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烽火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239年,中原地区权利分散割裂,诸侯散乱同治的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乱世重现,战乱迭起。

世间的每场战争都存在极大的变数,一战不成,生死听命,遗臭万年;一战成名则是封妻荫子,流芳百世,兴许成王拜相亦不在话下。

就在这场逐鹿中原、谁主沉浮的战乱中,齐国公卿华氏一族以多年的苦心经营和族下数千门客的智谋支持,一步一步的蚕食各个诸侯部族的实力,整合并权,耗尽整整十八年的光阴,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吞并了最后一个顽强抵抗的劲敌秦国莫氏,于当年寒降之际宣告中原统一,立朝大华。

大华开国之后,华氏族长登基为帝,以上京为都,并将国土分为东南西北四州,每州设六城,均由城主管理,而每城城主均为皇帝亲自指派亲族近臣担任,允世袭。由此为始,大华的实际管理落到了一群世袭罔替的亲贵头上,而在后几代王朝所产生的平民动乱使得大华统治者与时俱进的改进了入朝制度,办学堂,开科举,终于结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亦无寒门”的状况。

大华元历7年,大华王朝政权生变,皇上亲弟贤王谋反,今上避走华东,这场政变,是王朝动乱的根源,却也是少数人的登云天梯;莫城城主莫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莫家是上朝秦国一系,虽然受封城主但并不受皇帝信任重用,世代蛰居莫城,虽为一城之主,但因为莫城的地理环境以及莫家人的谨慎端方,从来都是偏安一隅,只尊今上,什么权利争斗,朝代更迭都与这宛如桃源的莫城扯不上太大关系。而莫家人由纯忠之臣向从龙功臣转变的时机恰恰把握在了莫城第37代城主莫慎的手上。

莫慎其人,是莫家的一个异数,莫慎的父亲,也就是前城主莫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可谈可叹,子不类父”。怨不得老城主如此感叹,他本性纯良,被一干莫家巾帼养得善良心软,却也有一股重情重义的侠士风度,所以在他当政期间,走的是“亲民”路线,时不时就在莫城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或者菜市场瞅见咱们的老城主带着几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小侍卫遛马路、逛大街,乐呵呵问问这个菜多少钱,那个家里几口人,有闺女不,出嫁没?这一通亲民,搞的莫城人心惶惶,几个有些心思的人家直接把闺女儿一乘小轿送到了城主府,这下可好,世代不纳妾不蓄婢的莫家成了城里的谈资,莫家太太一接到消息二话不说,直接抽了插在胆瓶里做摆设的孔雀掸,杀到城主办公的明理堂,趁着午间没人打扰,把老城主一顿猛抽,可怜老城主顾忌面子只能一边躲闪一边小声嘟囔:“臭女人,爷迟早休了你。”可惜夫纲不振的老城主最后还是被出身将军府的夫人教训的求饶:“夫人息怒,我??我以后不敢了。”

在这样一对不怎么靠谱的夫妻教导下,莫城的少城主,莫家嫡长子莫慎适时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烙下“拳头硬才能讲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教训,所以我们的少城主对学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对此老夫人自然乐的没边,大手一挥,从娘家调来几个武艺高强的师傅,这一顿操练啊????瞅着儿子脸上成月下不去的淤青,老城主有些不忍,便劝着儿子点到为止,学这点儿防身就成,结果儿子一张死人脸甭说痛哭流涕了,连个表情都欠奉的张口:“您未来儿媳妇儿是华东州安国将军府的嫡女,我得防止步您后尘。”好家伙,老城主这一通儿没脸,气哼哼的回去了。

莫慎天性聪颖,又是学武奇才,习武十年便成为华南州有名的少年英雄,待他十八岁那年迎娶安国将军府嫡小姐安宁之后,老城主便退居二线,莫慎顺理成章的当了第37代莫城城主。

吾家少年初长成,只求一击,撼动天地。

恰恰也正是莫慎当政第二年,即元历7年初春,大华国的四州华北州首府雍城发生叛乱,雍城离上京极近,历代的城主皆由大华宗室担当,而当时的雍城城主就是大华元历帝一母同胞的弟弟--贤王华泰。华泰自比舜尧,借着母后的宠爱对自己的兄长一向不服,受封雍城城主之后便囤粮买兵,元历帝虽然有所察觉,但碍着母后求情,又心想是自己亲弟何故会闹到谋反的那一步?所以对华泰一向宽和,并未猜忌,谁料到不过三年,华泰便有胆子起兵反叛,元历帝初闻消息心痛惊乱,此时更从太后宫里传来母后齐聚后宫的消息,不由心生哀意,母子一场竟如此狠心,元历帝本就是大华正统皇帝,哀痛过后便立即召集暗卫,易容化妆之后由暗卫护着出了皇宫。不怪元历帝懦弱,留守皇宫的御林军不多,本就没有平叛把握,而且谁又知道其中被里应外合策反多少呢?元历帝只能选择信任历代只忠于皇帝的暗卫,只要元历帝不死,就能联合大华剩下的纯臣讨伐叛逆,拨乱反正。

