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 武当派的渊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的,预约。请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大额提款需要预约并不是后世银行的创新,其实说白了,后世银行推出大额提款预约制度,在潘厚仁看来,根本就是一种倒退,不管是从服务行业本身的功能还是从社会舆论导向来说,银行强制推出的大额提款预约制度的的确确就是一种倒退!

说什么存取自由,怎么存款的时候没有要客户预约,取款反而要了?从根本上说,这就是一种不平等的条款,是垄断之下的霸王条款!而在此时的大明朝,真正有实力的票号甚至都不会直接要求客户预约,相反,他们会用别的手段来拖延客户的时间,以便于他们去凑够足够数量的现银,不能尽快兑现,对于票号的声誉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故而票号兑现大额银票是否需要预约,是这个时代人们衡量票号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后世的人们都有这种觉悟的话,怕是那些垄断性的银行,就不会搞什么大额提款至少提前一日预约的规定了。

潘厚仁并不知道巴蜀票号在京师的分号实力达到何种程度,他只是希望李观音山能够早一点将此事搞定,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毕竟四疯已经去了成都,伺机搞定那巴蜀票号,现在潘厚仁是半点消息都不知道,也不晓得四疯进行到何种程度了,他可不敢小瞧四疯的能量,而且四疯在成都那边,可不是孤军奋战。

或许有人会说,武当从张三丰创立到此时才多少时日,其势力岂能深入到巴蜀成都?其实这是个误会。严格说起来武当的道统并非是张三丰创立的,其历史追溯起来那是相当的悠远。

据江湖传说,早在汉魏时期之前,武当山以其洞天福地的灵秀,就吸引了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比较著名的羽客隐士当中,南朝刘宋时的刘虬,就曾解官辟谷于武当,到了晋朝,太康中期,又有个叫谢道通的,辞官而入道,西上武当山,藏于石室当中,结茅修炼。

等到唐太宗时期,名将姚简就曾为武当节度,最后也是隐居武当。而最为著名,也是被正史认为是武当道统创始人之一的,生活在五代宋初的陈抟,诵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之久,被修道之人尊称为陈抟老祖。元代有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任武当提点(即是道官),元末,武当山遭兵焚(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当中,描绘的就是元末时期的武当派,那个时候其实张三丰并不是朝廷认可的武当山当家人哦)。

至明朝靖难之后,成祖朱棣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工程预期今年五月落成。而朱棣之所以愿意为武当山大费帑币,乃是因为他本人对张三丰的推崇。

从元末开始,张三丰的弟子就开始行走江湖,只因为以张三丰为首的武当武学多由内至外,内外皆修,故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在张三丰的严格要求之下,武当派的直系弟子未到功力大成之境,是不准下山入世修行的,故而给江湖一种感觉,武当山出来的个个都是高手。

而一个门派的生存绝非是武侠小说里描绘的那样简单,他必须要有世俗的供给,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故而,所谓将一个门派发扬光大,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就好比修炼武学,上下贯通一气方能收放自如。所谓上,自然就是要上达天听,在这方面张三丰做的很好。用后世的眼光来看,抛开武学和神秘的道学,张三丰就好比是武当派这个门派的形象代言人,他首先将自己包装的与众不同、引人遐思,等到皇帝都开始对他感兴趣的时候,他又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神龙见首不见尾。

在最关键的时候,张三丰出手为朱棣疗伤炼丹,展现了他强大的实力,加上在朱棣心中先入为主的印象,自然而然的就尊崇武当派、尊敬张三丰。

应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武当派的推广能力。

搞定了上,自然不能忘了下。

武当派的真传弟子虽然不多,但即便是少数的真传弟子,张三丰也不忘让这些弟子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凭借他们自身过硬的本事,从而在民间广为传播武当派的神奇,以至于到最后在大家心中形成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印象,至此,武当派的树立可谓是大功告成。

正是因为有张三丰的这种努力,武当派才能延续到后世仍旧是威名显赫、经久不衰。

在有天府之国称号的巴蜀成都府,就有一个道观,叫青羊宫。在后世青羊宫的香火那是鼎盛的很,可在大明此时,青羊宫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破烂不堪的废墟,几座小观孤零零的矗立在废墟当中,若是用来拍摄鬼片的话,都不需要再额外布景了。

难不成说武当派的道人就是生活在青羊宫当中?

