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4人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是沈惜月为了感谢乔逸而设宴,结果整场都是沈晋书和鬼仙在和乔逸侃大山,谈正事的沈惜月和秦忠完全插不上嘴。

鬼仙对乔逸十分满意,觉得他丝毫不输林谷,在性格上更活泼一些,配自家徒儿实在是太合适了。

难怪沈晋书要跟来,原来早就对乔逸有企图了,这小子还能跟自己步调一致,还是有些眼光的。

乔逸虽然没有细想鬼仙那诡异的眼神,但潜意识里觉得应该在沈惜月的师父面前好好表现。好在鬼仙特别好相处,一点前辈的架子都没有。

一顿饭下来,乔逸与鬼仙已成忘年交,与沈晋书的友谊更上了一层楼。

沈惜月终于逮着机会说道:“二公子帮了秦家甚多,是我秦家的大恩人。二公子与浩远是好友,今日惜月以友人身份宴请二公子,不够正式,过几日我们再登门拜访城主府。”

“既是友人,夫人便不用客气。许久不见思归了,想念得紧,待我得空了,上山庄看看他去。”

“恭候大驾。”

御书房内,景琪看完密报,笑道:“这辛笙倒是个人才,好好培养,多多提拔,将来必能为我朝所用。景瑞倒不糊涂。”

莫愁答道:“九王爷始终是皇上的胞弟,怎会糊涂。”

“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景瑞真的和沈家小姐断了往来?”

“沈家小姐已经回了漠北,九王爷一直待在神医谷,连沈小姐家的小少爷满周岁,王爷也没有现身,只是派人送了礼物。”

景琪面无表情说道:“你下去吧。”

沈惜月啊沈惜月,恐怕这世间也只有你不将景瑞的一颗真心拒之门外了。如果景瑞那傻小子一直守着你,你没有遇见秦浩远,你是不是就会爱上景瑞呢?

当一向雷厉风行的景琪意识到自己居然也做出这么多愁善感的假设时,不禁哑然失笑,遇到景瑞和沈惜月,他好像已经干过很多次这么丢人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夸你是人才时,那么你的前途还会没有光明么?于是辛笙事业上的*时期来得很迅猛。

入伍不到一年,辛笙被提为百夫长,比卢志坚成长得还要快些。

庞松、袁振和二子都成了辛笙的手下,辛笙有了单独的营房,虽然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但好歹也是身份的象征不是。

一干弟兄都特别高兴,庞松笑道:“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大家啊!”

辛笙自己也笑:“那可说不好,我连自个儿是谁都忘了。”

袁振笑道:“如此说来,大家只好在你身上刺字了!”

“辛笙,虽然一直没敢问你,冒昧问你一句,你为何一直戴着面具?”卢志坚好奇问道。

“救命恩人提出的要求,我只是照做而已。”

“难道你曾经犯过事儿?”二子一时最快说了出来,马上反应过来好像说错话了,给了自己一巴掌,如果真的是犯过事儿的,他这话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辛笙倒是不介意,“有可能呢,哈哈。”

辛笙曾经想过,九爷是不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曾经委婉的问过汪正伦,汪正伦答非所问说道:“九爷带见到你的时候,你浑身是伤,想来你的仇家很是厉害。”

从此,他便不再对九爷这条路抱希望。

辛笙刚将简单的家当搬到单人营房内,就有一名士兵过来找他:“辛百夫长,有上头来的大人找你,赶紧随我去吧!”

辛笙立马起身跟着来人往外走。

莫忧打量着辛笙,虽说他戴着面具又低着头看不见他的表情,但腰背却挺得很直,浑身的气场怎么看怎么觉得此人是一身正气。

莫忧突然出招袭向辛笙,辛笙听到掌风身形一偏躲过,莫忧虚晃一招再次袭击先前的位置,辛笙却不上当轻松躲过。

莫忧收手,辛笙单膝跪下抱拳道:“不知大人是何意?”

莫忧笑道:“起来吧。”

莫忧对辛笙的身手很满意,和莫愁一样,待在万岁爷身边久了,对万岁爷的性子比较了解,想必他也会对辛笙的身手满意。

“辛笙,眼下祁州遭遇春旱,你可愿带上人手前去救灾?”

