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节 台东(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蜘蛛”之所以直属于总参机关,并不在于它比隶属于下级单位的八司“枪骑”、南司“飞龙”、空降兵“雷神”这些同行强多少。恰恰相反,“红蜘蛛”在历次全军特战专业对抗演练中,非但不是样样第一,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拿到总分冠军。

A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始终给予“红蜘蛛”足够关注,主要因为“红蜘蛛”首先是一支为战略级目标服务的部队,其次才是特种部队。同时还有资料表明,“红蜘蛛”成员“享受”着与中央警卫团同等的政审级别,这是一般特种部队所没有的待遇。

总参“红蜘蛛”如此,总政“血鸟”亦是如此。

“如果是为即将到来的某场战役打前站,或者吓唬一下你们那位‘三军统帅’,其实八司枪骑甚至CB师侦察营就足以胜任。这么看来,事情是越来越复杂了。”

“我倒不介意你把海豹调来。夜鹰为三军统帅的安全而服务,不该把精力浪费在猜谜和街斗游戏上。”

“别说铁卫和装宪1营不会让你抢饭碗,就算王建川真打进城,你手下那几十名夜鹰能挡得住几发炮弹?好了,上校。现在正是你我携手,共同捍卫‘民选政斧’最后堡垒的时候。”K上校不无讥讽地说。

“三军统帅”的忠实追随者、“夜鹰”突击队指挥官老鹰被这话激怒了。

若非白宫有意放纵,甚至通过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暗中撺掇,王建川仅凭被玉山敌军QI旅打得“不要、不要”的298旅和区区百余死忠骨干,根本就不敢发动兵变。

然而老鹰仅仅冷笑一声,既未拂袖而去,也不打算“非暴力不合作”。

“三军统帅”帐前有三大亲军:“铁卫”(宪兵211营)、“夜鹰”(宪兵特勤队)、装甲宪兵1营(原宪兵239营改编)。老鹰能从万名宪兵中脱颖而出,执掌三大亲军之一的“夜鹰”,当然不会轻易被愤怒所左右。

随着花莲战役失败,联军由对峙转为固守,分别由护宪派、王建川派控制的台东、高雄也分别成为东西两线的最后堡垒。出于大局考虑,A国人目前只能专心面对花莲、台南两线敌军,暂时还不敢打破岛内两派微妙而脆弱的均衡局面。另一方面,相对于王建川派兵力较弱的护宪派也需要积极整备军力,配合A军防御花莲之敌,以改变“三军统帅”在岛内民众及白宫心目中一贯颓势的印象。简而言之,互有所需罢了。

验尸报告出来后,K上校挑出几份与伤创有关的照片和数据,一边看,一边用自己的肘子和膝盖比划。

老鹰看着他比划的样子,笑道:“你懂武术?”

“是她。”K上校说。

老鹰微微一怔。光看死者伤口就能断定凶者是谁,这种事情恐怕只有武侠小说里才有。

“如果我说这是咏春拳呢?”K上校把挑出来的报告递给老鹰。

良久。

老鹰抬起头说:“的确不是军中常见的格斗套路。”

“我是不懂武术。”K上校说,“但这三个逃兵里,有两个人的死法我见过。三年前死在哥伦比亚的海豹突击队员、两年前死在阿拉斯加的俄国黑手党头目,以及去年底死在京东的‘川北’组三代目。一模一样,同一人干的。就是她。冷月,本名贾溪,移民J国后改名太行溪,山西人,京东市唐人街‘宗人社’后台老板庭车常的死忠骨干,实际身份是总政‘血鸟’驻总参三部直七处京东站保卫干事。”

“什么动机?”

“死者身上有贵军制式枪套,但枪和弹匣套都没了。我们不妨做个大胆设想:冷月故意扮成夜里孤身外出的女性平民,引诱那三个逃兵来袭。由于放松警惕,逃兵没有动枪.......嗯哼?”

“为了夺枪。”

“由此我还可以推断,冷月是单独行动,没有获得敌军驻台东组织的支援。”

“如果她就是你说的那个人,为什么还留下‘杀人者,血鸟’的标语,自暴身份?”

