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将军家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将军家事

阿茹娜是比夫人乌云小三四岁,她也已经嫁给将军多年了,将军这几年里都没有想过要纳小妾,是他不愿意吗?有机会问问他这个问题,从这个问题上,她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参考!

“我希望你尽快离开这个地方,到你该去的地方去!”阿茹娜说。

“这就是我该来的地方,也是我想来的地方。”朱英故意说,故意要气气她。要是一般的汉族姑娘,谁愿意万里迢迢到这只知道吃奶吃肉的地方来?这个地方,虽说有优点,也有许多缺点,一般的汉族女人才不习惯哩,就说这里的气温,有几个受得了,一到冬天,就是冰雪覆盖,一到秋天,昼夜温差就吓死人。再说这里住的地方,一家人都住在一个蒙古包,没有茅厕,而且有些牧民还经常换居住地,四处为家。喜欢这个地方的汉人是怪胎!

朱英自己笑了笑,阿茹娜不知道她笑什么,恨恨瞪了她一眼。

这时朱英看到了阿古达木,那个小家伙老远就朝着她招手,一边招一边叫“朱英”,朱英只得跟阿茹娜告别。

阿古达木拉着朱英的手,带着她往一个地方走。经过将军府的时候,塞罕也从里面跑出来,兄妹两人,一边一个拉着朱英。

“看,这是店最新到的小玩艺,好不好看?”朱英把礼物送给他们。

塞罕拿着穿着鲜艳衣服的汉族小女孩子,说:“我要是长得这么漂亮就好了。”

“我们小塞罕比这漂亮多了!”朱英最喜欢跟小孩子玩,也最愿意哄小孩子开心了。

每个孩子都喜欢大人们夸奖他们,塞罕听着,脸上就笑开了一朵花。达木拿着风车,不知道怎么玩,因为风车是厚布做的,不容易转动,可能达木也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就拿着左看右看。朱英把风车拿起来,快速地水平跑动,风车就快速成地转动。这个风车有点大,跑动的时候,还能够听见风呼呼的声音。

“来来,这才好玩。”达木高兴地接过去,不止站着让风车向前跑,还把自己的身子也跑起来,这样,风车就转得更加快了。

“你们平时在学堂里学什么?”朱英问。

“学文字。”塞罕说。

“我们还学马术,还学射箭。”达木说。

他们这些孩子学得还真多,朱英的弟弟们在私塾里,只学八股文,学写毛笔字。这里的孩子,一切可能都是围绕生活,学的一些实用的东西。

达木每次来找朱英,不是上树就是摘花,再就是围着树疯转。特别是塞罕,每次总是要把朱英的头转着发晕才住手。她好象不会晕,每次都能够转好久。

“我跟你们说,今天我不上树,也不转树,你们要摘花也可以,你们自己上树去摘。”草原上的人都有胆量,这两个小家伙也有胆量,但是他们还是有些怕,做什么事都希望有大人在场,这样就比较安全,这两个小家伙是个精灵鬼,所以,不想做冒险的事。告别是塞罕,是个养在温室内的花朵,这样也不行。

“朱英,你带我们去草原上玩。”塞罕说。

他们这小城一出去,不就是草原吗,他们没有去草原上骑过马吗?她问:“你们学骑马,不去草原?”

阿古达木说他们骑马都在在学习的地方,再就是校场,父亲不允许他们小孩子去草原上学骑马,说那样会破坏草地。

这个将军也真是,一匹马能够破坏什么,再说,草原上也有大路,他们经常巡逻和牧民们走出来的大路。他们汉族人就是很喜欢压抑小孩子的天性,她以为蒙古人对小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比较顺其自然,有些事也不是,不管什么事,也都有个度,也就是底线吧。

“吃过饭,我带你们去,”朱英问达木,“你会不会骑马?”

