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纪纲。

纪纲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在位的时候就弄的一个天怒人怨,谁能想到事发之后他还能顺利的逃到夷洲,最终还将太平港弄的一塌糊涂?以他这般的罪行,别说是砍头了,就算是五马分尸那都是轻的,在民间,很多人对纪纲那可是恨不得“食其肉、挫其骨、寝其皮、扬其灰”,如此一来,朱棣如何处理纪纲,就必须要慎重一些。

为了这件事情,朱棣也专门召见了潘厚仁。

这次跟朱棣见面,潘厚仁明显感觉这位“皇二代”已经老了,岁月的风霜在他面上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虽说跟历史上注定的归天时间还有几年,但确实给人一种时日不多的感觉。

作为一个皇帝,朱棣能够死在沙场上,也算是一种福气,毕竟是件值得赞颂的事情,总比死在女人肚皮上,或者是被敌人所撵杀的逃亡途中要英气的多。

照例说,朱棣应该奖赏潘厚仁,但因为潘厚仁拒不接受,给自己找了诸多理由,朱棣才算是作罢。其实对于潘厚仁坚决请辞奖赏,朱棣心中还是挺满意的,毕竟在如今的大明朝,潘厚仁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异类,不符合社会潮流的主要方向,其最大的价值,就是为皇家赚钱!

谁说皇家就不需要自己的小金库呢?

既然朱棣没有给潘厚仁明面上的赏赐,他就干脆召集一部分重臣,直接承认了皇家在潘氏集团当中的利益问题,也就是等于正了潘厚仁的名——这小子就是咱老朱家的人,能赚钱的管家!你们这些家伙,将来想要动他的时候,也得先问问咱老朱家是不是答应才行!

或许说,朱棣的这种态度反而比直接给潘厚仁一个什么样的奖励更重要,有了这么一层保护伞,至少在朱棣归天之前,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想到去动潘厚仁了。

“皇上都说不给奖励了,咱还能说啥呢?殿下,你何必为这个生气啊?”见过皇上之后,潘厚仁又是马不停蹄等跟朱瞻基见了面。如今要说京师里谁最高兴,怕就是朱瞻基这个皇太孙了。

他首先值得高兴的,就是二叔又在他爹面前吃了个败仗,再次确定了他爹皇位继承人的地位。其次就是爷爷和爹都回来了,好像也就没他啥事儿了,他也就可不用整天当个摆设,有了更多的时间。

因为上一次廷议,胡广突如其来表现出对潘厚仁的赞赏,连带着朱瞻基现在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跟潘厚仁在一起鬼混。

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说,潘厚仁是不喜欢身后跟着个皇太孙尾巴,但是从个人感情出发,其实有个皇太孙殿下当尾巴,不也是很威武的么?

“你没有混到个奖赏,难道我不是很丢脸么?”对于潘厚仁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朱瞻基是最看不顺眼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朱瞻基的心中,潘厚仁的地位其实很高,他希望潘厚仁能够跟他一起成长,直到他们能够执掌天下的那一刻!

为了不让朱瞻基过于郁闷,潘厚仁不得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解释,其实有时候低调是一种自我保护,咱们不值得为了暂时的高调,而却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每天有钱落袋,那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你就是个小丈夫!人都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你就是小丈夫,不愿意一日无钱啊!”对于潘厚仁的这种思维模式,朱瞻基当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既然国事暂时不用朱瞻基操心,本来就还是个年轻人的朱瞻基,一门心思就跟着潘厚仁混日子,不管是潘厚仁打理他自己的生意,还是做别的什么,朱瞻基都很乐意跟着一起走走看看。

两人这种交情的升温,落在很多人眼中,那又是恨的直咬牙!

自从潘厚仁在朝堂上丢出他的那套“娱乐强国伦”之后,民间虽然没有多大的波澜——根本就不知道。但是在朝臣这个圈子里,却是引来了很多的关注。

而朱棣在内心当中,也认为潘厚仁说的没错。(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