“因为我。”K上校笑了笑,“因为只有我知道庭车常关在哪。”

“有意思。”老鹰说。

K上校转过椅子,隔着空气,点了点窗外。

“或许她现在就趴在对面某个角落里,盯着我们。”

“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不、不,老鹰,你不了解这个女人。这个独行女杀手的名号,早在几年前就进国际刑警协查名单了——当时还没人知道她是中国特工。”

“好吧。”老鹰把验尸报告扔回桌上,颇为不安地望了窗外一眼,“需要我做什么,你说。”

“先把人手全调回来。”

“那一男一女和坦克的事情不用查了?”

“我不是太平洋司令部监察长,更不是台东县警察局长。”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西太平洋分区联络官K上校如是说。

“夜鹰”们走了。

他们装备精良,进退有序,看起来训练有素,但威风凛凛的外表并不能掩盖他们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厌倦。

如果不是那么敷衍了事,他们或许能在那栋小楼里发现更多值得追查的东西,可是很遗憾,他们仅仅用相机拍下来不及收拾的凉席和四处乱扔的安全套,然后用步话机说了几句话,就从楼上退了下来。

他们抱着MP5*排成一排,坐在街边啃面包喝水。

面包啃不了几口,带队的歪着头听步话机说了一会儿,又带着看起来并不那么情愿的他们钻进装甲车。

不知道装甲车驾驶员昨晚睡没睡好,居然一起步就熄火。

呵。阿明心里笑道:要是我的兵,先躺车底半小时。

带着那么一点点侥幸和深深的鄙视,阿明把压满弹匣的**放下来,消失到小楼侧对面的巷道里。

在扬子聊胜于无的帮助下,阿明将那只塞满全部家当的麻袋扛到肩上。

扬子拍拍手上无伤大碍的灰尘,用手背抹了抹她的男人的额头,问道:“接下来去哪?”

“这座城市看起来比高雄安全。”阿明一边走一边说。

“为什么不是台北?”

“台北?”阿明犹豫。

如果让曾经的装甲兵连长、曾经的总参三部直七处京东站副站长申明做选择,台北无疑是此时的最佳选择。

然而阿明不是申明。

阿明只是一个偷渡客。带着与使命无关的女人,带着不会再被使命束缚的记忆,从暂时没打仗的J国京东跑到哀鸿遍野的中国台湾。一个脑袋锈透了的偷渡客。

“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脑袋锈透了的阿明如是回答。

“嗯嗯,听你的。”

扬子扬着脸,骄傲地看着她的男人。

不论去哪,只要这个男人在身边,都无所谓了。

台东的街头人不多,但只要稍一用心,很容易发现那些阴暗的角落,和那些不愿被难民营少得可怜的供给粮和不可理喻的秩序束缚的人们。他们或三三两两或呼啸成群,或游荡或蛰居,依靠手中的M16和棒球棒,踢开别墅没封好的门,占领早已洗劫一空但至少可以遮风挡雨的超市。

为了不与这些比士兵更具破坏力的人类发生冲突,阿明能绕道就绕道,不能绕道就果断后退。偶尔碰上几个虎视眈眈尾随而来的男人,阿明会觅一个合适的角落停下来。女人拉到身后,枪拿在手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于纵横京东市唐人街多年的‘宗人社’龙头而言,可谓轻车熟路。交火的时候,外面的大街上有时会响起凄厉而急促的哨声,但那也只是响响而言。只要撤得快,撤得果断,那些分身乏术的军警和只拎一根棍子的后备巡防队员绝不会在混乱的枪声停止以前出现。

当空的太阳,炙烤着潮湿的海风无力吹拂的城市。

扬子将那块不知从哪个男人或女人身上扒下来的被单卷成团,扔进海里。潮水来了又去,将被单荡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冲回沙滩上。扬子把它捡回来,闻闻没有血味,这才放心拧干,搭到废弃的渔船和插在地里的杆子上,系好四个角。

船里没剩下任何一件可用之物。

阿明爬下来,把枪放在远远看来看不到但他只需转身就能拿到的地方。挖好坑,架起锅,倒入海水,盖上毛巾。

“真能喝?”

“来回多蒸几次,少喝点没事。”

“好专业的样子。”扬子盘腿坐着。

“我做过渔夫。”

“在哪?”