“反正上去摔不下来。”

他们约定下午骑马出城,朱英不允许塞罕牵马出来。

吃过午饭,朱英就在房间等将军的两个孩子,她不知道那两个孩子会不会跟他们的母亲说,他们的母亲会不会同意。

她正在找袋子,想到时候采些什么药材,塞罕来了,说她哥在外面等她们。

“你阿妈知道吗?”朱英问。

两个小孩子都摇摇头,她知道这两个孩子是偷偷跑出来的。她说:“你们要听话,达木,你一个人骑马,要慢一点,稳一点,我们玩一会儿就回来,如果阿妈问你们,你们要如实回答,不要撒谎。”

两个小家伙都点点头。

朱英把塞罕抱在马上,看着达木在前面走,出了城后,他们就在草原边的路上,慢慢前进,后来,也许达木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技术,或者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驰骋在草原上,于是把马缰一紧,马儿就象箭一样,在大路上飞跑,达木在马上大声、舒畅地高叫,还唱着草原上的歌。

朱英也把缰绳交给塞罕,要她自己掌控,一边叫着达木,要他慢点。这个小家伙,大概从来没有在这么宽阔的地方肆意跑过,一会儿就跑远了,朱英不能让他跑出了自己的视线,连忙自己握着缰绳,快马加鞭。

他们一路在草原狂奔,达木的技术不错,看他那猫腰夹腿的姿势,象个标准的草原骑手。朱英直到二十多里的时候才追上他。

“小家伙,你够狠的,也不怕自己碰上什么坏人。”

“我们这里没有坏人!”阿古达木说。这个小家伙,他们的辞典中可能就没有坏人这一说法,可能只有勇士、英雄等词。还有,这说明草原人们非常信服将军,他所治下的地方,平安吉祥,一派和乐景象!

“我们往回走吧。”朱英说。

他们打道回府,塞罕这次坚持要自己掌握缰绳,她说她要学会骑马,她要跟哥哥一样,在草原上飞。

吃过晚饭,朱英在自己的房间配药材,准备明天拿到碾房碾碎,然后做成药丸,这样方便携带,又方便服用。

这时,她听到外面有几个人的说话声,好象就在她门外,于是走了出去,打开门一看,是夫人乌云还有阿茹娜和达木兄妹俩。朱英一看这架势,吓住了,知道这两个夫人肯定是为下午私自带他们出城的事来兴师问罪来了。

“两位夫人,请坐。”朱英问着,看了看达木和塞罕的表情,看他们两上好象没有受什么委屈,他们也没有给她什么表情,她有点不明白了。

“今天下午,是你把他们带出城的?”夫人见她没有主动说话,就问。

“是。”朱英说,“是我要他们陪我去采药的。”

乌云和阿茹娜互相看了一眼,达木和塞罕也互相看了一眼。

“你采了多少药材?”阿茹娜问。

她们可能知道朱英在撒谎,这个阿茹娜,正愁找不到报仇的机会哩。朱英回答:“没有找到什么药材,明天再去。”

乌云笑了一下,赞许地看着朱英。朱英却不明白夫人这没有一点责备的表情是什么意思,她只好再把眼光投向塞罕和达木。

“夫人要请你教塞罕马鞭。”阿茹娜可能也是个急性子,懒得跟她哆嗦,直接说明来意。

哎哟!把朱英吓坏了!朱英暗暗松了一口气。但是她这长鞭可不是马鞭,马鞭哪有这么长,再说了,这长鞭也不是那么好学的,要有武术功底。她们不会是要她教塞罕武术吧?这可不行,她只是个半吊子,再说,她也不能私自在外带徒弟!

“军营有那么多的高师傅,我哪有这本事。”朱英推辞。

“将军说过,你的鞭术很好,塞罕的身体不怎么样,我们希望你帮帮她。”夫人说。

“我的鞭术实在有限,我可以带她玩带她锻炼身体,但是学功夫的事,还是找军中高手?”她说,征询地望着夫人。

“好吧。”夫人说,“今天下午感谢你,达木回来兴奋得很。”

原来,今天下午,朱英和塞罕他们几个往城外去的时候,正巧被阿茹娜发现了,阿茹娜连忙禀报夫人,对夫人说:“那个汉人,不会把公子和公主带到他们那里去吧?”

夫人说:“你去忙你的吧。”

乌云不相信朱英会做这种事,她知道阿茹娜对朱英有意见,她懒得理她,自己批阅一些学生的作业。天快黑的时候,达木和塞罕兴奋地回来。阿茹娜连忙逼问:“那个汉族女人把你们带到哪去了?”

“我们去骑马去了。”塞罕回答,“朱英要我们如实回答。”

乌云一听这话,抬起了头,看到一双儿女喜气洋洋,满脸兴奋,笑着问:“你们在哪里骑马?在草原上?”

