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六章 分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和以前不大一样,这次的情况有些特殊。先前辽西地动,朝廷调遣了各地防军,前往辽西救灾。兵力四散,而解了禺氏的战书,想要与禺氏一战,起码要聚集十五万的大军,想要调集十五万的军队,就要从多处调兵,因而会比较的费时。”褚盈之对此早有估量,如今谢景迟问了起来,便是解释了一番。

谢景迟听得似懂非懂,想到辽西赈灾时,姬无涯确实常常不在,说是出去带兵救助、赈灾,应该是有不少士兵被调了过去,和现代的救灾方式应该差不了多少。

谢景迟点了点头,又问道:“十五万这个数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按你的估计,咱们到达十南城的时候,他们打起来了没有?或者他们要比咱们提前多久到达?”

“十五万是保守估计,对于大寰来说,被禺氏这样的附属小国下了战书,脸面有损,所以此战务必速战速决大获全胜,这样方才能显露大国之威,而想要快速的打赢,那么人数碾压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式,并且十分稳妥。禺氏国报给大寰的军队数目,是十二万,用十五万来打,既不显得以大欺小,也足以让寰朝稳操胜券。”

十五万打十二万,三万的人数领先,似乎也没有那么厉害。谢景迟又道:“你不是禺氏人吗?怎么好像很不看好禺氏一样?”

褚盈之轻叹一声,说道:“何止是不看好,这仗一旦打起来,只能祈求寰朝的朝廷足够的仁慈了。”

谢景迟诧异道:“不够仁慈会怎么样?”

“怕是禺氏……就要因为这一纸战书,而不复存在了。”褚盈之看着漆黑的夜幕,眼中满是哀愁。他来大寰,是月铭笙授意,原是为了和文宗闲互通有无。月铭笙于他,有知遇之恩,只是月铭笙的野心太大,大到禺氏已经无法支持他的野心,强行为之,只能引得滔天大祸。月铭笙定然不是那种无知自大之徒,但是文宗闲的加入,着实让他有些迷失了。

天下大计,缓缓图之。可先有文宗闲鼓吹,后有辽西地动,这仔细一看着实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寰朝沃野千里,又如何能是禺氏边远小国能比的?

饶是文宗闲承诺了如果当真动武会为粮草供给,可在褚盈之看来,这次战书只能是以卵击石。大国最看重的就是威严,在国内遭受天灾之祸时,被一个附属国下了战书,在朝廷看来,禺氏这样妄图趁虚而入的行为,无疑已经触碰到了寰朝的底线。哪怕是有文宗闲在,文武百官之中求和派也只能是寥寥无几,何况还有林煜和姬无涯这样的将军和王爷。

褚盈之看得出,寰朝最有希望继位的三个皇子,一是正统储君太子,二是裕亲王姬无渊,三是荣亲王姬无涯。而这三个人中,势力最大的无疑是裕亲王姬无渊,褚盈之在京中待过一阵子,也对朝中事情有所耳闻,还在文宗闲的府上与文宗闲的几个儿子颇有交情,谈话之中,褚盈之大概可以推的出,朝中六部,有三部都是支持裕亲王的。

且是至关重要的,工部、吏部和户部,太平盛世之下,户部和吏部,几乎是掌握着国家的命脉了,无论是科举还是赋税,几乎等同于握在了裕亲王手中,更何况还有文宗闲在旁支持,晋王和肃王两人也是绝对的支持着裕亲王,风头盖过太子许多。

再看太子,六部之中,唯有礼部尚且还对太子一脉有些倾向,毕竟掌管礼乐祭祀,礼部自然是恪守本分,支持正统储君。而朝中老臣,诸如南宫阙,谢云这些,也是站在太子身后。倒也不是说太子贤德,令他们为之叹服,只不过是因为太子有这样圣旨亲封的身份在,这些朝中老臣,并无异心,更何况南宫阙的孙女,便是当朝太子妃,而南宫阙的嫡长子,则是时任礼部尚书。一门上下,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太子身上,而太子其实倒也不负老臣所望,言行举止合理有度,监国期间处理国事也是井井有条,颇有治国之才。

最后再说起姬无涯,褚盈之是有些惋惜的。论势力,这个荣亲王不如裕亲王势大,论身份,姬无涯不如太子嫡亲血脉谕旨亲封太子的身份正统,颇有一点儿文不成武不就之感。只是真的论起才华来,姬无涯也算是文韬武略之才,皇子之中或许没几个人能一较高下。且听闻这位荣亲王,自小便有大抱负,立志要为寰朝平靖边疆,使得大寰海晏河清。

