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三年,八月十九日上午,本应该是盛夏的季节,天气突然寒冷,下起小雨,最后雨变成雪,十分诡异。

“托,托,托……”雪花飘飘之处,一座凉亭之外,两柄木剑碰撞交缠,斗得正酣。

两柄剑缠到一处,突然一柄剑旋转变招,啪一声,将另一只剑击落于地上。

洪承畴哈哈一笑,道:“你已经连败十九场,捡起来再战!”

吴三桂的手震得麻木,颤抖着将剑拾起,与洪承畴战到一团。未出几招,洪承畴右肋出个破绽,吴三桂急忙挺进,没想到这是个圈套,洪承畴的剑后发先至,直触到他的咽喉。

洪承畴将剑停住,木剑的剑尖停在吴三桂的咽喉处滞住。吴三桂叹口气道:“我又输了!”

“你的心并不在这里。”洪承畴将剑收回,拍拍身上的雪,“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擅长的是大刀长予,马上作战,讲究的力大凶猛,这剑术技击之术机巧轻便,不太合于你的性格。你所以有些轻视,练起来也不太认真。”

洪承畴将木剑掷于凉亭之内。吴三桂递给他披风,洪承畴披上,道:“但你也不要小瞧了这剑术的奥妙,剑术虽然不适用于两军交战,但勤于此道,却会令身体轻盈,思维敏捷,机巧灵动工于智计,对于行军布阵之人,也尤为重要。”

吴三桂点头称是。洪承畴道:“你在北京已经呆了整整八个月,这武功之术,已是突飞猛进,兵法之道,你也学习得甚佳,从明天起,你要以自修为主,为师不能再多帮你什么。今天,我们也就不练了。”

吴三桂看看天气,道:“天时尚早,恩师平日督导甚严,今日为何破例了?”

洪承畴长叹一声,道:“今天我想去看一个人,过了今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吴三桂说道:“此人是谁?”

洪承畴道:“辽东督师袁崇焕。”

吴三桂惊喜地说道:“你能见到他?带我一起去吧,我还没见过袁督师呢。”

洪承畴望着他,痛心地说:“你马上就可以见到他了。不过,不是在诏狱,是在西市的刑场。昨天晚上,内阁开了会,内阁、五府、六部、三法司、翰林院等文武大臣一致通过皇上的裁决,判袁崇焕通敌罪名成立,依律判处磔刑,妻妾子女并同门兄弟流放两千里,斩立决,今天中午,就是处斩他的日子。”

吴三桂闻言大惊,只觉天旋地转,手中的木剑落在了地下。

***

西市的刑场,是北京民郊最著名的场所。原因不在于这里有多么繁华,而在于这里,是老百姓看杀头的地方。

西市,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解释为明代刑场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四附近,专为处决官吏之用。

有关西市,明朝末年的杨士聪曾在《甲申核真略》中记载: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明季北略》也同样记载了西四牌楼时称西市的说法,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直至明亡,约有二百余年的时间,这里都是处决人犯的地方。

明朝时的西市,存在两种不同的刑法,即杀与剐,故而也分在了两处。被杀的在西边的牌楼下,而被剐的则在东边的牌楼下。行刑时,在刑场上搭有席棚,这是监斩官停留的地方,还有一个木桩,是挂悬首用的。杀头比较容易,一刀砍下就行,剐的就艰难了,即按照律例被一小刀一小刀割肉,须应剐三千六百刀的犯人,也得身首异处。凡刑人于西市的,按理都有锦衣卫、理刑官、刑部主事、监察御史及县官监斩。

按大明律法,袁崇焕被判的是“磔刑”,也就是俗称的凌迟,即为剐刑。论理,他服刑的地方在西市的东楼之下。

凌迟,原来写作“陵迟”,本意指山丘的缓延的斜坡。荀子说:“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车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为有平缓的斜坡,车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顶。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仅取它的缓慢之义,即是说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毕命。所以,凌迟也叫脔割、剐、寸磔等,所谓“千刀万剐”指的就是凌迟。

凌迟是用刀慢慢地在身上割,在封建社会里,论执刑刀数之多,明朝当数第一,明代有两次著名的凌迟处死案例,刀数有明确的记载,一是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一是崇祯时进士郑鄤。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鄤三千六百刀”。如此大的的数目,实在惊人。

与前朝大奸臣刘瑾一样,袁崇焕享受的就是这千刀万剐之刑,这是明朝官员执行死刑的最重的刑罚,崇祯将这个世间最惨无人道的刑罚用在了这个当年最器重的文臣身上了。而满朝文武,尽管受过袁崇焕恩惠的人不少,但因惧怕皇上责怪,对这个处理,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

天一早,许多的老百姓早早地起来,摩肩接踵地云集着向西市聚集,因为今天是处死卖国大奸贼袁崇焕的日子。

京城的老百姓们不知道袁崇焕在辽东做过什么,以及他是如此受到当地人的爱戴。这些天子脚下的臣民只知道一个事,不久前,鞑子军攻到城下,他们在城外的亲戚、土地被烧杀劫掠,都是拜此人所赐,而天子下诏,他竟然还里通外国,与皇太极勾结,这家国大恨,今天都要清算,可谓是天网恢恢,大快人心。

很多青年已经跃跃欲试,他们在私底下商量,一定要赶在行刑前多吐这人几口唾沫,多扔几块石子,最好是能咬他一口,击他一拳才解气。

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婆婆双腿瘫痪,也让家人推着座椅出来了。她有不少亲人在城郊住,在北京之变中尽被后金兵士杀掠,她听说要杀大奸贼,虽然身体不好,也硬让家人推出来了,当她听到几个青年戏谑的话时,一直沉默的她,突然脸色庄重起来,认真地说:

“我要吃这贼子的肉,才能解我家破人亡之恨!”