“那里好宽的路。”达木回答,“我一口气飞奔了几十里,真过瘾。”

夫人就问他们今天是不是玩得很开心,马术是不是进步了,塞罕和达木都是很满意,夫人又问:“你们很喜欢朱英?”

两个小家伙狠命点头,说朱英有本事,人好。塞罕说:“我就要象朱英一样,本事多!”

夫人看着两个孩子每天都是会找朱英,联系到将军讲朱英的经历和她的童年,夫人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慨,对朱英这位姑娘。她想到塞罕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有时候一点小毛病就吓死人,决定要把两个孩子交给朱英,让她放心地教他们带他们玩。

朱英听夫人讲了事情的经过和她的想法,心里也非常感激夫人,一点也没有岐视她这个外族人,还这么信任她。朱英感激地说:“我感谢将军多次救我性命,我把他的家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至于说教塞罕鞭术,我实在惭愧,因为我的武功太差,而军营中有那么多功夫高手,我只是带他们玩,让他们在玩中学习。”

“就是这样,很好!”夫人说。

朱英很高兴夫人这样开明随和,真想给她叩几个头表示感谢。

夫人要阿茹娜带孩子们先回去,达木和塞罕出门前,都上来拥抱了朱英。这两个小家伙,用这种动作表示对朱英的喜爱和感谢!

夫人乌云留下来了,朱英的心又紧张了,不知道夫人要说什么,她有种预感,夫人的主题肯定与将军有关。朱英中心忐忑,想给夫人倒杯奶茶,可是她平时不习惯把奶茶当白开水喝,她的房间根本没有这种待客的东西。

夫人乌云有着一双乌黑的眼珠,她的那双眼睛里,有一种叫人安静的光辉,她的眼睛静静看着你的时候,就算是一个脾气暴燥的人,也会慢慢安静下来。象夫人这样的人,才配做将军的夫人!朱英在心里说。

朱英从来没有问过将军,他跟夫人的关系怎么样,他是不是很爱他的夫人,虽说巴图大爷告诉她,夫人开始并不得将军的喜爱,那是因为将军还不懂事,不想被女人管束,至于他们婚后的感情,没有谁告诉过她,而她呢,其实一直想知道将军的家庭和婚姻生活。

“朱英,你喜欢将军吗?”夫人问。

朱英在心里说:终于来了!是祸躲不过,躲过不是祸!朱英把心一横,不管怎么样,不管和将军成为什么关系,夫人这一关总是要面对的。她如实回答:“将军救了我几次,我一直心怀感激,但是那次在狼口中脱生后,我就想要嫁给救我的人!”

虽说那次不是将军把她从狼口中救下的,如果她一直躺在沙漠上昏迷不醒,而且又早就没有水了,到时不是被渴死,也会被冻死,她神志已经不清醒,在严重缺水状态下,哪知道方向,肯定会死掉的。

“现在呢,你看到了将军,又跟他在一起了,你没有想过嫁给他?”夫人问。

朱英没有做声,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什么样的回答让夫人满意也让将军满意。朱英的童年,几乎没有出过家门,她的青年时代,就在山上度过,也算是没有出过门,没有一点社会经验,她对人生的看法,都是奶奶教给她的,她的人生经验都有是奶奶教给她的。

奶奶也毕竟只是老人的一些看法,还有现实中的许多东西,是奶奶没有见过的或者看不透的。朱英喜欢将军,可以说是爱将军,但是至于嫁给他,她也在想那个问题,那是她不得不想的问题,但是她还不敢给自己下定论。

“你想什么时候嫁给他?”夫人见她没有回答,又换了一种句式来问。

“我没有想过,觉得还是过两年再谈婚嫁的事。”

“你不是喜欢他吗?为什么要过两年?”

“我喜欢他,但是他有两个夫人,还有孩子,我怕会影响你们的生活,还有,我也怕自己会不适应家庭生活。”朱英在这件事情上很矛盾。

“你是说如果他是单身,你现在就会嫁给他?将军的担忧完全有道理。”夫人告诉她,将军也曾经跟她谈过件事,他怕朱英会在意年龄。

朱英倒不是在意年龄,如果将军是单身,她肯定会爽快地答应,但关键是他不是单身,现在这世道,哪个有头有脸的人不是妻妾成群?有的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还要找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做妾。朱英问:“将军担心什么?”