四疯从昆明远道而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问着路,找到了青羊宫。穿着道袍的四疯有着一张讨喜的面孔,倒是有很多热心的蜀人愿意帮他指路,甚至有人愿意领着他到青羊宫,不过四疯一律拒绝,口诵“无量天尊”,问明白了方向就把人家给打发了。

虽说在师傅口中知道青羊宫是武当派道人在巴蜀的一个联络地点,可是当四疯真正看到传说中的青羊宫时,仍旧被其落魄、破烂的景象给吓了一跳,如果不是他对张三丰这个师傅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肯定会掉头就走,如此破烂的地方,怎么会有人在此生活。

事实证明人,尤其是精神信念异常坚定的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里都能够生根发芽。

穿过一片片残垣断壁,四疯眼前终于出现了一处有香火迹象的小观,这眼前的小观,前后堪堪三进,左右阁楼的墙壁都在开始脱落,窗户也是用纸和木片给糊上,或许早就没有了窗扇,只能用如此简陋的方式来挡风。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仍旧有道人存在。

四疯走到道观门口,高高的门槛看上去却很新,抬头见的三清雕塑虽然是唐宋时期的风格,油彩早已经斑驳不堪,但却是一尘不染,几百年香火的熏陶之下,那雕塑竟然给四疯一种沉重的感觉,让他不由自主的走近,跪下。

蒲团很硬,跪上去像是直接跪倒青石板上,沉闷的声音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蒲团怕是可以当成古董了。

对于这些四疯都不介意,真正让他有所感应的,是那若有若无的绵长呼吸。

呼吸声来自旁边打坐的老道,也不知道这道士究竟多少岁了,头发胡须皆是雪白,赛雪欺霜,两眼若睁若闭,口中念诵着经文,却是连绵不断,仿佛不需要呼吸换气一般。然而四疯却知道并非是老道不需要呼吸换气,而是其内功修炼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敢问道长,此处可有武当道人居留?”

四疯叩拜完三清之后,转向那打坐诵经的道人。

听到四疯开口,那道人也缓缓睁开眼睛。虽说此道人形容老朽,但当他两眼睁开之后,却像是一尊雕像突然之间活转了过来,那眼睛当中竟然毫无年迈者的那种昏聩浑浊,反而如同婴儿般清澈透亮。

“武当道人?你是.”

老道上下打量着四疯,片刻之后就见其耸然而起,双肩不摇不晃,人却从双盘之势变幻成跪拜之态,向着四疯道:“可是四疯师叔,师侄在此有礼了!”

“哦?”

对于四疯来说,被一个满头白发的道人叫师叔,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不觉惊怪。他端详着老道,歪着脑袋想了半晌,却不知道这老道又是自己哪位师兄的徒儿。

其实四疯的师兄,好多都已经死了。

当然,修道有成的人不能说死,只能用兵解或者别的什么称呼,但不管怎么说,是不在人世了。

“哦,你是哪位师兄的徒弟?唉,算了算了,这些身外之事就不要管了!”一想到那些死去的师兄,四疯的心情就变得糟糕起来。很多人修道图的是突破生死,其实堪破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突破这种为零的可能,可一说起死亡,就连四疯都觉得不舒畅。

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四疯知晓了此老道的情况。

关于老道的师承要说起来就过于繁杂,且说四疯一路行来也颇为疲惫,在老道的照应下,先在青羊宫里将就着对付了一夜,等到第二天精力恢复之后,才开始着手潘厚仁交待他的事情。

说起来这个巴蜀票号在成都的名头也是极响的。虽说此票号成立的时间完全不能跟诸如“蜀昌”这样老资格的票号相提并论,可仗着资金雄厚,关系过硬,一开始就是以凶猛的姿态杀入到这个行当之中,不给其他票号任何反应的时间,巴蜀票号就已经在成都府站稳了脚跟。

在成都府里,关于巴蜀票号的传闻很多,当然肯定不会都是好事,或者准确的说,几乎都是坏事,尤其是其中一些血淋淋的东西,更是无论说还是听的人,都是既兴奋,又畏惧,却恰恰好的戳在正常人的兴奋点上,不听还不成。

潘厚仁在四疯出发之前曾经专门提醒过四疯,他来成都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巴蜀票号搞垮,事实上潘厚仁更希望四疯能够尽量的在暗中行事,掌握巴蜀票号跟纪纲勾结的证据,如果能够进入巴蜀票号的仓库翻找翻找,或者是找到巴蜀票号替纪纲转卖、收藏的贡品,那就更好不过了。

但不管怎么说,潘厚仁都没有让四疯跟巴蜀票号发生正面冲突的意思,毕竟成都不是昆明,不是潘厚仁的地盘,他不想让四疯承担任何的风险。

四疯到了成都之后的第三天,已经收集了不少关于巴蜀票号的信息。然而摆在四疯面前的难题是——下一步怎么办?

没错,四疯在武学方面算是极有天分,或者可以说是个天才,然而这方面的天才往往就意味着在其他某个方面是白痴,或者是无比接近白痴的程度。四疯在策划方面就是个白痴,掌握的信息越多,他就越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额滴神啊!这事儿还真是难住贫道了!唉,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带着厚仁一起过来,直接将那巴蜀票号掀个底朝天,啥事儿都解决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