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节 议员刘正义(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正义的演说很成功,至于在满城风雨这一点上,目的已经达到了。

可就在各有所获的记者和纯属围观的民众渐渐散去时,那个慷慨激昂的灵魂,也从刘正义体内悄悄溜走了。这位曾经面不改色指着现任总统鼻子爆粗的牛逼人物,小心而飞快地扫了门外那个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宪兵队长一眼后,转身,关门,上楼。

仿佛用尽了这辈子所有的力气一般,刘正义走完那区区十几个台阶,有气无力地回到自家二楼的客厅。

“他们都走了。”他对客厅里那个男人如是说。

男人手里拿着枪。

枪口不是对着他,而是对着他的妻子,和正在他妻子怀里熟睡了的孩子。

其实准确地说,枪口并未对准任何一个人,如是指着,仅仅代表一种姿态:乖乖听话,只要你乖乖听话,大家都会没事。

去年冬天,刘正义的前车模妻子生下了现在这个孩子。那时的台北,刚刚迎来大陆人第一声表示警告的炮响,但战争阴影的逼近,并未使岛内各派的倾轧攻讦偃旗息鼓。一个口无遮拦的宿敌在政治秀综艺节目中出示了一份体检报告复印件,希望以此来激怒刘正义。即便是在那个时候,刘正义对妻子和孩子的爱也从未减弱半分。

如果说妻子是刘正义的整个世界,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刘正义的生命。

“下一步我该做什么?”

从不妥协、从无畏惧的刘正义卑躬屈膝。如果可以让男人放下枪的话,他甚至可以打断自己腿,让自己永远跪着。

男人问:“他们会去医院吗?”

“百分之百!”刘正义毫不怀疑自己的煽动力和判断力,“即使他们不去,当局也会让医院安排最好的医生。她一定会没事的。”

“她没事,你和你的家人都会没事。”男人再次强调。

从昨晚开始,这个男人就一直在强调这句话。其实不用强调,刘正义也能感受得到那个女人在这个男人心目中的价值。

“你可以完全相信我。”刘正义承诺道:“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能去医院看看,这样对你、对我都好。可以吗?”

男人看着刘正义。那沉默的眼神,充满了一种刘正义此生从未感受过的压迫力。可是渐渐地,刘正义感觉到一丝动摇,甚至是哀求。

“我还可以安排你们见面!”

刘正义咬了咬牙,决定付出更多。他知道这样的付出会换来什么。

从初涉政坛到现在,刘正义始终是一名议员,始终依靠嘴和笔来作战,从未真正掌握过权力。可任何一个成熟的政客都不可能孤军奋战。当年总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得不避难日本,可谓如丧家之犬一般,可偏在那个时候,仍然有无数的人心甘情愿地为总理,或者说,为总理所代表的信仰去死。仅仅是为了回击反清阵营中某些宵小对总理的无端污蔑,就有人“引刀作一快,不负少年头”,甘当死士,前去刺杀当朝皇帝的老爹。

刘正义自知没有总理那么大的能量。可要找几条靠得住的路子,把一个枪手送进警卫并不森严的县医院,倒也不算什么难事。只可惜人脉关系这东西,很多时候都是用一次少一次。这次为了别人去用,等到下次自己要用时,就未必使唤得上了。可要保住家人,就得稳住这个男人,得竭尽全力去讨好,得有所付出。

“不。”

男人一口回绝。

“我不需要见她。只需要她好好治伤,好好回到她来的地方。”

“你的意思........送走?”

“送走!送出宝岛,送到我指定的地方。你办得到吗?”

男人目光骤变。那分明不是在问,而是命令。或许是在刚刚那一刹间,男人才真正明白了刘正义的能量。

刘正义打了个冷颤。

没错。是有那么一条路子可以把人送出宝岛。可是把别人送走了,我和我的家人怎么走?

“你有两天时间考虑。”男人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段时间,你要替我去医院看望她,并为你迟早要的决定做好一切准备。你告诉她,我会安排好一切,让她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问。更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她的身份——你也不知道,但这不重要,对吗?”

或许是因为氛围有所改变,孩子从母亲的怀里醒过来,睁着圆溜溜的大眼张望了一会儿,“咯咯”笑。

刘正义看着因为恐惧和无助而放弃了表达的妻子,看着对这个世界充满憧憬的孩子。

看了又看,不再犹豫。

医院的走廓上挤满了记者。

台东县警察局公共关系对策科的人,检查过令狐迟的军官证和宪兵执勤证后,将见缝插针往前凑的《中国时报》记者往外一推,趁机打开特护病房的门。

“警察打人了!”这个记者大声喊。

虽然“国名”、“国旗”已改,但《中国时报》还是《中国时报》,还是与《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并列的岛内四大报之一,并不因为掌控力实在有限的急独当局督促了几句就改名换姓。用某旺集团发言人在电视问政节目上回敬NCC(见注1)某李姓主委的话说:“你敢替销量下滑造成的亏损买单,我就敢叫李氏时报!”