华泰之变,实际上只控制了华北六城,余下的华东、华西、华南三州一十八城皆无回应。元历帝逃出皇宫后,仔细思索,想到华东的安国将军安从均乃是大华名将,血战沙场三十余年,而且军功及顶之时便放权回家,是难得的忠臣武将,若是和他联系上,那回京复位之事指日可待,想到这里,元历帝把心一横,既然事已至此,母子情份已无,兄弟情谊已毁,待云开雾散,天子之怒,必将血流成河,浮尸千里。

政变一个月后,元历帝在华东复立帝都,以“伐佞”之名祭旗聚兵二十万,并亲封安从均为军队主帅,率兵攻打华北州。

都讲“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华泰这颗老鼠屎把本来整整齐齐的大华版图给坏的七零八乱,为什么这么说呢?华泰之所以能起乱,依仗的有两点;一是他是太后偏爱他。二是,今上对他木有戒心……今上有点傻。太后的偏爱是华泰起兵的内因,试想老太太从小就天天在你耳鬓唠叨着……诶我家泰儿是个聪慧孝顺的,怎么就是老二呢……可惜啊可惜!渐渐的华泰也就真觉得可惜了,一瞅皇兄管也不管,另有老娘在宫里帮衬着,干干脆脆就反了,他是反的痛快,却不想想自己有没有立个新朝的脑子,不过一个华北州的控制权在手,其他三州全都不管不顾了,元历帝跑了没逮着,他这个新帝龙袍还没做好,祭天登基一众事宜也没搞定,人华东就有消息传来说要打仗了,新帝终于想起来自己谋反的事还没跟其他三个州通气儿呢,赶紧召集一众狗头军师讨论一下天下大势,好嘛华东不要了,我们先去把华西华南拉拢过来……结果华西的莫城主是敌军主帅的女婿……好嘛华西咱也不要了……华南是王朝的产粮大州,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要把华南笼络过来那就如何如何????众人讲的很美好,然后一展开地图全部傻眼了???华北离华南最远,等商议达成同盟,仗尼玛都打完好几茬了,还要个毛粮草啊,这明显就是死局啊,新帝急的眼睛都红了,妈蛋龙袍还没做好难道就要身先死了么?????狗头军师当中资历比较深的周大人一看新帝的架势,生怕这位不长什么脑子的主儿给在场几个老哥俩玩开瓢示威的把戏,一边往后退一边恭敬地开口:“皇上无需着急,让老臣们回去好好想想,必是有法子的。”几个军师一对眼纷纷就呼应了,新帝不耐烦一摆手,呼啦呼啦全都退散了。

几个人一出宫门,全都往家疾奔,进了家门就吩咐夫人卖房子送孩子埋银子,眼看新朝还没立就要倒,自己这把老骨头早在被逼反叛的时候就准备献身了,有个喘息的时间好歹要给自己留条血脉。

华泰没有等到军师的“有法子”,政变后的第三个月,上京传来大军攻入华北州西坪大门的消息,华泰闻言大受打击,躲在后宫再不上朝,在伐佞大军进京的前一天,略显老迈的太后端着酒壶进了华泰的寝殿,母子二人一口一口喝净了满满一壶的“梦一生”,老太后泪流满面忏悔一念之差造成两个亲生儿子不可回寰的处境,可惜为时已晚,转天清晨,城破的消息传来,内宫大乱,服侍太后的春嬷嬷推开紧闭一夜的寝殿大门,太后与佞王华泰俱以赴死,神态从容。

太后留书:“为母不仁,愧对吾儿,愿天降祥泰,护我儿千秋万代。”

元历帝终究不忍母后亲弟的尸骨遭后人唾弃,最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厚葬了二人。

一场风云之乱草草落下了帷幕,但以此同时,有一家人为此得到了无上的荣耀和权柄?????这是一切故事的源头。(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