这句话,大家先是一愣,又听得这老妇人的惨痛家史,于是纷纷赞成,于是,这句话如同瘟疫一样地迅速传开了,不一会儿的工夫,吃奸贼的肉,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袁崇焕被从诏狱解到午门,先听取了大臣们代替皇帝宣读天威(崇祯帝此时没有露面),然后是三法司公布罪状,最后则是以游街的方式押往西市。这午门过去是帝王举行“献俘”仪式的场所,其路线是自前门经千步廊、承天门、端门再解至午门,沿路禁军森严,皇帝在午门城楼设“御座”,亲临审视并亲自发落,一面展示“天威”,一面是鹰犬报功。明代还在午门前举行一种特殊的刑罚——廷杖,这是专为对付封建皇朝的臣子而施,当年嘉靖帝和正德帝最喜欢在这里杖击大臣,嘉靖还创造过一次击杀二百多文臣的最高纪录。但今天不知为什么,这重大的时刻皇帝没有露面,代替他来的除了三法司,是曹化淳。

曹化淳怕袁崇焕胡乱说话,命人将胡桃塞入他的口中,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举动,不久就发挥了它的作用。

从午门解往西市,囚车在游行的过程中,行进得很漫长。袁崇焕瘦小的身躯被蜷着塞进做工粗糙而狭窄的囚车里,头颈都无法抬起来,看起来十分的弱小。没人相信这瘦弱的身体里曾经积聚过如此强大的能力,令凶悍的女真铁骑都闻风丧胆。如今,在大家眼中,这个蓬头垢面、猥琐不堪的小个子确实像一个无耻小人、不法之徒。人们围着囚车,跟着行刑的队伍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队伍。

吴三桂与洪承畴也在人群中。在路上,已经有人开始咒骂和向囚车扔东西,但是并没有太大的风波。他们一路上走着,快走到西市街口时,天气愈发寒冷,雪再次下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大,按古例,凡有冤情时,会下六月雪,但现在是八月,竟然下雪,没人明白是为什么,但也没人关心这个事。到了西市,洪承畴和吴三桂见到了他们一生中再难忘记的恐怖时刻。

西市聚集了上万人,当袁崇焕的囚车一出现时,人们冲了上来,脏水、臭鸡蛋、垃圾、女人的月经带、粪便等东西纷纷地砸了过来,连押解的人都不幸被击中,也沾染上了脏东西,锦衣卫前来驱散,但是双方竟然发生了骚乱。在争打中,那个七十岁的老婆婆不知怎么竟然冲了进去,她突然从椅子上冲上来,张开嘴,露出森森的白牙,向袁崇焕的囚车冲去。

但是,拥挤的人流很快将她冲倒,很多只脚踩在了她的身上,她抬起头来,奄奄一息地发出最后的吼声:

“吃了他,吃了他的肉,吃了卖国贼——”

这喊声被人们听到了,于是,群情激奋的喊声响了起来:

“吃了他的肉,吃了卖国贼——”

袁崇焕艰难地被押到了牌楼底下,人们围了上来,一时水泄不通,人声沸腾,押解的官员见控制不住局面,大声喊道:

“快点行刑——”

刽子手灵机一动,也喊道:“大家都不要乱,想吃这奸贼肉的随我来,都准备好零钱,等我一刀刀下来,论价出售——”

老百姓拥挤着向刽子手走去。刽子手挤出一块地方,将袁崇焕拖出来,准备行刑,老百姓冲了上去。袁崇焕想喊,但是不能出声,胡桃在他嘴里碎裂,刺穿了他的腮帮,刺进了他的牙齿和喉咙里。

老百姓拥了上去,人类史上最惨酷的一次行刑开始了。

明史后来对这次行刑有如下记载: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刽子手一面行刑,一边开始售卖。在片刻之间,袁崇焕的肉身成了抢手货,抢到的就着烧酒下酒,抢不到的拿银子来买,百姓们将他的肉身当众吃光,只剩下一颗连着血肉的头颅,这颗头颅的作用,就是在行刑后要挂在九门之上,告诉大家,得罪皇帝,就是这个下场。

这颗头颅,被鲜血浸染,已经看不清面目,只有口腔里,塞满了碎胡桃的残渣。

吴三桂和洪承畴站在人群中目睹了这一惨状,吓得手足冰凉、全身战栗,动弹不得。他们都曾纵横杀场,一个在陕西与悍匪血战,一个在辽东与异族对抗,手上的人命数以累计,但今天,这个惨酷的场面让他们惊怖得张不开口、闭不上眼。

吴三桂眼见着这些平日里弱小的百姓们冲上去吃着袁督师的肉,他们的嘴上挂满鲜血与肉渣,眼中血红犹如野兽,嘴里发出令人心悸的嘶吼,这不是人,是鬼!吴三桂的腿软了下来,不得不靠着洪承畴才能站住,从此后,这个场景成了他梦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并经常令他从梦中惊慌地醒来,再也无法入睡。

在狂乱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悄然地混了进去,与那些想吃人的人不同,他的目标是袁崇焕的人头,但是他没能得手,当袁崇焕头骨分家后,那个人头迅速被刽子手拿走,送到了带队的锦衣卫手中。于是,他调整目标,将目标对准了那个杀人的刽子手,而这时,因为场面不好控制,行刑官员们正在组织大家撤走。混乱中,那个刽子手口袋中装满百姓购买袁崇焕肉身的钱财,心满意足地从行刑台上走下来,当他快要归队时,突然背后寒光一闪,刀将他的身体从中间劈成了两片。场面太乱,大家竟然都没有查觉。

从那一天起,陕西大盗、“南山一枝梅”李忍视崇祯皇帝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并发誓千秋万代,至死不忘其仇。(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