/注1:宝岛“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简称NCC,是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掌理电信、资讯、传播等事业专业管制的监理机构,设委员若干,其中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一名,委员均由“行政院长”提名,经“立法院”同意后任命,每届任期4年。该机构于2006年成立后,“行政院新闻局”即交出大众传播事业管理权,改以开展政府公关、宣传工作,扶持国内传播媒体产业发展为主要业务。/

某旺集团原为宝岛宜兰县一家名不经传的罐头加工公司,上世纪八十年引进J国技术,推出某旺仙贝,尔后进军大陆,成为第一家在大陆注册商标且拥有最多注册商标的宝岛企业。由于简单粗暴的轰炸式广告投放和无孔不入的销售网络,其生产的某旺系列食品连大陆一个普通山里娃都耳熟能详。某旺集团依靠J国食品技术和中国大陆市场获得快速发展,2009年斥资买下拥有《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中国电视公司”、中天电视等多家媒体的宝岛“中时系”,产业横跨食品、媒体两大领域,商业影响力遍及中国大陆、宝岛、香港地区和J国,其家族掌门人更是以百亿美元身价蝉联2012年至2015年宝岛首富。由于其家族掌门人“可以反对KMT,也可以反对CPC,就是没有理由反中......因为中国是大家共有的”、积极支持两岸服贸协议的态度,某旺集团旗下媒体在急独势力上台后倍受打压,但实力雄厚、背景复杂的某旺集团当然不会真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岛内当局放在眼里。

毕竟,经济才是上层建筑。

蓝营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因商业利益关系大多坚持“不统不独”的各大财团,绿营传统势力则主要依靠“意识向西”的年轻精英阶层和观望摇摆的贫下阶层。急独势力之所以能够上台,关键在于抓住了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机会,利用蓝营执政期间“对民生毫无建树”、绿营传统势力“光说不练”的弱点,以全新的面目半路杀出,成功骗取对现状不满的贫下阶层的多数选票。急独势力当局其实也没有办法解决民生,但他们上台后,本着“光脚不怕穿鞋”的精神,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公投,直接触动大陆底线,企图将随时可能爆发的岛内矛盾引向外部,转化为必然爆发的两岸矛盾。清醒的人很容易看出,拿全岛民众做赌注逆势行险的急独势力根本蹦跶不了多久。

此时,一个白大卦从病房里窜出来,与令狐迟撞了个满怀后,伸出血淋淋的食指,指着那个记者。

现场所有的长枪短炮齐刷刷从推人的警察身上移走,集中到“肃静”二字底下懊悔不已的记者的脸上。

第一个快门按下的瞬间,令狐迟悄失在门后,连个背影都没留下。

蓝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浸了些许红与黑的绑带裹着插了管子的脑袋。和预想中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她怎么样?”

“伤情刚刚稳定下来,但医生说,腿可能保不住。”

“哦。”

说到底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令狐迟并不认为,从受害者身上能了解到刘正义小题大作的真正意图。

“二十岁出头,身高一米五九,体重四十二。醒过几次,但意识不清醒,嘴里含糊什么听不清。”阿笑中尉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将入院登记表递给长官。

病号姓名用的是编号,性别女,家属空,联系人两个,一为代表事故处置单位签字的“黄笑”,二为报警人“刘正义”。

“刘正义跟她有关系吗?”令狐迟问。

“只是报了警,从昨晚到现在都没来过。应该不认识吧。”

“等她再醒来,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多问问。”抬手看了看表。“这样吧,你守到12点换班,再没新的发现就撤吧。善后工作交给警察局。晚上有治安突击任务,你好好休息。”

令狐迟熟练地摘掉刚戴上没多久的防菌手套,扔进回收篓。护士在身后白了一眼,没作声。

门重新打开,重新合上。

护士这才冲阿笑抱怨道:“难民营连纱布都不够用,你们长官倒好,手套每天十三双,他一来就拿,拿了不用,说扔就扔......不知道的还认为他真是医生呢。”

“你吃过早饭了吗?妹纸。”

“唔........”

“这表示吃了,还是没吃?”

“嘘!”

“欧尼酱......”

“帮我叫医生,快!”

直到那个姓令狐的宪兵上尉离开,刘正义才摘下帽子、脱下外套,从无人搭理的角落里走出来,混进长枪短炮的海洋里。

眼尖的记者很快认出了他。

有人热嘲冷讽道:“刚才听您在那边说了半天,也没见过来。我还以为您真把受害者忘了,心里只有伟大的主张呢。”

刘正义并不接招,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医护重地,请各位保持肃静,并将通道让给医护人员和其它等待治疗的病人。”便掏出身份证件,以送医联系人的身份,顺利进入病房。

她已经醒了。

虽然猜不出纱布背后的脸长得什么样,但从充满年轻气息的身体轮廓和那双茫然中透着一丝警惕的大眼看,应该是个平时很引人注目的女孩。

医生摘下听诊器,小声询问。她动起嘴唇时看起来不算费力,却好像不爱搭理。

“头晕吗?”

“疼。”

“胸口麻不麻?”

“不麻。”

“叫什么名字?记得自己怎么来的吗?”

“晕。”

“那好好休息。多喝水,少说话。”

这时护士插了一句,“我感觉她.....好像说不来我们的话。”

医生笑道:“手术台上躺几个小时下来,记得自己活着就不错了。”

或许因为麻醉药效刚过、感觉神经末梢苏醒,她突然拧紧眉头,*了一会儿。饶是阅人无数、自诩坐怀不乱的刘正义也禁不住内心一荡:

这*......怎么那么熟悉!(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