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吃幸福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给谁干可不一样,我们是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出力。他那时是亡国奴,在给小鬼子卖命。”

刘卫东正色说:“建军,咱们是接受再教育的,还是来教育贫下中农的?”

“要过饭还光荣了,就这么接受再教育呀,那还不给我们教育傻了。”大头不服的将穄子摔在面板上。

罗滨生解释道:“冯大爷没有文化,这里的人小学毕业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这年头只要学会‘男女’两个字就可以,到时不能上错厕所”

“大头,刚来时老职工问你这白面是怎么来的?你说是大米磨出来的。”刘卫东擀着饺子皮说:“连面粉是麦子磨出来的都不知道。”

“把麦苗当韭菜,你是五谷不分,真得需要拜贫下中农为师。”

“嗨!咱们在城市里造反了两年,想打倒谁就打倒谁,到头来,红卫兵退役了也成了被打倒对象,下乡接受再教育。”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我去小卖部买几瓶酒去。”赵建军起身出门去了。

大家边说边干,七手八脚地把皮和馅捏在一起,饺子包的大大小小,五花八门。

“找什么家什儿盛饺子呢?”罗滨生在食堂里看见女青年一盆盆地往回端,急的团团转:“大头,用你的脸盆装。”

刘卫东打量大头几眼:“他那盆早晨是脸盆,晚上是脚盆,夜里是尿盆,埋汰死了。”

“什么干净埋汰的,哪来那些讲究儿,快点的,一会儿开锅了。”罗滨生催促着。

刘卫东跑回去将垢迹斑斑的脸盆刷了个里外光,待饺子熟了,一看,又是片汤,又是饺子,上下翻滚着。罗滨生拿着大漏勺呼呼几下子,把盆装得满满的。他端着还未到门口就嚷嚷,吃饺子了,大伙接过来围坐在炕上吃了起来,热气腾腾的饺子驱走冬天的寒气,也给人们增添了一份温暖。

“一两花生米,二两老白干来啦。”赵建军把花生粒倒在饭盒盖上:“我在小杂货铺整了点花生米,大皮去了没买上,都让我包园了。”

“好久没吃肉了,香死老子了。”

“昨天吃那猪食忆苦饭,简直是活受罪。”

“先吃苦,后吃肉。”大头用牙咬开酒瓶盖说:“拿牙缸来,都满上,喝酒。”

“喝着都辣嗓子,这是纯粮食酒。”大头抬起手来擦拭着嘴巴。

“好吃不如饺子,好酒不如‘北大荒’酒。”罗滨生喝了一口,拿过酒瓶来,端详着绿色的商标,上面印着65o,画着金黄色的麦浪,红色的康拜因和‘北大荒’三个楷书大字。

这时小狗闻到香味了,在地上汪汪地叫着要食了。

“来,瓦沙。”罗滨生将两个饺子放到地上,小狗跑了过来,贪婪地吃着。

“这片汤饺子吃到这时候才吃出点鲜亮味儿来。”

“不好吃能叫‘幸福饭’吗?今天往死了吃。”

赵建军喝干了半杯酒说:“今天我这个借曲家来个旧曲新唱,给大伙儿助助兴。”

他手拿着筷子有节奏地敲打着酒瓶子唱道:

天上没有星,

月亮看不清,

生产队里不开会,

知青们来相聚,

共同举起杯,

…………

一曲唱吧,赵建军又带头唱起了“我的家在哈尔滨松花江上……”歌声激起大家思念家乡的情绪,引来全体大合唱。当歌声进入“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忧伤,甚至是眼泪。因为大家初到边疆的新鲜感已消失,每天繁重的劳动,枯燥乏味的生活让人难以适应,这种精神状态油然而生,由此产生许多怨气,尤其想家的时候愈发强烈,不可抑制。

酒足饭饱之后,盆底朝天,炕上尽是酒瓶子。大头躺在炕梢直挺挺地打不过弯来,肚子鼓得像个小山包。

“大头,喝多了吧,起来收拾一下。”

“不光喝多了,也吃多了,他一个人造了一盖帘饺子。”罗滨生擦了擦嘴巴。(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