“辛笙愿意为大人分忧。”

身手确实不错,但为人正直更为重要,虽然曾经听说过一些他的事迹,但谁能保证他失忆后会不会性情大变。让他帮着去救灾,倒是能看出一二。

辛笙也没有仔细思量,为何会叫他一个小小的百夫长带头去抗旱。灾情紧急,辛笙带着他新鲜出炉的手下和莫忧给他的信函出发了。

祁州是产粮大州,去年一个冬季都没有降水,春种接近,但地都干裂了,粮食根本没法种下。人畜用水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水去灌溉。

辛笙将信函递到祁州州府,府尹派人将他们一行人送至重灾区忠义县,还给了辛笙忠义县的详细地图。

在一个较大的晒谷场上,辛笙留下一小队人安营扎寨,剩下的人分组按照地图分别去了不同的村,到农户家里了解情况。

农户们听说朝廷派人来解决春旱,都十分热情,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劳动力,有多少地等信息都说得很清楚。这些信息辛笙都叫人做了记录。

辛笙带人来到一户农家,主人是一位老人,老人听说是来解决春旱问题的,就跟见到亲人似的,话匣子打开有些收不住。

“去年一个冬都没有下雨,水井都快干了,吃水都快成问题了,哪里有多余的水灌溉,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干过了。”

辛笙耐心听完老人的抱怨后问道:“老人家,你可知道何处有水?”

“老朽知道最近的水源在二十里外姑娘山,山顶有积雪,每年的积雪融化后在一个山坳汇成一个深潭,不过姑娘山很少有人去,老朽还是年轻的时候去过,如今怕是连路都没有,想要上去都不容易,更别说引水了。”

“那老人家可还记得这姑娘山在何处?”有水一切都好说。

“记得,连那潭水的具体位置都记得!只是不知道这么多年有没有变化。”

“老人家你且说来!”

按照老人的描述,辛笙描画了详细的地图,辞了老人,便赶回晒谷场,与别的组汇合。

交流意见后,辛笙带了几个身手不错的人去找姑娘山的深潭,剩下的人继续打探了解忠义县的基本情况。

花了半天功夫才找到姑娘山,一路上都是干裂的田地,显得很是荒凉。姑娘山下比别处好些,但也受到干旱波及,植被也不茂盛。

辛笙等人在山下的农户家中购买了些干粮和工具,按照那位老人家的指示,上山了。

越往上走,慢慢的已经看不出干旱的痕迹,植被越来越茂盛,越来越不好走,到后来干脆就没路了。

还好辛笙等人武艺都不低,又带了工具,天黑之前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水源。

大家都很高兴,觉得没有白跑这一趟。

天黑下来,生起篝火,辛笙等人烤了些干粮吃。山里入夜后很凉,幸好几人都有内功护体。

庞松说道:“老大,想要把水引下山怕是不容易。你有什么打算?”

自从辛笙升官,一干弟兄觉得再叫他的名字不合适,叫职位又显得生疏,于是就改口叫他老大。

“这是受灾区最近的水源,从这里引水是目前最好的方案。我先让咱们的人先把路俢通,然后挖水渠引水。”

袁振说道:“这个工程不小,咱们就百十来号人,怕是会误了春种。”

“咱们可以发动农户家的壮年跟咱们一起干,女人可以给咱们做饭。”

庞松眼睛一亮:“对!当地人比咱们更了解情况,这样省得咱们做无用功。而且他们目前肯定也很着急找水,咱们将他们组织起来解决水的问题,他们肯定乐意参与!”

辛笙点点头,“那咱们早点休息,天一亮咱们就下山!”

第二日辛笙等人回到晒谷场,留下几个人看场子,剩下的全部出动到农户家里做工作。

正如辛笙他们预料的一样,大家很积极的参与到引水的工作中来。

待士兵回到营地,辛笙将人分了工,修路比较艰苦,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高,则全部由士兵负责,所以辛笙带来的人大部分去修路,剩下小部分人则带领农户在辛笙他们修路的同时在山下修水渠。

山下的工作虽然涉及地域广但因为地势平坦而且原本就有一些水利设施,所以相对简单一些。

山上的路修出一段,再从山下的人中抽出一部分来修山间的引水渠。

因为姑娘山脚下也受到干旱的影响,泥土松,如果不将水渠修得牢固些,山上的水一冲下来,很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别的灾害。所以山上的这一段水渠是整个工程的重点。

这个引水工程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大家都是在拼命的干。士兵们却是见辛笙这个头儿都十分的投入,也是不敢偷懒的。

终于在春种前,姑娘山的潭水顺利的流到了田间地头。

得到消息的景琪笑着心想:果然是人才。(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