一个皇子,能有这样的抱负,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也是为此,褚盈之才对他另眼相看。只是在姬无涯的背后,只有兵部和刑部作为支持,虽说军权很重要,但是昌平盛世,军权定然是不会交托到皇子亲王手中,虽然有兵部支持,但兵部并不等同于兵权,并不如户部和吏部的支持来得实在。

且在姬无涯的身边,只有一个闲云野鹤惯了的雍王,对于姬无涯争权之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姬无涯是这三者之中可能性最小的一个。但是以心性来说,姬无涯比起那个放纵不羁、恣意狂妄的裕亲王而言,要更适合储君之位,有才能、有德行,在褚盈之眼中,姬无涯方才是上上之选。

而裕亲王,也诚然是将姬无涯当作最大的对手。

如今裕王和荣王两人一同随军出征,显然是武将出身的姬无涯更占优势一些。但是裕王有文宗闲作为支持,难免会有些旁人所意想不到的好处。

褚盈之揉了揉太阳穴,又对着谢景迟说道:“只是赶尽杀绝未免太过不近人情,恐怕会激起其他小国的怨怼,如果用力过度,甚至可能会使周围小国群起而攻之,这样就又是一个乱世。我想朝廷也不会想要看到这样的局面,所以不会痛下杀手的。”

谢景迟听了之后,却是不这样认为。禺氏一个屁大点儿的国家,都敢趁着大寰遭受天灾时起兵造反,如果朝廷不使用一点雷霆手段,其他国家一看,禺氏这么一闹,竟然也没什么大事,不是都想找点儿事做做了?反正试了也不会出事,为什么不试一试?一旦升起这种想法,对于寰朝来说,就是源源不断的动乱,饶是国大业大,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外患折腾,如果是她谢景迟做决断,她肯定是要拿着禺氏开刀,杀鸡儆猴看,让那些蠢蠢欲动的番邦小国好好看看,想要趁虚而入是什么下场。

禺氏这种行为,几乎都要骑到大寰头上去了,怎么可能轻饶呢?

况且,按照谢景迟对姬无涯的了解,他应该也不会轻饶了禺氏的,这次出征的人里有他,只能说禺氏这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了。

褚盈之见谢景迟不说话,又道:“在想什么?”

“我们大概比他们晚多久到?”谢景迟问了问。

褚盈之盘算了一下,说道:“如果是比林煜他们的话,算起来可能迟个七八日左右。林煜他们应该也是先到十南城,整顿一番,探好形势,再作打算。所以我们到的时候,可能还没打起来,我就还有机会……说不定能停止这场无谓的战争。”

谢景迟拍了拍褚盈之的手,轻声安慰道:“你既是心系百姓,又是心系祖国,这样的事发生了,你心里肯定不好受,只能祝你马到成功了……虽然……”

话未说完,褚盈之也明白谢景迟要说些什么。褚盈之劝停战事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在大寰接到战书的时候,早朝期间,文宗闲肯定也是表露过求和之意的,然而如今依旧是要发兵,可见当朝丞相都无法阻拦朝廷的求战之心。那他褚盈之,又是何德何能,去阻止这场战祸?月铭笙虽然给了自己足够的信任,可是自己的不辞而别,想必也是将他的信任尽数消磨了。

前路漫漫,成功却是遥遥无期。

“唉,你不说我也晓得,这次想必是徒劳无功了。”褚盈之苦笑一声道,“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既然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那我还在忙些什么?又在期望些什么?从京城跑到这里来,结果一事无成,我这个幕僚,当得可真是憋屈了。”

谢景迟知道他是禺氏四皇子月铭笙的幕僚,似乎还颇受倚重,这样的人,想必都是怀着经世报国之心的吧。只可惜生在禺氏小国,注定没有大的作为,而到寰朝来,又会因为外族身份而被忌惮,怎样都不能有更大的建树了。

“你有才能,只是还没体现出来而已,我想之后肯定会有机会的!”谢景迟想了想,如果朝廷决定灭了禺氏,那禺氏将来就是寰朝的一个省份,褚盈之不就是寰朝人士了吗?那应该,就可以参加一下寰朝的科举,出将入仕途什么的也不是不可以的。

成功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

更何况,他这一路对自己这么照顾,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还可以让姬无涯帮帮忙,说不定就能帮他谋个一官半职的,虽然是裙带关系,但有了地位,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嘛。

谢景迟又是乐观的一笑,道:“是金子的话,无论如何,前途都是一片光明,不要气馁,总有一天是你施展抱负的时候的。”

褚盈之苦笑道:“希望如此吧。时间也不早了,你回车上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

谢景迟点了点头,回到车上去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