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5章 在商言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军中最强音》的所有初赛比赛都会在军队驻地里进行,不收一张门票钱,那么,搞这场比赛的成本该如何收回呢?在商言商,微臣可不是在做慈善事业呀!”

“你这个人,怎么就像是钻进钱眼里似的呢?”朱棣瞪大了眼睛,问潘厚仁道:“那你想怎么样?难道还要朝廷付钱给你,还是要朕付钱给你?”

“皇上,话不能这么说。就算是要付钱,那也是付给我,而是付给娱乐会,付给整个潘氏集团。”此间没有外人,潘厚仁才把话说的这么直接,娱乐会也好,潘氏集团也好,真正占了大部分股份的,不还是朱家的人吧?

潘厚仁这么说,朱棣也就沉吟起来。

按照现在的预算,整个《军中最强音》活动下来最低成本都要白银十万两。

毕竟那些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京师参加比赛,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更不用说比赛场地的建设,后勤工作等等,这些都是钱,这十万两白银还没有包含风野子歌舞团,潘基娱乐会,提供的哪些帮助。

假如说潘厚仁执意要钱的话,朱棣心中还真是没底,假如要付款,那又应该给潘氏集团多少钱才合理?

给的多了,朱棣觉得是朝廷亏了。

给的少了,那潘厚仁又会不会答应?

而且说起来好像谈钱很伤感情,更重要的事伤害到了双方之间的那份默契。

所以朱棣决定换一个方式来解决这种分歧,他对潘厚仁道:“要不这样,钱,朕不给你,正给你一个爵位如何?”

爵位也能用钱买了?

潘厚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不是现在身处御书房当中,潘厚仁还以为自己是在跟英国女王谈生意呢!

“皇上说的都是真的?”

“君无戏言!”

这回轮到他潘厚仁无语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棣也会做卖爵这种事情!

究竟要不要爵位呢?这是个问题。要,年纪太小是个问题;不要,好像又吃亏了,既然朱棣都绝对不会给钱了,总不能做白工吧!

潘厚仁又想了想才对朱棣说的道:“皇上,这个能不能先存着,将来等我年纪再大一点,或者是以后我犯了什么错时,给抵扣掉?”

这样的话也只有潘厚仁才说的出来,换做是别人,早就得的跪地叩谢,口称“谢主隆恩”,哪轮得到他讨价还价?

朱棣笑了,跟潘厚仁在一起就是这些地方让他开心。别的臣子不是满肚子的坏水,那就是满腹的心机,说话也都是小心翼翼的以免触犯他的龙威,其实很无趣。

“也好,真要是不能给,那就等朕的儿子给,或者是感到朕的孙子再给你也不迟!”

这感觉拉得远呢?

不过潘厚仁也不介意,在他看来自己迟早是跟朱瞻基混的,何必在意这一城一地的得失,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当即潘厚仁就拍了胸膛:“皇上,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活动的其他我不管,歌舞团这边需要出力的地方,统统由我们潘基娱乐会包圆了,不用皇上你掏一个通宝!”

从皇宫里出来,潘厚仁心中还在盘算:自己这笔生意,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风野子歌舞团那里其实并不需要支付现金,反正都是每个月准时发饷,做什么不是做?

而整个《军中最强音》活动,预计完成的时间也就是三个月左右,如此算来潘厚仁需要为此支付的资金量,不过是区区几万两而已。

几万两,家大业大的潘厚仁确实不放在眼中。相反,如果能够在爵位上有所进步的话,对于潘厚仁本人和整个潘氏集团的发展,却是相当有助力的,注意到这点,潘厚仁也就不再患得患失,而是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跟秀娘这么一说,秀娘倒也赞成潘厚仁的观点。

就好像如今供在神龛铁券一样,有些东西或许现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朱棣终于要北巡了。

此时已是九月中,天气转凉秋高气爽。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机会。最终宣布的陪同人员名单,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当然潘厚仁除外。

“太子朱高炽陪同随行,由内阁大臣总理国家事务,皇太孙朱瞻基配合”朱棣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让朱高炽惊慌失措,就连远在乐安的朱高煦,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都是大惊失色。

“这怎么可能?父皇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的朱高煦,简直不敢相信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份情报。

往常一直都是让朱瞻基陪在身边的朱棣这次居然会转了性子,让皇太子朱高炽陪着前往北京,如此一来朱高煦原本的计划,怕就是要就完全被打破了。

“看来这个事情,要做一些变通才行,我那个大哥,只要在父皇的身边,我就很难有机会再给他上眼药,麻烦,真的很麻烦!”