在哪?阿明记不清了。他只记得那个叫西门的老渔夫能在一分钟之内打响呼噜。

“我们能在这多久?”扬子又问。

看着火渐渐旺起来,阿明爬到废弃的渔船上,再一次打量四周,说道:“至少能过夜。”

“够了。”扬子满意地拿起刀,挑了挑冒起烟的毛巾一角。

这里曾经是个码头,现在只是堆着垃圾的沙滩。好在控制这座城市的军警在防疫方面并不吝惜人手,所以沙滩上没有留下尸体。

阿明把麻袋里的食物一样样取出来,容易变质的放到地上,能长期存放的塞回麻袋,压在最底层。数了数地上那些,估摸着还能吃两天。

“我回城里转转。”阿明给扬子留了一支手枪。

上岛后,扬子很快就学会了用枪,虽然只是确保正常击发的程度,但这已足以保护自己。

扬子颇不情愿地把枪随手放到一旁,“快点回来哦。”

“我回来之前不要睡着。要有人来,你就躲在船后面开枪。”阿明蹲到废弃渔船旁,一边演示,一边说,“随便开一枪就行,别浪费子弹。”

“一枪就行吗?”

“不管对方什么反应,打一枪就行。记住,别出去,也别喊话,只要对方看不到你,探不清虚实,那就一定不敢贸然靠近。”

“如果还是靠近了呢?”

“我一定能及时赶到。”阿明鼓励道。

“靠近了怎么办?”

阿明犹豫了一会儿,咬咬牙,“把枪扔掉,不要反抗。”

“为什么!”

“不明虚实还敢上的人,要么经验丰富,要么就是疯子......这只是假设,扬子。放心吧,我去去就回,你乖乖呆在这里,很安全的。”

“嗯嗯。”

阿明在她的女人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背上**,为两天后的食物朝城里走去。

天忽然黑下来。

要不是手表里的指针还在动,她根本没法想象现在还是中午。

天花板的缝隙里一点一点地渗出带着古怪色泽的液体,滴落在脚边。强忍着喉口的炙热感,她抬起头,往窗外看去。黑云堆了一层又一层,始终不见下雨。

11时13分,她打开步话机。没有回应。

12时24分,仍然没有回应。

13时02分,58号那个娘娘腔终于冒出来说:“姐,你饿了吗?”

饿的问题能忍,但渴了比饿了更严重。两天前带进来的水壶里还剩最后几滴,她一直不敢动。

两天前那个夜晚,她杀了三个人,然后在墙上写下“杀人者,血鸟”几个字。

其实她早已不是“血鸟”。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总政“血鸟”是业内众所周知干“湿活”的,“血鸟”一出,必有大人物丧命。

如今台东城里最大的人物无疑是那位被赶出陪都高雄的“三军统帅”。不管那几个字是否真的出自“血鸟”,忠于“三军统帅”的宪兵特勤队都会闻讯而动,甚至不惜全城大索。只要宪兵特勤队动起来,崔丝塔娜在情报中提到过的那位黑人上校就一定会出现。

考虑到人手紧缺的当地警方未必会认真对待每一起街头凶杀案,她在更早的时候就实施过两起类似的行动。但结果让人遗憾。当地警方甚至连现场都不出,直接叫随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卫生防疫队收尸完事。说到底,这都是战争惹的祸。

百般无奈,她只好盯上一个后备巡防队员,在他家后门外实施了第三起行动。

她并不指望那个拖家带口的后备巡防队员会挺身而出,只是希望后备巡防队员的报告会引起台东县警察局乃至“三军统帅”行在的重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啼笑皆非:不知是真的粗心还是“少管闲事为妙”,那位巡防队员早上醒来后,根本没到防疫队员浑汗如雨的后门多看一眼,而防疫队似乎也不打算到警局白跑一趟。最后引来宪兵特勤队的反倒是巡防队员的四岁儿子。好在那位黑人上校也来了,但他出现在台东的原因,似乎不是这起凶杀案。

