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9章 赶赴武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潘厚仁是必须要赶去参加金殿落成仪式的。

这不只是因为张三丰的要求,更是潘厚仁自己的渴望!

朱棣为何要修建武当金殿?

相传,在朱重八还在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和元军交锋,不慎全军覆没。朱重八拼命的逃,终于他逃到武当山下的一座小茅庵里,求里面的道士救命。

那道士看了看朱重八之后,泯然道:“救你,追兵就会烧了贫道的茅庵,让贫道又去何处居留?”

咱们的重八老兄也是吹牛大王,自家性命都难保了,他也敢对那道人拍着胸膛道:“不就是一座茅庵么?等以后,洒家送你一座金殿。”

听到朱重八这话,那道士笑了,说,“金殿银殿铜殿,在贫道眼中都不如这茅庵!茅庵好啊,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唯一的缺点,就是位置矮了点.”

不等那道人说完,朱重八连忙又道:“没事没事,道人你嫌这茅庵矮,咱将来就把金殿给你修到天柱峰顶上去,那里可够高了吧?”

最后那道人终于点头,让朱重八立于柏树之下,手中佛尘一抖,道:“如今贫道给你施了一个隐身术,你可不要乱动不要说话,否则就不灵光了,你肉身凡胎的,要隐你可是废了贫道三十年的功力!”

朱重八倒也是光棍,听了道人的话他愣是一动不动,就连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等那元军追来之后,遍寻找不到朱重八,却是当真放火烧了茅庵。

等到元兵走远之后,朱重八才长出一口气恢复行动,开口便道:“三十年功力我就还你三十万金.”,他自说自话,转过身却发现道人已经不见了,而火光之后的茅庵只留了一片白地,连灰烬都没有,当真是“来于自然,归于自然”。

故而朱元璋心中就有了这个执念,得了天下后就念念不忘要为武当山修个金殿。概因他始终认为遇上的就是真武大帝,既然给真武大帝许了愿,就必须去还愿。

在后世,对武当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金殿的存在!可以说,在科学尚不昌明的年代,武当金殿代表着宗教的神秘和权威,发生在武当金殿身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往往会带给信徒们坚定的信念!

而等到后世,对武当金殿的奇观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解读之后,留给世人的,是对明朝时期我国建筑、冶金、运输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惊叹!

要说武当金殿落成之后的各种奇观实在是不胜枚举,就拣其中最出名,也最脍炙人口的说说吧。

其一就是雷火炼殿。据说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人们就会看到光球在金殿四周滚动,但霹雳却始终击不到金殿。而金殿经受一次雷击后,不仅豪无损伤,无痕无迹,而其本身的烟尘锈垢被烧去,雨一洗,辉煌如新。

这一奇观被人们称为“雷火炼殿”。在潘厚仁生活的后世,武当金殿造了已经有六七百年了,但还是完好如,仍然光彩夺目。

而另外一个奇观被成为“祖师流汗”。在金殿当中的真武大帝铜像,据说每逢大雨倾盆之前,身上就会出现一颗颗的水珠,仿佛是人出汗一般,过不了多久便会大雨倾盆。

金殿乃是纯铜打造,整座宫殿大概用了0万斤铜外加几千两黄金制作,而制作的范本实际上就是朱棣在北京兴建的紫禁城里的太和宫的缩小版,在建筑物规格上那是顶级的,使用的是重檐庑殿制的建筑。

在金殿的屋顶之上仙人、兽,一共是五个铜像。一龙,二凤,三狮,四天马,第五个却是海马。照理说海马这种动物矗立在屋顶上有些奇怪,可偏偏就是这个海马,每到夏季下雨的时候,丫的就会吐云雾,这个云雾升华到空中,立马就变了紫的烟霞,非常非常的美丽。

更为神奇的还有避风珠的传说。大殿真武铜像前有一盏长明灯,从大殿落成点燃一直到潘厚仁曾经生活的后世,几百年的时间据说从未曾熄灭过,相传就是殿内藻井内悬挂的一颗铜质鎏金宝珠的神奇功效,其能镇住山风,确保神灯长期不灭,故名“避风珠”。

关于金殿的奇观实在是太多,潘厚仁自己也记不确切了。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却突然之间发觉不对劲。

历史上,金殿落成的时间,好像跟他现在所处的时间又有了差别,严格说起来,金殿的落成,差不多延误了快一年了!

又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重大历史事件的变化!

原本四疯的话并没有引起潘厚仁的重视,因为金殿是安安稳稳的落成了,根本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可当潘厚仁重新考量起因为自己的穿越而导致金殿落成时间的变化之后,他心中开始有些担忧了——就连时间都被耽误了,谁敢保证金殿的落成就一定没有意外?