“王爷,其实这未必就不是好事,您想想,皇上跟皇太子都去了北京,那京师的皇宫,岂不是空荡荡的.”一个谋士说道。

“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

其实朱高煦自己心中已经反应过来了,只不过,他不愿意去承认而已。

毕竟在朱高煦心中对朱棣还是很尊重的。从历史上看,朱棣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就从来没想过要搞军事叛乱之类的。

所以这个谋士的话纵然是说到朱高煦的心里去了,但朱高煦也不可能承认。

不可能接受是因为已经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从朱棣那里攫取更多的感情深,从而提高胜出的几率。

当然,现在这个几率已经几乎等于零,

“不管怎么样,北京本王是一定要去的,就算是去走走看看也好,若是有机会,本王还是不会放弃!”

朱高煦的想法是这样,那朱高炽又是怎么想的?

东宫,朱高煦身边围坐着的都是朝堂上有数的文臣,其中也包括了杨士奇和一些要害部门的首脑。

这些大臣都是朝堂上忠于皇太子朱高炽一系的。这个时候他们跟朱高炽坐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反对朱棣的命令。

对于朱高炽这个皇太子来说,他本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想要在将来统治这么大一个帝国,他就需要一个智囊团,而眼前的这些人,其实就是朱高炽智囊团的雏形。

历史上的朱高炽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后,也正是将眼前的这些人组织起来,成为了他的忠实班底。

假如说他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早早的过世,眼前的这些文臣在历史上,将会留下更深的印记。

“估计也不知道父皇真实的想法,还请众位爱卿替孤分析分析。”在平常时候,朱高炽的姿态都放得很低,尤其是在面对他的这些肱骨之臣时,那种礼贤下士的味道,当真是三里之外都能闻到。

还别说,这些所谓读书人就吃朱高炽的这一套。

那杨士奇作为太子系的首脑,内阁成员,在朱高炽发表完讲话之后他是第一个开口:“在臣看来,皇上之所以做这样一个决定,不是对皇太子您有什么不满,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是因为迁都的事情,导致了皇上作出这样一个决定,”

杨士奇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朱高炽看到姐姐这种情形,就对杨士奇示意,让他继续说下去。

在这种情形之下杨士奇也不会客气,他继续说道:“北京作为皇上心仪的首都,如今已经到了建设的最后阶段,皇上心中肯定是想,若是能够让皇太子您亲自去北京看了之后,改变反对的态度,那么迁都的事情就不会再有任何的阻碍,”

“士奇,你是怎么看迁都一事的?”朱高炽点点头问道。

“在微臣看来,迁都并不是一件坏事。”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杨士奇说出一句让朱高炽脸上微微变色的话来。

作为朱高炽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杨士奇居然赞成迁都,这是朱高炽难以想象的。但在此时,朱高炽必须表现出他那种博大的胸怀来,所以他不能开口反对,反而要点头鼓励,让杨士奇将心中的话都说出来。

“太祖皇帝当时就有考虑。京师定于何处,那是经过太祖皇帝和诸位大臣反复的思考,最终才决定在如今的京师。今时已不同往日,在皇上看来,我朝面临北方的威胁更大,所以将京师迁到北京更利于防御来自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在这一点上,微臣是赞同皇上的意思。但是,将京师此处迁到北京,对于很多南方的人来说,那是不利的。”杨士奇此时说的话,就显得有些诛心了。

其实在如今的大明朝廷当中,大多数的文臣都来自于南方,江南这个地方总是出才子的,而北方出的更多是猛将。

正是因为如今大明朝廷,文臣的实力远远超过武将,所以才导致了上下对迁都如此大的反对意见。

更何况一个完整的家庭,往往就代表着巨大的家族利益。当京师被迁往北京之后,这些家族利益必然受到损害,这也是文臣们反对迁都的诸多原因之一。

杨士奇的分析,虽说有很多在座的大臣都不想同意,可朱高炽却知道杨士奇说的都是实话。

实际上,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包括了在座的诸位大臣。

话题延续到这里,好像就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

杨士奇的脸色不好看,在座的其他大臣,也都好不到哪里去。如今他们真正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于皇上朱棣的压力。假如说朱棣将朱高炽带去北京回来之后,压根就不再给他们讨论是否迁都的机会,做一个独裁的决定,那么这些人的家族,都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哪怕就是朱高炽,也只能在此时保持沉默。

“看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一次孤是一定要去北京的,希望在孤回来之后,你们能够拿出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案。孤不想去北京,孤哪也不想去,你们都要好好的动脑子!”(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