夫人说将军告诉过她,他喜欢这个叫朱英的汉族女孩子,他想纳她为妾,但是怕她拒绝,不好开口。夫人看到将军说这件事的时候,心里有许多的叹息,知道将军真心喜欢这个汉族女孩子,草原上喜欢将军的姑娘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将军想纳谁为妾的想法。她知道将军这次是动了真感情,而且她也看出将军心里的烦恼。

“你愿意将军再纳妾?”朱英非常好奇,世上的女人独占思想强,特别表现在婚姻和爱情上,这个女人怎么愿意自己的丈夫纳妾?

将军跟夫人乌云的婚姻,是在父母强迫的基础上建立的,那个时候,将军南征百战,跟着父亲小小年纪就在战场上打滚,他过惯了在战场中生活的日子,对于家庭的宁静有点害怕,或者说他是因为长期在外面,害怕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所以,他从来不跟女人哆嗦,在战场上,他对女人也不手软。

后来,战事渐少,二十岁的将军有时间呆在家中,有时间看着人们平静的生活,他觉得安定了,这个时候父亲又提到他的婚事,他才答应了。

乌云从小就跟他在一起生活,每天回家,他看到的第一张脸是乌云;每天,他上战场之前,第一个来到他房间的,必是乌云;每天,看着他走远的,也必是乌云。这个小姑娘,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丈夫,所以,每次看到*平安归来,她是非常快乐的;但是每次看到*离开家,她就担心,就会在佛面前祷告。

乌云的性格从小就沉静,一次又一次的祷告,让她的心有着海一样阔,有着草原一样宽,她能够平静地看待一切事物。*同意跟她结婚,她非常开心,但万一*从外面找一个女人回来做妻子,她也能够接受。

乌云对于*的感情,*铭记在心。说实话,如果西夏还存在,他只不过是个奴隶,所有他们这些如今翻身的草原人都可能是她的奴隶。世事更迭,西夏这各皇室后裔如今成了他们的奴隶。

老哈拉羡慕皇室血统,而这个乌云,却没有一点让人可以找到毛病的地方,不管是长相还是性格,不管是才学还是能力。*一介武夫,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其实一直也没有挑剔什么,只是他年纪小,不愿意儿女情长那些事儿,他的眼中从来没有女人。他在长年的征战中,也没有看到过姿色特别超过乌云的,对于性格和才能,他更加没有去注意过。所以,当老将军认为他应该结婚的时候,他尽管没有好好跟乌云在一起谈过心,却还是答应了。

*终于愿意娶她了!乌云的心是跳跃的,但是她的言行更加文静了,她几乎每天悄无声息地生活在*的身边,*跟她说什么,她就回答什么,她从来不主动找*什么麻烦。她在*身边,就象一只温顺的猫。

*喜欢她的安静,但是男人,总是用很复杂的眼光看女人,他希望女人温柔体贴,但在某些时候,也希望女人激情如火。

正是因为男人这样的性格,阿茹娜才嫁给了*。

阿茹娜是乌云的贴身女仆,比夫人小三岁,六岁的时候就跟乌云在一起,那也是乌云进*家不久,父亲特意买来照顾乌云的。

阿茹娜比乌云的话多,比乌云开朗,而且,阿茹娜不喜欢去教堂那样的地方。阿茹娜在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对*献殷勤,每次*都跟她说笑一阵。阿茹娜十六岁的时候,没有想到*还是娶了乌云做正室,很不甘心。她在心里一直以为*比较喜欢她,因为*很少跟乌云说话,就算是乌云寻到他跟前,他也没有好言语,对于*妻子这一角色,她向往了很久,而且也作了努力,作了准备。

*结婚的时候,阿茹娜晚上一个人喝了很多酒。*新婚,每天跟乌云成双成队,不是去教堂就是去学校,再就是去草原上,看他们两个很恩爱的样子。她也安份了一些日子。不久后,乌云怀了孕,阿茹娜就找到了机会。

男人,那些强悍的男人,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他们的血液中都有风流的种子,他们对于女人肉体的渴望都不能抑制。

阿茹娜虽是个下人,但是跟着小姐一起也看了不少书,知道男女之间的事,而且,她的想法跟乌云还很不同。乌云信教,凡事以释迦牟尼佛为指导,但是阿茹娜就知道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主,知道要活得实在,活得有意义,必须有实际的东西。(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