考虑到这种情况,潘厚仁不敢再耽搁。虽说前往武当山观礼金殿落成,也就是他、四疯和秀娘三个人的事情,毕竟只有他们三个才算是武当派的传人,据说云南这边也有不少信徒想要参加,可这金殿落成乃是国家级的重大事项,想想后世的传统,那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门票的。

将手中的事情该安排的安排下去之后,三人于四月二十日离开昆明,向着武当山而去。

虽说这次又是痛苦的骑马,但是有四疯和秀娘的帮衬,潘厚仁除了被马颠的屁股要开花之外,倒是没有更多的痛苦,唯独就是整个旅程显得有些枯燥,而且因为是急着赶路,一路上也没时间去看风景,纯属是为了赶路而赶路!

最为艰难的一段路是从昆明到了贵阳之后的一段山路。

因为那四疯着急赶路,走的是他往日走过的路线,却忘记了这次不是他一个人步行飞奔,而是骑马!在一块块石板铺起来的狭窄道路上,马蹄可是要打滑的!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人骑上去了,马儿自己走都危险的很!

潘厚仁为此狠狠的埋怨了四疯一通,更是向他讲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经过整整半个月的艰难旅程,三个人终于赶到了武当山。

武当山可不是一座山,就如同四川境内的峨眉山一样,其实都是群峰耸立,真正是看山跑死马!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对道教最为推崇的时期,应该就是现在了!朱棣的执政口号之一就是“北建京师,南修武当”,武当就是皇家道场,而整个武当山的建筑乃是经过整体的规划,暗合五行之道。

故而武当山虽然大,可是当四疯带着初来乍到的潘厚仁跟秀娘一出现在武当山外围,马上就被巡山的武当弟子发现了!

看着两个身穿道袍、背负长剑,相貌堂堂的武当弟子对着四疯执弟子之礼,谦恭不尽的模样,潘厚仁心中就忍不住腹诽:这个四疯,将来也就是当金大大书中那老顽童的份!

不管四疯将来会不会成为老顽童,至少眼下在武当派弟子的面前,他多少还是表现出了一些为人师表的稳重。而通过四疯的介绍,潘厚仁跟秀娘也成了武当派的俗家弟子,而且辈分算起来也不低呢!

随着继续深入武当山,汇聚在潘厚仁三个身边的武当弟子就越来越多,而在这些武当弟子的热情带领和介绍之下,潘厚仁仿佛成了后世莅临某个风景名胜区的领导,享受到了专业导游的滋味。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四疯,也不可能每个武当弟子都有潘厚仁这样的机遇。前面也提到过武当派的规矩,虽说作为宗教,武功并不是衡量成就的标准,但一旦开始习武,没有达到标准,这些武当弟子是绝对不能随便离开武当山的。

在潘厚仁身边的这些武当弟子当中,有些天资不足加上后天不够勤勉的,甚至于已经在武当山待了十多年没有下过一次山。

对于外面的世界,这些武当弟子多多少少都有些好奇,加之三人的辈分又奇高,故而场面很是热烈。

四疯此人实在是不擅言语,加上他辈分高的不像话,总不能太肆意的跟“晚辈”们吹牛聊天,介绍外面世界的工作,最终就落在了潘厚仁的身上!

幸亏潘厚仁在后世从事的就是教师工作,别的不提,口才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加之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将身边的武当弟子们唬的是一愣一愣,没半天功夫,就将潘厚仁这个俗家长辈崇拜的不得了,甚至连四疯在他们面前也变得可有可无起来。

好在四疯不是那种喜欢吃干醋的人,况且对于跟后辈们聊天,他还真是完全没有兴趣,恨不得没人理睬他才好,所以这些武当弟子才不至于将来会被穿小鞋。

在这样的情况下,四疯想走快点也不成,一大群人虽说都是身负武功,但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把心思放在走道上。潘厚仁是通过跟这些武当弟子聊天从而了解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武当派,而武当弟子则是通过潘厚仁来了解外面他们不熟悉的世界,可谓是一拍即合,就连四疯开口都全然无效。

有潘厚仁在,武当派的那些晚辈弟子们就连四疯都不怕了!而秀娘也是走的累了,正好趁机调整一下自己,在她心中对这次观摩金殿落成大礼就如同朝圣一般,自然希望能够有个最佳的精神面貌。

最终,他们用了整整一天的功夫,才算是见到了武当山的主峰,高达1600多米的天柱峰。当然,这个时候可不兴称1600多米,用武当弟子的话说,天柱峰的高度应该是五百丈高有余。

而就在天柱峰脚下,潘厚仁看见了诸多的朝廷官员,以及漫无边际的——工棚。

武当山不是一天修起来的,整个武当宫殿群落的修建,耗费的物资和人力,也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摆在潘厚仁面前的那些朝廷官员,品级都不高,而潘厚仁本身也不想炫耀什么,既然有武当弟子帮他摆平一切,他也懒得跟那些官员絮叨。唯一让潘厚仁心中不安的就是那些工人!

任何时代真正生活最痛苦的人应该算是负责营造的工人。而这些工人当中又会划分出阶层来。

工匠,和工人。工匠是技术工种,而工人,则是劳力!

此时潘厚仁关注的就是那些劳力!作为整个社会最底层的人,那些出现在工棚周围的工人,其形象,可谓是惨不忍睹!(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