不管怎样,该来的人终归来了。

自从龙头失联后,组织里能够与崔丝塔娜接上的线就只有时小兰一人。为了寻找龙头,托管龙头杖的时小兰不惜打破“下线的安全永远优先于上线”、“任何时候严禁多线联系”、“启用新线必断旧线”种种铁律,在亲自掌握崔丝塔娜的上线权的同时,也给了贾溪紧急联络权。

假如暴露崔丝塔娜能够换回龙头,难怕只有一点点可能,时小兰也会毫不犹豫。对此,贾溪深信不疑。

根据崔丝塔娜一周前的情报,太平洋司令部首席宪兵参谋官K上校,其实是联合特种司令部西太平洋分区联络官。“联络官”是中国军方的译法,就像A军的“副司令官”在岗位职责和地位待遇上相当于中国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谋长”相当于常务副参谋长一样,“联络官”其实是“指挥官”的职级压缩版,在实际权力上没有明显区别,而且联合特种司令部西太平洋分区也不设置“指挥官”这个岗位。

虽然崔丝塔娜无法确定龙头是否由联合特种司令部西太平洋分区负责羁押,但从龙头的身份、价值和A军涉密业务分管体系来看,K上校是目前唯一可以利用的线索。只要K上校出现,寻找龙头的事情就有了眉目。

其实贾溪见过K上校。

红蜘蛛驻扎中横时,她曾与当时扮作小莱布其中校随行军士的K上校友好交流,并交换了各自心爱的手枪。后来“叛逃者”常曙和“被拐部队”红蜘蛛奉命介入高雄兵变,为其带路并提供诸多方便的也正是K上校。

“认出他可真不容易。”血鸟“五八”在电台里抱怨道,“在我眼里,所有黑人都长得一个样。昨天他跟鹰头进警局,我只认了个侧脸,不敢太确定。现在我确定了。他就站在警察局门口跟老鹰说话,看样子准备动身去哪。是他没错。”

“人家站门口没准就是故意的,你现在还傻乎乎地正对着?”

“我用望远镜,他是肉眼。对了,我这背光。”

“‘四五’换班,你给我弄点水。”

贾溪结束了与话唠小鲜肉的通话。

放下步话机,轻轻挑开纱布。伤口开始慢慢结痂,但还很薄,容易破裂。

又得花几万块去韩国......贾溪心里肉疼了一会儿,打开放在身边的背包,取出15瓦电台,调到只收不发模式。

这部电台,才是贾溪忍饥挨饿蛰居于此的真正原因。

掐着时间,等了半个多小时。和预料中一样,“林指”专用频道没有收到台北101任何信息。

台北101没有信息,意味着崔丝塔娜仍处于失联状态。

情报员失联有很多种可能:或被敌方侦破;或察觉到危险,主动下线;或因不可抗拒原因无法联络;以及等等。

贾溪更倾向于被敌方侦破这种可能。

“寡妇”龙头失踪后,分管全军情报工作的赵副总长有意将“寡妇”组织纳入总参二部直管网络,以“提高战时情报工作效率”。“寡妇”托管人时小兰与军委前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兼第八战区司令员林兰上将、总参特别顾问“鳄鱼”少将、总参二部专职副部长兼第八战区副参谋长王达明少将等多位要员交换意见后,以中央统战部W字号名义上书国安委,着重强调“寡妇”组织在外事工作上的重要性和成员构成方面的特殊性,并保证在限定时间内与“寡妇”龙头恢复联络。为此,时小兰不惜多次打破铁律,集中“寡妇”组织多线资源,全力搜寻龙头。

在贾溪看来,时小兰这种铤而走险的作法无异于饮鸠止渴,迟早会出大问题。

为了将“寡妇”组织损失降低到最小,贾溪主动向林指政保组请战,请求“前方执行以我为主,‘血鸟’配合;资源支持以总参二部驻战区机构为主,W字号岛内网络密切配合,‘寡妇’有限配合”。

凭着“敌后四年、相濡以沫”的经历和在“寡妇”组织内部的特殊地位,贾溪坚信自己才是无二人选。

正如后世那部纪实文学作品《红色仓鼠》所言:

“在某个见不得光的组织里,‘龙头’只是一种职务,但‘守护女神’却是公认的专属于冷月一人的荣誉。由始至终,独一无二。”(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